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夜空,讀到一個史詩般的傳奇,旅行者號探測器

2020-09-04 秀字

今天看《BBC夜空探索系列》,看到關於旅行者號探測器的一張照片和一段簡短的描述,莫名的傷感。以下是來自書本中的內容。


圖片來源NASA


「兩臺旅行者號探測器(圖中描繪的是旅行者1號)於1977年發射,最初的任務是訪問木星和土星。旅行者2號1986年飛越了天王星,1989年飛越了海王星。而旅行者1號在2012年8月25日進入了星際空間。它飛離地球的距離比任何其他人造太空飛行器都遠,並將繼續工作到2025年,那時它的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的功率會下降到不足以驅動它的設備。」

看到它工作到2025年,那時它的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的功率會下降到不足以驅動它的設備,覺得這樣一部冷冰冰的機器,在地球外浩瀚宇宙中孤單前行,給地球發揮它的發現,歷經漫長歲月,終將完結它的使命。傷感之餘,卻突然意識到,我們每個人都不應該只是渾渾噩噩地活著,要懂得「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意識,活在這地球上,保護這個地球,尋求更好的發展方向,這,不是獨善其身就可以,更不是等閒視之就可以,是每個人都應該納入自身的使命。




小時候,光害還沒有如今這麼嚴重的時候,我們仰望夜空,群星閃爍,神秘而美好,激起我們對地球外宇宙的神秘嚮往。

由美國研製並建造的外層星系空間探測器旅行者號探測器,共發射兩顆,它們沿著兩條不同的軌道飛行。擔負探測太陽系外圍行星的任務。


「1號探測了木星和土星,2號則探測了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發回約5億個數據。提供了有關木星磁場、磁層、大氣、內部結構的可靠資料,發現了木星極光、木星環和5顆新木衛,詳細考察了伽利略衛星;經過土星時,發現土星環的細節結構和眾多新的動力現象,22個土衛構成複雜的運動系統,證實了巨行星有自己的能源,表面是液態氫的海洋,導致人們對行星觀念發生深刻的改變。2號還探明天王星的大氣、磁場情況,修訂了其自轉周期值,提出其獨特的內部結構模型,發現10顆新天衛和11條新天王環;有關海王星的重大發現有:探明其大氣組成及劇烈的大氣活動,發現表面上的黑斑和亮斑,探明其磁場、磁層和內部結構,確證了它的5條環帶和6顆新海衛,尤其海衛一的成果更有重大價值。

2顆探測器將從不同方向飛出太陽系。它們都攜帶有一張特殊的鍍金唱片「地球之音」,上面錄製了有關人類的各種音像信息:60個語種向「宇宙人」的問候語、35種自然界的聲音、27首古典名曲、115幀照片。預計唱片可在宇宙間保存10億年之久。

兩個探測器以完全相反的方向穿越太陽系邊緣時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存在顯著差異,這表明太陽系不像原先認為的那樣是一個簡單的對稱大圓球,而應該近似橢球體,「像個雞蛋」。 這個推動因素來自於包括太陽系在內的銀河系內眾多恆星系統之間的磁場作用。磁場對太陽系兩端的作用角度不同,使得太陽系呈不對稱形。「旅行者」探測器項目科學家埃德·斯通指出,磁場的這種差異作用可能是由於銀河系內恆星爆炸產生的星際間動蕩造成的。」(來自百度百科)

這兩個姐妹探測器,在幾十年的時間裡,給人類做出巨大的貢獻

我們無法預知未來,但通過一點點的探索與發現,我們能夠收穫很多未知的信息,尋找地球以外適宜人類生存的環境。旅行者的使命仍在繼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更多的探測器逐漸加入這個探索宇宙的隊伍中去。沒有什麼是永恆的,但為人類持續生存與發展的願景與行動,是不會中止的。

相關焦點

  • 旅行者號史詩般的太陽系之旅
    Credit:NASA旅行者號史詩般的太陽系之旅,上面這段視頻中出現的風景依次有:
  • 與旅行者號一起穿越星海
    奧斯卡·王爾德曾說過:「我們皆身處陰溝,但仍有人仰望星空。」然而你是否思考過,身處陰溝的我們,為什麼要仰望星空?是怎樣的力量激勵著渺小的人類對遙遠的星辰和無垠的宇宙保持渴望和好奇?又是怎樣的力量支撐著一代又一代的我們向著未知不斷探索和前進?1977年,NASA發射了兩枚著名的空間探測器:旅行者1號和二號。
  • 史詩級火箭發射!埃隆馬斯克:請睜開你的雙眼,抬頭仰望星空
    完成了史詩般的火箭海上垂直回收壯舉,同時也是SpaceX的第二次火箭成功回收,第一次成功回收是難度係數略遜於海面回收的陸地回收,那是2015年12月份的一個夜晚。當時有部分網友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怎麼不從深空探測器的角度比較一下呢?
  • 旅行者1號傳來地球照片,科學家看後沉默了!
    人類對探索外太空有一種執著的追求,從幾千年前到現在,仍然沒有停止過追尋的步伐。古代的人們,只能抬頭仰望夜空,將那種期盼的心情寄託於夜空中。直到科技文明有了迅速的發展,人類才真正有機會進入外太空。旅行者1號傳回一張地球照片,科學家看後,瞬間沉默不語了!人類發生探測器的主要目的1977年,NASA發射了旅行者1號,它被世人寄予厚望,時隔多年,旅行者1號為人類傳回不少照片和數據信息。
  • 哈勃望遠鏡揭秘旅行者號探測器的未來
    星雲莫測,並肩作戰的旅行者和它的守護者  發射於1977年的旅行者號太空探測器,是離地球最遠的人造物體。天文學家通過哈勃太空望遠鏡追蹤探測器在星際空間中的運動軌跡,從中能觀測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細節。難以置信的是,所有的旅行者號探測器都在源源不斷地收集數據並傳回地球,但剩餘電量只能運行不多的幾十年,之後便會變黑。不過,科學家們可以研究它們傳回的信息,將其與哈勃太空望遠鏡採集的信息進行對比。這樣即便將來旅行者號都報廢了,天文學家依然可以通過哈勃望遠鏡來研究旅行者號原定航線上的太空環境。
  • 旅行者1號傳回一張地球照片,科學家看後,瞬間沉默不語了!
    旅行者1號傳回一張地球照片,科學家看後,瞬間沉默不語了!人類對探索外太空有一種執著的追求,從幾千年前到現在,仍然沒有停止過追尋的步伐。古代的人們,只能抬頭仰望夜空,將那種期盼的心情寄託於夜空中。旅行者1號傳回一張地球照片,科學家看後,瞬間沉默不語了!人類發生探測器的主要目的1977年,NASA發射了旅行者1號,它被世人寄予厚望,時隔多年,旅行者1號為人類傳回不少照片和數據信息。為了尋找外星文明,人類特地在旅行者1號放了一張關於地球的光碟,這上面詳細介紹地球的所處位置。
  • 在太空中「流浪」43年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又完成了一個裡程碑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旅行者1號(Voyager 1)宇宙探測器穿越了距離太陽150個天文單位(AU)的距離,這是它向太陽系外外太空探索的又一個裡程碑。每個AU代表大約9300萬英裡,這意味著旅行者1號現在距離地球大約140億英裡。
  • 在太空中「流浪」43年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又完成了一個裡程碑
    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旅行者1號(Voyager 1)宇宙探測器穿越了距離太陽150個天文單位(AU)的距離,這是它向太陽系外外太空探索的又一個裡程碑。每個AU代表大約9300萬英裡,這意味著旅行者1號現在距離地球大約140億英裡。
  • 哈勃望遠鏡揭示了難以置信的旅行者號探測器的未來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兩艘旅行者號探測器仍在收集數據,並將它們的發現傳回地球。它們還剩下幾十年的電力,過了這段時間它們就會停止工作。與此同時,科學家門可以對旅行者號收集的數據進行研究,並將他們的發現與哈勃空間望遠鏡收集的數據進行比對。但是即使兩架探測器停止工作,太空人仍然可以利用哈勃望遠鏡來研究它們將要航行的環境。
  • 美國旅行者號靠什麼給地球傳回照片?
    旅行者1號與其姊妹船旅行者2號攜帶的鈽電池(核動力電池)將持續到2025年左右。當電池耗盡之後,他們就再也無法向地球回傳數據!旅行者號探測器,是美國研製並建造的外層星系空間探測器,共發射兩顆。原名"水手11號"和"水手12號"。旅行者2號和旅行者1號分別於1977年8月20日和9月5日發射升空。這兩個姊妹探測器沿著兩條不同的軌道飛行,擔負探測太陽系外圍行星的任務。
  • 旅行者探測器發現:離太陽系越遠,空間密度越高
    2018年11月,經過41年史詩航行,旅行者2號終於飛出了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但是,小探測器的使命還在繼續——它正在向母星發送太陽系外空間的信息。隨著旅行者2號離太陽越來越遠,空間密度在增加。這倒不是第一次發現。旅行者1號於2012年進入系外星際空間,也發現外面的物質密度在升高。旅行者2號的新數據表明,旅行者1號的發現不僅是真的,而且密度的增加可能是局部外星際介質(VLIM)的大規模特徵。
  • 哈勃向我們展示了旅行者號探測器令人難以置信的未來
    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號太空探測器比任何人造物體都離地球更遠。天文學家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為這些探測器繪製了路線圖,揭示了它們正在進行的星際旅行中令人驚訝的細節。與此同時,科學家們可以研究旅行者號收集的信息,並將這些發現與哈勃太空望遠鏡收集的數據進行比較。但是,即使在旅行者1號和2號結束航行後,天文學家仍然可以使用哈勃望遠鏡來研究這些死亡的探測器所要航行的環境。
  • 旅行者探測器發現:離太陽系越遠,空間密度越高
    2018年11月,經過41年史詩航行,旅行者2號終於飛出了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但是,小探測器的使命還在繼續——它正在向母星發送太陽系外空間的信息。它揭示的東西令人驚訝。隨著旅行者2號離太陽越來越遠,空間密度在增加。這倒不是第一次發現。旅行者1號於2012年進入系外星際空間,也發現外面的物質密度在升高。
  • 旅行者1號被迫停止?科學家:太陽系出現「神秘保護罩」!
    眾所周知,人類自古以來就有仰望星空的習慣,但是以前由於科技水平的限制,那時候的人們只能在地表上遠遠的看著,然後以此產生許多天馬行空的想法。到了如今,隨著人類科技水平的快速發展,我們終於有了進入太空的能力!
  • 旅行者1號拍到的暗淡藍點,它是什麼?人類看後陷入深思!
    與此同時,各種探測器的湧現,為人類做出卓越的貢獻。一直以來,人類發射過多個宇宙探測器,例如先驅者11號、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等等,在眾多的探測器中,唯獨旅行者1號作出的貢獻最大,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它創造有史以來的多個第一,不僅是飛行距離最遠的探測器,同時也是速度最快的探測器。
  • 1977年「旅行者1號」太空探測器發射飽受爭議
    候 濤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簡稱NASA)的「朱諾」號木星探測器在經過5年的太空航行後,日前進入木星軌道,這讓全球的「太空迷」為之振奮。鮮為人知的是,迄今為止最著名的太空探測器「旅行者1號」,1977年發射時,曾受到過諸多質疑。
  • 旅行者1號還要多久才能飛到下一個星系?
    旅行者1號已經在太空中飛行超過40年的時間,它也是飛得最遠的人造物體,目前距離太陽大約216億公裡。這艘無人探測器正以17公裡/秒的速度飛向星際空間,但它並不能飛到其他星系。因為在太陽系所在的位置(距離銀心2.6萬光年),擺脫銀河系的引力束縛所需的逃逸速度高達550公裡/秒。
  • 美"旅行者1號"探測器歷經35年抵達太陽系邊緣
    「旅行者1號」探測器飛行軌道示意圖 製圖 鐵勳網易探索6月18日報導 「這是一份來自一個遙遠小世界的禮物。上面記載著我們的聲音、我們的科學、我們的影像、我們的音樂、我們的思想和感情。1977年,時任美國總統卡特在「旅行者1號」探測器上留下了對「外星人」的問候。飛了35年 它終於要離開太陽系了探測器抵達太陽系邊緣 它終於要離開太陽系了美國「旅行者1號」探測器抵達太陽系邊緣空間、時間、物質、能量,這所有的一切構成了宇宙。
  • 探索宇宙的奧秘:孤獨的旅行者1號,傳回唯一一張太陽系的全家福
    無數人仰望著夜空,對那些無數閃爍的星星,充滿著嚮往和渴望。然而對於龐大到無法想像的宇宙來說,人類實在是過於渺小。即使我們所處的太陽系,我們都對其了解甚少。從古代的嫦娥奔月,到人類首次登上月球,再到探測火星。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的好奇心,也在逐步地被滿足。
  • 「旅行者號」探測器將暴露地球位置!有人已經後悔,或設法回收
    在上個世紀70年代,人類科技取得了空前的發展成果,與此同時,外星探索也進入到一個瘋狂的時代。首先是先驅者系列探測器,其次是旅行者號宇宙探測器的升空,無不在向人類展示新的宇宙空間,頻頻刷新人類對宇宙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