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華為有著優秀的晶片設計能力,但卻因為技術設備問題無法完全由自己製造,因此過去華為的麒麟晶片都是由臺積電方面代工製造。目前由於離美國發布的9月15日限制令越來越近,華為CEO餘承東表示目前華為自主研發領先全球的麒麟9000晶片可能會成為絕版,一時間讓不少人陷入憂慮。有人提問說華為旗下的海思公司不是世界知名半導體公司嗎?為何關鍵時刻扛不起生產晶片的重任呢?
不可否認自我國參與晶片領域競爭時候起,其研發與製造就與西方存在較大差距。但是研發靠的是腦子,而製造靠的是設備。為了實現快速地彎道超車,華為這些年來在一直專注於研發晶片,其旗下的海思半導體也終於成為了世界知名的晶片公司,但海思所負責的主要是晶片設計並不參與晶片生產。為了打破困境,華為不惜挖牆腳開始大量招募光刻機技術人才,並且同時與高通保持聯繫。
目前高通已經與華為達成專利授權,但因為限令無法承接華為訂單,不過高通積極遊說美國政府撤銷限制,否則將會給高通的直接競爭對手聯發科、三星等帶來價值高達80億美元的市場訂單。當然華為一直也沒閒著,近日又宣布正式進軍屏幕晶片領域。據悉在11日餘承東籤發了《關於終端晶片業務部成立顯示驅動產品領域的通知》,華為海思將轉型做屏幕驅動晶片,以加速實現國產替代以走出困境。
所謂屏幕晶片就是指控制一塊屏幕顯示、亮度和色彩的核心樞紐,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直以來,屏幕驅動晶片都為韓國和中國臺灣廠商所壟斷,而早在2019年華為就開始布局相關項目以打破窘狀,雖然中國成為了屏幕生產、出口大國,但屏幕驅動晶片,卻還是主要依靠進口。餘承東坦承中國雖然現在在終端晶片和核心器件方面進展迅速,但與美韓依然存在較大差距,因此中國企業需要構築產業的核心能力要向下扎到根,向上捅破天,根深才能葉茂。
光刻機實在很難對付,海思也不可能一直乾耗著,轉戰屏幕晶片確實不失為一個不錯的發展方向。不過開闢新的「戰線」或將又讓華為要面對非常艱苦的戰鬥,但餘承東卻說「不管是彎道超車還是半道超車,我們希望在第三代半導體時代實現領先,天下沒有做不成的事,只有不夠大的決心和不夠大的投入。」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