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說過「狼文化」其實是很偷懶很扯淡的方法,那麼企業管理應該追求什麼境界呢,或者說,企業最好的組織狀態是什麼樣的?
看看華為就知道了。
不可否認,現在的華為絕對是中國企業群體當中最強大、最有競爭力的群體,三十多年的厚積薄發,讓華為成為了行業的絕對王者。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華為的組織機制創新,正是有了強大的組織能力,華為才能「力出一孔,利出一孔」,向著自己的戰略目標進攻,實現偉大的崛起。
實際上,華為的秘密任正非都說清楚了,真傳一句話,就看你懂不懂。
「我們要持續不懈的努力奮鬥。烏龜精神被寓言賦予了持續努力的精神,華為的這種烏龜精神不能變,我也借用這種精神來說明華為人奮鬥的理性。」
任正非說,「我們不需要熱血沸騰,因為它不能點燃為基站供電。我們需要的是熱烈而鎮定的情緒,緊張而有秩序的工作,一切要以創造價值為基礎。」
注意裡面這句「熱烈而鎮定的情緒,緊張而有秩序的工作」,這就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管理境界啊。
這是世界上最頂尖的組織管理理論,任正非說自己在創辦華為的時候追求做組織者,他能讓千軍萬馬實現「熱烈、鎮定、緊張、秩序」,那不管是做什麼行業,華為都會取得成功。
企業說到底,還是要靠人的力量取勝。
組織者必然是「團結就是力量」的信徒,不如此也就組織不起千軍萬馬來,也就無法凝聚眾人的力量。
但光有團結不行,很多老闆都捨得分錢,都想給員工好處,他們覺得員工自然會感恩,然後好好工作,最後企業取得成功。
這也太天真了。
要知道,沒有秩序的組織只不過是一盤散沙,烏合之眾,是沒有辦法發揮有效能量的。
所以,企業必須有規則,有秩序,有緊張——緊張的意思就是讓員工、企業保持一種壓強、壓力的狀態。
人必須有適當的壓力才能更好的發揮,沒有壓力,人只會變得懶懶散散。當年有人問任正非華為的戰略是什麼,任正非告訴他就三個字:活下去。
其內涵就是讓華為保持危機感,任正非很善於居安思危,生於憂患,在過好日子的時候警告公司要注意《華為的冬天》,告誡員工如果不奮鬥華為就垮了。還有華為的競爭和末位淘汰制,不定期清理不合格的員工,都是為了製造緊張感,促進組織的活力和競爭力。
在集體主義中的個人主義是允許的,因為每個人都有差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但是個人主義是為了這個集體,使我們的隊伍五彩繽紛,在競爭中團結,在團結中競爭。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惰怠是組織的黑洞,沒有緊張和秩序,隊伍就會喪失活力,出現「熵死」。
緊張必然是從上而下的,是從企業老闆開始的,老闆要是惰怠,那下屬肯定也不會著急。
「狼文化」的謬誤就是老闆偷懶,拿「狼文化」做工具,用業績逼迫員工緊張,極力壓榨員工的價值,這必然是不能持久的。
所以,在緊張之外,還應該有人文關懷,在華為,這就是熱烈而鎮定。孫亞芳說華為不要挽狂瀾於既倒的英雄,說的就是避免熱血沸騰——人的血液要是一直沸騰,那就完蛋了。
緊張的壓力要有,但內部氛圍的活潑、熱烈和鎮定也要有,華為創業階段,有些員工壓力過大過久,結果身心都出現了問題,任正非就特別強調,每個人都有個「彈簧」,要注意調節,主管要注意下屬的狀態,一松一緊,張弛有度才能持久,不然彈簧壓久了就會失去彈性,人也就廢了。
人只有在充滿活力的氛圍當中才能更好地發揮創造力,從這點來說,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必然是掌握節奏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