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齊齊哈爾「8·4毒氣事件」 | ||
NEWS.SOHU.COM 2003年09月29日00:21 合肥報業網 |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 ||
70萬還是200萬? 在今年5月針對日軍化學武器中國受害者起訴日本政府的判決書中,東京地方法院不得不承認日本「國家沒有採取措施回收遺棄化學武器,也沒有將這些化學武器的存在告知中國。致使中毒受害者已不下2000人」。但日本政府直到今天依然拒絕把在華遺棄化學武器的數量和具體位置告訴中國。日軍遺棄在華的化學武器到底有多少,至今沒有準確數字。缺少了這一重要資料,也許我們永遠不會知道,中國的大地上,還會出現多少「8·4毒氣事件」這樣的悲劇。 1996年日本調查團向媒體承認,遺棄在中國的化學武器以容器計算為70萬枚左右。日本承認,日本陸軍從1937年開始把化學武器帶至中國,並主要配備駐在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臨近戰爭結束,日本軍隊把化學武器通過扔在河裡、埋在當地地下、和其他普通武器一起扔到倉庫等手段,把化學武器遺棄在中國。 但是中國的統計卻遠高於這一數字。解放後,我國軍民發現大量日軍遺棄的化學武器,限於當時技術難以處理,大多就地掩埋,有的已掩埋三四十年。有專家根據我國掌握的資料和情況,經過測算得出結論:在中國境內約有200萬枚侵華日軍遺棄的化學炮彈,分布於十幾個省、市、自治區。僅僅在屢次發生毒劑洩漏傷人事件的齊齊哈爾市,日軍「516」部隊遺棄的化學武器據稱就有數萬之多。當年日軍投降後,「516」部隊為了掩蓋罪行,將其化學武器就近掩埋,或投入江湖中,成為今天齊齊哈爾人的一大隱患。 二戰後的東京審判,因為沒有涉及日軍在中國使用化學武器問題,使得這項卑劣的罪惡,逃避了國際審判。有資料顯示,從1931年到1945年,日本生產的化學毒劑總量達7376噸。雖然至今沒有一個具體的數據表明日本軍隊帶入中國的化學武器的數量,但是根據美國在戰後的統計,遺留在日本的化學毒劑數量是3647噸。可見有3729噸化學毒劑已經被運送到中國戰場用於戰爭。 日本軍隊很清楚,使用化學武器是違背國際公約的,所以日軍在臨近投降或撤退之前,許多部隊都接到命令:燒毀所有的文件,埋藏或投棄化學武器。而且,埋藏或投棄的地點對中國方面是絕對保密的。這是一場惡毒的潰敗。潰敗前很多日本侵華部隊接到明確指示,「部隊保管的化學武器、毒氣彈必須隱蔽地處理完畢。」據日本老兵證實,1945年8月20日,駐紮在湖南湘江「滴水埠」的日本部隊將20箱左右的毒氣炮彈,搬運到小船上,划到江心,全部投入湘江! 這種隨意拋棄毒氣彈的做法,給中國帶來了持續的傷害。 齊齊哈爾 地下還有多少毒氣彈? 截至今天,齊齊哈爾市「8·4毒氣事件」受害者已達37人。這是我國近年來發生的最大一起毒氣傷人事件,它在給受害者帶來肉體和精神雙重痛苦的同時,也給熱愛和平人們的心頭罩上一層陰影:齊齊哈爾市地下到底還有多少侵華日軍遺留的化學武器?還要傷人到何時? 在此之前,齊齊哈爾市就曾發生多起侵華日軍遺留化學武器傷人事件。最早的一次是在1950年,幾名工人在黑龍江省第一師範學校施工時,從地下挖出兩個大鐵桶。工人們很好奇,就打開了鐵桶上部的螺栓,一股特別的氣味冒出來,還有一個工人以為是酒,竟倒出來喝了一口,2小時後就死亡了。 1987年10月17日,富拉爾基煤氣公司基建工地施工人員挖出一個長約1米、直徑為三四十釐米的鐵桶。接到報告後,區公安局請求第一重型機械廠職業病科的醫務人員前來檢驗,結果導致多名醫務人員及病房患者中毒。 悲劇一次又一次上演,它無情地吞噬著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撕碎了一個又一個無辜家庭。 通過查閱資料以及詢問當地老人,記者得知:屢次發生毒氣洩漏傷人事件的齊齊哈爾市,在1945年以前曾駐紮著日本「516」生化武器部隊——它與「731」部隊同樣臭名昭著,不同的是「731」部隊研製的是細菌,而「516」部隊研製的是毒氣。此次中毒事件發生的第一現場,正好是當年侵華日軍的彈藥庫。 據編寫《齊齊哈爾軍事史》、《日本化學戰史》的專家曹志勃披露,「516」部隊主要科研工作是進行毒氣探測及毒物合成、毒氣防護、毒氣傷害醫學、化學劑等研究。其研製的毒氣炮彈靠顏色來區別,如黃色的稱為「毒氣王」,屬於糜爛毒氣,接觸的部位會發生糜爛,吸入肺部會使人立即死亡;紅色的為噴嚏性毒氣,人吸入後打噴嚏、流鼻涕,使人短時期內失去戰鬥力;綠色的為催淚性毒氣,主要是危害人的眼角膜。 此次「8·4毒氣事件」的毒劑就屬於第一種毒劑。因為年久揮發,才沒有造成更嚴重的後果。然而「516」部隊到底生產了多少毒氣彈,遺留下多少化學毒劑,至今不得而知。但血的教訓告訴我們:掩埋在地下的化學武器一日不除,齊齊哈爾市民就無人身安全可言。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某軍區在查閱了約兩卡車的資料後,初步得出結論:侵華日軍遺留在齊齊哈爾市的毒氣彈等化學武器約有20萬件之多。對這一數字,曹志勃認為是有一定依據的。他的判斷是:除了「516」部隊在此駐紮的因素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日軍將齊齊哈爾市作為對蘇作戰的第三條防線,因此囤積了大量的武器彈藥。可沒想到,戰爭局勢急轉直下,日本無條件投降。為掩蓋其罪行,侵華日軍部隊在撤走前,將貯存、部署的化學武器或就近掩埋,或投入江湖之中。遺憾的是,時至今日,日本政府對「516」部隊究竟掩埋了多少毒氣彈、具體掩埋在何處仍閉口不談。 曹志勃憂心忡忡地說,埋藏在地下的這些化學武器,就像一顆顆定時炸彈,時時刻刻危脅著中國人民的生命安全。希望日本政府本著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履行1999年中日雙方籤署的銷毀在華遺棄的毒氣武器備忘錄,積極主動地清查和處理遺留在中國的化學武器,還給中國人民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 毒彈何時遠離中國? 據記者了解,解放初期,中國發生多次日本遺棄化學武器傷人事件,中國政府曾力所能及地自行銷毀了一小部分。但由於受到當時條件的限制,對大部分日軍遺棄化學武器只能作掩埋處理,待以後有條件時再作銷毀。 可是,日本在戰後一直否認研製和遺棄了化學武器,1990年中國政府在日內瓦裁軍會議上首次提出了日軍遺棄在中國領土上的化學武器問題,1991年日本政府迫於事實和國際壓力承認了這一問題的存在。1997年4月中日兩國同時作為締約國加入了聯合國的《禁止化學武器公約》,根據規定,日本遺棄在中國的化學武器,必須在10年內即2007年4月前徹底銷毀完畢。 1999年7月30日中日雙方共同籤署了《關於銷毀中國境內遺棄化學武器的備忘錄》。在備忘錄中,日本政府明確表示根據禁止化學武器公約,要誠懇地履行國際義務,為處理和銷毀遺棄化學武器提供一切必要的資金、技術、專家、設備及其他物資,中國政府則予以協助。同時,日本內閤府中設立了處理遺棄化學武器的辦公室,負責研究處理銷毀的計劃、調配物資、提出預算、對外聯繫等。 對日軍遺棄化學武器的處理和銷毀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即探查、發掘和回收、實際處理。迄今為止,中日雙方曾對中國境內的日軍遺棄化學武器進行過14次聯合調查,但實際處理工作基本上沒怎麼進行,只是在2002年9月,對埋藏在黑龍江省孫吳縣境內的日軍遺棄化學武器進行了實際操作處理,密封后送到專門的設施存放,以待日後由日方統一銷毀。處理工作之所以如此緩慢,一方面是因為對化學武器的處理花費巨大,初步估算需要幾十億美元,另一方面是因為日本國內有一些勢力和聲音對遺棄化學武器問題不願承認,進行反對和阻撓。 「儘管從整體上看,中日雙方的合作還是向前推動著,」有關專家說,「但到目前為止,只有極少部分毒氣彈得到了處理,在規定期限內結束銷毀工作已經變得非常困難。」 傾一國之財,難買天下口碑 2003年4月,日本東京一個村莊的部分村民飲用了含有砷等化學武器原料的地下水,健康受到傷害,日本政府卻僅僅以「協力費」的形式,向受害村民支付少量的金錢,表示「對於當地村民協助發現這個狀況的報償」。而今,日本某些人又跳出來,希望用經濟補償的形式抹平齊齊哈爾40多人的傷痛和全中國十幾億同胞的憤怒,誰人能接受,此情何以堪,我們不禁要問,日本政府到底想用日元堵住誰的嘴? 一個國家的政府,不敢為自己幾十年前犯下的錯誤反省、道歉,承擔應有的責任,卻希冀以金錢換取責任。要知道,傾一國之財力,卻難買天下人的口碑。當年德國總理勃蘭特在波蘭猶太人紀念碑前的一跪,跪出的是一個政府的責任感和道德感,更跪出了世界的諒解和德國的振興。而今天面對活生生鐵錚錚的證據,日本政府卻遮遮掩掩,這不但是對中華民族尊嚴的藐視,也是對中國受害者個人尊嚴的輕蔑。兩相比較之下,我們不禁要問,日本政府究竟有沒有勇氣面對自己的錯誤? 50多年前那場被戰爭狂熱分子稱為「大東亞聖戰」的暴行,直到今天仍然在神州大地上留下了斑駁汙漬。埋藏於中國土地的日軍遺留武器,造成的不僅僅是中國人民肉體的創傷,更重要的是刺痛了中國人民的心靈,甚至抹黑了人類對於戰爭的理性與反思。當國人面對著仍然深埋國土中的遺留武器,面對著日本政府掏出金錢、卻迴避責任的做法,中日兩國間的信任,恐怕永遠也難以建立。 多年來,日本一直在為成為一個「正常國家」而努力。但是國家之所以為國家,恐怕不僅僅是因為穩定的政權、先進的軍備和發達的經濟,最重要的是國家的責任與信譽。一個不負責任、沒有信譽的國度,再多的錢、再花哨的表態、也難掩其卑劣行徑。這也難怪當日本首相走進靖國神社的時候,願以死抗爭的韓國人切下了自己的指頭。 須知歷史是道義而非金錢寫就的,是人民而非政客寫就的。以本來面目傳歷史於後世、還真實於史冊,這恐怕是日本政府花再多的錢也無法阻止的進程。長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