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做個CT吧!」住院一個月,這已經是婷婷第5次照CT了。
她很抗拒照CT,主要是聽說「CT有輻射,會致癌」,她本來就是肝癌入院,經常照,擔心影響病情恢復。
她也問過醫生,醫生回答很乾脆,讓她別擔心,不會有問題。
可頻繁照CT,婷婷難免心有疑慮。
照CT到底會不會誘發癌症呢?
1.為什麼得了癌症,醫生總讓患者做CT?
CT是Computed Tomography的縮寫,意思是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它利用精準的x束線、y射線、超聲波以及一種高靈敏探測器,對人體進行一層層的斷面掃描。CT掃描時間快,成像清晰,很多疾病在CT掃描下就一目了然。醫生讓癌症患者做CT檢查,也是因為病情需要。
螺旋CT是肺癌篩查的重要手段。由於CT是對人體斷面進行成像,比起x光胸透更容易發現早期微小的病灶。
CT檢查也可以幫助醫生判斷腫瘤分期。就拿大腸癌來說,很多人知道大腸癌篩查、確診要靠腸鏡,但腸鏡也有局限,它只能觀察腸道內部,而看不到腸道外部,這時候就需要靠CT檢查來判斷腫瘤的浸潤深度、有沒有發生轉移等。這一部對後續制定治療方案非常重要。
在對癌症患者進行輔助放化療後,也要靠CT檢查評估化療效果,看病灶有沒有縮小或擴張,以判斷是否需要調整化療方案,或可以改為實施手術。
即便手術後癌症也仍有可能復發或出現轉移病灶,患者也需要終身複查,這同樣也需要用到CT檢查。
2.經常做CT,會不會致癌?
很多人擔心CT檢查做太多會致癌。
的確CT是有輻射的,過於頻繁的CT檢查的確有可能產生危害。按照美國放射醫學會的建議,成年人一生中可以接受的造影檢查量為胸部x光攝片5000次、頭部CT 50次、體檢低劑量胸部CT 66次、胸部CT 18次、腹部CT 12次。
最近還有研究發現,雖然影像學檢查的低劑量輻射不會直接損傷DNA,但可能通過一種氧化應激反應增加已經產生突變的、具備癌變潛能的基因的競爭力。也就是說,CT檢查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癌症的風險。
不過,這些並不意味著我們就不能做任何CT檢查,尤其對於癌症患者來說,在監測癌症病情上CT檢查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對於癌症患者戰勝癌症的需求而不是預防癌症的需求來說,獲益遠遠大於危害。
當然,短期內多次做全身CT增強掃描的情況還是要儘量避免,尤其在轉診後醫生不明狀況之時,有必要可與醫生溝通清楚。
3.哪些人要慎重做CT?
還有一些人群並不適合做CT檢查的,必須要注意一下。
比如CT檢查前患者是需要服用造影劑的,尤其增強CT檢查,如果是腎功能不全、患有哮喘、溼疹或藥物過敏等各種過敏症患者就不適合進行CT檢查,因為造影劑可能加重腎臟排洩負擔或引發過敏反應,對身體造成更大的損傷。
有心臟病的患者也不適合做CT檢查,而且風險較大,因為CT檢查的輻射可能會加重心臟病情,所以有心臟病史的患者被安排CT檢查時一定要主動跟醫生說明。
有急性腦外傷或神經疾病的患者也不適合做CT檢查,可能會影響成像。
還有體質較弱的嬰幼兒、70歲以上的老年人以及孕婦,也要慎用CT檢查,尤其是增強CT檢查,這種檢查的輻射劑量對於正常成年人是影響不大,但對於嬰幼兒和老年人,以及孕婦腹中胎兒就可能是不利的。
參考資料:
1 CT檢查有什麼副作用?正確了解很重要.人民網.2018年10月1日
2 Outcompeting p53-Mutant Cells in the Normal Esophagus by Redox Manipulation.Cell Stem Cell.July 18,2019
3 這5類人儘量不要做CT,容易產生副作用!.人民網.2018年12月31日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