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嗎,其實我是一個騙子。
我成績好只是因為我運氣好蒙對了答案,我工作出色只是因為公司的老闆過於賞識,我拿獎只是因為對手發揮失常...
我遠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優秀。
雖然我不想承認,但真正的我其實很差勁。
......
這樣的想法時常會出現在莫琳·扎帕拉(Maureen Zappala)的腦海中。而發自內心認為自己差勁、可恥的她,卻曾是(NASA)推進工程師——是一位火箭科學家。
這樣的人,怎麼會認為自己差勁呢?
莫琳·扎帕拉 來源:maureenz
儘管在NASA工作了13年,但Zappala經常會產生懷疑自己的念頭。
「多年來,我一直以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僱用我只是因為他們需要女性員工。我覺得自己的能力不合格,工作時經常心煩意亂。我花了很長時間努力證明自己,又很害怕尋求別人的幫助,因為在他們眼裡我很聰明、不需要幫助就能夠自己解決這個問題……但我自己卻深深懷疑自己。」
即使後來工作得到肯定,職位也晉升到了中層管理,Zappala還是會經常質疑自己:「即使人們對我讚不絕口,認為我在人際交往上很出色、對內部設施很了解、也很擅長管理我的項目……但我總是沒辦法承認我的能力真的有這麼強。」
經常性的、長期的自我懷疑和否定……Zappala的這種現象叫做 「冒名頂替綜合症」(imposter syndrome)。
▽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冒名頂替綜合症」 並不是一種精神疾病,而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
冒名頂替綜合症 來源:executiveforum
據調查,有超過70%的人都曾在職業生涯的某個時候經歷過 「冒名頂替綜合症」,而成功人士和女性出現這種情況的比例更高。
許多名人都曾受到 「冒名頂替綜合症」 的困擾,其中包括許多知名作家、編劇、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Sonia Maria Sotomayor) 、演員艾瑪·沃特森(Emma Watson)等,甚至還包括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來源:newscientist
「冒名頂替綜合症」 這個概念是在1978年由臨床心理學家克蘭斯(Pauline R. Clance)和蘇珊娜(Suzanne A. Imes)提出,用以指稱經常出現在成功人士身上的一種自我懷疑的現象。
這部分人群常常無法將自己的成功歸因於自己的能力,而是擔心有朝一日會被他人識破自己其實是騙子。他們堅信自己的成功並非源於自己的努力或能力,而是憑藉著運氣、良好的時機,或別人誤以為他們能力很強、很聰明,才導致他們成功。
來源:willowtreeapps
有 「冒名頂替綜合症」 的人會長期感到自我懷疑,而且這種自我懷疑無法消除。它使人們無法獲得成就感,往往越是在成功之後就越懷疑自己。
簡單概括的話,就是經常會懷疑自己的能力、並且害怕被人識破。
如果你經常產生以下想法,那麼很有可能你正在被冒名頂替綜合症困擾:
1.總覺得自己無法勝任或者並不適合當前的工作
2.常常會因為成功後的稱讚而感到不安,覺得這並不是自己應得的
3.總是害怕有一天被人發現,自己其實遠沒有他們以為的那麼優秀
......
這些想法常常會導致人的內心產生自卑情緒,感到焦慮和壓力,導致失眠和無法集中注意力等。
來源:ccl.org
▽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 「冒名頂替綜合症」 這種奇怪的現象呢?
心理學家認為,冒名頂替綜合症可能也源於家庭背景和教育方式上的缺陷。
首先是誇大其詞的讚美。
如果經常因為一些自己不認為值得被讚美的事情,得到父母或其他重要的長輩的認可,就可能會被灌輸虛假信息。
比如逢年過節去到親戚家,即使沒有那麼出色,也會被好面子的父母拉出來一頓猛誇:「我家孩子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成績又好體育又棒特別爭氣balabala...」 孩子很可能會懷疑,「我真的有那麼優秀嗎……」 反而引起孩子的自卑。
其次就是沒有得到過認可或贊同。
如果從小在生活中不斷被打擊,即使獲得特別出色的成果也沒有得到其他人的讚美,可能會導致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和否定。
比如期末拿了年級第一,父母面對外人時也會十分謙虛地說:「我家孩子不行哪有你家孩子好啊我家孩子又笨又不會看人眼色balabala...」
還有固定的標籤帶來的影響。
假如身邊的人總是認為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比如「懂事的 / 聰明的」 ,那麼他們的言行就會給你貼上標籤,潛移默化中對你的行為和性格產生巨大的影響。而當你的行為或看法不能符合你身上的 「標籤」 時,就會產生深深的自我懷疑。
來源:ted
▽
了解冒名頂替綜合症的產生原因,才能消除它帶來的影響。
克蘭斯和蘇珊娜在對150名正在經歷冒名頂替綜合症的女性進行調查和統計時發現,她們都表現出了外界對她們的認可和內心自我看法的矛盾。
在外人眼裡她們無疑是成功的典範:教授、白領、博士等,但她們卻不認可自己的這些成功,認為更多是靠運氣僥倖而得。她們不承認自己的成功,同時還經歷著害怕被人戳穿的恐懼和焦慮。
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她們會比一般人更加努力地去學習、工作,為人處世更加小心謹慎,習慣附和別人、不敢自我表達。可是這樣又會使她們更優秀、更受歡迎,得到更多的讚譽,於是這就成了一個死循環。
患冒名頂替綜合症的女子 來源:theguardian
要知道這並不是什麼值得高興的事。「冒名頂替綜合症」 雖然能迫使一個人謙虛上進、變得更優秀,但長期處於焦慮的心理狀態中,會影響到 「頂替者」 的工作和生活,使他們無法正視自己的努力和成功,長期以往還可能導致勞累過度、焦慮抑鬱。
那麼,怎樣能夠走出冒名頂替綜合症,正確評估自己呢?
首先,正視贊同和批評。
患有冒名頂替綜合症的人通常對贊同和批評十分敏感,當批評到來時他們會覺得十分沮喪,當贊同到來時他們又會覺得不敢接受。
其實這些都是工作和生活中經常會發生的事情,受到讚揚,說明努力有了回報;受到批評則是說明還有待改進。表揚給人鼓勵,批評使人進步。兩者我們都不要拒絕,才能正視自己的定位,找回自信。
其次,注意自己的表達方式。
患有冒名頂替綜合症的人在用詞上往往帶有 「沒什麼」、「我不行」、「我不是」、「沒有」 等等否定性詞語,這是因為極度不自信,才會在別人贊同或誇獎時下意識的拒絕。
而想要消除冒名頂替綜合症的症狀,可以從語言上適當的做出改變,用 「謝謝」、「我可以」、「是的」 來代替那些否定性詞語,用大大方方的微笑、優雅的接受來代替卑微的拒絕和盲目的否認。
來源:underpinned
第三,擺脫 「運氣、幸運」的心理暗示。
大多數患有冒名頂替綜合症的人在否認自己的成功時,所用的藉口都是 「我的運氣比較好」。要知道,運氣這種東西不是每次都會降臨,並且不會總降臨在一個人的身上。
正視自己的努力,不要總是一味的相信運氣。哪怕和別人說起自己的成就時,也不要將運氣和幸運掛在嘴邊。努力使自己的成就內在化,才能夠更好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最後,做真實的自己。
說出自己內心深處真實的想法,適當地接受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多與朋友和親人溝通交流,合理釋放冒名頂替綜合症帶來的壓力和焦慮。
不要總是活在自己給自己建造的封閉小黑屋裡,打開窗才能得到更加客觀的對自己的評價。
▽
歸根結底,冒名頂替綜合症的解決方法在於消除深深紮根在人們腦海中的 「我不配享受成功」 的錯誤念頭。
很多這樣的念頭都是從小被植入腦海,生長了十幾年,想要根除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冒名頂替綜合症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徹底消除。
著名的哲學家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曾經寫道:「這個世界最大的問題就是愚人和狂熱分子總是對自我如此肯定,而真正的智者內心卻充滿疑慮。」 這也說明,冒名頂替綜合症也不是什麼特別糟糕的事情,只不過有些過頭。
來源:wikipedia
「吾日三省吾身」 不等於把所有的失敗和錯誤都歸於吾身。只接受批評、不接受誇獎,把自己活成 「沒有感情的進步機器」,這可不是別人在讚揚你時想要看到的結果。
能承認自己的錯誤,更要能夠承認自己的優秀。做你自己,就是最美的模樣。
· END ·
編輯:橘貓
參考文獻:
1.BBC:《Why imposter syndrome hits women and women of colour harder》
2.Theguardian:《Feeling like an impostor? You can escape this confidence-sapping syndrome》
3.Psychcentral:《3 Ways to Outsmart Self-Doubt》
4.Psychcentral:《Crippled by Self-Doubt? Your Impostor Syndrome Could Have Roots in Childh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