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由哪些元素組成?科學家給出的答案是物質和能量及時間和空間組成。
什麼是物質和能量?
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告訴我們物質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物質和能量只是兩種不同的形態,如同一個硬幣的兩面。德布羅意進一步證明:能量是行波,無影無形,沒有三維形態,沒有體積,沒有質量。當行波變成環形駐波時便佔有了空間,有了三維特徵,有了體積,有了質量。
打個比方,光是直線傳播的,假如有一束光向著黑洞射來,在黑洞的強大引力下,這束光被彎曲了,只能繞著黑洞旋轉,它就變成了一團相對黑洞靜止的能量,成了黑洞的一部分。
可以捕捉電磁波的不止是黑洞,我們知道所有元素的原子都可以吸收和輻射電磁波,不同的是,不同元素的原子只能吸收和輻射特定頻率的電磁波,這是因為只有特定頻率的電磁波能在特定原子中形成駐波,只有形成駐波的電磁波才能留在原子裡,同理,原子在受到激發時也只能釋放出特定頻率電磁波,即將原來儲存的駐波再以行波形式釋放出去,這就是原子光譜。
我們可以用一個遊戲來形象比喻,在網紅橋遊戲中,我們發現只有和橋以相同頻率或頻率是橋的整數倍擺動的人才能留在橋上。原子裡也有固定頻道(電磁波頻率軌道),有一個篩選機制,只有同頻或整數倍頻率振動的電磁波才可以留下。
由此可知,能量就是物質,物質就是能量,根據波粒二象性及德而羅意的物質波理論:波就是粒子,粒子就是波也可以證明。既然物質就是電磁波駐波,我們為何不可以用電磁波重新構建原子模型,只要通過簡單的換算我們就可以發現原子中的質子(中子)能量與伽瑪射線相同,電子的能量與X射線相同,而且伽瑪射線的波長與原子核測量半徑吻合,X射線的波長與電子測量的半徑吻合。
原子裡並不只有質子,中子和電子,拿最簡單的氫原子來講,氫原子只有一個質子和一個電子,但當氫原子電離失去電子後,留下的質子並沒有裸奔,它的體積並沒有變小,所以原子裡還有其它低頻駐波存在。
我們只要簡單思考一下就知道,如果在一個黑暗的房間打開手電筒,然後關掉,房間就會變得一變黑暗,那從手電筒裡射出來的光子去哪了?它們都被原子吸收了,可見有的原子是可以吸收可見光的。也就是說可見過也是原子組成的一部分。根據以上幾點,本人用電磁波重新構建了電磁波原子模型,並用這個原子模型統一了四個基本作用力。
下圖是四個基本作用力統一公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看一下我之前的論文,論文裡有詳細推導過程。
我們接著聊聊時間和空間
時間並不是真實的,我們把地球轉自轉一周叫一天,地球公轉一周叫一年,月球公轉一周叫一月,分針轉一周叫一小時,秒針轉一周叫一分鐘……可見時間是個人為的概念,並用物質的周期性運動來定義時間,也就是說時間來自於物質的周期性運動。
再說說空間,跟時間一樣,也是人為定義的,這裡可能不大好理解,有人可能認為:我明明能看到兩個物質之間存在空間,空間實實在在存在的。我們來做個假設,如果宇宙中只是你,除了你以外什麼都沒有,光都沒有,你認為還存在空間嗎?你看到的空間是兩個物質之間存在的距離,距離是怎麼來的?距離是運動產生的,你用眼睛看到物體存在距離,那是光的運動產生的感知效應,你用手摸到的距離是手運動產生的感知效應,也就是說時空間來自於物質的線性運動。
根據時間與空間的定義,旋動產生時間,進動產生空間,則我們選擇旋動的是時間刻度,選擇進動的是空間刻度。
這裡只是部分引用本人之前發表的論文,大家如果有興趣都可以翻閱本人之前的論文。本人通過這個原子模型但統一了四個基本作用力,同時解釋了暗物質和暗能量並不是找不到,而是不存在。通過本人的旋進理論計算結果可以解釋星系架構,證明不需要暗物質和暗能量,同時還可以解釋反物質丟失,解釋黑洞內部結構,解釋宇宙演化過程。
也有人說量子力學證明這個世界是隨機的,那是因為科學家對量子世界還不夠了解,本人已經用公式證明電子本身就是三維諧振波,在空間停留(存在)的時間就是概率性的,也就是確定的,而非隨機的,這在本人之前的論文裡有詳述,有興趣可以去翻閱本人之前的論文。
我們現在知道時間和空間並不真實存在,而能量就是行波,物質就是駐波,如果我們把直線行走的行波看作「1」,把構成物質的環形駐波看作「0」,再虛擬一個時間和空間,這世界是不是就和電腦程度一模一樣?
我們的世界很有可能就是高維智慧創造的虛擬程序。
古人很早就發現了這個秘密,比如中國道家的陰陽學說:萬物分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孤陰不長,獨陽不生,陰陽互換,天道輪迴。
佛家也發現了世界是虛擬的,所謂萬相皆空,萬法皆空。一切都是假象,都是眼耳鼻舌身意產生的幻象。不管是你看到的,聽到的,摸到的都是不存在的,都是「系統」告訴你的信息罷了。
既然這個世界是虛擬的,那我們為什麼在這裡,在這裡的目的又是什麼?
這個問題兩大宗教給出了不同的答案,佛家講輪迴,人是犯了錯誤來到塵世修煉的,說白了,人間就是煉獄,人是來受罰的,來受折磨的,目的是改掉人性的缺點,改掉貪嗔痴慢疑,一世改不了再修一世,萬世輪迴,因果循環,直到改掉人性的缺點才可擺脫輪迴而成佛,所以佛家認為每個人都是佛,不過佛是在更高維度,只有我們改了缺點才可回到那個維度再次成佛,佛說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段取經路,只是有人今生取不到,有人今生取得到。
但佛家明顯過於偏激,採用的是一刀切的方法,直接砍掉人的七情六慾,只講菩提,也就是智慧。如果什麼事情都只講是非對錯,不講感情,那人和機器有什麼分別?把人性砍得一乾二淨,成佛的意義又是什麼?
佛家這一點和基督教也類似,基督教也認為人帶有原罪,我們都是折翼的天使,要不停地懺悔自己的過錯才能得到主的原諒再次回到天堂。
相比之下,中國的中庸之道要合理的多,萬事求中正,不偏不倚,道家認為我們來塵世是因為人性出現了偏差,沒有走正道,什麼是正道?簡單來講就是飯吃多了不好,吃少了也不好。可以求財,但不能貪財,可以愛美,但不能好色……
佛家要去掉人慾非但達不到,反而不美。道家講節制人性,過猶不及,但求中正。萬事萬物都要平衡,不偏不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