中國飛彈押運兵:在萬裡鐵路線上護衛大國長劍

2021-01-13 人民日報

軍列到站,戰士們會第一時間下車檢查列車狀態。

「東風鏢局」——四級軍士長馬海峰喜歡這樣稱呼自己的連隊。一列列看似平淡無奇的列車,車廂內卻裝載著國之重器,作為飛彈押運兵,在萬裡鐵路線上護衛大國長劍,「神秘!神聖!神氣!」

連隊官兵用一句順口溜總結自己的任務:「火車皮,硬幹糧,守國寶,護四方。」火箭軍某團鐵路運輸連成立42年,執行過1600餘次鐵路押運任務,累計行程700餘萬公裡。

飛彈押運兵的名頭聽上去讓人羨慕,「名山大川,盡收眼底」。可很多人不知道,他們「一趟押運感受四季,一次任務歷經春秋,一身傷病常伴左右」,「飛彈列車」裡的生活神秘而艱苦。

出任務

中國14萬多公裡鐵路線連接各地,支撐起經濟社會飛速發展。這其中有5公裡鐵路線,延伸到白山黑水間的一個山溝。1978年8月,火箭軍某團鐵路運輸連在那裡成立,擔起押運「國寶」重任。

因為位置偏僻,快遞至今還沒有通到那裡,連隊定期派車到鎮上去取。實際上,官兵們的信和快遞都很少,因為「人常年都在外執行任務」。

鐵路運輸連三分之二的戰士常年穿行在中國萬裡鐵路線上,「連裡最多同時執行18項任務」。戰士們把押運飛彈叫「出任務」,但任務不是誰都能出,連隊有個清華大學高才生叫李春龍。連長韓冬對他的評價是「非常優秀」。即便如此,當兵近兩年,他也只在前不久才執行第一次押運任務。

沒特殊情況,連隊不會安排列兵「出任務」,韓冬認為「新兵們需要學習訓練打好基礎」。老兵「出任務」較多,「每次捎帶鍛鍊一下新人」。

即便是經驗豐富的老兵,想「出任務」也要經過激烈比拼。理論筆試、技能競賽、班排推薦、群眾選舉、任務前考評、黨支部研究。這套流程戰士們很重視,「大家比起來了,進步就快。」

但競爭也有例外。有一年國慶節前,連隊突然接到命令,押運某新型裝備。懂此專業的指揮員都在外執行任務,唯有四級軍士長王全耀有空,妻子臨產,他剛登上休假的火車。

黨支部一班人左右為難,支委會反覆研究,迫於無奈他們還是打通了王全耀的手機。

「保證完成任務!」連隊指導員李佩強模仿著當時的場景,「王全耀嗓門大,估計整個車廂人都能聽到。」

打通妻子的電話,王全耀卻支支吾吾。

「有任務就放心去吧,懷孕這幾個月沒你照顧不也過來了嗎……」妻子明理,王全耀忍不住淚流滿面,未到家就中途折返。

孩子出生那天,軍列正迎著風沙前進,手機信號斷斷續續,心急如焚的王全耀終於打通了家裡的電話。全車戰友都圍上來,巨大的火車車輪轟鳴聲和風聲裡只聽清四個字:「母子平安!」車廂沸騰了,大家反覆祝賀,開心得不得了。

等到王全耀結束任務歸來,兒子已9個月大,「都會滿地爬了」。

每次「出任務」,連隊都會組織出徵儀式,官兵們一起高呼口號,其中有一句是「列車就是戰車,鐵道就是戰場,堅守戰位,寸步不讓」。

「剛開始只是例行程序,執行任務多了,就成了任務的一部分。」王全耀說,每當出徵的火車長鳴汽笛,他們都要在車廂裡站得筆直,把這口號喊出來,「哪怕執行任務的只有倆人」。

「最開始感覺有點『傻』,後來發現,這叫壯懷激烈!」王全耀激動地回憶說。

鏗鏘行

「零擔車」,這個詞語很多人不太熟悉。鐵路公司把軍列分兩種——零擔和專列。專列上全部車廂為軍用;零擔是單獨一節或幾節軍用自備車,大多隨民用貨物列車編組。

專列和零擔都編有自備生活車,生活有保障,「但有時零擔也會『耍單』(不掛自備生活車)」。四級軍士長馬海峰說,無論是專列還是零擔,押運飛彈裝備的車廂必須全時有人值守。戰士們一路吃住都在飛彈旁,一方面監測飛彈狀態,一方面定時檢查加固情況。

這樣的車廂,生活設施非常簡陋,只有兩張床焊在列車內兩側壁上,沒有風扇或空調,沒水沒電,甚至沒有廁所。「當年生產自備車時,廠家也沒想到戰士們會在貨車上生活,更沒想到時間會那麼長。」

在這樣的車廂裡生活,夏天算「輕鬆」,「即便40多攝氏度,火車跑起來就有風,挺挺就過去了。」冬季是最難熬的,最低零下30攝氏度,「晚上用睡袋再加倆被子還會被凍醒。」

喝不上熱水、吃不上熱飯是常有的事。冬天的晚上,戰士們會把凍上的礦泉水瓶放進被窩,用身體把冰融化。「有時忘了『捂被窩』,有時嫌冷,第二天乾脆啃『冰棍兒』。」

上士武博文當兵11年,「是連隊單次執行任務時間最長的戰士」,紀錄是15個月零3天。武博文19歲來到鐵運連服役,26歲那年就查出嚴重胃病。醫生說,「年輕人得這病的不多」。

「『老點』的戰士都有胃病。」武博文追根溯源說,「有次斷水,口渴了60多個小時;有次斷糧,下車連吃5碗米飯;也還可能是冬天『冰棍兒』吃多了……」

戰士黃豔生當兵12年,最長一次押運任務12個月。「現在這種情況不會有了。」去年開始,上級要求每4個月組織一次人員輪換。「不耽誤休假,更人性化。」他說,這樣的規定,戰士們拍手稱快。

軍列上生活條件艱苦官兵們都能克服,怕的是在火車上生病。因此,「連隊戰士個個要當衛生員」,「大多時候都能判斷個八九不離十」。

但也有判斷不準的時候。有一年,連隊赴南方某地執行任務。凌晨,四級軍士長於國立急性腹痛,臉色煞白,滿頭大汗。「當時判斷是腎結石,給他大量喝水,第二天下車到醫院卻被診斷為胰腺炎,嚴禁飲水,正好相反。」四級軍士長仲從明說。

「這點小病真不算啥。」於國立已於2017年轉業,每當電話中提及此事,他都會這樣安慰戰友。

但從那以後,連隊建起了「遠程診療制度」,遇到情況,電話那頭團軍醫的診斷讓官兵們心裡踏實許多。

時至今日,火車已成了國人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數據顯示,僅2019年國家鐵路就完成旅客發送量35.7億人次。如今,無論動車還是高鐵,乘坐體驗都越來越好,但唯有鐵路運輸連的自備車還未換代。

馬海峰解釋,自備車設計壽命25年,大多沒到退役年限。不過近些年,隨著飛彈換型,連隊陸續接收了一些新型自備車,「生活條件改善很多」。

「新型自備生活車就像火車上的餐廳,這邊是廚房,那邊是床鋪或座位。」馬海峰說,「連隊戰士都是大廚,列車停靠時間長就會派人到附近購買大量食材,存在冰箱裡,大家都喜歡在火車上煎炒烹炸的感覺。」

吃完飯,任務指揮員還會組織大家開會,安排當天的學習訓練任務。「就跟在連裡一樣,按時操課,按時組織體能訓練。」馬海峰說,受場地限制,火車上組織體能訓練有難度,「不過戰士們會充分利用健身器材,還編了健身操。」

獲得感

除了戰時或特殊任務,軍用列車運行等級低。《鐵路技術管理規程》中規定,軍用列車運行等級位於七等,貨物列車八等。但馬海峰說,「掛在貨物列車上的零擔車常改變編組,等的時間長,相當於等級更低了。」

「等十天半月是常有的事,不能急,得耐住寂寞。」1992年出生的武博文顯示出超越年齡的老成,「每次任務都要有充分心理準備,適應與艱苦相守、與寂寞為伴。」

官兵們都稱自己有兩個家,一個是連隊,一個是老家。有一次,軍列來來回回,6次從武博文老家經過。「開始還好,後來沒忍住,掉眼淚兒了。」因為有保密要求,他至今沒向家人提過此事。

「我們的遠方常常風雨兼程,但這中間也可以有詩意。」在武博文眼裡,「押運路上必須學會找到快樂。」

有一次任務列車經過一個小站,小到連供應開水的地方都沒有。而當天正好一個戰友過生日,「本來想用三碗熱騰騰的方便麵慶祝一下,後來沒法子做了三碗冷麵。」不過他們依然吃得很香,還唱了生日歌。

押運徵途漫漫,要讓戰士們一直保持好的精神狀態不容易。四級軍士長曾強生當了8年車廂教員,見證了零擔車上的變化,從琳琅滿目的書籍,到人手一個的平板電腦,還有一流的健身設施,「年輕戰士的獲得感一直在增加。」他說。

經過漫長枯燥的長途押運,戰士們最驕傲的是飛彈騰飛的那一刻。「看著我們押運的飛彈上天,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考試得了100分。」每當這時,大家都會以會餐的形式慶祝,「文採好的還會寫寫心得體會。」曾強生激動地說,「那場景一輩子也忘不了。」

近年來,如果列車停靠時間長,會允許戰士輪流走下列車,到附近烈士陵園、戰鬥遺址拜謁參觀。曾強生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在一個戰鬥遺址重溫入伍誓詞,他跟另一個戰士站得筆直,大聲「吼」軍人誓詞,很多老百姓圍觀。「我們宣誓完了,老百姓都鼓掌。那會兒就覺得再苦也值!」

在鐵路運輸連連隊的櫥窗裡張貼著一副對聯——「遞長劍,送東風,不忘初心忠於黨;穿孤煙,騰大漠,鐵運萬裡使命扛」,每次經過那裡,武博文都會在心裡默念這兩句話。

馬上上士服役期要滿了,武博文告訴妻子,「還要再幹幾年。」妻子問他:「為啥,罪還沒遭夠嗎?」

「這裡有我的價值,你不懂!」武博文打算找時間把妻子和兩個女兒都接到駐地來看看,「感受下鐵運連的生活,聽聽押運兵的故事。」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飛彈陣地,"升太陽"成為"東風第一旅"特有儀式
    (上圖:長劍傲蒼穹 馮根鎖攝) 茫茫戈壁,「陣地山連山、頭頂一線天」,官兵經常幾十天見不到太陽,畫一個紅彤彤的太陽,每天清晨準時「升」起在戰位上,這一特有的儀式成為火箭軍不少部隊戰地文化的一個縮影。 守山如家,愛山無悔,陣地就是戰場。戰略飛彈部隊從誕生之日起就註定與大山為伴,一代代官兵將強軍報國的信念融入大山、鑄進陣地,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戰略飛彈部隊戰地文化。 這裡是連綿群山之中的一座飛彈工程兵營盤。
  • 劍膽琴心助飛彈騰飛——慶祝建軍90周年閱兵核飛彈方隊官兵的強軍...
    新華社內蒙古朱日和8月1日電 題:劍膽琴心助飛彈騰飛——慶祝建軍90周年閱兵核飛彈方隊官兵的強軍故事  李兵峰、宋瑋、田潤澤  在慶祝建軍90周年閱兵場上,當大國長劍威武列陣的時候,凝聚著許多飛彈官兵默默奉獻。新華社記者帶你走近核飛彈方隊官兵,看他們如何劍膽琴心助飛彈騰飛。
  • 美智庫:中國飛彈實力露出冰山一角 堪稱美軍在亞太的噩夢
    11月26日,美國《國家利益》網站以「仔細研究這張照片:這是美軍最糟糕的噩夢」為題發表關於中國飛彈和美國防禦系統的矛與盾的文章。不得不說,為了吸引眼球,美國專家們也是花費不少心思起標題。近年來,美媒上「噩夢」(Nightmare)「恐懼」「最可怕」等詞彙屢見不鮮。在這篇關於中美飛彈攻防的文章封面,美媒配了一張中國海軍鷹擊-62遠程反艦飛彈的圖。
  • 「兩彈一星」元勳屠守鍔:潛心為國鑄長劍
    央廣網6月15日消息(記者王銳濤 黃翔)「弘揚民族精神、奮鬥精神」《名家談軍事》系列節目《「兩彈一星」元勳》第十四篇——《屠守鍔:潛心為國鑄長劍》。作為飛彈研製的主要負責人,錢學森、屠守鍔帶領團隊,深入科研生產一線,潛心研究,制訂了「地地飛彈發展規劃」,選定了中國中程、中遠程及遠程飛彈等重大技術方案和技術途徑。後經批准實施後,這個規劃成為中國飛彈與火箭技術發展的藍圖。1962年,中國自行設計的第一枚中近程飛彈,在首飛時遭遇挫折,掉了下來。
  • 中國東風飛彈精度有多高誤差範圍從米進步到分米級
    而且,如果僅僅是確保這個基地沒有戰機能起飛作戰的話,只需要278枚東風飛彈就可以癱瘓這個基地1個月。由於這是基於數學公式的模擬推演,因此僅僅是一種理論計算,並不是實際上打擊測試。不過實際上,中國現在正在研究的就是:如何利用最少彈道飛彈,達到更好的突防效果和打擊效果。
  • 我國東風飛彈的種類有多少,覆蓋範圍有多廣?
    「東風快遞」種類齊全,從短程、中程以及洲際彈道飛彈(ICBM),甚至高超音速飛彈都全部具備,毫不誇張的說,目前世界上任何一個城市,都在「使命必達」的業務範圍之內,是為世界「三大真理」之一。大國利劍,不怒自威目前「東風快遞」的飛彈家族中現役比較著名的型號有東風-21中程彈道飛彈、東風-17
  • 二炮專家進操控間前摸銅把手 釋放靜電保護飛彈
    鑄劍情懷溢深山  ——跟隨第二炮兵某部高級工程師譚清泉巡查飛彈陣地見聞  一路顛簸,汽車終於在一座大山腳下停了下來。  「到了,這就是飛彈安家的地方。」第二炮兵某部高級工程師譚清泉對記者說。巍巍青山,是飛彈陣地的天然屏障,也是大國長劍的堅固長鞘。
  • 隱形飛機+隱形無人加油機+隱形飛彈!美軍正在加速打造全隱形體系作戰能力!
    ,筆者聯想到美軍福特級航母上的F-35C隱形艦載機、「黃貂魚」隱形無人機和空軍隱形戰略轟炸機B2、B1B等幾個大殺器,可以說:以此新型隱形空地飛彈首次實戰為標誌,美軍已形成全隱形體系作戰能力——隱形體系長劍,一個全新的戰略體系能力優勢正在打破現有大國軍力的戰略平衡!
  • 大國重器 四成是首次亮相
    據央視介紹,昨日受閱的裝備全部為中國製造,其中40%為首次亮相。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作為受閱裝備方隊的壓軸巨陣,由7個型號飛彈方隊組成的戰略打擊模塊引人注意。其中,「國之重器」東風-41洲際戰略核飛彈方隊壓軸出場,舉世矚目。
  • 大國重器「兩彈一星」讓中國成有影響力大國
    1956年,國家制定了科學技術發展的第一個規劃,其中列為第一項的便是原子能的和平利用,還部署了兩個更大項目,即原子彈和飛彈。4月,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說:「我們現在已經比過去強,以後還要比現在強,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此後不久,周恩來主持中央軍委會議,聽取錢學森關於發展飛彈技術的設想。
  • 【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奮進強軍路】向海圖強 艦行萬裡不迷航
    我國是一個擁有1.8萬多公裡大陸海岸線、約300萬平方公裡主張管轄海域的海洋大國。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海軍,寄託著中華民族向海圖強的世代夙願,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來看「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奮進強軍路」系列報導——《向海圖強,艦行萬裡不迷航》。黃海某海域,來自海軍三大艦隊的十多艘艦艇正在進行艦炮實彈射擊演練。在近似實戰環境下接受全方位的檢驗和考核。
  • 戰斧,長劍這樣的巡航飛彈只有6-7米長,為何卻有那麼遠的射程?
    根據空氣動力學設計理論,巡航飛彈的尾翼不會超過彈經的1.5倍,平衡翼不會超過彈經,摺疊飛行翼不會超過彈經的2.5倍,飛翼位置一般都設計在飛彈全長的1/3到1/2中間的平衡點上。不同功能的飛彈採用的飛翼布局也不一樣。戰斧只有特殊型號才能有2500公裡射程,絕大多數的正常型號1500公裡。長劍也是一樣情況。 在對外宣傳的時候故意模糊處理。
  • 【環球新軍事】全世界正屏息等待中國二炮飛彈曝光!
    英《簡氏防務周刊》稱,在中國8月底舉行的閱兵式預演上,二炮部隊多種神秘飛彈罩著帆布首次開過天安門廣場,全世界正屏息等待這些飛彈在9月3日揭開神秘的面紗。東風-26中遠程彈道飛彈,簡氏稱其射程為3000-4000公裡,由航天科技集團研製  在這其中最重要的裝備可能是東風-26,這種飛彈射程是3000-4000公裡。根據早先公開的該飛彈發射車情況,這種飛彈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生產的。這種12*12的發射車是在2013年1月首次在中國網絡上公開的,該車基於泰安公司的HTF5680型越野車研製。
  • 中國戰略威懾核心力量,任務不只是核打擊
    火箭軍成軍5周年,但中國戰略飛彈部隊的歷史卻已超過60年。1957年12月,炮兵教導大隊在北京長辛店成立。從此,中國戰略飛彈部隊開始起步。1966年7月1日,第二炮兵部隊成立,中國戰略飛彈部隊作為直屬中央軍委的獨立兵種正式成軍。戰略飛彈部隊是典型的"千人一桿槍"。
  • 我飛彈敷設高科技隱身塗料可避光學紅外偵察
    點擊查看更多軍事圖片作者:王鐵 江勇 曾磊「砰、砰、砰——」嚴冬封鎖的戈壁,隨著3發彩色信號彈劃破夜空,一支進入戰鬥狀態的飛彈部隊,披著新式隱蔽器材隆隆駛入待機陣地。殊不知,這些隱蔽器材的研製者,就是人稱長劍「魔法師」的第二炮兵裝備研究院某研究室主任鄧亮。近年來,鄧亮帶領的科室團隊先後獲軍隊科技進步獎10餘項,榮立集體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黨支部被評為第二炮兵「十大礪劍堡壘」和「全軍先進基層黨組織」。
  • 北方四島上空劍拔弩張,大批飛彈萬裡馳援,美:安倍選對了接班人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3日的報導稱,俄羅斯東部軍區發布消息表示,S-300V4防空飛彈系統已經順利部署在擇捉島上,該防空飛彈系統將擔負起戰鬥值班任務。菅義偉對俄的態度,激化了俄日兩國的矛盾,北方四島上空劍拔弩張,俄軍大批飛彈萬裡馳援強化這些島嶼的防禦能力。美國軍事專家認為,安倍這次選對了接班人。日本所稱的北方四島,俄方稱之為南千島群島,這些島嶼的歸屬問題一直是俄日兩國矛盾的焦點。二戰時期,前蘇聯順利獲得了這些島嶼的控制權,而且戰敗的日本對於這種情況也沒有任何異議。
  • 義烏至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新鐵路線開通
    義烏至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新鐵路線開通時間:2016-08-16  來源:新華社  作者: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義烏至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的新貨運鐵路線開通。
  • 火箭軍展示飛彈精準打擊,信號強烈
    繼1月7日、8日臺灣軍工科研部門進行「無限高」飛彈試射後,臺媒又高調報導稱臺軍已列裝增程型「雄風二E」巡航飛彈,宣稱該飛彈能有效打擊大陸的縱深軍事設施。 據臺媒11日報導,臺軍方消息人士透露,臺灣自造的增程型「雄風二E」飛彈已經在2020年年底小批量交付臺軍部隊,開始擔負戰備任務。臺軍方人士宣稱,該飛彈射程達到1200公裡,能打擊大陸的非沿岸軍事設施。
  • 《DNF》沙羅曼的火焰長劍有什麼屬性 備沙羅曼的火焰長劍介紹
    導 讀 在地下城與勇士OL網遊中2019年的春節套裝寵物裝備沙羅曼的火焰長劍都有哪些屬性呢?
  • 印度最新殺手鐧飛彈重大挫折!試射8分鐘布朗運動,一頭栽向大海
    作者:尤裡今天不復仇,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最近一段時間,印度瘋狂試射各種新型飛彈,在窮兵黷武的道路上飛奔。不過,一種對他們來說意義重大,具備殺手鐧效應的飛彈,卻又失敗了,要造高技術軍工武器,並非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