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或真實,這個公式能告訴我們答案嗎?

2020-09-19 原理


長久以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人們已經可以在計算機中用代碼創造出一個逼真的世界,我們玩的許多遊戲都是如此。這讓人們不禁產生了這樣一種懷疑:我們所處的世界會不會也是被一臺非常強大的電腦模擬出來的,而我們也正被一種未知的高級文明觀察著、操控著,整個世界隨時有可能崩塌消失?


有很多科幻作品都是基於這種細思極恐的想像,比如在《三重模擬》這部虛擬實境題材的科幻小說中,科學家為了研究市場營銷,在電腦裡建造了一座虛構的城市,裡面的人卻對此渾然不覺,只有一個個體覺察到了真相;在電影《黑客帝國》中,一名黑客發現了看似正常的現實世界實際上由一個計算機人工智慧系統控制的……


電影《黑客帝國》中的模擬世界。| 圖片來源:《黑客帝國》


撇開科幻作品,我們現在感知到的世界是被模擬出來的可能性有多大呢?埃隆·馬斯克曾經提出,我們現在處於一個真實世界的概率只有億分之一。現實是否真的如此悲觀?


加拿大蒙特婁大學的Alexandre Bibeau-DelisleGilles Brassard近期在arxiv預印本平臺上發表論文,他們通過類似德雷克方程的方法,對我們存在於計算機模擬中究竟有多大概率這一問題進行了嚴謹的分析推導。



1951年,費米提出悖論:理論上宇宙中存在著大量的智慧生命,人類卻從未探測到任何關於外星文明的蛛絲馬跡。這條悖論可以被德雷克提出的一則公式來解釋,德雷克的公式可以用來推測「可能與我們接觸的銀河系內外星高智文明的數量」,它通常被稱為德雷克方程。


德雷克方程。


在新的研究中,Bibeau-Delisle和Brassard參照德雷克方程的形式,寫出了關於人身處模擬世界的方程:



緊接著,他們根據這條公式推導出了所有個體中被模擬出的個體所佔的比例:



由於Rcal可以是一個很大的數值,經過簡單的數學推理就可以發現,如果fCivfDed≈0,則fsim≈0,也就是說,我們極大可能生活在一個真實的世界中。否則,fsim≈1,我們極大可能生活在模擬的世界中。因此,fCiv和fDed的數值是答案的關鍵。


如果fDed≈0,意味著高等文明並不會將計算能力投入到意識模擬中去。這種情形並不太可能發生,因為創造出個體具有意識的模擬世界,可以極大地幫助進行社會學研究以及戰略規劃。


而如果fCiv≈0,則表明幾乎所有智慧生物都將無法發展到文明水平,這反而可能會帶來更多「隱患」。創造出毀滅文明的高殺傷力武器,可能比掌握模擬意識所需的算力在技術上更為簡單可行。很有可能,在掌握意識模擬的技術之前,人類文明已經走向自我毀滅。這似乎也應和了馬斯克曾說過的,「我們要麼有能力讓模擬與現實難以區分,要麼文明將不復存在」。


總結來說,這個模型似乎在說,人類文明要麼僅僅是高智文明的模擬結果,要麼將走向自我毀滅。但我們也不必如此悲觀,人類現在對意識模擬僅有初步的認識,模型對現實世界進行了大量簡化,它還沒有能力精確地反應現實。



但如果我們真的處於一個模擬的世界中,我們該做什麼呢?就像在遊戲世界中或者物理模擬中一樣,虛擬世界中的人無法探測到來自外部世界的觀察,也無法離開虛擬世界。甚至如果模擬機器出現了故障或者信號問題,模擬出的世界也會隨之坍塌。


但通常,模擬一個世界是很難做到完美的,任何微小的計算錯誤都可能會對虛擬世界產生明顯的影響。比如說,在遊戲世界中,穿模的情況會時常發生:由於碰撞體積的設定失誤或是引擎的計算能力有限,兩個物體的碰撞時會相互穿透疊加。


如果我們在一個虛擬世界裡,則很有可能會探測到一些不合邏輯的物理規律,以此就能推斷出我們所處的世界並非真實。


另外,經典系統很難模擬出量子物理中的現象,像是我們所觀察到的如物質波量子隧穿量子糾纏等現象,這需要在一臺量子計算機上才能被模擬出來。


量子物理中一些有代表性的現象。| 圖片來源:Arndt et al. (2009)


然而,量子計算機在處理大量信息時會損壞模擬的內容: 材料的結構取決於電子的量子態的疊加。在量子物理中,如果需要精確地知道物體的位置,則需要極大的動能,這一動能甚至可以摧毀模擬出來的物體。因此,如果有一個觀察者從外部世界觀察人類世界的話,並不能觀察到關於人類世界的所有信息。


論文中Bibeau-Delisle和Brassard還給出了一個逃脫虛擬世界的方案:人類可以嘗試為自己創造出一個虛擬世界,並將自己投射到這個虛擬世界中。這樣,人們就可以逃離外部世界中的掌控者,即使他們關閉電腦系統,人們所處的世界也不會不復存在。


但兩人也提出,如果人們逃脫的意圖被外部者發現,則可能會受到懲罰,世界遭到毀滅。這仿佛是科幻作品中才會出現的劇情,但誰也不能肯定地說它會不會出現在未來。


原理實習生計劃

作者簡介



原理實習生計劃啟動

感興趣的小夥伴歡迎發送

CV及個人作品

hr@newprincipia.com


參考來源:

https://arxiv.org/abs/2008.0927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8qLBE8qPv0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我們不能證實這個世界是真實的或者是虛擬的
    假如我們的模擬能力足夠強,足夠可以模擬一切,他們可以為了一場比賽的勝利而歡呼,會判斷一首音樂的好壞,會因為他人的幫助而感動,甚至會獨自一人思考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這個杯子是否存在……這所有的一切都將會被模擬。但是對於我們這些模擬世界之外的生物而言,這些都是存在的嗎?不,這些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所有的一切都已經被註定。
  • 我們的真實世界
    那麼我們就會面對一個殘酷的問題:我們的科技發展速度縱然有不斷爆發的奇異點的加持,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還是會質疑人工智慧的未來。在學術上我們依然無法改變物質的光速不變這個瓶頸。這個事情合理嗎?到底是我們的思維出現認知混亂還是我們接受科學知識的能力受到某種信息的限制。那麼到底是他媽的誰設定了、限制了E = mc2的結果?
  • 現實是虛擬的?這個世界不是真實存在!
    我們這個世界也許並不是真實的存在——我們的出生、愛情、死亡都不是真實的,各種痛苦與歡樂都不是真實的……甚至,我們的地球、太陽系、銀河系乃至整個宇宙全是一個虛幻的存在,一個虛擬的產物。哲學家的思維總是天馬行空,他們之所以對《黑客帝國》感興趣,是因為這部影片揭示了一個深邃的哲學思想:如果沒有跳出這個世界之外,你或許永遠無法分辨你所處的世界是真實還是虛擬的。我們可能生活在虛擬世界中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洞穴」比喻是人類關於真實與虛擬的最早思考之一。
  • 如果世界是虛擬的,那我們為什麼會在這裡
    科學家給出的答案是物質和能量及時間和空間組成。什麼是物質和能量?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告訴我們物質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物質和能量只是兩種不同的形態,如同一個硬幣的兩面。德布羅意進一步證明:能量是行波,無影無形,沒有三維形態,沒有體積,沒有質量。當行波變成環形駐波時便佔有了空間,有了三維特徵,有了體積,有了質量。
  • 德雷克公式或許能告訴我們答案!
    然而宇宙龐大的天體基數使我們對這個結果產生無盡的懷疑:如此之大的宇宙真的只有人類一種智慧生命嗎?這是一個目前為止尚沒有答案的問題!為了解開這個問題的答案,有些科學家另闢蹊徑,想要從其它方向來尋找宇宙中是否存在外星生命,而德雷克公式就是因此而誕生的。
  • 虛擬遊戲世界裡我們是「玩家」,現實世界裡我們會是「NPC」嗎?
    隨著虛擬出的遊戲人物變得越來越真實,一些敏感的人心中出現了深深的疑慮,或者說是惶恐更為恰當,「如果人類可以開發出能夠亂真的虛擬世界,那我們的世界是否也是另外一個更加高級物種的虛擬化產物呢?!」不知你是否也這樣想過?真實與虛假的距離在哲學家眼中從來就不是無法逾越的,他們認為,人往往會被眼前所看到的一切所「欺騙」。
  • 宇宙真的是無窮大嗎?科學家提出的這個理論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答案
    這是一個終極的問題,也是一個死循環,窮盡我們的想像,也無法給出完美的答案,於是我們只有非常不甘心地認為,宇宙是無窮大的。那麼,這個問題真的就是無解的了嗎?其實並不是,只要跳出了常規的思維,我們就可以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 缸中之腦假想,向我們提出了一個疑問,這個世界是真實存在的嗎?
    如果是我們普通人,做了這樣一個夢,醒來後只會恍然大悟:原來那只是一個夢,並不會去思考更深層的奧秘。而莊周卻由這一個夢想到了很多,想到了自己以及這個世界會是真實存在的嗎?這是古人首次對這個世界的真實性提出了質疑。莊周這種他物與自我的交合變化,顯示了莊周不同凡俗的思維方式,以及其超人常人的精神與生命境界的思維。
  • 意識上傳能成真嗎?我們離「虛擬人」的出現還有多遠?
    理論上我們已掌握了意識上傳的原理,但從技術上看,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將全腦仿真變成現實需要在幾個重要領域實現技術突破。在科幻神劇《黑鏡》第三季第四集「San Junipero」中,Yorkie和Kelly在虛擬的來世相遇並墜入愛河。在這個虛擬世界裡有無限可能:他們可以穿自己想穿的衣服,生活在自己喜歡的年代,包括永遠活著。
  • 這個世界真的存在BUG嗎?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為我們活在虛擬中
    之前通過一些實驗我們都知道了,你所看到的聽到的一切,都不是真實世界的樣子。於是就有學者提出了這樣一個設想:我們有沒有可能就生活在一個被模擬出來的程序中呢?現在的我們看起來很傻,但這卻是那個時代的最高技術了。而現在遊戲畫面無限逼近於現實,甚至有的遊戲不細看都能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這樣繼續發展下去,後果將很可怕。
  • 薛丁格方程是真實的嗎?因為數學公式有效不等同體現了現實
    霍根也是《科學美國人》的專欄作家,最近他在該雜誌上刊出一篇最新文章,題為:「薛丁格方程是真實的嗎?」,副標題是:「僅僅因為數學公式有效並不意味著它反映了現實」。下面,是這篇文章的擇要。歷來聖賢向我們保證,現實本質上是數學的。柏拉圖提出,我們和這個世界的其它事物,僅僅是構成現實的崇高的幾何形式的投影。伽利略宣稱,「偉大的自然書是用數學寫的」。
  • 意識為我們虛擬出了虛擬世界,讓我們誤認為是真實的世界。
    我們人類同樣具有大腦這樣的信息處理中心,但不同於動物,我們人類的大腦卻具有了意識。而我們人類具有了意識,就在於我們的意識自成一個純粹的虛擬系統。這個虛擬系統會形成一個虛擬世界,是這個虛擬世界讓我們認識到了真實的世界。同時,這個虛擬世界也使得我們意識到了自己的存在。生命具有自主性在於生命可以對外界變化產生反應。這種反應越是低等的生命越是生硬。但就是高等動物,它的行為反應也不會具有思想性。就像有人說狼是純粹的唯物主義者,它看到羊就會撲過去,而不會有道義上的思想鬥爭。
  • 我們已知的這個宇宙是人為虛擬出來的,這樣的想法獨特嗎
    我們已知的這個宇宙虛擬出來的為什麼會說我們已知的這個宇宙虛擬出來的呢這樣說大家可能就會聯想到一個事情那就是現在我們大所知道的這個宇宙原本是不存在的,甚至可以說是虛擬出來的產物。那麼在這之前也有專家曾經提出過這樣的說法那就是我們已知的這個宇宙是一個巨大的程序而在這個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提前設計好了的。並且認為宇宙大爆炸的奇點是人為創造出來的就好像一個遊戲一樣,而這個宇宙也不是真實的是虛擬出來的在這個宇宙之中的一切都是這個虛擬出來的宇宙中的程序。
  • 我們的世界是虛擬的嗎?如何證明你不是一個人工智慧?
    那麼我們的世界是不是虛擬的呢?畢竟科幻電影中的故事情節不需要像科學那樣嚴謹!目前來看,起碼我們很難否定這一點,尤其是隨著電腦性能的強大和人工智慧的發展,讓很多人懷疑或許人類真的生活在虛擬世界裡。如今的電腦性能越來越強大,能夠模擬越來越多的真實場景。
  • 我們的世界是虛擬的嗎?如何證明你不是一個人工智慧?
    既然人類能模擬宇宙的真實場景,那麼理論上更高級的文明也能模擬我們的宇宙。所以,或許我們看到的一切真的是虛擬場景,接收的是虛擬信號。缸中之腦實驗(雖然只是思想實驗)相信很多人也聽說過,由於人類接收外界信號只能依靠大腦,如果說通過技術手段把人腦與電腦連接,然後不斷向大腦輸入信號刺激大腦,大腦當然會認為是真實的世界信息,但實際上是虛擬的。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大腦對外界信號的解讀,理論上和邏輯上分析,我們幾乎不可能分辨到底是不是真實世界的信號,而本來真實與虛擬也沒有絕對的分界線。
  • 真實世界是井中月、水中花,是我們主觀虛擬出來的。
    意識為我們虛擬出了,存在我們腦海中的一個虛擬世界,而我們會認為這是真實的世界。  常言道:眼見為實。但我們知道我們親眼所見不一定為真。意識為我們所反映的不一定是事物的真實面目,意識遵循某種意圖為我們提供不一定真實的結果。
  • 我們所生活的地球,是真實還是虛擬的?研究者提出兩種假設!
    這個地球是真實還是虛擬的?人類能否分清現實虛擬我們日常中所看到的所有事物都是大腦接受後給出的結果,當我們眼睛看到某個事物後,大腦的視覺系統會通過特定的程序反映出信號,這些信號會迅速傳輸到大腦的某個區域,讓我們的眼睛能看到物體,那麼如果我們身處在一個虛擬環境中能否分得清楚呢?
  • 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沒有可能是虛擬的?
    到目前為止,我們在這個世界中所發現的一切現象、自然規律、邏輯之間都完美自洽。簡單來說就是:一切自然規律、規則和世界萬物發展、運行的邏輯之間都可以用非常簡約的方式進行解釋和計算,無論我們理解與否,它們之間都可以視作是一體的。
  • 用「相對論」中的公式告訴你答案
    用「相對論」中的公式告訴你答案目前「光速」是我們人類科技的一個「瓶頸」,無論科學家們怎樣努力,都始終無法把任何物體的速度加到光速,只能讓它們的速度達到光速的99.99999……%,始終無法跨越最後那0.000……01%的鴻溝。仿佛光速是我們「三維空間」當中的一個法則,是我們三維科技的「天花板」,始終可望而不可及。
  • 《人型電腦天使心》告訴我們答案
    愛上他們,幾乎是肯定的答案。反過來呢,是愛嗎?Chobits系列終究是城市傳說,沒有電腦擁有自己的情感,畢竟他們的行為只源於程序並非源於心。人工智慧和人的交流只不過是按人群特徵下菜碟,你提出問題,它從大數據篩選多數人喜聞樂見的答案,然後再篩選編輯,完成交流。這個過程中,無論如何答案都一定是悅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