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師範大學2名學生確診 島內校園群聚首例
臺師大學生爆發臺灣首起找不到新冠肺炎感染源的校園群聚!繼3月31日臺師大學生出現首例(案322)確診後,臺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再公布新增1例確診,即案322同寢室室友,是島內第一所2確診個案大學。
-
臺媒稱臺灣疑出現亞洲第一起狂牛症致死病例
臺媒稱臺灣疑出現亞洲第一起狂牛症致死病例 2010年12月08日 18:21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
連續近4年無本地原發感染瘧疾病例報告,中國向世衛申請國家消除...
世衛組織頒發消除瘧疾認證的標準是,一個國家證明了瘧疾的本地傳播鏈已在該國連續中斷3年。此外,該國還須建立一套能夠快速檢測和應對瘧疾病例的國家監測系統,同時制定有效方案,防止瘧疾再次發生。延伸閱讀:世衛警告抗瘧疾無進步 病亡人數或因新冠攀升世界衛生組織11月30日警告,從2016年到2019年全球患瘧疾和因瘧疾死亡的人數未能顯著減少,今年瘧疾致死病例數可能因新冠疫情佔用醫療服務資源而攀升。在非洲貧困地區,增加的瘧疾死亡病例甚至可能多於當地新冠病亡人數。
-
13部門聯合發文,防止瘧疾輸入再傳播
2010年,當時的衛生部等13部門聯合印發《中國消除瘧疾行動計劃(2010-2020年)》,提出2020年全國消除瘧疾目標。2017年至今全國保持4年無本地原發瘧疾病例報告,達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瘧疾消除標準。目前,本地瘧疾傳播得到阻斷,但全國每年從境外輸入約3000例病例,仍面臨境外瘧疾輸入以及輸入後再傳播的風險。為防止瘧疾輸入再傳播,維持我國瘧疾消除狀態,特制定本辦法。
-
世衛警告抗瘧疾無進步 病亡人數或因新冠攀升
世衛警告抗瘧疾無進步 病亡人數或因新冠攀升沈敏世界衛生組織11月30日警告,從2016年到2019年全球患瘧疾和因瘧疾死亡的人數未能顯著減少,今年瘧疾致死病例數可能因新冠疫情佔用醫療服務資源而攀升。在非洲貧困地區,增加的瘧疾死亡病例甚至可能多於當地新冠病亡人數。世衛組織當天發布的《2020全球瘧疾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報告2.29億例瘧疾病例,自2016年以來基本保持同一水平;病亡人數一度迅速下降,而去年估算逾40.9萬人死於瘧疾,與2018年的41.1萬相比無顯著變化,大多數是非洲最貧窮地區的嬰幼兒,而新冠疫情「幾乎必然」推高今年的數字。
-
2020-9-7 新聞和報紙摘要簡訊
國內簡訊: 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在軌飛行2天後,於9月6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這次試驗的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
-
柬埔寨上半年瘧疾確診病例下降70%
2025年全面消除瘧疾!上半年患病人數同比下降70%。柬埔寨打擊瘧疾取得有效成果,上半年無死亡病例。7月15日衛生部稱,上半年柬埔寨的瘧疾患病人數同比去年下降了70%。通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全國共確診4540宗瘧疾病例,無死亡病例,而2019年上半年有15165人被確診為瘧疾。據悉,柬埔寨的瘧疾患者主要出現在山區地帶,比如磅士卑、蒙多基裡省、拉達納基裡省、菩薩省和上丁省。今年瘧疾病例出現明顯下降,表明柬政府在打擊瘧疾的工作上取得了有效成果。
-
消除瘧疾,也需防止再傳播
隨後,醫院對患者進行血塗片的顯微鏡檢查,經過對血片覆核後,確診為比較兇險的惡性瘧疾,幸好及時發現。他進行了針對性治療後,羅先生的體溫很快降了下來,病情得到控制,經過流行病學調查,確定為輸入性瘧疾病例。目前,我國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國外輸入型病例增加,成為目前疫情防控的重點。
-
世衛組織警告: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瘧疾致死人數或超過新冠
參考消息網11月30日報導據路透社倫敦11月30日報導,世界衛生組織當地時間周一警告,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因服務中斷而死於瘧疾的人數將遠遠超過死於新冠肺炎的人數。世衛組織在其最新全球瘧疾報告中稱,2019年全球有超過40.9萬人——其中大多數是非洲最貧困地區的嬰兒——死於瘧疾,而新冠肺炎幾乎肯定會使2020年的瘧疾致死人數更多。
-
島內報告:最快2019年 臺灣人口將出現負增長
據臺灣媒體報導,島內出生人口數直直落,長壽年齡又攀新高,人口的「死亡交叉」就在眼前。臺當局人口推估報告指出,原本估計4年後臺灣出生人數將低於死亡人數(人口負增長),但臺內務主管部門的最新資料顯示,最快2019年,「死亡交叉」就會來臨,由此衍生的勞動力不足問題將益發嚴重。
-
全國瘧疾日丨湖南連續9年沒有本土瘧疾病例報告
紅網時刻4月26日訊(記者 張興莎)4月26日上午,第13個「全國瘧疾日」宣傳活動及座談會在湖南省疾控中心舉行,今年的宣傳主題是「消除瘧疾控新冠,同防輸入再傳播」。2020年是我國實現消除瘧疾目標年,今年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時也要做好瘧疾防控工作。經過60餘年的努力,湖南省瘧疾防治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
瘧疾防治知識
2、瘧疾的流行情況 瘧疾在全球分布廣泛,全球約一半人口面臨瘧疾風險,估計有2.16億瘧疾病例。81%瘧疾病例和91%死亡發生在非洲區域。 雲陽縣曾是瘧疾的重度流行區。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瘧疾發病十分嚴重,根據記載最高年發病3萬餘例。八十年代後,通過防治工作的加強,瘧疾發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目前已無本地病例報告。
-
西安出現第二例胡蜂蜇人致死 多處出現馬蜂蜂巢
西安出現第二例胡蜂蜇人致死 西部網訊 (陝西廣播電視臺《都市快報》)最近一段時間,大夥都是談蜂色變,而這蜇人的胡蜂不僅是在陝南的漢中安康商洛肆虐,最近在西安也常有胡蜂傷人事件,這不有一位20歲的小夥又出事了。
-
今天是全國「瘧疾日」消除瘧疾控新冠 同防輸入再傳播
2020年是我國實現消除瘧疾目標年,4月25日是「世界瘧疾日」,今年4月26日是第13個「全國瘧疾日」。及時發現、報告、診斷和治療輸入性瘧疾病例,防止瘧疾輸入再傳播,是實現消除瘧疾的關鍵。為促進社會和公眾在防控輸入性新冠肺炎的同時,提高防控輸入性瘧疾意識,今年「全國瘧疾日」宣傳主題確定為「消除瘧疾控新冠,同防輸入再傳播」。
-
2020-9-22 新聞和報紙摘要簡訊
國內簡訊: 9月21日13點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海洋二號C衛星是我國第三顆海洋動力環境衛星,也是空間基礎設施海洋動力探測系列的第二顆業務星,將與2018年10月發射的海洋二號B衛星及後續規劃發射的海洋二號D衛星組網運行,共同構成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實現對全球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海面溫度的全天時全天候高精度觀測,有效服務我國自然資源調查監管。
-
湖南連續9年無本土瘧疾病例報告,已達到消除瘧疾標準
華聲在線4月26日訊(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琪 通訊員 李合鋒)2020年4月26日是第13個「全國瘧疾日」,宣傳主題是「消除瘧疾控新冠,同防輸入再傳播」。4月26日,湖南省衛生健康委舉辦了「全國瘧疾日」宣傳活動。
-
因今年招生低分化 島內大學錄取分數擬加設門坎
中新網9月4日電 島內今年大學招生,18分就可錄取,備受批評。臺灣招聯會3日研議,將設立入學門坎,最快明年起,將以各校系採計科目的底標總和,當成大考分發的最低錄取標準。
-
蔡英文幻想臺灣再成「猛虎」 島內:空洞無意義
摘要:【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李俊峰 環球時報記者 吳志偉】「讓臺灣再度變成猛虎」——臺灣「總統」蔡英文剛剛在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上發表文章,展望2017年的臺灣,宣稱「要讓臺灣重回四小龍」。
-
臺灣發現第2例英國變種病毒確診病例,臺防疫部門:無需排查接觸者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衝擊全球,英國證實出現變種病毒後,臺灣防疫部門在12月30日公布臺灣地區首例變種高傳染率病毒確診後,今天(12月31日)再公布第2例變種病毒確診病例,為20多歲男性留學生。臺防疫部門指出,該留學生持有登記前3天內核酸陰性檢驗報告,入境後前往住處居家檢疫,隨後檢測轉陽性確定成為新增確診病例。臺灣防疫部門指出,該男性留學生在12月26日時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和肌肉酸痛症狀,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檢測。防疫部門也對其進行病毒序列比對,並在今天公布確認該留學生也是被變種新冠病毒所感染,是臺灣地區第2例英國變種病毒確診病例。
-
第11個「全國瘧疾日」有關情況
為夯實消除瘧疾工作基礎,我委陸續出臺了《消除瘧疾考核評估辦法》和《消除瘧疾省級考核評估實施辦法》,建立了國家消除瘧疾技術專家組、國家重症瘧疾救治專家組,從2017年起每季度組織專家對報告的每一例病例進行審核,對重點省份開展專項督導和技術指導。到2017年,我國首次實現了全年無本地瘧疾感染病例報告,全國共報告境外輸入性病例2672例、輸血感染病例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