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高產量水相製備石墨烯用於高性能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

2021-01-11 材料分析與應用

本文要點:

一種新方法規模化生產FGS,並為高性能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提供了良好的應用潛力。

成果簡介

石墨烯的應用需要一種高產量,低成本,可擴展的生產方法,但仍具有很高的挑戰 性。本文,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盧紅斌課題組在《J. Appl. Polym. Sci》期刊發表名為「Highyield waterphase exfoliated fewdefect graphene for high performance polymer nanocomposites」的論文,研究報告一種水相技術,以具有超高比表面積的化學膨脹石墨為基礎,生產出具有高剝離率(92%)的極少缺陷的石墨烯納米片(FGS),並展示了其在石墨烯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中的應用。

剝落的FGS具有較低的氧化度,並保留了良好的機械和電氣性能,具有改善聚合物複合材料綜合性能的潛力。當將0.5 wt%的FGS摻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中時,相對於純淨聚合物,5%的失重溫度和儲能模量分別增加了87°C和21%。隨著FGS含量增加到4.6 wt%,複合材料的玻璃化轉變溫度升高25°C。此外,該複合材料的滲透閾值低至0.25 vol%,並且具有出色的導電性(對於2.7 vol%的FGS-PMMA複合材料,其滲透率為50S/m)。

圖文導讀

圖1、FGS板材的製備過程示意圖

圖2、(a,b)具有不同放大倍率的FGS薄片的TEM圖像,(c)FGS薄片的HRTEM圖像,(d)FGS薄片的電子衍射圖,(e)FGS薄片的AFM圖像,以及( f)剝落的FGS板的厚度分布。

圖3、在水中尖端超聲處理1小時後,(a)帶OP-15的CEG,(b)LCEG和(c)帶OP-15的LCEG水溶液的光學圖像。(d–f)分別從a,b和c獲得的產品的相應TEM圖像。

圖4、各種石墨烯含量分別為(a)0.5 wt%,(b)1 wt%,(c)1.6 wt%和(d)4.6 wt%得PG複合材料的TEM圖像。TEM,透射電子顯微鏡

圖5、具有不同FGS含量的PG複合材料的熱機械性能

圖6、(a)P-G複合材料的電導率與FGS體積分數的關係,插圖根據滲流定律顯示數據的擬合結果;

(b)包含P-G複合材料薄層的導電路徑由紐扣電池施加的3 V電壓下FGS的含量為5 wt%。FGS,缺陷少的石墨烯片

小結

通過在表面活性劑OP-15存在下對水中的輕度氧化CEG進行1小時的尖端超聲處理,我們已經成功地以高產率製備了幾層石墨烯片。這種簡單、有效的水相剝離法製備石墨烯納米片的方法在高性能聚合物複合材料的工業應用中具有很大的潛力。

文獻:

相關焦點

  • Sci》:高產量水相製備極少缺陷石墨烯,用於高性能...
    本文要點: 一種新方法規模化生產FGS,並為高性能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提供了良好的應用潛力。 1 成果簡介 石墨烯的應用需要一種高產量,低成本,可擴展的生產方法,但仍具有很高的挑戰性。本文,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盧紅斌課題組在《J. Appl.
  • 分子尺度解析鐵電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的界面效應
    實驗和理論結構均表明填料-聚合物基體的界面對鐵電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的介電,壓電,熱電和電卡性能的調控具有決定性作用。比如,通過適當的界面設計來調控納米複合材料的電極化,可以使其超過單純陶瓷或聚合物的電極化。
  • :分子尺度解析鐵電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的界面效應
    實驗和理論結構均表明填料-聚合物基體的界面對鐵電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的介電,壓電,熱電和電卡性能的調控具有決定性作用。比如,通過適當的界面設計來調控納米複合材料的電極化,可以使其超過單純陶瓷或聚合物的電極化。文獻中廣泛引用的模型即多核唯象模型,是由Tanaka等於2005年提出的(IEEE Trans. Dielectr. Electr. Insul. 12, 669 (2005))。
  • 高性能「三合一」新策略!中科院化學所《ACS Nano》:兼具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性能的柔性石墨烯納米複合材料
    石墨烯作為一種獨特的二維結構材料,擁有超大的比表面積、高的電子遷移速率、優異的導熱導電性和機械強度等特性,其納米尺寸效應賦予其優異的物化性能,是改善聚合物熱、電、機械性能的最優填料之一,自2004年被發現以來已經廣泛應用在提高聚合物的高性能與多功能方面,具有極大的理論研究及應用價值。
  • 北航再發《Nature》高性能超強納米複合材料!
    當使用粘土納米片時,所得納米複合材料的韌性是天然珍珠的20.4倍,抗拉強度為1195±60MPa。這種策略可以很容易地擴展各種二維納米填料,應用於各種結構複合材料的製備,進而促進高性能複合材料的發展。這樣的性質通常歸因於無機成分增強了納米纖維的層狀微觀結構,尤其是具有韌性有機基質的二維(2D)納米片。在這些生物結構的啟發下,包括逐層組裝法,澆鑄法,真空過濾和磁場輔助在內的合成策略已用於開發層狀納米複合材料。如何以一種普遍、可行和可擴展的方式生產超強層狀納米複合材料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 SnO2-rGO納米複合材料用於低溫下的NO2傳感
    迄今為止,已有很多用於檢測空氣中微量NO2的技術得到成功開發,如化學發光法、離子色譜法、分光光度法等。這些方法雖然能精確檢測NOX,但也存在著成本高、過程複雜、耗時長的缺點,其廣泛應用難免會受到限制。為開發出高效的NO2檢測方法,科學家們從未停止過探索與努力。
  • 氧化石墨烯/碳納米線圈複合材料,用於高性能溼度傳感器
    本文要點:碳納米線圈和氧化石墨烯生產了新型感測複合材料,並在QCM傳感器上對其進行了改進1成果簡介 設計高性能的溼度傳感器以快速準確地檢測相對溼度(RH)在各種應用中很重要。本文,浙江理工大學高俊闊等研究人員,基於石英晶體微天平(QCM)傳感平臺,利用商品化的氧化石墨烯作為傳感材料,並添加了商品化的碳納米線圈來阻止氧化石墨烯層的堆疊。所製造的新型傳感器具有超高響應(4618 Hz / 97%RH)和快速可逆性(2s)。這項工作不僅擴展了商業碳材料的應用,而且實現了具有商業潛力的高性能溼度傳感器的開發。
  • 浙大:靜電紡絲PVDF/石墨烯納米纖維用於高性能摩擦納米發電機
    (a) 三維示意圖;(b)製作的TENG裝置的照片:靜電紡絲製備的PVDF/G NF納米纖維複合膜作為負極摩擦電層,PA6膜作為正摩擦電層,構建垂直接觸分離模式TENGs;(c)旋塗法和靜電紡絲法製備PVDF/G複合薄膜的製備示意圖;(d) PA6、PVDF/G膜和PVDF/G納米纖維膜的SEM圖:靜電紡絲製備的PVDF/G NF納米纖維複合材料(1.5 wt% G-NSs)呈纖維結構,直徑從~150
  • ...Nano》:兼具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性能的柔性石墨烯納米複合材料
    然而,碳材料在聚合物基納米複合材料中往往形成隨機網絡結構,並沒有發揮出其超高的熱學及電學性能,因此製備高度各向異性的導熱和導電性能的複合材料是相當困難的。雖有文獻報導所製備的複合薄膜具有各向異性和導熱性能,但各向異性導電範圍較窄,不能滿足抗靜電要求,限制了其在現代可穿戴可攜式電子設備中的應用。
  • 噴射空法製備的石墨烯/石墨納米片複合材料,用於鋰離子電池陽極
    本文要點:通過射流氣蝕提出一種具有工業前景的可擴展複合碳基陽極,製備的石墨烯/石墨納米片複合材料(GGNC)和原始石墨製成紐扣電池1成果簡介 本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沈志剛教授課題組在《Energy Technology》期刊發表名為「Scalable and High‐Performance Graphene/Graphite Nanosheet Composite Anode
  • 北航:噴射空法製備石墨烯/石墨納米片複合材料用於鋰離子電池
    本文要點: 通過射流氣蝕提出一種具有工業前景的可擴展複合碳基陽極,製備的石墨烯/石墨納米片複合材料(GGNC)和原始石墨製成紐扣電池成果簡介 本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沈志剛教授課題組在《Energy Technology》期刊發表名為「Scalable
  • 【科普知識】石墨烯/高分子複合材料製備的三種方法特點
    石墨烯是一種具有單原子厚度的二維碳納米材料,具有優異的電學、光學、熱學和力學性能,有比其它碳基材料(如碳納米管、碳纖維、石墨)更大的比表面積,是製備各種高強度結構材料、催化劑、傳感器和能源器件的理想材料。
  • 浙江理工大學:氧化石墨烯/碳納米線圈複合材料,用於高性能溼度傳感器
    本文要點: 碳納米線圈和氧化石墨烯生產了新型感測複合材料,並在QCM傳感器上對其進行了改進 1 成果簡介 設計高性能的溼度傳感器以快速準確地檢測相對溼度
  • 浙理工:氧化石墨烯/碳納米線圈複合材料,用於高性能溼度傳感器
    本文要點: 碳納米線圈和氧化石墨烯生產了新型感測複合材料,並在QCM傳感器上對其進行了改進成果簡介 設計高性能的溼度傳感器以快速準確地檢測相對溼度(RH)在各種應用中很重要本文,浙江理工大學高俊闊等研究人員,基於石英晶體微天平(QCM)傳感平臺,利用商品化的氧化石墨烯作為傳感材料,並添加了商品化的碳納米線圈來阻止氧化石墨烯層的堆疊。所製造的新型傳感器具有超高響應(4618 Hz / 97%RH)和快速可逆性(2s)。這項工作不僅擴展了商業碳材料的應用,而且實現了具有商業潛力的高性能溼度傳感器的開發。
  • 二硫化鉬碳膠囊複合材料製備高性能超級電容器
    作為二維過渡金屬硫化物的經典材料,層狀二硫化鉬納米片(MoS2)在場效應電晶體、光電探測器、光伏、鋰電池、太陽能熱能收集等領域得到廣泛的關注。那二硫化鉬碳膠囊複合材料是如何製備出高性能超級電容器的?金屬性1T MoS2雖然具有較好的超級電容器性能(質量比電容350-400 F/g, 體積比電容400-700 F/cm3),但是熱力學亞穩相、製備較為困難、且電導率偏低,僅為10−100 S/cm。
  • 各向異性形貌聚合物納米粒子製備的新思路:含液晶基元單體的聚合誘導多級自組裝
    Healthcare Mater. 2015, 4, 2657−2666)但是,受限於加工方法,納米尺度的各向異性聚合物粒子難以被高效製備,導致各向異性形貌納米粒子對生物效應的影響尚未得到系統性的研究。利用剛性液晶基元構造剛-柔嵌段共聚物,在溶液自組裝過程中引入次級有序排列,是製備各向異性聚合物納米粒子的有效途徑之一。
  • 川大:固態盤銑法製備MOS2 /石墨烯納米片,用於鋰離子電池
    本文要點: 一種低成本、高產率、可擴展的一步機械力化學盤磨方法來製備超薄、少層的MoS2/GNS複合材料成果簡介 本文,四川大學張楚虹教授課題組在《Ind. Eng. Chem.Res》期刊發表名為「One-Step Preparation of MoS2/Graphene Nanosheets via Solid-State Pan-Milling for High Rate Lithium-Ion Batteries」的論文,開發了一種新穎的高產率一步法,通過固態平磨將商業化的塊狀MoS 2和石墨剝落製備MoS2 /石墨烯納米片(GNS)。
  • 川大:固態盤銑法製備MOS2 /石墨烯納米片,用於鋰離子電池
    本文要點:一種低成本、高產率、可擴展的一步機械力化學盤磨方法來製備超薄、少層的MoS2/GNS複合材料成果簡介 本文,四川大學張楚虹教授課題組在《Ind. Eng. Chem.Res》期刊發表名為「One-Step Preparation of MoS2/Graphene Nanosheets via Solid-State Pan-Milling for High Rate Lithium-Ion Batteries」的論文,開發了一種新穎的高產率一步法,通過固態平磨將商業化的塊狀MoS 2和石墨剝落製備MoS2 /石墨烯納米片(GNS)。
  • 復旦大學聶志鴻在納米「人造分子」製備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聶志鴻團隊在納米聶志鴻團隊為製備納米「人造分子」找到了一則簡易方法——通過設計聚合物配體間的簡單化學反應實現對納米「人造分子」組裝構築和物理性能的調控。這一製備方法與傳統方法的最大區別,在於概念的創新。據聶志鴻介紹,傳統製備方法的原理是在納米粒子上定點修飾一段DNA分子,利用DNA分子之間的互補相互作用,實現對不同納米粒子結合的調控。
  • 復旦大學聶志鴻團隊設計納米「人造分子」簡易製備方法
    近日,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聶志鴻團隊在納米「人造分子」製備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今天,相關研究成果以《化學計量反應控制的自限性納米粒子定向鍵合》為題發表於《科學》主刊。正因如此,長久以來,納米粒子精準組裝調控困難、產率低下。 聶志鴻團隊為製備納米「人造分子」找到了一則簡易方法——通過設計聚合物配體間的簡單化學反應實現對納米「人造分子」組裝構築和物理性能的調控。這一製備方法與傳統方法的最大區別,在於概念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