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上傳能成真嗎?我們離「虛擬人」的出現還有多遠?

2020-10-03 放牛班的秘密花園


人只要活著,就會想一直活下去。除了找到不老泉或變成吸血鬼,將意識上傳到計算機雲端或許也是個辦法。理論上我們已掌握了意識上傳的原理,但從技術上看,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將全腦仿真變成現實需要在幾個重要領域實現技術突破。


在科幻神劇《黑鏡》第三季第四集「San Junipero」中,Yorkie和Kelly在虛擬的來世相遇並墜入愛河。在這個虛擬世界裡有無限可能:他們可以穿自己想穿的衣服,生活在自己喜歡的年代,包括永遠活著。這項未來科技可能比找到不老泉更現實。那麼,將大腦意識上傳到計算機有可能實現嗎?


對此,神經學家、「2045永生計劃」(又稱阿凡達計劃)科學主管蘭德爾·科恩(Randal Koene)表示,如果人類沒有在本世紀內擁有該技術,他會感到驚訝和有點沮喪。


將人類大腦意識(思想、感情、記憶等一切)全部上傳到計算機並運行的概念叫做全腦仿真。想實現它,需要在三個最重要的技術領域取得進展:掃描,處理能力和存儲器,以及環境。


讓我們從掃描開始,因為研究人員也必須從這裡開始。我們將遇到的第一個瓶頸是連接組(connectome)。連接組是大腦的一張完整地圖,對神經科學家來說,它堪稱彩虹盡頭的巨大寶藏。


大腦極其複雜。科學家們只能繪製出一隻線蟲的完整連接組,線蟲大腦大約有302個神經元。而人類大腦有860億個神經元,更不用說每個神經元與其他神經元之間1萬個左右的連接了。目前的腦部掃描技術如核磁共振(MRI)和腦磁圖(MEG)還不足以將其全部掃描。有其他方法能呈現更清晰的圖像,但它們往往具有破壞性。


對於活體大腦來說,正在研究的最有前途的掃描技術是擁有數千個記錄點的電極。在科恩看來,這項技術極具侵入性,因為涉及到多個手術。


當這些電極被精確地放在大腦某個區域時,它們就有可能向我們一次顯示數千個神經元。因為每個記錄點都能記錄多個神經元,並根據動作反應的特定形狀來識別動作是基於哪個神經元作出。


不管採用什麼方式,這項技術必須能掃描和記錄海量數據。說到海量,我們指的是zetta數量級(十萬億億字節)的信息碎片。我們甚至不知道我們要尋找的全部信息,許多神經遞質尚未被發現,而它們是連接組拼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即便我們有了全部信息,如果我們不知道我們在審視什麼,那也是枉然。


正如科恩所說:「這就像寫在書裡的故事,但如果沒有人讀它,也沒有人理解其中的文字,那它就只是白色東西上的黑色東西。」


此時就必須由人來實時解讀每個被掃描出的神經元,zetta級的海量信息只能由人手工慢慢整理。如果我們想開始解讀連接組,先進的機器學習和數據挖掘技術將是關鍵。


科恩認為,如果不這樣做的話,系統的深度學習、模型訓練和參數調整就會花很長時間,堪稱永遠,比宇宙存在的時間還長,因為它是以指數級增長的。

計算機處理能力在上個世紀裡也顯示出平滑的指數級增長,計算機內存也是如此。如果這種模式繼續下去,我們可能很快就會達到必要的處理能力要求。但一些專家擔心摩爾定律可能已經走到了盡頭。


摩爾定律曾預言計算機的能力每18個月就會翻一番,而近幾十年來,這一增長已經放緩。如果它停了下來,計算機的速度可能永遠都不足以處理數據。


科恩擔心這將給擬合模型造成計算瓶頸,而擬合模型本身非常非常難。


一旦過了這一關,我們就能讓仿真大腦運行起來,其中一種叫做底層獨立思維(SIM,substrate-independent mind),或通俗地稱其為「虛擬人」。


虛擬人將是其所模擬大腦的精確數字副本。我們實際上已非常接近於達到存儲要求,所以一旦我們能創建虛擬人,存儲它們應該沒有問題。但它們存儲在哪兒和它們居住在哪兒有點不同,我們確實指的是居住。


虛擬人會有意識嗎?科恩認為會。

如果虛擬人有意識,它需要存在於一個地方並與其它事物互動。《黑鏡》中的角色在一個奢華的海濱小鎮度過餘生。目前我們的虛擬實境能力還不足以創造這樣一個天堂。要像人類體驗真實世界那樣體驗虛擬實境,虛擬人需要高保真度的傳感器和系統來感知周圍的世界。


多虧了視頻遊戲產業的速度和規模,至少圖像技術在不斷改進。其它感官還需要做大量工作,從品嘗朗姆酒和可樂到感受車禍的痛苦,為此所需要的帶寬和信號複雜度不應低估。雖然虛擬實境並不是虛擬人的唯一選擇,但真實現實仍需要一些升級。


首先,他們需要一個機器人化身,而機器人通常只擅長一件事。世界上最先進的類人機器人中有一種以能爬樓梯而聞名。這令人印象深刻,但與擁有真實人體的體驗還差得遠。虛擬實境提供了更多人類體驗。在數字世界裡,虛擬人能飛行、瞬間移動,甚至變成獅子,體驗一種截然不同的非人類體驗。


所以,一旦我們解決了全腦仿真技術層面的問題,還會有哲學層面的問題。這樣的模擬還是你自己嗎?


簡單的回答是:我們不太確定。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和科學家們一直在爭論、定義、重新定義「你」這個概念,他們現在還在這麼做。



你,另一個你,不管是哪種情況,虛擬人有意識給這一兩難困境增加了道德含義。在亞馬遜新劇《上載新生》(Upload)中,人們可以擁有虛擬人,並有權隨心所欲刪除自己的虛擬人。這是謀殺嗎?在《上載新生》的世界裡顯然不是,但我們需要在自己的世界裡回答這個問題。


來源:商業內幕,Abby Tang等

譯者:Sweetpie


聲明:著作權所有,轉載需授權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

Come on,給你的靈魂充充電!

相關焦點

  • 意識上傳與數字永生:我們離賽博朋克的世界還有多遠?
    「 我們離賽博朋克的世界還有多遠?」2020年12月遊戲界最大的新聞應該就是波蘭遊戲開發商CDP Red跳票了3次的大作《賽博朋克:2077》(Cyberpunk: 2077) 終於發布了。Figure 1: 夜之城夜景 (圖源:Cyberpunk Fandom) 雖然《賽博朋克:2077》是個虛構的故事,但是意識上傳/下載與虛擬實境似乎是人類發展接下來的必然:我們的意識被血肉之軀所限制,
  • 瑞典遊戲公司研究「意識上傳」技術 科幻概念即將成真?
    原標題:瑞典遊戲公司研究「意識上傳」技術 科幻概念即將成真?   在許多科幻小說和電影中,出現過將人類意識和計算機智能融合的場景。「意識上傳」就是把人的意識上傳到計算機中,作為科幻電影中經常出現的概念,聽上去很美好,卻是至今無法實現的技術難題。
  • 科幻小說成真?國外遊戲開發商研究「意識上傳」技術
    」就是把人的意識上傳到計算機中,作為科幻小說裡的概念,非常難以實現。近日,瑞典開發商MindArk表示,他們正在與普林斯頓大學、牛津大學等研究人員合作,目的是將「意識上傳」技術運用到遊戲《安特羅皮亞世界》中。
  • 它能讓「意識上傳」成真、實現永生嗎?
    它能讓「意識上傳」成真、實現永生嗎? 昨天,果殼發布了年度盤點《果殼盤點:2017年度十大科學突破,哪個給你印象最深?》,在文末的投票中,得票最高、最令人期待的就是「時間晶體探索意識上傳可能性」。很多讀者留言說,希望果殼多介紹一下時間晶體是怎麼回事。
  • 特效藥離我們還有多遠?
    將來人人都要打疫苗嗎?特效藥離我們還有多遠?日前,央視新聞《新聞1+1》連線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對熱點問題進行解答。一、我們對病毒有多少了解?周琪表示,對病毒的研究,可以用「萬裡長徵第一步」來形容。
  • 意識上傳至電腦可以嗎?
    電影《超驗駭客》中,威爾將自己的意識上傳到計算機,成為人機合一的強大人工智慧。而這篇文章將告訴你一個悲傷的觀點,你可能永遠也無法上傳你的意識。許多未來學家預測,終有一天我們能將心智上傳至計算機,且能在虛擬實境環境中自由翱翔。這是可能的——然而仍有不少棘手的問題需要考慮。以下八大理由告訴你為何大腦無法被數位化。
  • 意識上傳之後
    意識上傳的最誘人之處在於實際上延續了生命,讓人擺脫肉體而無限存在,相當於永生。另外,意識一旦上傳到那個空間,還能做到即時分享知識和體驗,甚至跨越時間傳輸思想。韓松  神經生理學、腦機接口、皮層掃描技術、腦修復術、人工合成海馬體、納米技術、虛擬實境等的發展,讓人似乎看到了上傳意識的可能。
  • 意識上傳,真能實現永生嗎?
    有不少學術大佬和科技大佬都認為意識上傳是可行的,包括人工智慧之父馬文·閔斯基、未來學家雷蒙德·庫茲韋爾,以及神經科學家大衛·伊格曼等人,都對意識上傳技術的可行性表示支持。剩下的只是技術問題,而技術問題也只是時間問題。 現在已經有科技公司正在研發這項技術,有人甚至預計在30年內就能研發出來,就看我們這一代人能不能享用到這種永生服務了。
  • 我們會成為賽博格嗎?(下):賽博格的終極形式——意識上傳|神經漫遊...
    本期綱要[01:15]美劇《upload》中生命的虛擬形式,人的本質如何去解釋?[15:30]意識上傳無法實現:首先是人格同一性的問題;其次是意識的身心基礎問題;最後是算力的問題[30:35]意識上傳仍會延續階級不平等的再生產嗎?[43:30]「你究竟如何才是你?」
  • 移居火星:離我們還有多遠?
    移居火星:離我們還有多遠?有遺傳學家表示,人類有朝一日或許能通過基因工程來減少太空旅行和定居火星的風險。如果科學家能找到一種幫助人體細胞抵禦輻射影響的方法,那航天員就能在太空中更健康地生活更長時間,例如通過表觀遺傳工程。這通常意味著他們將「開啟或關閉」某些特定基因的表達。或者還有更奇怪的方法。
  • 關注|我們離治癒愛滋病還有多遠?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愛滋病疫苗和愛滋病的根治方法。那麼,我們離這個目標還有多遠?截止目前,世界上只有一個人被治癒了愛滋病,他的名字叫Timothy Brown(也被稱為「柏林病人」,因為他住在德國柏林)。Timothy在被查出HIV感染超過了10年之後,於2006年又被診斷出患有白血病。為了治療白血病,醫生給Timothy進行了骨髓移植。
  • 25人預定「意識上傳」服務,這將是大佬們的永生之道?
    ,並在未來實現意識上傳。當一個處於生命終末期的人接受大腦保存服務時,Nectome會將患者與一臺心肺儀器相連接,將特定的化學溶液從頸動脈泵入體內。在Nectome看來,將大腦完美的保存是意識上傳的第一步,接下來,他們需要等待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再將大腦中保存的感覺、知識等一切信息變為數位化的存在,實現意識上傳,人的「重生」。
  • 科幻電影中能量護盾這種「黑科技」離我們還有多遠?當下能實現嗎
    比如,我們現在經常能看到的全息影像,這就是一種半成品科技,離電影中的那種全息影像還很遠。還有一種則是能量護盾技術了,今天我就來為大家講講這種「黑科技」離我們目前還有多遠。能量護盾那麼現在我們離這類武器還有多遠呢,據英國媒體報導,英國科學家正在研發這種防護罩,利用電能脈衝抵擋火箭、榴霰彈等炮彈的攻擊
  • 機器會有意識嗎?西部世界會成真嗎?
    機器會擁有自主意識嗎早在1818年,這個震撼人心的主題就出現在英國女作家瑪麗·雪萊的小說《弗蘭肯斯坦》裡。她將人和機器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刻畫得入木三分,最後以悲劇性的雙毀結局警示人心。儘管如此,「弗蘭肯斯坦」依然是一個具有強大召喚力的科學魔咒。
  • 意識可以上傳和下載嗎
    在本次似是而非的課堂上,哲學學院王球老師從邏輯、概念的角度為我們闡述意識上傳和下載背後的困境。王老師首先解讀了把心靈上傳到電腦的三種途徑:一是破壞式上傳。通過冷凍、切片處理原始生物性大腦,並記錄每一層薄片中的神經元構造、迴路分布、以及彼此的聯結特徵,再將這些信息上傳至計算機模型,精確模擬神經活動及其動態系統。
  • 埃隆·馬斯克的「星鏈計劃」離成功的距離還有多遠?
    馬斯克的豪言能否成真從幾個緯度來分折一下「星鏈計劃」顛覆5G、取代6G的可能性及實現目標的距離有多遠。首先,從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背景來看:其類型雖為民營企業,、但有著強大和深厚的政府背景,執行的是美國政府太空探索、空間通信的戰略任務,體現的是國家意志。
  • 你相信意識上傳和數字永生嗎?
    ,所以根本談不上去擔心機器產生意識、機器統治人類、意識上傳到雲端之類的問題。 自從人工智慧火爆以來,經常聽到的一個話題就是把意識上傳到雲端,離開身體獲得永生。我看過一部電影《超驗駭客》(Transcendence),講的就是這樣的故事。人們往往會感慨一番:啊,脫離身體的意識還能叫人嗎?
  • 上傳「意識」,獲得永生?
    普林斯頓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的承現峻教授則認為:「上傳意識也許永遠無法實現」。他在2012年的著作《連接組:造就獨一無二的你》中指出,上傳意識需要的不僅僅是上傳每一個神經元或者每一個連接而是每一個原子。我們一些人對庫茲韋爾的預言不置可否,但他忠實的擁躉也不在少數。現在我們姑且不論這個預言是否能成為現實。
  • 上傳「意識」,可得永生?
    普林斯頓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的承現峻教授則認為:「上傳意識也許永遠無法實現」。他在2012年的著作《連接組:造就獨一無二的你》中指出,上傳意識需要的不僅僅是上傳每一個神經元或者每一個連接而是每一個原子。我們一些人對庫茲韋爾的預言不置可否,但他忠實的擁躉也不在少數。現在我們姑且不論這個預言是否能成為現實。
  • 將大腦意識上傳雲端,實現思維永生,你願意嗎?
    在身體死亡後,上傳到雲端的思想進入一個虛擬的世界,就像一個真實存在的人,能夠通過電話或視頻通話與現實世界中的親人保持聯繫。假設你決定進行大腦掃描並上傳思想,想像一下這樣一種情況:一個有意識的頭腦醒來了,它擁有你的個性、記憶、智慧和情感。它認為它是你,它可以繼續生活、學習和記憶。模擬的你環顧四周,發現自己處於模擬電子遊戲環境中,也許模擬的你會被分配到了一個模擬版的曼哈頓公寓裡,在那裡他與其他所有上傳數字身體的人一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