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走出地球看到浩瀚宇宙的那一刻,就開始思考:外星文明到底存不存在?而關於外星文明存在與否的問題,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討論也越來越多。
客觀地說,目前還沒有任何的證據能夠證明外星文明是存在的。而我們看到的那些所謂的「證據」其實都是假的,甚至是一些人們的惡作劇。即使如此,科學家也並不否定外星文明的存在,之所以我們沒有發現,主要還是宇宙太大了,恆星系之間的太陽太過於遙遠,平均都在數光年以上。
我們就拿小小的太陽系來說,有八大行星,算上奧爾特雲,直徑也達到了2光年。而根據目前的探測數據,太陽系只有人類這一個文明,所以我們要發現外星文明,最少也要前往離我們最近的星系-比領星系。而比鄰星距離我們約在4.2光年。
4.2光年的距離在宇宙中不算什麼,可是對於人類來說這是一個無法跨越的鴻溝,以人類目前最快的飛行器要到達比鄰星,至少需要數萬年。而人類誕生的歷史雖然已經有數百萬年,可是文明的時間並不長。根據目前發現的人類最早的文明是西亞的蘇美爾文明,它距離我們也不過才5000年左右。
由此可見,人類文明出現的時間也就只有5000年左右,而宇宙有138億年的歷史,銀河系誕生到現在也有100億年,從時間周期上來看,外星文明存在的概率也是極大的。因此,我們不能排除外星文明的存在,只是我們目前還沒有發現而已。
那麼我們要如何來計算外星文明存在的概率?在上個世紀60年代左右,有一位天文學家德雷克,提出了一個非常著名的搜尋外星文明的計劃,也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地外文明搜尋計劃,簡稱SETI。這個搜尋計劃主要應用的就是通過無線電探尋的方式,尋找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信號。
為此,德雷克還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方程叫做:德雷克方程。這個方程加入了八個因素,通過這八個因素來計算出銀河系概率上會有多少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通過圖片中的這個公式,我們對這八大關鍵的因素進行一個簡單的分析,分析完之後,你就會明白外星文明存在的概率有多大。
1、帶有行星系統的恆星的比例,我們都知道,銀河系的直徑至少有10萬光年,其中類似於太陽這樣的恆星大約有1000-4000憶個。按照銀河系100億年的年齡來算,平均每年都會有10顆左右的恆星誕生。
那麼數千億顆恆星中又有多少行星存在呢?理論止來講,每一顆恆星都應該有一個恆星系統存在,周圍有數量不等的行星圍繞其公轉。我們排除那些離銀心比較近的恆星不大可能有恆星系統外,其它的恆星周圍平均應該至少會有3顆行星圍繞其公轉,像太陽系則有八顆行星存在。平均每顆恆星周圍有三個行星,那麼銀河系的行星數量能夠達到萬億左右。
2、每個行星系統中宜居行星的比例,科學家根據目前地球生命誕生的條件認為,一顆行星想要誕生生命並完成後續的一系列演化,行星在系統中的位置非常重要。這個位置我們稱之為宜居帶。
所謂的宜居帶就是離主恆星不遠也不近,在這個範圍內,巖質行星可以享受到恆星帶來的適宜光和熱,表面能夠長期存在液態水,並且還要有厚厚的大氣層以及一個比較強的磁場。
只有滿足了宜居帶這個條件,行星才有可能形成一個比較優秀的生態系統,而一個優秀的生態系統對於生命的誕生非常重要。可能有一些惡劣的行星也能夠誕生原始生命,可是想要經過漫長的進化演化最終演化出智慧生命,那麼行星的生態系統必然要優秀。
前面我們說了,銀河系至少會有上萬億顆行星,其中一部分就是處在宜居帶的巖質行星。根據宜居帶模型的觀點,宜居行星的比例可能在1%-10%之間。
3、宜居行星出現生命的比例,行星處在宜居帶,不一定就能夠成為生命星球。要知道太陽系的宜居帶同樣有三顆行星,分別是金星,地球和木星,可是目前的生命星球只有地球,而金星和火星則一個是煉獄星球,一個是沙漠星球,都沒有生命的存在。
由此可見,處在宜居帶並不意味著就會誕生生命。有科學家認為,生命的起源是一個偶然事件,宜居帶的行星只有極低的概率會出現生命。當然,也有科學家認為,只要滿足了宜居帶行星這個條件,給行星足夠的演化時間,都可以成為生命星球。
4、生命星球演化出智慧生命的概率,當宜居帶的行星成為了生命星球之後,生命想要最終進化演化出智慧生命,還需要至少數十億年的進化演化歷程。如果在這個時間內出現了各種變故,那麼生命的演化也會就終止,無法最終演化出智慧生命。
金星和火星,科學家猜測在很早以前有可能也是生命星球,也有生命誕生並進化演化。可是後來它們都各自發出了變故,生態環境徹底崩潰,生命也跟著消失。所有,有科學家認為生命要演化出智慧文明也是一個偶然事件,概率極其低,可能要低於1%。
5、智慧生命發展到科技文明的比例,這一點概率到是非常高的,科學家的普遍觀點都認為,只要智慧生命誕生了,那麼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走進文明時代,走上科技發展的道路基本是確定的。即使這個概率不是100%,也能夠高達90%以上。
6、科技文明走向星際文明的比例:這個科學家卻無法給出答案,從理論上來講,只要一個智慧文明走上科技發展的道路,那麼只要給予足夠的時間,成為星際文明是肯定的。而銀河系有100億年歷史,在如此漫長的時間裡,如果有不少的智慧文明出現並進入科技時代,那麼現在應該早已成為星際文明。
對於一個星際文明來說,銀河系的這點距離根本不算什麼,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可以找到我們,來到地球,可為什麼我們沒有任何發現?這就是著名的物理學家費米提出的費米悖論。
綜合上面的講述,我們將各種條件加入到德雷克方程式中,銀河系智慧文明存在的數量應該不會少於100個,這只是一個最保守的估計,實際情況可能遠超這個。在這人100個以上的智慧文明中,可能相當一部分的文明實力是要遠超人類文明的,也就是說他們早已成為星際文明。
既然銀河系存在星際文明,為什麼沒有來到太陽系,來到地球跟人類接觸?這其中可能有幾個原因,一個原因是外星文明早已成為星際文明,並且也知道地球和人類的存在。可是由於我們的文明實力連一級文明都不算上,他們不願意跟我們接觸。
還有一個可能那就是銀河系的星際文明有可能早已離開了銀河系,前往更遙遠的星系探索。這個可能性其實是非常高的,要知道銀河系對於太陽系來說是一個龐大的星系,可是銀河系對於宇宙究竟來說仍然是渺小如塵埃。即使是目前人類的可觀測範圍內,存在銀河系這樣的星係數量也不會少於萬億。
人類期望著能夠探索整個銀河系,而對於早已成為星際文明的銀河系高級文明來說,他們有了走出銀河系的實力,自然也希望能夠探索更加遙遠的星系,探索宇宙的終極奧秘。所以,當一個文明成為星際文明之後,大概率不會縮在一個星系內,而是走出去探索整個宇宙。
不管如何,科學家認為外星文明存在的概率基本是100%,我們沒有任何發現,主要還是我們的實力太低,沒有能力走出太陽系進行探索。如果人類的科技實力可以更進一步,探測器的速度能夠達到亞光速,那麼就可以探索太陽系附近的星系,那個時候或許就能夠發現外星文明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