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發表在《Nature》網站上的一篇論文表明,通過一塊古老的Elpistostege魚化石,研究人員揭示了人類的手是如何從魚鰭進化而來的。
這一故事發生在數百萬年前的泥盆紀末期,當魚類開始進軍淺水和陸地等棲息地時。
這一發現填補了「魚過渡到四足動物」中缺失的進化環節。
這在科學界算得上是一件大事:魚類祖先進化成四足動物——人類所屬的四足脊椎動物——是生命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人類從魚進化而來
目前,考古研究和化石記錄已經表明,包括人類在內的陸生脊椎動物(即四足動物)是在三億六千萬年前從硬骨魚類中的肉鰭魚類分化而來。
在三、四億年前的遠古時代,肉鰭魚類曾有過一個相對繁盛的時期。隨著生物演化的進程,肉鰭魚類的多樣性呈減少的趨勢。
時至今日,地球上存活的肉鰭魚類僅有五個種,包括三種肺魚(非洲肺魚、南美肺魚和澳洲肺魚,它們的肺魚鰾與四足動物的肺相似) 和兩種空棘魚(非洲拉蒂瑪魚和印尼拉蒂瑪魚)。
通過進化,脊椎動物(背部有骨頭的動物)才能夠離開水,徵服陸地。為了完成這一轉變,最重要的變化之一是手和腳的進化。
神秘化石:一條有「手」的魚
Elpistostege是一種已經滅絕的四足類魚類,生活在泥盆紀晚期(晚至弗拉斯紀早期)。以往,人們曾在加拿大魁北克的Escuminac地層發現了其頭骨化石和部分脊椎骨。
這次的化石中包含一條完整的魚,大約5英尺長,是首次顯示出完整的手臂(胸鰭)骨骼。在所有已知的魚類中,第一次明確地發現手指與鰭連在一起。鰭上清晰的手指就像大多數動物的手指骨一樣。
(完整標本的背視圖。胸鰭已經在它們的位置上顯示出來了,儘管它們只在腹部可見。圖源:Nature)
手指的出現意味著Elpistostege魚已經能夠在淺水中支撐自己的重量,或者在陸地上進行短途旅行。
鰭上小骨頭數量的增加使得它有了更多的柔韌性,可以通過鰭來分散自身的重量。
研究還揭示了上臂骨或肱骨結構的其他特徵,這些特徵也顯示了早期兩棲動物共有的特徵。
來自魁北克大學的研究合著者Richard Cloutier說:「Elpistostege不一定是我們的祖先,但它是我們能找到的最接近真實的『過渡性化石』,介於魚類和四足動物之間。」
大約3.8億年前,Elpistostege是生活在魁北克河口淺海棲息地的最大的食肉動物。
它的嘴裡長著強有力的尖牙,因此它可能以同一河床中發現的幾條已滅絕的大型肉鰭魚類為食。
除了手之外,後肢的進化是另一個重要的環節。
另一種古代魚類提塔利克魚的化石之前也曾有所發現。2014年一項對化石的研究揭示了該生物具有巨大堅硬的骨盆帶,突出的髖關節以及較長的後鰭。巨大的骨盆表明,這種生物後部的附器(如動物的腿尾)已經處於向四足生物轉變的階段。
參考資料:
https://www.science20.com/news_staff/elpistostege_fish_fin_fossil_and_evolution_of_the_human_hand-246466
http://tech.ifeng.com/discovery/geography/detail_2014_01/15/33023698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