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農村報訊(農財寶典記者 湯健)5月中旬,廣州黃沙水產市場已經大面積停售桂花魚,原因在於,市場方面接到上級通知,桂花魚如若在黃沙市場上架,必須提供由工商局認可的產地證明和有資質的檢驗報告。
在此前稍早,長沙市食安辦4月公布了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情況,來自馬王堆海鮮市場的9個批次的桂花魚樣本均檢出致癌孔雀石綠,生產地均為廣州、佛山和清遠。
受孔雀石綠事件影響,廣東省桂花魚一度滯銷。據傳,有個別魚販和養殖戶因販賣檢出孔雀石綠的桂花魚被相關執法部門控制。現在時間已過半月有餘,桂花魚逐漸擺脫孔雀石綠陰影,塘頭收購價格已高於事發前。
涉綠對養戶實質影響不大
5月19日,《農財寶典》記者來到黃沙水產品市場,發現大部分檔口已經停售桂花魚,僅有一家有售。
「滯銷的時間大概也就10天左右,現在桂花魚又開始賣了。」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顯恆水產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陸錦宜告訴《農財寶典》記者,桂花魚檢出孔雀石綠的事情在養桂花魚的圈子裡幾乎人盡皆知。收魚的商販有了心理陰影,曾經一度談「綠」色變,拒收養殖戶塘中的桂花魚。
實際上,目前桂花魚存塘量不足一成,均為去年4、5月份放苗,存留至今的均是大規格魚。因此,孔雀石綠超標引起的桂花魚滯銷並未對養殖戶的經濟效益產生實質影響。然而,「桂花魚不讓賣」的傳聞迅速在坊間傳開,讓手中仍有餘貨的養殖戶感到揪心。
「桂花魚的投苗也因此受到小小影響,但隨著銷路重新打開,養殖戶已恢復了投苗信心。」陸錦宜說,5月正值桂花魚投苗期,由於滯銷引起的桂花魚價格暴跌,以及對市場前景的悲觀,部分養殖戶一度放棄投苗。「現在桂花魚的收購價為38-39元/斤,觀望的養殖戶又開始放苗。」由於價格比滯銷前還高5元/斤左右,養殖戶發現其實桂花魚根本不愁賣,又紛紛開工投產。
廣東何氏水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香先介紹,目前何氏水產在廣東地區每天桂花魚發貨量為7-8萬噸,估計每天廣東省桂花魚的出貨量在15萬噸左右,節假日期間可能會接近20萬噸。這個數字儘管在頭段時間受孔雀石綠超標事件有所影響,但很快恢復正常。
養戶其實不用孔雀石綠?
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孔雀石綠也被媒體頻繁曝光,稱之為「蘇丹紅第二」,已被廣大消費者熟知。鑑於孔雀石綠的危害性,農業部於2002年5月將孔雀石綠列入《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化合物清單》,禁止用於所有食品動物。根據相關規定,水產品中孔雀石綠的殘留量標準為不得檢出。作為涉綠水產品的生產者,每次針對孔雀石綠的整治活動,養殖戶都被推到風口浪尖。然而在實際調查過程中,《農財寶典》記者發現,儘管不排除極個別養殖戶使用孔雀石綠,但目前桂花魚養殖過程中基本不會使用孔雀石綠,並非外界傳言得那麼瘋狂。
「孔雀石綠並非水產特效藥,病害的針對性也不強,養殖過程中可用可不用。」佛山市高明區新陳記漁藥店老闆陳浩旗指出,10年前孔雀石綠未被列入禁藥,確實使用範圍較廣,主要用於防治水黴病和寄生蟲,但是效果並不明顯。陳浩旗介紹,除了藥效有限而且可替代之外,現在的養殖戶也知道孔雀石綠致癌。在使用過程中極易沾染到皮膚和衣服上,很難洗掉,所以養殖戶並不願意使用。
實際上除了對人體有害外,孔雀石綠的使用在水產養殖生產過程中也是不安全的,很有可能造成魚類死亡。相關研究表明,孔雀石綠對水生動物的毒性較強,如對虹鱒魚、加州鱸、對蝦蝦苗的安全濃度分別為0.025、0.02、0.01mg/L,這比孔雀石綠的有效用藥濃度0.10-0.20mg/L低10倍左右。另外,孔雀石綠對魚類的毒性還隨著暴露時間、溫度和濃度的增加而增強。
孔雀石綠唯一的優點是價格便宜,一斤孔雀石綠的市面售價僅為20-30元,每畝水面用量一兩。但如果被查出桂花魚含有孔雀石綠殘留,整批魚都要被銷毀,還要被罰款,因此養殖戶不敢用,也不值得用。
何香先表示,目前何氏水產收購桂花魚時都會檢測孔雀石綠殘留,並拒收有殘留的魚。「約有一成左右的桂花魚,被檢測出含有孔雀石綠。大部分殘留量在1ppb上下,含量很低。」據了解,這個數值低於歐盟標準的2ppb,按照國際標準的風險評估方法,根據動物實驗所得結果推斷到人類計算,即使每天進食290公斤桂花魚,所攝取的孔雀石綠仍不會嚴重影響健康。
「綠帽子」哪裡來?
為什麼養殖戶基本不用,卻還有一成左右的桂花魚被檢測出涉「綠」?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處長楊文葵表示,除了養殖戶主動使用外,孔雀石綠的來源主要有三方面。由於未被列為禁藥之前,孔雀石綠曾被大力推廣使用,其物質屬性穩定,代謝周期緩慢,一般魚塘多年難以消除,淡水魚沾染微量孔雀石綠在所難免;其次,桂花魚的餌料魚可能有孔雀石綠汙染;另外在運輸過程中為了防止受傷魚體感染,也有人為添加的可能。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桂花魚的孔雀石綠最有可能來源就是餌料魚。陳浩旗表示,由於順德、南海、高明等地工業密集,很多地方化工汙染嚴重,孔雀石綠作為常用染料出現在這些地區的水體中不足為奇。桂花魚攝食這些受汙染的餌料魚,出現微量的孔雀石綠殘留,卻給養殖戶帶來了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