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讀過小學,對公斤這個重量的計量單位肯定十分熟悉。它又名千克,用字母kg,是國際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之一。最初由法國科學院制定,原計劃是用克作為主單位並為之製作標準原器,然而當時技術能力有限,所以製作了克的1000倍的標準器,也就是千克標準原器,這也是國際單位制中質量單位是千克而不是克的原因。
發展歷史
1791年,科學家們把4℃時溫度下1立方分米純水的質量作為1千克標準質量,並據此用鉑銥合金製成原器,一直被保存在巴黎,後來稱之為國際千克原器。
一直到2013年,一個質量與千克更為接近的鉑銥圓柱體誕生,它作為國際統一重量單位的原器一直被存放於法國巴黎郊外一座戒備森嚴的金庫內。但由於客觀存在的消耗與磨損,它的質量逐漸減少,導致誤差越來越大,千克原器的準確性受到影響。
2018年11月16日,在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上通過了一份《修訂國際單位制》的決議,正式修改了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四個國際單位的定義。千克被重新定義為「對應普朗克常數為6.62607015×10^-34J·s時的質量單位」。
同時會議做出決定,從2019年5月20日開始,新國際單位體系將正式實施。
今天的千克
在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召開6個月之後的今天,千克的定義正式發生了變化,今天是新定義執行的第一天。
在此之前,國際千克標準原器一直被存放於一所位於法國巴黎郊外戒備森嚴的金庫之中,金庫需要三把鑰匙才能打開。全球一共儲存了數十份副本,用來標準化各個國家的重量。
未修改定義之前,在國際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中,只有千克是用物體來定義的,用物體來定義質量單位有一個缺點,物體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改變。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一種方法,在標準原器質量發生變化或標準原器遭遇毀壞性事件時,可以有辦法替換它。
現在,科學家將通過Kibble天平來測量千克。它是一臺基於普朗克常數理論的儀器,該儀器跟蹤電流的微小變化,以計算作用在質量(重量的兩個組成部分)上的重力。
科學家們介紹,做這項工作的一個關鍵原因是為了促進國際安全。如果有一天,標準原器被破壞,我們就將失去世界公制重量系統的參考,一切都將會變得混亂。
Kibble天平利用電流的微小變化來計算重量,它測量產生電磁力所需的電流,該電磁力等於作用在質量上的重力。
Kibble天平如何測量普朗克常數
Kibble天平將給科學家提供迄今為止最精確的普朗克常數測量,從而重新定義千克。
它包括懸掛在天平臂上的磁場內的線圈。一公斤重的物體也放置在這個臂上,由於重力的作用而向下施力。電流通過線圈產生一個力,該力的強度取決於電流的大小、磁場的強度和線圈的長度。
電流值是變化的,直到千克質量的向下力與磁場中線圈的力平衡。然後,質量被移除,線圈在磁場中移動,這在線圈中感應出電壓。通過跟蹤電流和電壓,普朗克常數可以根據質量、長度和時間來測量。
這種精確的電流測量被用來產生迄今為止最精確的普朗克常數計算,然後普朗克常數又被用來定義千克。
普朗克常數是自然界的基本常數之一,它是一個物理常數,用以描述量子大小,可以與光的某些性質和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相結合,得到新的千克。
人們普遍期待Kibble天平取代原有的國際標準原器,這樣能使千克融入各種現代化的標準測量中。長度單位米曾使用儲存在巴黎的合金棒作為標準原器,在1983年被更新定義為1/299792458秒內輕粒子移動的距離。一個多世紀以來,時間單位秒一直是一天的1/86400,但由於地球的自轉周期是可變的,秒已經被更新定義為銫原子精確振動9192631770次所需的時間。
普朗克常數如何重新定義千克
前面已經介紹,普朗克常數是自然界的基本常數,它限制了我們測量物理系統的精確度。它取決於長度、質量和時間的國際單位制:米、千克和秒。
米和秒已經被人們用通用常數定義。米是輕粒子在1/299792458秒內移動的距離,秒是銫原子精確振動9192631770次所需的時間。
在我們已經有了米和秒的精確測量值,它們可以和普朗克常數的固定值一起用來重新定義千克,從而擺脫對千克標準原器的依賴。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千克將由光子的能量與頻率之比來測量。
潮流科技fans本著認真、嚴謹的態度為大家提供科技類資訊文章。如果你喜歡,請多多留言關注。每篇文章都是潮流科技fans嘔心之作,也許不是最好,但絕對是認真的。請抄襲者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