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最大的淡水蝦是什麼蝦?答案是羅氏沼蝦,又稱馬來西亞大蝦,原產於熱帶、亞熱帶的水域。它以體大而聞名於世。一般雄蝦的平均體長可達15釐以上,最大的個體約重50克左右。它的前額箭顎微微向上翹起,其上下都有鋸齒,猶如一把鋒利的鋸齒尖刀;在眼睛後面的兩側甲殼上,各有一條細長似畫眉一樣的深青色色素線;前額的兩根觸鬚也呈深青色;每節甲殼的兩側均有一個深青色的小斑點。它有對步足,第一對的螯很小,可用來鉗住食物。第二對步足長而粗大,其長度往往超過整個身體的長度,螯強壯有力,猶如手執兩支長戟,可以用來進行攻擊和防禦。後三對步足可用來攀住水草或其他物體,或在水裡爬行。
羅氏沼蝦在搜尋食物時,第一和第二對步足的螯積極活動。當搜尋到大塊食物時,立即將其鉗住,由第一和第二對步足一起送入口中。如果是小的食餌碎片,則由第一對步足單獨鉗起來,個一個地放入嘴裡咀嚼。這時,空的步足會再行尋食。
羅氏沼蝦還具有獨佔地盤的習性,環境條件優越的場所,往往易被強壯的雄蝦所佔據。它的「疆域」概念極強,平時又開兩隻有力的長臂,伏在這個「紫禁城」內,一旦其他雄蝦不慎誤入禁地,它即會迎頭廝殺,直到把誤入者驅逐出境為止,即使四周有美餐,它也決不會離開一步。
羅氏沼蝦的養殖池,種類很多,股認為池塘養殖較為適宜。養殖池的大小,以2畝左右為宜。如是單養沼蝦的池塘,水深約為0.8~1米左右;如是魚蝦混養的池塘,水深以1.5~2米較為適宜。混養的魚種應以草魚、鯽、花白鰱、異育銀鯽等非肉食性的魚類為宜。
羅氏沼蝦喜歡溫暖、陰暗的環境,它常棲息在水草叢中或池底。因此,在構築養殖池時,除了池塘應有一定的坡度外,池中還可以放進少量水浮蓮、水草、水葫蘆等附著物,或者設置一些蘆葦、樹根之類的隱蔽物。這將有利於它們的棲息,特別是炎熱的中午,它們都會不約而同地棲息在那裡。
池塘中的養殖密度,與其養殖方式以及池塘的肥沃程度等有關。如一個1.91畝的中等肥質的池塘,採用魚蝦混養,投放的蝦苗為15300尾,五種非肉食性的魚苗共1000尾。據統計,這種塘到10月中旬收捕時,一般畝產可達150斤蝦、300斤魚。
羅氏沼蝦並不難養。每年5月下旬投放蝦苗前,必須進行嚴格的清塘,清除池塘內的害魚和有害植物,這是提高蝦苗成活率的關鍵。其次要保持良好的水質,採取魚蝦混養的池塘,水的透明度應在35釐米以上。由於羅氏沼蝦的耗氧量較高,而耐缺氧能力又差,所以每天晨曦初露時,就需進行巡塘,發現水的透明度降低或魚蝦有明顯的浮頭現象時,應及時換水,並輔以充氧裝置來補充水中氧氣的不足。大伏天的夜間,還應增加巡塘次數。
羅氏沼蝦的食性比較雜。它的餌料有魚蟲、麩皮、米糠、玉米、豆餅以及池塘中的底棲水生生物等,如增加有蚯蚓、魚粉、貝肉等高蛋白的動物性餌料,它的生長效果會更佳。投放餌料的時間一般以傍晚為宜,一天一次,投放量按蝦平均體重的3~5%來計算。投放的餌料要均勻地播撒在池塘的四周,使它們普遍能攝食到餌料。
羅氏沼蝦的生長速度極快。一般在5月下旬投放養殖,到10月中旬第一次寒潮到來之前,即可捕撈。這時,每隻蝦下的平均重量達20~30克,平均稱重每斤有30隻左右。是一種頗受人們歡迎的水產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