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華為海思正式宣布,高通現危機感?任正非說過的話已實現
2018年的中興事件相信大家還歷歷在目,在美國政府的制裁下,一個著名的科技公司一夜之間陷入癱瘓,讓大家唏噓不已。中興為了解決這個事情,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看來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機裡,才能不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同時也給中國的半導體晶片產業敲響了警鐘,雖然我國近幾十年科技水平飛速提高,在很多領域都處在世界頂尖水平,但在晶片半導體領域仍然與美國有著差距。很多人都對中興表示惋惜,但是更多人還是對中國未來晶片技術的擔憂。
不過好在華為在2019年面對美國全方位的打壓和制裁,做了十足的應對,以及長期相對高效的研發,在禁令持續發酵的情況下,華為晶片非但沒有倒下,反而愈發的強大了。華為海思晶片的強大的確讓美國川普政府刮目相看,也讓中國芯再次的抬頭挺胸。相信大家對華為海思半導體晶片的了解,大多是在去年所了解的。2019年的5月16日,華為正式被美國加入「實體名單」後,由於產品零部件、晶片、相關技術徹底遭到斷供,華為海思晶片「備胎」在隱藏鋒芒15年後正式轉正。
時間要回到2004年秋天,那一年,深圳市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在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的基礎上註冊成立。華為要做手機晶片的消息傳開後,人們紛紛認為華為是在學習三星和蘋果。但是從本質上看,三星、蘋果的晶片設計重點在於應用處理器,華為海思則更在乎基帶晶片,而基帶晶片是電信設備和手機的連接樞紐。任正非能在15年前「和平時期」就能預料到如今的情景,積極備戰華為海思晶片,其實跟2002年思科的官司有一定關係。這場糾紛也讓任正非決心減少對美國晶片的依賴,堅決自主研發。
最初的海思其實非常的艱難,任正非當初定下為海思招聘2000人、三年內外銷40億人民幣。可是招人容易,賣錢難。人倒是湊得齊刷刷,銷售額始終提不上去。因為當時任正非看錯了行情,海思最初做的是SIM卡晶片,開始做的時候,市場行價一片幾美元,等海思做出來後,價格跌到單價幾元錢。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這款晶片技術門檻不高,打那兒以後,海思決定告別容易上手的晶片。
華為海思開始轉戰視頻、機頂盒晶片以及安防晶片,其中海思H.264編解碼晶片的出場,是海思成立後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外銷晶片訂單,而且是20萬元的訂單。從此海思整理行囊再出發,先是做編解碼晶片,後又做系統晶片。直到2013年底,海思推出首款SoC晶片麒麟910。這款晶片,首次集成海思自研的基帶Balong710。同年,海思首次實現盈利,並成為全球市佔率最大的高端路由器晶片廠商。
如今華為麒麟晶片已經更新迭代到了麒麟990了,這個晶片有多牛大家可想而知。它是首款採用臺積電7nm製程的雙模集成5G晶片,雖然華為的晶片之路落後於高通、三星很長時間,但卻是後來者居上。不僅如此,海思在積累了一定的技術經驗後開始發力,現在的海思不僅僅有麒麟芯,還有NPU、GPU、昇騰、鯤鵬等晶片,並且註冊了以白虎、朱雀、青牛、鴻鵠、饕餮等具有中國特色的神獸名字晶片名,可以說是準備「大幹一場」。
然而,事情就是這樣的巧合,華為從來都不對外供應的海思晶片正式對外宣布一項重要決定,華為旗下的晶片公司海思半導體終於開始向除了華為之外的其他企業供應晶片了。根據媒體消息顯示,華為海思已經正式發布了一款對外公開銷售的4G通信晶片,而這款晶片將會由上海海思對外公開銷售,而深圳海思則會繼續專注為華為提供晶片。這意味著此前任正非曾對外公開表示:「華為海思晶片將會正式對外開放銷售」的話果然沒有騙人已經實現,並不只是說說而已。
此消息一出,很多網友徹底沸騰了。有網友表示:中國晶片終於可以在全球市場嶄露頭角了。也有網友表示:恐怕這次高通要有危機感了。高通本就是一個有著近30年技術經驗積累的晶片研發公司,可是在5G晶片領域卻被華為彎道超車,實屬是對其最大的打擊。如今華為海思更是宣布對外開放晶片銷售,雖然這款晶片並非是應用在手機、平板等熱門行動裝置上的,而是應用在安防、機頂盒、汽車以及電視等產品。
相信作為全球高端晶片巨頭的高通也會有一定的危機感,畢竟隨著華為智慧型手機市場優勢地位的穩固,華為海思麒麟晶片向其他智慧型手機競爭對手供應晶片也不足為奇。不過華為在受到瘋狂打擊的情況下,能宣布海思晶片不再是華為「專屬」這一重要決定,讓高通始料未及。不知大家認為華為海思晶片對外供應高通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嗎?談談你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