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晶體是什麼東西?它能讓「意識上傳」成真、實現永生嗎?

2020-11-25 搜狐網

原標題:時間晶體是什麼東西?它能讓「意識上傳」成真、實現永生嗎?

昨天,果殼發布了年度盤點《果殼盤點:2017年度十大科學突破,哪個給你印象最深?》,在文末的投票中,得票最高、最令人期待的就是「時間晶體探索意識上傳可能性」。很多讀者留言說,希望果殼多介紹一下時間晶體是怎麼回事。

恰好,在2017年舉行的 菠蘿科學獎中,時間晶體獲得了物理學獎。本文是當時科學人發布的解讀文章,讓我們來看看它究竟是什麼吧——

作者:水白羊 尹璋琦

編輯:明天

2017年3月,分別發表在Nature和Physical Review Letters兩份頂級期刊上的文章,讓一位青年物理學家的名字在網上流行起來。姚穎,這位來自UC伯克利物理學的助理教授,向世界介紹了製造時間晶體的方法。

時間晶體這一概念,在2012年由諾獎得主維爾切克(Frank Wilczek)首次提出。這是一種新的物質,要理解這種全新的物質,讓我們從最常見的晶體材料說起。

維爾切克獲得了2004年的諾貝爾物理獎。圖片來源:Wikipedia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天然具有規則形狀的物質,比如說六角形的雪花,晶瑩剔透的水晶,璀璨奪目的鑽石。這些固體物質就是我們常說的晶體。我們都知道,隨著溫度的不同,水具有氣態、液態、固態三種不同的形態。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區別,是因為隨著溫度的降低,水分子的運動越來越慢,在冰點之下就自發地凝結起來了,形成了周期性的有序結構。水分子按照一定的空間周期等間距地排列起來,所形成的冰自然無法隨意形變也無法流動。

愛因斯坦告訴我們,世界是四維的,除了三維的空間之外,還有一個維度就是時間。我們生活周圍有這麼多在三維空間上結晶的晶體,那麼,是不是也存在著在時間上結晶的晶體呢?這應該是一個很自然的設問。不過直到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維爾切克(Wilczek)之前,還沒有人提出這個設問並給出答案。維爾切克認為,「時間晶體」是一種處於基態(能量最低狀態)可做周期運動的理論系統,其破壞了時間平移對稱性,因此旋轉時的能量比靜止時還要低,能在不消耗能量的前提下以固定模式運動。

如果用它製造時光膠囊,即使所有的生命都死亡枯寂,地老天荒,宇宙盡頭,我們保存在膠囊裡的回憶也依舊鮮活。

維爾切克說他最初是在上晶體課時想到時間晶體這個概念的。如果與空間晶體類比,那麼時間晶體就是在時間軸上自發地周期性變化的一類物質。其實,我們在生活中都見過「在時間軸上周期性變化的事物」,比如手錶就是。但所有這些事物的運動都不是自發的,需要外界輸入能量才能維持其運動。機械錶要上發條,電子表要換電池,繞太陽旋轉的地球也會越轉越慢。因為對這些系統來說,運動的能量總是比靜止時要高。所以總會發生能量耗散,最終系統停止在能量最低的狀態。而在維爾切克的定義中,時間晶體是一個封閉的系統,無需外加的周期性驅動。這類特殊的系統,旋轉時的能量比靜止時還要低,那麼這種系統最終總會耗散到不斷旋轉的狀態。時間晶體系統會自發的出現周期性的運動,這被稱為時間上的自發對稱性破缺。

所以,維爾切克設想中的時間晶體,是可以自發持續運動的系統,並且在時間上存在周期性的變化。人們已經找到了一些類似系統的實例。比如對於一個很小的超導體金屬環來說,如果我們給它加上磁場,那麼環中就會出現持續不斷的電流。對這個系統,電子的流動時是能量最低的狀態,它將永遠地流動下去。這個例子似乎並不讓人吃驚。可如果金屬環的尺度非常微小,我們將不得不用量子力學來分析它。我們發現,即使金屬環有電阻,在低溫下給金屬環通上磁場,裡面也會出現從不衰減的電流。從某種程度而言,這已經很接近時間晶體了。但是時間晶體的物質密度在時間上存在周期性變化,而有持續電流的金屬環中並沒有出現電子密度隨時間的周期性變化。

為了實現真正的時間晶體,維爾切克設計了一種目前還不存在的帶電材料,它可以由非線性的薛丁格方程來描述,其基態解是一種孤立子。在磁場下,孤立子能量最低的狀態將不再是靜止的,而是以一定的角速度旋轉的狀態。與持續電流不同,孤立子旋轉起來時,在圓環上會出現物質密度的周期性變化,這才能說是出現了真正的時間晶體。

不過維爾切克的設計方案後來被發現有漏洞,孤立子的運動狀態並不是基態。時間晶體存在與否也被很多人質疑。

對於「時間晶體」,我們還有另外一種稱呼:「永遠運動的系統」。這並不意味著它能像永動機那樣無中生有地不斷提供能量——時間晶體的的運動不需要外部能量輸入,但它也不能在不改變自身運動狀態的情況下向外界輸出能量。如果我們把空間晶體和時間晶體的概念綜合起來,那麼實際上就存在一種特殊的物質,可以同時在四維時空中結晶,形成所謂的時間-空間晶體。

在時空中放飛自我的姚穎。圖片來源:Harvard University

姚穎製造的「時間晶體」並不是系統能量最低的狀態, 是需要外加周期性的驅動脈衝的。但有趣的是,系統展現出來的運動周期與外加的脈衝的周期不一樣,比外加的脈衝周期要長,是它的兩倍,三倍或者更多倍。且在外加驅動下,系統不會,或者說很難演化到熱平衡態。這說明他們的實驗展現了時間平移對稱性的自發破缺,而這正是時間晶體的核心概念 。姚穎把它稱之為「離散時間晶體」,姚穎認為,「離散時間晶體」是一種全新的物質形態,與金屬和絕緣體這些人們熟知的平衡態物質不同,「離散時間晶體」處於一種非平衡態。這仍是非常富有爭議的研究和實驗,但確實驗證了時間晶體的理念,也為人們在未來實現維爾切克所設想的真正的時間晶體提供了新的思路。

「時空晶體」最酷的一點,是它能在絕對零度附近保持運動。因此,在維爾切克的設想中,未來會有一天,人類可以對時空晶體進行編程,把大腦意識上傳到「時空晶體」中,做成時光膠囊。它並沒有輸出,只能周而復始地重複我們預先編制好的程序。我們可以把一生中最美好最難忘的回憶和感受存在其中,不斷重演那些最美妙的瞬間。擁有了這樣的時光膠囊,即使地老天荒,即使宇宙熱寂,那些美妙的情感仍舊永存。

也許,「時間晶體」將為物理學研究打開一個全新世界,然而,讓愛與回憶超越宇宙盡頭,才是我們研究製造「時間晶體」最浪漫的動機。

(編輯:明天)

菠蘿科學獎的其他獲獎研究一覽:法醫秦明、楊永信和泳池裡的尿:菠蘿科學獎頒給了他們!

參考文獻

  1. Choi, Soonwon; Choi, Joonhee; Landig, Renate; Kucsko, Georg; Zhou, Hengyun; Isoya, Junichi; Jelezko, Fedor; Onoda, Shinobu; Sumiya, Hitoshi; Khemani, Vedika; von Keyserlingk, Curt; Yao, Norman Y.; Demler, Eugene; Lukin, Mikhail D. (2017). "Observation of discrete time-crystalline order in a disordered dipolar many-body system" (PDF). Nature. 543 (7644): 221–225. arXiv:1610.08057v1. doi:10.1038/nature21426. ISSN 0028-0836.

  2. Li, Tongcang; Gong, Zhe-Xuan; Yin, Zhang-Qi; Quan, H. T.; Yin, Xiaobo; Zhang, Peng; Duan, L.-M.; Zhang, Xiang (2012a). "Space-Time Crystals of Trapped Ions"(PDF).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09 (16). arXiv:1206.4772v2. doi:10.1103/PhysRevLett.109.163001. ISSN 0031-9007

  3. Wilczek, Frank (2012). "Quantum Time Crystals" (PDF).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09 (16). arXiv:1202.2539v2. doi:10.1103/PhysRevLett.109.160401. ISSN 0031-9007.

  4. Yao, N. Y.; Potter, A. C.; Potirniche, I.-D.; Vishwanath, A. (2017). "Discrete Time Crystals: Rigidity, Criticality, and Realizations" (PDF).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18 (3). arXiv:1608.02589v2. doi:10.1103/PhysRevLett.118.030401. ISSN 0031-9007.

  5. Zhang, J.; Hess, P. W.; Kyprianidis, A.; Becker, P.; Lee, A.; Smith, J.; Pagano, G.; Potirniche, I.-D.; Potter, A. C.; Vishwanath, A.; Yao, N. Y.; Monroe, C. (2017). "Observation of a Discrete Time Crystal" (PDF). Nature. 543 (7644): 217–220. arXiv:1609.08684v1. doi:10.1038/nature21413. ISSN 0028-0836.

ID:Guokr42

本文來自果殼網,謝絕轉載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意識上傳,真能實現永生嗎?
    在這個意義上,你完全可以通過意識上傳實現永生。 …… 相信如果這種意識上傳技術真的成熟了,肯定會有大把的人會去購買這種服務,我甚至都想像不到有任何不去購買這種服務的理由。 有不少學術大佬和科技大佬都認為意識上傳是可行的,包括人工智慧之父馬文·閔斯基、未來學家雷蒙德·庫茲韋爾,以及神經科學家大衛·伊格曼等人,都對意識上傳技術的可行性表示支持。剩下的只是技術問題,而技術問題也只是時間問題。 現在已經有科技公司正在研發這項技術,有人甚至預計在30年內就能研發出來,就看我們這一代人能不能享用到這種永生服務了。
  • 將大腦意識上傳雲端,實現思維永生,你願意嗎?
    這種未來的可能性就稱為思維上傳,也就是在「數字來世」中繼續維持一個人的思想意識。腦科學研究越來越多地表明,思想上傳從理論上是可以實現的,並且不違背物理學定律。該技術的實現可能還在未來很遙遠的時候,可能需要幾個世紀的時間才能完成所有細節,然而考慮到人們對這個目標的興趣和為之付出的努力,思維上傳似乎是一定可以實現的。
  • 25人預定意識上傳服務,人類真的能實現永生?
    Netcome 是矽谷一家創業公司,由美國著名創業孵化器 Y Combinator 孵化。「致力於存檔你的思想」,這是 Nectome 的使命,赫然寫在官方網站的首頁。近年來,將「人腦意識上傳到電腦保存在雲端實現永生」深受矽谷科學家的追捧。那麼,人到底能否實現永生呢?
  • 將大腦意識上傳雲端,實現思維永生,你願意嗎?-虎嗅網
    而要上傳人類的大腦,可能還需要一種不會殺死研究對象的掃描儀,並且需要用它掃描大約一億倍的細節,這種技術目前尚不存在。目前最樂觀的預測,是在幾十年之內就可以實現上傳思想,但是如果說這一任務可能花費幾個世紀的時間,也不是沒有可能。
  • 上傳「意識」,獲得永生?
    也就是說庫茲韋爾覺得自己有希望在百歲之前迎來人類的永生。普林斯頓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的承現峻教授則認為:「上傳意識也許永遠無法實現」。他在2012年的著作《連接組:造就獨一無二的你》中指出,上傳意識需要的不僅僅是上傳每一個神經元或者每一個連接而是每一個原子。
  • 上傳「意識」,可得永生?
    也就是說庫茲韋爾覺得自己有希望在百歲之前迎來人類的永生。普林斯頓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的承現峻教授則認為:「上傳意識也許永遠無法實現」。他在2012年的著作《連接組:造就獨一無二的你》中指出,上傳意識需要的不僅僅是上傳每一個神經元或者每一個連接而是每一個原子。
  • 意識上傳能成真嗎?我們離「虛擬人」的出現還有多遠?
    除了找到不老泉或變成吸血鬼,將意識上傳到計算機雲端或許也是個辦法。理論上我們已掌握了意識上傳的原理,但從技術上看,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將全腦仿真變成現實需要在幾個重要領域實現技術突破。在科幻神劇《黑鏡》第三季第四集「San Junipero」中,Yorkie和Kelly在虛擬的來世相遇並墜入愛河。
  • 肉體凡胎終歸土,將大腦意識上傳雲端,實現思維永生,你願意嗎?
    這種未來的可能性就稱為思維上傳,也就是在「數字來世」中繼續維持一個人的思想意識。腦科學研究越來越多地表明,思想上傳從理論上是可以實現的,並且不違背物理學定律。該技術的實現可能還在未來很遙遠的時候,可能需要幾個世紀的時間才能完成所有細節,然而考慮到人們對這個目標的興趣和為之付出的努力,思維上傳似乎是一定可以實現的。
  • 大腦所承載的意識,上傳意識到網絡空間獲得「永生」,可能嗎?
    不過就目前為止,人類對於大腦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止過,其中最熱門的研究就是如何把人類的意識上傳到網絡空間,這樣讓一個人以精神意識狀態從而獲得永生。小編的個人想法是,意識是一種什麼也不知道的物質存在的,意識是存在的,但必須是大腦還存活的情況,意識才會出現,也就是說大腦作為載體承載著每個人的意識,那麼這個載體如果出現了損毀,人類自己建造了一個載體,那能夠獲得「永生」嗎?
  • 25人預定「意識上傳」服務,這將是大佬們的永生之道?
    當大腦被戊二醇充分固化後,它可以保存數周、數月甚至一兩年,但大腦仍然會緩慢降解,無法實現數百年的無損保存。為了解決這個問題,Nectome提出使用極低溫將存儲時間延長至數百年時間。為了防止在低溫存儲時產生冰晶,破壞細胞,他們還需要在生物體內灌注乙二醇,隨著溫度的降低,含有乙二醇的生物溶液會越來越粘稠,直到它變成玻璃狀固體。
  • 意識上傳之後
    意識上傳的最誘人之處在於實際上延續了生命,讓人擺脫肉體而無限存在,相當於永生。另外,意識一旦上傳到那個空間,還能做到即時分享知識和體驗,甚至跨越時間傳輸思想。韓松  神經生理學、腦機接口、皮層掃描技術、腦修復術、人工合成海馬體、納米技術、虛擬實境等的發展,讓人似乎看到了上傳意識的可能。
  • 將意識上傳到虛擬世界,人真的可以獲得永生嗎?
    在很多作品中都可以發現,將意識上傳至虛擬世界似乎是一件理所當然的進化路徑。
  • 大腦意識上傳雲端得永生?你可能想多了
    雖然長生不老這種美好的願景幾乎不可能實現,但如今,隨著網際網路、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的發展,圍繞思維永生的相關研究不斷引得眾多科學家關注。比如在身體死亡後,講人的大腦意識上傳到雲端,進入一個虛擬的世界,是否能像一個真實存在的人,能夠通過電話或視頻通話與現實世界中的親人保持聯繫?這種未來的可能性就稱為思維上傳,也就是在「數字來世」中繼續維持一個人的思想意識。
  • 意識可以上傳和下載嗎
    這種方式是最容易實現的,但原始大腦同時也被破壞了。二是漸近式上傳。將納米機器人注入大腦神經元,學習模擬神經元的微觀行為及其聯結方式,學習完成後,替代原始的神經元進行工作,將信息無線傳輸到計算機上,一個神經元的信息傳輸完畢後,重新附著到下一個神經元上,如此反覆,直至完成大腦中所有神經元的信息上傳。漸近式上傳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時間漫長,人腦在中途可能喪失意識。三是掃描式上傳。
  • 人工智慧究竟到了什麼地步?能不能實現意識上傳、人類永生?
    這本書在豆瓣上讀的人不多,評分也不咋地,不過個人覺著還行,它更像是人工智慧簡史,從最開始的三位先驅講起一直到2016年本書出版結束,內容比較全,讀完一遍能大致了解人工智慧究竟到了什麼程度,機器人是不是快到「奇點」了(機器人產生意識的那個點),下面就著本書的內容梳理下人工智慧簡史。
  • 你相信意識上傳和數字永生嗎?
    、機器統治人類、意識上傳到雲端之類的問題。 自從人工智慧火爆以來,經常聽到的一個話題就是把意識上傳到雲端,離開身體獲得永生。我看過一部電影《超驗駭客》(Transcendence),講的就是這樣的故事。人們往往會感慨一番:啊,脫離身體的意識還能叫人嗎?
  • 馬斯克實現了豬的腦機接口,人類意識上傳指日可待,但這真的好嗎
    ,將意識上傳更是指日可待。但是,也有一些人對此表示擔心,因為它會給人類帶來許多風險。以下我們來談談腦機接口意識上傳的好處和壞處。好處有哪些人的大腦和機器有很大的區別:機器擅長於枯燥、循環的計算,而人腦擅長創造出一些本不存在的東西。當我們利用腦機接口把這二者結合的時候,我們就集結了兩者的優點。那時,我們將成為超越人類的存在。
  • 漸近永生:兩種意識上傳的技術實現手段
    本文為《意識上傳不是科幻》的續作,作者為PingWest品玩特約作者嘯語,「原創技術觀察,寫給萬分之一的創新者」  / 編輯:光譜隨著微系統、全腦仿真等技術的進步,意識上傳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科幻,本文介紹兩種可能的意識上傳技術路線。
  • 人類的意識能夠永生嗎?
    人類意識能否永生?我們也許聽過一個雄心勃勃的藍圖:在未來的某一天,人類可以拋棄肉體,將自己的思想移植到機器人身上,從而實現意識的永生。像Nectome這樣的矽谷公司相信,有一天能開發出完全複製人類大腦物理結構的必要技術,並且能重現人的意識,但實話實說,從科學已知的證據來看,要想實現意識的永生,簡直是一個「神話故事」。事實上,人類對意識還知之甚少,意識的本質和起源仍然是一個開放性話題,我們甚至不知道是什麼構成了記憶—意識的基本組成部分。
  • 未來人類意識將植入機器人實現永生
    但用該技術真能創造阿凡達機器人?近日,據國外媒體報導,負責名為「阿凡達」高科技研究計劃的俄羅斯企業家德米特裡-艾提斯科夫透露,10年內科學家可將人的思想「下載」到機器人體內,這樣人就可以「長生不死」了。媒體企業家艾提斯科夫稱,他聘用了100名科學家進行這項研究,目前正尋找其他科學家加入到該計劃中。他表示:「該計劃將實現永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