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它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整個行業的心,在9月16日,中科院再次走到了聚光燈底下,中科院院長白春禮更是公布了一項令整個科技圈震動的決定:我們要把美國卡脖子的清單變成我們的科研任務清單,比如航空輪胎、軸承鋼、光刻機……(把這些)聚焦在國家最關注的重大的領域,集中我們全院的力量來做。」
如果是在以前,大家很可能會把聚焦點放在航空輪胎和軸承鋼上面,但經過了華為事件之後,大家已經迫切希望中國能夠造出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光刻機,而此時中科院就給了大家這個希望,有了中科院這個「領頭羊」,再集齊整個半導體行業的力量,就算光刻機是塊又硬又臭的石頭,也能把它給啃下來。
僅僅跟中科院的事件隔了一天時間,任正非就突然帶隊拜訪中科院。根據中科院官網的消息顯示:在9月17日下午,華為技術有限公司CEO任正非一行到訪中國科學院,與中科院的專家學者們舉行了座談交流會,就基礎研究及關鍵技術發展進行了探討交流。
具體探討的計劃、各種進程消息自然是不會廣為人知,但這次行動明顯向大眾散發出了一則信號:華為是不可能閉門造車的。
儘管華為的自研實力非常之強,擁有近十萬的科研工作者,但在光刻機這種21世界科技集成度最高的產物面前,華為也必須要聯合全行業的力量去進行攻關。
華為作為中國科技企業的領軍者,它進入半導體行業已經由來已久,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旗下的海思半導體公司,像著名的「四大天王」:麒麟系列、鯤鵬系列、昇騰系列以及巴龍系列都是由海思半導體主導設計開發的。
除此之外,華為在去年就斥下17億元的巨資成立了一家哈勃科技投資基金,專門投資中國半導體產業鏈的公司。
而中科院則是國家科研力量的先行者,它在光刻機領域的研發成績也是不可小覷。
在今年7月份時,就傳出一則消息稱中科院已經攻克了5nm超高精度雷射光刻技術,雖然並不是真正造出一臺完整的5nm工藝光刻機,但這對於起步較晚的中國半導體行業而言,就仿佛是打了一針強心劑。有了5nm光刻技術,那5nm光刻機還會遠嗎?
在華為斷供消息被傳出之後,著名專家張召忠就在社交平臺上公開表態:如果美國制裁中國三年時間,到時候美國芯就沒人要了,因為那時候中國滿大街都是,5nm的也是如此。
如此有魄氣的話也只有從張召忠這位著名專家的嘴中說出來才有信服力。
此次中科院和華為的聯手不就是在印證張召忠那句預言,兩位行業的領軍者強強聯手,難道還怕張召忠的預言沒法實現嗎!
大家對此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