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BBC夜空探索系列》,看到關於旅行者號探測器的一張照片和一段簡短的描述,莫名的傷感。以下是來自書本中的內容。
圖片來源NASA
「兩臺旅行者號探測器(圖中描繪的是旅行者1號)於1977年發射,最初的任務是訪問木星和土星。旅行者2號1986年飛越了天王星,1989年飛越了海王星。而旅行者1號在2012年8月25日進入了星際空間。它飛離地球的距離比任何其他人造太空飛行器都遠,並將繼續工作到2025年,那時它的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的功率會下降到不足以驅動它的設備。」
看到它工作到2025年,那時它的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的功率會下降到不足以驅動它的設備,覺得這樣一部冷冰冰的機器,在地球外浩瀚宇宙中孤單前行,給地球發揮它的發現,歷經漫長歲月,終將完結它的使命。傷感之餘,卻突然意識到,我們每個人都不應該只是渾渾噩噩地活著,要懂得「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意識,活在這地球上,保護這個地球,尋求更好的發展方向,這,不是獨善其身就可以,更不是等閒視之就可以,是每個人都應該納入自身的使命。
小時候,光害還沒有如今這麼嚴重的時候,我們仰望夜空,群星閃爍,神秘而美好,激起我們對地球外宇宙的神秘嚮往。
由美國研製並建造的外層星系空間探測器旅行者號探測器,共發射兩顆,它們沿著兩條不同的軌道飛行。擔負探測太陽系外圍行星的任務。
「1號探測了木星和土星,2號則探測了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發回約5億個數據。提供了有關木星磁場、磁層、大氣、內部結構的可靠資料,發現了木星極光、木星環和5顆新木衛,詳細考察了伽利略衛星;經過土星時,發現土星環的細節結構和眾多新的動力現象,22個土衛構成複雜的運動系統,證實了巨行星有自己的能源,表面是液態氫的海洋,導致人們對行星觀念發生深刻的改變。2號還探明天王星的大氣、磁場情況,修訂了其自轉周期值,提出其獨特的內部結構模型,發現10顆新天衛和11條新天王環;有關海王星的重大發現有:探明其大氣組成及劇烈的大氣活動,發現表面上的黑斑和亮斑,探明其磁場、磁層和內部結構,確證了它的5條環帶和6顆新海衛,尤其海衛一的成果更有重大價值。
2顆探測器將從不同方向飛出太陽系。它們都攜帶有一張特殊的鍍金唱片「地球之音」,上面錄製了有關人類的各種音像信息:60個語種向「宇宙人」的問候語、35種自然界的聲音、27首古典名曲、115幀照片。預計唱片可在宇宙間保存10億年之久。
兩個探測器以完全相反的方向穿越太陽系邊緣時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存在顯著差異,這表明太陽系不像原先認為的那樣是一個簡單的對稱大圓球,而應該近似橢球體,「像個雞蛋」。 這個推動因素來自於包括太陽系在內的銀河系內眾多恆星系統之間的磁場作用。磁場對太陽系兩端的作用角度不同,使得太陽系呈不對稱形。「旅行者」探測器項目科學家埃德·斯通指出,磁場的這種差異作用可能是由於銀河系內恆星爆炸產生的星際間動蕩造成的。」(來自百度百科)
這兩個姐妹探測器,在幾十年的時間裡,給人類做出巨大的貢獻
我們無法預知未來,但通過一點點的探索與發現,我們能夠收穫很多未知的信息,尋找地球以外適宜人類生存的環境。旅行者的使命仍在繼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更多的探測器逐漸加入這個探索宇宙的隊伍中去。沒有什麼是永恆的,但為人類持續生存與發展的願景與行動,是不會中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