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從何而來,死後又往何處去?生命有何意義?這些都是人類自古有之的大哉問,《靈魂奇遇記》(Soul)就是在這個主題下創作的動畫,導演彼德託達(Pete Docter)是彼思(Pixar)的首席創意官,過去曾執導《怪獸公司》(Monsters, Inc.)、《沖天救兵》(Up)及《反轉腦朋友》(Inside Out)等膾炙人口、叫好叫座的佳作,擅長將虛幻抽象的概念擬人化,以溫暖易懂的方式探討宏大的主題,再將其轉化為扣人心弦的有趣故事。擁有如此豐厚履歷,難怪在以拍攝系列續集為主的保守風氣下,不少人對於原創故事《靈魂奇遇記》甚有期望。
故事發生在有「大蘋果」之稱的紐約,主人翁阿祖(Joe Gardner)是一間普通中學的平凡音樂老師,雖然每天都要教導對音樂絲毫不感興趣的學生,但他的表現卻獲得學校的優渥長俸,也就是母親口中夢寐以求的「成功人生」。然而,這位音樂老師的人生目標明顯不是如此,自從父親帶他去聽爵士樂那天開始,他念茲在茲的就是演奏人生。他的生活過得不太如意,開始出現中年危機之際,遇上The Dorothea Williams Quartet的樂團領班,並獲得機會可望改變人生,可惜卻突然發生不幸意外,靈魂離開肉體,走進往生的國度。但抱有強大執念的他卻不認命,認為自己命不該絕,絞盡腦汁試圖重回人間,結果從生命的終點「The Great Beyond」逃逸至生命的起點「The Great Before」,亦遇上第二主角:No. 22。
《心靈奇旅》以輕鬆手法探索人格的起源及宿命,反思生命有何意義,我們將如何度過一生。
生而為人 尋生命中的火花
原來返回人間,需要擁有「地球徽章」(The Earth Pass),而No. 22卻尚欠最後一格「火花」(spark)而無法投胎。其靈魂「人生」遇過很多導師,包括人類世界中著名的先賢穆罕默德、甘地、喬治奧威爾、佛洛伊德、榮格等,可惜No. 22上了數千年的課,了解到不同宗教哲學、人生哲理後,始終無法找到燃點生命的火花。她對地球上的生活絲毫不感興趣,自覺喪失「生而為人」的興趣,遂難以轉生。基於她的固執,更令靈魂世界的「偉人」十分厭惡,就連宣揚大愛如德蘭修女,亦表示對No. 22頗生厭,忿而擲下一句:「I hate you!」No. 22的難纏程度,可見一斑。
不過,阿祖為完成偉大的音樂使命,必須換取其地球徽章。他決定充當No.22的人生導師,協助她尋找生命火花,過程中卻發覺殊不簡單。阿祖和No.22都各有偏執:前者渴望成為像父親一樣畢生追求音樂夢想的人,後者認為沒有火花的人生,不值得去體驗。
No. 22得其靈魂遇過很多先賢導師,但仍然激不起他對生活的興趣。
靈魂出走 旁觀迷失的人生
在機緣巧合下,No.22進入阿祖的身體,以其軀殼短暫體驗人生;阿祖的靈魂則依附在一隻肥貓身上,卻因此得以近距離旁觀自己,亦察覺到過去因過分執著「音樂人生」而忽略了身邊的人事物。
阿祖後來透過數件尋常小物回憶靈魂短暫交換的一天,頓覺別具意義,並重新審視人生。他曾經以為自己只是活在水中而鬱鬱寡歡,事實上,他已經活在整片汪洋之中,只有自己一人未察覺。
《玩轉極樂園》以墨西哥的亡靈節為藍本,引申探討死亡議題,刻畫家族親情羈絆,反思記憶與遺忘。(《玩轉極樂園》劇照)
《靈魂奇遇記》是彼思多年以來,第三部與「死亡」主題有關的作品。難怪英國《衛報》評論人Phil Hoad會在《Why is Pixar so brilliant at death?》中戲問:這是否以數百萬美元成本、CGI形式呈現出來的矽谷人中年危機?(熱推說事文稿部分內容編譯自hk01)
Soul中文譯名 中國: 心靈奇旅 / 香港: 靈魂奇遇記 / 臺灣: 靈魂急轉彎 /
Online commentary:
主角 Gardner是一個生活很容易看穿的中學音樂老師,而他真正的夢想是彈鋼琴不是像他現在做的一樣只教孩子們彈鋼琴,而是以做音樂、做爵
士樂來謀生。當他終於拿到人生第一份音樂人的工作,卻不小心掉進了下水道「死」了,並在一個黑洞中
醒來,成為了一個孤獨的靈魂。
不久,它發現自己不是獨自一魂,而是到了YOU研討會,另一個外號叫22的靈魂已經參加了研討會數百年,它極度憎恨人類,一直未去附體。很快的, Gardner和22一起回到現實世界,在那裡, Gardner將學會「有了靈魂」真正的含義。
"心靈是在這個年代我們最需要找回的東西。
這是皮克斯近年來表達水準最高的電影,它在宏觀與微觀層面完美的表達令人驚嘆。爵士是屬於靈魂的音樂,皮克斯用這個點穩穩把握住了影片的節奏,將一個偌大的哲學命題用生活中最小的細節去闡述。最後那一段近乎滿分的蒙太奇將情緒徹底釋放,會感嘆生活是多麼的美好。
這樣的視覺效果,這樣的配樂級別,竟然只配在影院裡每天僅排一場普通廳,這簡直是對擁有靈魂電影的踐踏,這反而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利益至上年代對靈魂的缺失。可能這話有些許的極端,但我真的認為這樣的影片配得上更多的排片,需要讓更多的人去看到。"
皮克斯總會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體驗,這一次也不例外,從生活中那些忽略的情感中給我們最深的感觸
我不知道多少次會過問自己「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但每次都沒有一個準確或者具象的答案,每天忙綠匆忙的兩點一線,一次次面對深夜的恐懼和遺憾。而影片中二十二努力去展示生活的偉大的同時,也不得不思考那些從未想過的問題,從而收穫自己意外的人生答案。
同時,最戳到我痛點的就是:我們從來不能百分百來確定自己人生的終點結局。
也意識到,生活雖然平凡,但想要有所不凡,必須接受自己的不凡,因為沒有人生來註定不凡。
也讓我明白生於平凡而偉大的人生,本身就是一種偉大。
所以,接下來找到自己明確的目標,把自己的生活活得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