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新發現:我們用直觀的幾何原理瞬間得出(tanθ)^2的積分

2021-01-08 電子通信和數學

如下是求曲線下面積的極坐標形式,極坐標的出現,是許多計算變得簡單,特別是面積公式既簡介又完整,本篇我們就利用極坐標來分析一個積分公式,你會感受到極坐標的無限魅力

如果我們的極坐標曲線是tanθ,現在要求該曲線下的面積,那麼就是如下形式

我們本篇的重點就是來求上述的定積分,如下三個圖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首先在單位圓中,陰影部分中直角三角形斜邊就是tanx,它隨著角度X的變化而變化,這個斜邊tanx始終與單位圓相切,即任意點的切線。這個切線掃過整個藍色區域。

你會發現這個tanx藍色區域正好就是極坐標形式下的面積區域,它等於直角三角形的面積1/2*tanX*R減去單位圓中X對應的扇形面積1/2*R^2*X,這樣我們就解決了一個完美的積分問題

這種巧妙的方法,不需要你純代數的推導,這就是幾何的無窮魅力

相關焦點

  • 數學註解:(tanx)^2積分的幾何原理
    上一篇文章我們用巧妙的幾何方法得出了(tanx)^2的定積分,許多人還是比較難以理解,本篇再詳細的說明一下,如下是一個單位圓,圓心為A,如果∠BAC=θ,那麼BC就等於tanθ,這是最簡單的三角關係,如果AB在扇形區域BAD內繞圓心A點旋轉,θ角對應的直角邊永遠都是tan∠BAC
  • 有趣的數學奇蹟:用幾何原理描繪e^iθ的無窮級數,會發生什麼?
    如下圖形大家應該都很熟悉,i^1,i^2,i^3,i^4各對應的幾何原理就是旋轉90度,180度,270度,360度。就是這樣簡單的原理卻包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讓我們拭目以待。複數i與自然常數e很少分家,最經典的莫過於歐拉公式,它將複數推廣到一個更高的領域,但同樣逃不出旋轉這個概念,此時它可以表示圓周上的任意點接著我們看e^x的級數形式,我們將x=iθ代入,你會發現這個含有複數i的級數的幾何原理同樣表示一個旋轉,現在我們來分析首先該無窮級數的第一項永遠是1,所以在實軸上表示出來就是我們此處假設θ=1,第二項
  • 直觀推理:反正切函數arctanX導數的幾何原理
    書本上求反正切函數arctanX的導數用的是純代數方法的推導,嚴禁簡單,但不顯得那麼直觀,如下圖所示今天我們就用一種比較直觀的幾何方法求反正切函數的導數同樣做一個四分之一的單位圓,但這裡為了更加直觀僅用直角三角形來演示其原理首先旋轉一個微元的角度θ,這時形成一個新的微元三角形
  • 數學幾何經典:用優美的幾何原理演示所有三角函數的導數原理
    書本有關三角函數求導的原理都是基於嚴格的純代數的推導,邏輯嚴謹,但缺乏直觀的理解,本篇就從直覺思維出發,用嚴謹的幾何原理演示所有三角函數的求導過程。的基礎上增加微元x,容易得到sinX的導數是cosX圖中的圓為四分之一的單位圓第二:反正弦函數arcsinX的導數:經過如下作圖,很容易得到紅色三角形和藍色三角形相似,也就得到了arcsinX的導數第三:正切函數tanX的導數:經過如下作圖,得到ABC面積的兩種等價形式,計算出y,這樣就求出了tanX的導數第四:反正切函數arctanX的導數:我們同樣運用面積法
  • 所有三角函數恆等式的幾何原理
    sinθ^2+cos^2=1的證明圖示:圖中的圓為四分之一的單位圓tanθ^2+1=secθ^2的幾何原理示意圖:圖中的圓仍為四分之一的單位圓>cotθ^2+1=cscθ^2的幾何證明:仍以四分之一的單位圓作為基準sin(x+y)和cos(x+y)等式的幾何原理圖示sin(x-y)和cos(x-y)等式的幾何原理圖示單位圓中的sin(x+y)和
  • 究竟什麼才是數學新課標中的「幾何直觀」
    高中數學課標更新之後,《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提出了新的六大核心素養,今天我們主要為讀者們介紹解決數學難題的利器之一-幾何直觀,並且還要教大家使用這把「武器」。直觀想像的概念直觀想像是《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中所提出的六大核心素養之一。
  • 數學知識的動畫解析:三角函數幾何意義
    現在讓我們正式開始:在三角函數中, 通常用希臘字母 θ 表示角, 單位圓(半徑為 1,且圓心是原點)上一點到 x 軸的距離是這個角的正弦 sine , 到 y 軸的距離則是這個角的餘弦 cosine. 觀察下圖很好地解釋了正弦和餘弦是怎麼回事.
  • 微元法思想在幾何上的應用
    對於規則的圖形的面積,比如我們熟悉的矩形、圓形、三角形等,我們都可以利用公式直接計算圖形的面積,但是對於不規則的圖形的面積如何計算呢?如何計算曲線的長度?本節將帶你了解定積分在幾何方面的起源和發展,學習定積分在幾何方面的應用,即利用微元法思想去求解不規則圖形的面積、曲線弧長及旋轉體體積等。
  • 用優美的幾何原理解決sinx和arcsinx的求導問題
    我們的教科書上對三角函數中正弦餘弦的求導原理如下圖所示,這是最為嚴謹的方式之一,但今天我們避開教科書中的方法,用幾何方法更加形象直觀的闡述正弦,反正弦函數的求導原理正弦函數求導的幾何原理:首先作單位圓,sin(x+x)-sinx對應的是藍色線段,微元x正好對應紅色的弧長
  • 數學新視野:我們用一種幾何方法闡述「沃利斯公式」的本質原理
    學過的朋友應該深刻領會它的數學原理但沃利斯並沒有嚴格的證明。波士頓學院教授馬克·裡德(Mark Reeder)解釋說:「沃利斯在猜測和直覺的指引下,以不拘一格的創新之路,以狂野而富有創造力的方式得出了π的公式。所以數學家的直覺思維在它們的創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39.積分、泛函 + 歐拉-拉格朗日方程、實數、標量、變分法、極值、弧微分、範數(數學篇)
    變分法(高數)極值(高中)弧微分(高數)範數(高數)看不懂call小嗷2.1 積分積分是微積分學與數學分析裡的一個核心概念。通常分為定積分和不定積分兩種。直觀地說,對於一個給定的正實值函數,在一個實數區間上的定積分可以理解為在坐標平面上,由曲線、直線以及軸圍成的曲邊梯形的面積值(一種確定的實數值)。
  • 我們用一種非常直觀的幾何方法得到X^3的不定積分
    下圖是一個有關X^3不定積分的有趣解釋,非常形象生動,首先我們可以做出(3X)^3和X^3的函數圖形,如下圖所示,然後將這兩個函數圖形包含在一個矩形當中。矩形就被這兩個函數分割成了三部分。這裡的3X始終是X的3倍,所以只有當(3X)^3中的3X是X^3中X的1/3時,這兩個函數圖形對應的Y值才能始終相等,也就是它們剛好包含在一個矩形當中所以左邊藍色區域的面積始終是中間區域面積的1/3,或者說中間區域的面積是左邊區域的3倍我們可以將該矩形劃分成3個相等的部分,上圖b所示,X^3的導數是3X^2,所以切線與矩形底邊相交於2X/3的位置,該切線剛好與左邊
  • 幾何物體的面積體積和周長
    《幾何物體的面積體積和周長》(李君輝/微博:陰山遊牧李-君-輝)1,[cp]#科普##自然物質的數學原理##數學##函數##公式# 將三角函數都化成tan (x /2)的形式,這是常用的,常用的經常很效率。
  • 你的幾何老師都把sin cos tan cot念成什麼了
    記得我們老溼前面2個念得對的。。後面2個就精闢了太監 可太監9.cot老師念成郭騰金。。。。tan念成等跟。。。。10.一枝獨秀的來了!三印 摳三印 彈彈忒 摳彈彈忒11.猴彈吉他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tan120 等於多少 tan120是多少
    tan120=0.713,tan120°=-tan60°=-√3=-1.732。在Rt△ABC(直角三角形)中,∠C=90°,AB是∠C的對邊c,BC是∠A的對邊a,AC是∠B的對邊b,正切函數就是tanB=b/a,即tanB=AC/BC。
  • 數學輔導之三角函數:熟練解答三類基本題型-高考,高考數學,高考...
    成都20中高三數學備課組 賈全英  高考試題中的三角函數題相對比較傳統,難度較低,位置靠前。因此,在複習過程中一要注重三角知識的基礎性,突出三角函數的圖象、周期性、單調性、奇偶性、對稱性等性質;二要對化簡、求值和最值等重點內容進行複習;三要注重三角知識的工具性,突出三角與代數、幾何、向量的綜合聯繫及三角知識的應用問題。
  • A-level數學涉及到的所有三角函數相關的積分技巧
    下面我們就來總結一下三角函數相關的積分技巧。首先,我們說「一次」的三角函數,包括sin x, cos x, tan x, cot x, sec x,cosec x. 大家首先要知道這六個三角函數可以直接求積分的,即如下積分公式:
  • 說外國人數學不好之前,應該先了解一下他們的「九九乘法表」
    我們對世界萬物的認知方法,其一是原理,其二是經驗。第一個遇到8X8=?這樣問題的人,一定用8個8累加計算過,可能還反覆驗證過。於是,才得出結論:8X8=64。到此,原理就可以總結成經驗,傳播給下一個以及更多的人。而當經驗廣泛傳播後,你再遇到一個用8個8累加計算8X8=?的人,臉上立馬泛出鄙夷的神態:「這貨莫不是個傻瓜?」
  • 通過一道高考題看數學和物理方法在物體平衡問題中的應用
    對綜合性較強的物體的平衡問題,我們可以應用幾何圖形、三角函數、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別式等數學知識解決其核心問題,也就是說可以應用數學方法。我們也可以應用對稱、物理意義、臨界狀態甚至物理概念和規律解決其核心問題,這就是物理方法。我們來看看下面這道高考題。
  • 機器學習會取代數學建模嗎?讓我們假設一個微積分落後但深度學習...
    至今為止,這也是深度學習流傳盛廣的主要原因——它不但有用,且效果顯著。只是我們並不知道為什麼。  用數學語言刻畫「準線性方法」  在上述的黑匣子模型中,科學家們有一個能夠準確預測大炮射擊距離的模型,但顧名思義,他們對模型的形式沒有直觀理解。科學家們熱衷於在使用機器學習方法的同時恢復這種直觀理解,並重新使用線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