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克」重新定義 不影響日常生活

2020-11-26 中國新聞網

「千克」重新定義 不影響日常生活

2017-07-19 15:05:53來源:科技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左盛丹

2017年07月19日 15:05 來源:科技日報

參與互動 

  今日視點

  本報記者 聶翠蓉

  「對我這種平時菜市場都不進的人,應該不會有影響吧?」

  「我關心的是,以後買一斤肉還是不是原來那麼多?」

  「與菜市場的稱準不準有什麼關係?」……

  這些是坊間有關「千克」重新定義的種種疑惑。

  近日,美國標準科學研究院(NIST)公布普朗克常數最精確測量值,並提交國際科學數據委員會(CODATA),明年國際度量衡委員會將以普朗克常數為基準對質量單位「千克」進行重新定義。

  消息發出後,因生活中稱重無處不在,讀者們在評論區對此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質量單位為什麼要重新定義?究竟對我們生活會不會產生影響?有什麼樣的影響?中國在此領域的研究地位如何?帶著這些讀者關切的問題,科技日報記者通過電子郵件採訪了身在法國工作的清華大學青年科學家李世松博士,他曾在NIST先後工作14個月,參與普朗克常數的精確測量研究。

  不影響日常生活 只為量子應用建基準

  李世松告訴記者,因千克重新定義仍以現有千克量值為標準,兩者可實現無縫連接,兩種定義下的質量單位量值能保證連續性,並且CODATA要求普朗克常數測量精度至少要達到2×10-8,千克重新定義並不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響。

  「採用基於普朗克常數的千克重新定義,實際上是科學家試圖建立某種質量量子基準。隨著量子物理的快速發展,以及量子計算機和量子通信等眾多先進技術的成功運用,以量子基準取代傳統的實物基準,已成為計量基準發展的新趨勢。」李世松表示,「量子基準的單位量值與物體的形狀、體積和質量等宏觀參數沒有直接關聯,這樣可避免宏觀參數的不穩定引起的量值改變,對量子技術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李世松還以國際單位制中的「秒」為例進行了說明。他說,秒已經建立了量子基準,現在秒的準確性已經達到10-18數量級,因此被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用作導航的全球定位系統(GPS)才得以高度精準地發展,並在軍事、勘測等領域獲得了廣泛應用。

  重新定義千克 意在保證其穩定準確

  對於國際度量衡委員會為什麼要對千克重新定義,李世松博士告訴記者,現有國際單位制中的7個基本單位,除了千克,都已經改用非實物為基準。只有質量單位千克還在沿用100多年前的實物基準,其穩定性和準確性面臨著重大挑戰。

  李世松介紹說,目前千克的定義是以鉑銥合金(90%鉑+10%銥)製作的砝碼(即「國際千克原器」)為基準,但其最大問題是,國際千克原器表面會吸附一些肉眼無法察覺的氣體分子和其他雜物,以及多年使用會出現磨損及劃痕等,這些外界因素會導致其質量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這不僅會給質量單位千克帶來不確定性,與質量有關的另三個基本單位坎德拉、安培、摩爾的準確性也會連帶受到影響。因此,以普朗克常數為基準重新定義千克,成為當前國際計量界的首要任務之一。

  中國創新測量方法 得到國際廣泛好評

  CODATA這次將要採用的普朗克常數測量數據,除了美國技術標準研究院這次提交的最精確測量,還有其他三個研究團隊的測量結果,這些結果的測量精度都達到要求的10-8和10-9量級。當記者問到中國在普朗克常數的測量領域達到什麼樣的水平時,李世松博士表示,中國雖然在測量精度上還需提高,但在測量方法上的創新在國際上廣受好評。

  早在2006年,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張鍾華院士領銜的課題組,提出了一種對目前主流方案——功率天平方案的改進方案,即「能量天平方案」,用互感量測量代替了功率天平方案中的電壓測量和速度測量,且所有測量均在靜態下實現,避免了線圈晃動帶來的測量困難。目前最新普朗克常數的精度量級已經達到10-7,距離CODATA的要求只差一個量級。

  另外,張鍾華院士帶領團隊還提出了一種基於慣性質量測量的擺動周期法,該方案原理新穎,獨立於目前世界通用的兩種方案——功率(能量)天平方案和矽球方案,是精確測量普朗克常數的創新性中國方案。該方案最新發表的測量結果精確度也已經達到10-5,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科技日報北京7月18日電)

相關焦點

  • 千克的定義變了,變化不會影響人們日常的生產生活
    原標題:千克的定義變了,變化不會影響人們日常的生產生活    國際千克原器「大K」。  國際單位制的變化不會影響人們日常的生產生活  除了千克,在本屆國際計量大會上,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物質的量單位「摩爾」等3個國際單位制的定義也將由常數定義,並於明年的世界計量日5月20日正式生效。
  • 國際單位「千克」的定義變了!對日常生活有何影響
    國際單位「千克」的定義變了!對日常生活有何影響 2018-12-11 17:53:00來源:北京晚報   本報訊(記者楊濱)今天上午,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新聞發布會
  • 「千克」瘦了,今天重新定義 會不會影響你買菜
    小到日常買菜,大到航空航天,千克都是常用的計量單位。那麼為何要重新定義?是否會對普通生活產生影響?以及會對科學界產生怎樣的影響?對於這些疑問,李世松博士進行了詳細解答。李世松表示,首先,實際千克原器的保存並非絕對的真空;其次,千克原器和複製品比對的過程中,原器與空氣接觸也會發生緩慢的化學反應,同時也不免會發生物理的磨損、雜質吸附等。50微克,相當於一粒沙,或者一枚指紋的重量,生活中微弱到可忽略不計,但在科學計算中這樣的差值卻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李世松博士和千克原器複製品之一的合影。
  • 千克原器退役!新標準重新定義千克
    11月16日,在新一屆國際計量大會上,科學家們通過投票,正式讓國際千克原器退役,改以普朗克常數(符號是h)作為新標準來重新定義「千克
  • 「千克」「安培」「米」「秒」等計量單位重新定義
    「千克」「安培」「米」「秒」等計量單位重新定義 新定義的國際計量單位5月20日起正式使用 對日常生活沒有影響,將為科研插上翅膀 華聲在線5月20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奉永成) 5月20日是第20
  • ——「千克」被重新定義
    常用的質量單位「千克」,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了。但如今,「千克」這一單位要被重新定義了。為什麼要重新定義「千克」? 以普朗克常數重新定義的千克有什麼意義呢? 「千克」國際單位的重新定義,達到了全範圍準確性,為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提供了新的機遇,能催生新的測量原理、測量方法和測量儀器,譬如,集多參量、高精度為一體的晶片級綜合測量,不受環境幹擾、無需校準的實時測量,眾多物理量、化學量和生物量的極限測量等將成為可能,測量儀器儀表形態也將全面創新。
  • 「千克」被重新定義 物理教材將修訂
    謝軍說,就像1967年,用原子的特性修訂了時間單位「秒」的定義,使我們在幾十年後的今天擁有了衛星導航和網際網路技術一樣,「千克」等4個國際單位制的重新定義,將在未來對人類科學、技術、貿易、健康、環境等領域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而現在我們對這些影響的預判和認為,可能是未知遠遠大於已知。
  • 「千克」被重新定義 中學物理教材將改寫
    (原標題:明年5月20日起中國啟用新國際單位制,不會對生活產生即時影響「千克」被重新定義 物理教材將修訂)
  • 1千克有多重?它就要重新定義了
    物理學中諸多的物理量都和千克有關,例如牛頓(力學單位),瓦特(功率單位),焦耳(能量單位)等,因此,千克原器任何輕微改變都會引起其他物理量定義的混亂。為了有效杜絕這種混亂,早在2005年,國際計量委員會(CIPM)就已經建議以基本物理常量為基礎,對千克進行重新定義。
  • 質量單位——千克的重新定義
    作為唯一實物基準的國際千克原器的穩定性受到科學家們的質疑,科學家們開始致力於質量單位的重新定義。有科學家提出,可以使用自然界中的基本物理常數來重新定義質量單位。因為這些物理常數的定義不會改變,用它們來定義包括千克在內的基本單位,就再也不用擔心隨時間推移會影響單位的量值了。
  • 千克被重新定義,國際單位制迎來重大變革
    謝軍表示,此次變革從表面來看,大家可能感覺不到發生的變化,就如同我們給房子換了一個更加堅固的地基,並不太會直接影響我們生活起居,但它實際上已經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1.定義的基礎變了以千克的現行定義為例,1千克精確等於國際計量局保存的國際千克原器(IPK)的質量。
  • 千克被重新定義了,你的體重發生變化了嗎?
    前幾天,科學界發生了一件大事,這個距離大眾群體稍遠的領域悄悄地改變了幾個我們日常使用的一些標準。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決議,將千克、安培等4個國際單位制分別改由普朗克常數h、基本電荷常數e等基本物理常數來定義。並於2019年國際計量日(5月20日)起正式生效。
  • 重新「丈量」世界 ——千克等單位將被重新定義,國際單位制迎來...
    根據決議,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等4個國際單位制分別改由普朗克常數h、基本電荷常數e、玻爾茲曼常數k和阿佛加德羅常數NA來定義。國際計量局表示,這是國際單位制自創建以來的最重大的變革,用實物原器定義測量單位的方法成為歷史,這將從根本上保證國際單位制的長期穩定性,對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和全球治理等影響深遠。
  • 質量單位「千克」被重新定義?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變「重」了…
    在2018年11月舉行的國際度量衡大會上,各個國家的代表將就是否採用安培、千克、開爾文、摩爾4個單位的新定義進行投票。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的的質量單位「千克」(kilogram)將有新定義了!自1889年以來,科學家給「千克」下的定義就是「國際千克原器的質量」,但是由於這枚合金秤砣在129年後出現了細微的鏽蝕,導致重量產生變化,比最初重了35微克。即便非常細微,但仍會影響到全球的測量系統。
  • 「千克」被重新定義:讓質量測量變得更科學、更精確
    原標題:「千克」被重新定義:讓質量測量變得更科學、更精確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買個菜都會涉及到「斤兩」的問題,可見,千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據《長江日報》報導,近日,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英文簡稱為NIST)公布普朗克常數最精確測量值,並提交國際科學數據委員會(英文簡稱為CODATA),明年國際度量衡委員將以普朗克常數為基準,對質量單位「千克」進行重新定義。那麼,質量單位「千克」為什麼要被重新定義?重新定義「千克」會對我們的生活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 千克的定義變了
    國際單位制的變化不會影響人們日常的生產生活  除了千克,在本屆國際計量大會上,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物質的量單位「摩爾」等3個國際單位制的定義也將由常數定義,並於明年的世界計量日5月20日正式生效。
  • 「千克」原器失準 國際計量大會將用物理常數重新定義「千克」
    【綜合/觀察者網 陸雨聆】「1千克」到底有多重? 一個多世紀以來,這個國際標準質量單位都是由一塊高爾夫球大小的鉑銥合金圓柱體「大K」定義。但經不住歲月的侵蝕,這件原器已經難以適應現代的精密測量要求,重量早已不再是「1千克」了。 於是,它是時候該「退休」了。
  • 「國際千克原器」或退休 度量衡大會將重新定義「千克」
    如今,他們正在更新對千克的定義。據路透社11月12日報導,1967年對秒的重新定義有助於讓世界各地通過全球定位系統和網際網路等技術開展的交流更加順暢,同樣,專家認為,改變千克的定義對技術、零售和健康都有好處。報導稱,自1889年以來,千克一直由存放在巴黎的一個閃閃發光的鉑銥合金圓柱體——「國際千克原器」來定義。
  • 從今天開始 千克被重新定義 千克不再是我們熟悉的那個千克
    一直到2013年,一個質量與千克更為接近的鉑銥圓柱體誕生,它作為國際統一重量單位的原器一直被存放於法國巴黎郊外一座戒備森嚴的金庫內。但由於客觀存在的消耗與磨損,它的質量逐漸減少,導致誤差越來越大,千克原器的準確性受到影響。
  • 國際千克原器重了50微克要退休 千克將被重新定義
    ——明年初,包括「千克」(質量)、「開爾文」(溫度)、「安培」(電流)、「摩爾」(物質的量)在內的4項國際單位將被重新定義。  平日裡,老百姓買個菜都會涉及「斤兩」的問題,「千克」這一國際單位的重大變革,會給人們生活帶來什麼影響?長江日報記者採訪湖北省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力學計量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國家一級計量師何運部。他表示,科學技術的發展給質量測量帶來「福利」,質量測量會變得更科學、更合理、更精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