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愛的每一個人,你認識的每一個人,你聽說過的每一個人,曾經存在過的每一個人,都在它上面度過他們的一生。我們的歡樂與痛苦聚集在一起,數以千計的自以為是的宗教、意識形態和經濟學說,所有的獵人與強盜、英雄與懦夫、文明的締造者與毀滅者、國王與農夫、年輕的情侶、母親與父親、滿懷希望的孩子、發明家和探險家、德高望重的教師、腐敗的政客、超級明星、最高領袖、人類歷史上的每一個聖人與罪犯,都住在這裡——一粒懸浮在陽光中的微塵.」
雖然這段話是卡爾薩根因旅行者一號拍的那張著名的0.12像素的地球照片而寫的,但督師覺得用在這張照片上仍十分合適。該圖像是在2009年7月26日用卡西尼號太空飛行器窄角相機在可見光下拍攝的,地球僅僅只是那一個小小的光點,在浩渺而空曠的宇宙中,只有月亮陪伴著它。就如同卡爾薩根說的「There is perhaps no better demonstration of the folly of human conceits than this distant image of our tiny world.」,我們不應愚蠢的妄自尊大,而應去保護我們的這個渺小的藍色光點,或許這就是我們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意義吧。
相信大家在我協的路邊活動中已經多次看到過土星了,沒看到也不要緊,來一張使用我協DOB10拍攝的土星。
不知道大家在路邊看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土星環、土星表面與赤道平行的雲氣和土星旁邊暗淡的衛星呢?沒有的話下次可以仔細看看哦。
土星(Saturn)是太陽系第二大行星,僅次於木星,NASA官網上有一個十分直觀的圖片來反映其大小,而且這張比較圖還是在不包含土星環的前提下,可見土星之大。
土星主要是由氫和氦組成,它的中心是緻密的鐵和鎳,周圍是由於極端的壓力和溫度而形成的液態金屬氫。因為它不以固體作為其主要構成部分,所以它是一個氣態類木巨行星。很難想像,如此巨大的行星的密度只有0.687g/cm^3,是太陽系唯一一個密度小於水的行星,如果說有一個足夠大的裝滿水的容器,它是能夠漂浮在表面的。
土星的環最早是在1610年由伽利略發現的,他將其描述為土星的兩個耳朵(笑)。1675年,卡西尼發現土星環縫,後來被命名為卡西尼縫,是最容易被觀察到的環縫,在路邊活動中可以嘗試去看看,應該還是比較明顯的,對應的是我協拍攝照片中環上最明顯的縫隙。
土星環並不是完全平整的,如左下方這張卡西尼號拍於土星春分前後的環照片,在土星環上發現了突出的「山脈」,據NASA官網的描述,科學家們認為可能是附近大質量物體或者小型衛星引力的影響,迫使環上物質向上運動。
土星的環系統距離行星67000-480000km,但主環的平均厚度卻只有10m,按照它們被發現的順序命名為A、B、C、D、E、F、G環。
在不久之前,Scott Sheppard博士使用位於夏威夷莫納基亞山上的8.2米昴星團望遠鏡新發現了20顆土星衛星,使土衛數量增加到了82顆,超過了長居衛星數量榜首的木星。得益於卡西尼號的貢獻,我們對土星衛星的了解還是相對充分的。
除了有大家熟知的具有液態甲烷湖的土衛六——泰坦,土星還有其他一些非常有特色的衛星。
具有表層冰裂和羽狀噴流的土衛二,因表面覆蓋有純冰,它有極高的反射率(90%),也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之一。
它一半像煤炭般黑暗,一半像雪冰般明亮。它的赤道附近有一條山脊,高度落差達到了20公裡,是太陽系最高的山脊之一。普遍認為,這顆衛星可能曾經有星環,後來逐漸地掉落在了它的表面,形成了赤道脊。
這是卡西尼號拍攝的土星北極的照片,可以清晰的發現極地附近的風暴呈現完美的六邊形,它的每條邊長達1.38萬公裡,比地球的直徑還要長。
歐洲的研究人員曾在用旋轉的水桶做過一個模擬實驗,發現在特定的轉速情況下,水漩渦會呈現出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的形狀,不過對其成因,科學家們尚未有一個比較完美的理論去解釋它。
督師發現科學家也還沒解決這個問題呢~說不定揭曉謎底的就是你哦~
除了這個令人害怕的完美的六邊形風暴,土星上還有曾肆虐200餘天的超大型風暴,規模罕見,席捲了土星全球。
今天的介紹就到這裡啦,以卡西尼號最後時刻的藝術圖致敬這個為土星研究作出過極大貢獻的探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