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市面上出現了一種新的3D——「不閃式3D」電視,強調畫面不閃爍和觀看方便舒適,相比之前的快門式3D獲得了突破。今天我們將快門式3D和不閃式3D放在一起,用最直觀的方式進行測試,徹底解析二者的區別。對3D電視感興趣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
(圖片文字:不閃式PK快門式)
一年前,3D電視還是個新鮮物件,用戶第一次可以在家裡欣賞3D電影,隨著3D轉播世界盃,3D話題更是著實火了一把。不過當時的快門式3D電視價格一直居高不下,加上消費者擔心這種電視帶來的視疲勞和頭暈等問題,快門式3D一直處於難以啟動的尷尬狀態。今年初,隨著市場的逐漸成熟,3D電視的價格開始出現鬆動,讓不少消費者怦然心動。不過隨著「不閃式3D」的出現,3D市場的競爭越發的激烈。究竟快門式與「不閃式3D」誰才是更值得選購的3D技術?本次對比評測將揭曉答案。
首先我們先來劃分一下快門式3D和不閃式3D的陣營。以LGD為首的不閃式液晶面板成就了不閃式3D陣營,主要代表廠商為LG、創維、康佳、海信、海爾、長虹等。而以三星為主的其他廠商則以快門式作為主攻方向,代表廠商有索尼、三星、夏普、松下等離子等。
何為不閃式3D電視
相信大家都知道什麼是3D電視,但真正明白什麼是快門式3D,哪個叫不閃式3D的就不多了。所以在開始評測之前,先在這裡普及一下相關知識。不閃式3D基於偏振光技術,即FPR(Film-type Patterned Retarder,不閃式3D)薄膜式3D技術。具體成像原理見下圖:
不閃式3D技術原理
不閃式3D技術是通過對偏振光進行梳理,結合偏振眼鏡分別讓左右眼看到垂直和水平的圖像,最終由大腦合成立體影像。不閃式3D技術是增添了濾光膜,可保留玻璃式偏光技術無閃爍(Flicker)等優點,且相對有利於降低成本。
不閃式3D眼鏡
不閃式3D的主要優勢是沒有頻閃,不會有明顯的亮度降低,可視角度好,3D眼鏡輕薄舒適,並且不需要充電,同樣沒有電子元器件,0輻射更加健康環保,同時3D可視角度幾乎不受觀看者的影響。這也就是為什麼LG Display社長權映壽在CES前表示,「快門式技術在1年之內將被不閃式技術所代替」的原因。
快門式3D技術解析
前面簡單介紹了不閃式3D的成像原理和主要技術特點,下面來說說快門式3D。
快門式3D成像原理演示
快門式3D電視的原理並不複雜,拍攝時分別錄製了左右眼的畫面,在播放時佩戴快門式眼鏡,控制眼鏡的開合,讓人體分別感知左右眼的圖像,從而在大腦中合成3D視覺。快門式3D在技術實現上,需要液晶面板的刷新率達到120Hz或更高。
快門式3D眼鏡
快門式的缺點是眼鏡較為厚重,需要外部供電,並且容易出現頻閃、串擾等問題,顯示時亮度的降低比較明顯。另外對於快門式來說,技術門檻比較簡單,主要的成本都在眼鏡部分。
顯示效果比拼
說了半天「不閃式3D」,想搞明白不閃,就要先知道為什麼會「閃」。快門式3D是由眼鏡中的液晶鏡片開閉來控制左右眼畫面的攝入,工作頻率為60Hz,一般由紅外線傳輸,而恰巧容易受到諸如日光燈頻率的幹擾,出現頻閃。不閃式3D由於是物理成像,不會受到影響,沒有頻閃,故稱為「不閃式3D」。
視頻
快門式3D與不閃式3D眼鏡頻閃測試
透過上面的視頻,我們看到在同等的日光燈條件下,快門式3D眼鏡的「閃」確實比較明顯,長時間觀看,因人而異的會出現頭暈等情況。目前有的廠商也推出了相應的技術去改善頻閃問題,但想根本解決,尚需時間。
不閃式3D VS快門式3D可視角度對決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一步步揭開真相。
快門式3D可視角度
不閃式3D可視角度
圖片已經交代的非常清楚,快門式3D確實存在一定的可視角度問題,在水平觀看時二者都能保證一定的透光性,但是隨著傾斜角度的增大,快門式3D眼鏡中的圖像明顯開始變暗,當眼鏡與電視形成90度的夾角時,則乾脆黑掉。換句話說,看快門式3D只能「標準坐姿」。而不閃式3D受到角度的影響不大,水平與垂直都能觀看,您可以跟2D時代一樣躺著看3D。
3D眼鏡全維度比較
如果問筆者3D電視的最終發展方向是什麼,筆者一定回答是裸眼,只要戴眼鏡,終究是不太舒服的,不過目前裸眼3D電視動輒幾十萬元,而且沒有配套片源,暫且算是「浮雲」吧。既然非得戴眼鏡,咱們就看看哪種眼鏡更舒服。
不閃式3D眼鏡重量
快門式3D眼鏡重量
首先要說明,筆者找到的這兩款3D眼鏡並不是為了效果突出而特地挑選的特例產品,尤其是快門式眼鏡,這款快門式的眼鏡還不是最為「厚重」的一款。從結果能看出,快門式3D眼鏡的重量幾乎為不閃式3D眼鏡的3倍,雖然絕對值並不大,但長期佩戴,還是比較容易產生疲勞的。造成重量差別較大的主要原因是快門式眼鏡中有電子元件和電池,重量自然要增加。
夾套式不閃式3D眼鏡
不閃式3D眼鏡鏡架與快門式眼鏡鏡架厚度對比
對於平時不佩戴眼鏡的朋友來說,偶爾帶一下「帥」一下是可以的,但長期佩戴看電影,似乎還是多多少少會有一定的不適應,所以既然要戴,肯定是越薄越好,舒適感會提高很多。通過我們用卡尺的測量,不閃式3D眼鏡邊框的厚度要小很多。上圖中不閃式3D夾片的方便性,戴眼鏡的朋友最能體會其中的便捷,快門式由於需要在鏡架中放入電子器件,無邊框幾乎是不可能的。
亮度對比
快門式3D與不閃式3D亮度對比
兩臺電視採用相同的技術參數(點擊放大)
單純就亮度來說,快門式又輸了一陣,我們選擇了相同的電視品牌,相同的電視設定數值播放同樣的畫面,能夠明顯的看到快門式3D的畫面要暗一些,透過快門3D眼鏡來看亮度要來的更低。主要原因是快門式3D眼鏡加入偏光膜後亮度更低,目前快門式3D眼鏡的透光率大都不超過50%。
●寫在最後:
今天就大家非常關心的快門式和不閃式3D進行了全面的對比,總體來看,就觀看的舒適度方面,不閃式3D有著突出的優勢,特別是無頻閃、可視角度寬、眼鏡輕薄、亮度高的特點最為明顯。快門式成像效果不錯,但是頻閃問題尚待解決,影響了觀看的舒適性,另外快門式眼鏡的不足也很明顯。鑑於不閃式3D的綜合優勢和健康環保,所以目前來看,越來越多的電視廠商傾向於不閃式3D面板,不閃式3D面世僅僅6個月,在3D電視市場中的銷售量就激增為50%。所以,3D電視未來發展的趨勢和潮流應該在於不閃式3D。另外在我們的3D電視評選中,不閃式3D技術獲得了大多數評測編輯的肯定,擬定頒發「3D技術創新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