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淡水蝦,為什麼一到5月就容易死,到底應該注意什麼
其實現在在我們國家,養殖業中淡水蝦其實是佔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的,而且現在在技術方面和規模上都算是比較成熟的,尤其是淡水小龍蝦,還有南美對蝦這兩個品種,在我們國家的熱度也是最高的,那麼大家在養殖淡水蝦,為什麼一到5月就容易死,到底應該注意什麼?
首先第一個就是在養殖小龍蝦的時候,肯定是需要足夠的水源的,而且水源這個因素也是在之後養殖的時候成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3-6月份也是養殖淡水蝦的高峰期,這個時候養殖的多了,投下去的餌料也就會多,這樣就會導致水的質量變質就會快,所以在這個時候養殖小龍蝦的水就需要很多次的換水,還有補水這些措施,這樣才能夠讓水的質量更加優化,提高活力。等到了每一年的9月份,到下一年的3月份,這個階段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水源這方面也是需要穩定的,而且也要防止小龍蝦養殖的水位太淺,就會導致結冰,將小龍蝦凍死或者是凍傷的問題。
所以說,其實在養殖淡水小龍蝦的時候,有一個充足的水源也是養殖最基礎重要的條件,而且需要把池塘裡面的水質加強調節,雖然小龍蝦有著很強的繁殖力,但是相應的密度也在增大,所以在投苗之前一定要將水質調理好,這樣才能夠提高小龍蝦的成活率和產量。在投苗之前,調理水質的時候,首先需要消毒曬田,把池塘裡邊因為種植過農作物而殘留下來的一些毒素,還有青苔孢子,都要用生石灰全部殺滅,然後再放到太陽底下暴曬,需要七個自然日,這樣才能夠防止之後對蝦苗的成活率有影響。
經過消毒還有暴曬之後,然後再開始上水種草,上水的時候,先將池塘裡邊30公分的水上滿,然後再種植伊樂藻,或者是可以種植燈籠泡水草,在種植的時候,最好是可以都株距在四釐米,行距在十釐米栽種。種植完了之後還需要把池塘的底部還有的有機質改變,這樣才能夠防止在投苗之後,因為升溫導致底部溶解,所以要趕在分解之前改底將底部的有機質氧化,這樣才能夠預防升溫之後分解,當然了,在水的質量中還有培菌培藻,這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把榮耀密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定要定期的培訓培早,這樣才能夠保證池塘裡面的水更加的肥活。
在投苗之後的三天到五天之間,一定要使用一些磷酸氟和碘,把池塘裡邊的蝦苗在進行消毒殺菌,這樣也可以將底部的細菌,還有病毒殺滅,另外還可以殺滅自己帶的病毒,或者是在運輸的過程中,因為摩擦受傷,這樣能夠防止感染,投苗之後,還需要有一定的飼料投喂,在當天就需要堅持,因為這些蝦苗在運輸的過程中很有可能就會失水,所以這個時候投餵飼料,也能夠幫助他們恢復體質,更快的能夠適應新的池塘環境。
大家在種植的時候會有很多死亡的小龍蝦,其實這都是跟腸道有關係的,我還有可能會想要趕上上市時間還有規格,能夠搶到更好的市場,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會加大投餵的量,就會導致沉到底下的飼料黴變,所以小龍蝦在地下爬行的時候,就會把這些已經黴變了的飼料吃進去,所以才會讓細菌在小龍蝦的腸道裡破壞他們的系統,這樣腸道就會被這些細菌侵蝕,而小龍蝦也就會停止再吃食物,這樣就會讓營養缺失,抵抗力也就會降低,最後自然就會死亡。
而很多的人都會將這一點忽視掉,所以就遇見這種問題的時候,都會把錢用在改變地肥水這上邊,到最後死亡也不明白到底是為什麼,所以大家在養殖的時候,尤其到了5月份,一定要重視小龍蝦的腸道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