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是流水邏輯,雁過拔毛,悟空掌柜是資產邏輯,建個魚塘我能養多少算多少。」
採訪:鄒堯
編輯:鄧猋
嘉賓:王棟(螞蟻農場投資人/操盤手,悟空掌柜創始人)
全文約7800字,閱讀大約需要13分鐘
「願你不負此生。」
9月4日,悟空掌柜在廣州舉辦了「我就是品牌」的上線發布會,創始人王棟首先登上舞臺,說到這句話時便幾度哽咽,難掩內心的激動。
悟空掌柜CEO王棟在發布會上進行主題演講
歷時9個月,悟空掌柜正式上線發布會,共同開啟社交電商新裡程。本次發布會在悟空掌柜團隊的領導下,邀請了數百名社交電商行業的合作夥伴、資深大咖前來共同見證了悟空掌柜正式上線。
跨越2213km來到廣州的悟空掌柜CMO馬景崗
發布會上,悟空掌柜CMO、悟空大學馬校長馬景崗也第一次公開亮相。擁有豐富直銷經驗的他,此番轉戰社交電商,作為開場嘉賓分享了自己「換道之行的28天」,一切歸零。眾生畏果、菩薩畏因,從「解決問題、創造價值」出發,總結了社群團購的三大引擎,以及初級運營的三頭六臂。
CTO鄔南認為悟空掌柜也是一家技術驅動公司
隨後CTO鄔南也用直白坦誠的語言,對悟空掌柜的技術支持和未來市場做了主題演講,並宣布了「CEO信箱」和「工會」的正式上線。
用王棟的話說,之前每天推薦7~9款團購產品的小程序,是悟空團,現在APP推出了,才是悟空掌柜。「每天十分鐘,養家很輕鬆」,王棟承諾正在努力實現讓掌柜們每天賺80元。
眾所周知,悟空掌柜的掌柜年費為365元/年,在悟空團時期,365元僅僅是一個資格,王棟最後壓軸演講時,捧出了一個大禮盒「我就是品牌」,包含了定製授權書、定製名片、定製印章和一本名為《窮掌柜、富掌柜》的書,封面是每位掌柜自己的照片,還有一行字,「王棟手把手帶你開啟社交電商大門」。這也是悟空掌柜區別於其他社交電商平臺,直觀上最大的不同。
悟空掌柜從公測到正式上線,一直吸引著同業的關注,王棟在不經意之間,也總是會幹出一些讓人猝不及防又嘖嘖稱奇的事,比如在公司內部公開真實數據,讓每位員工都知道適時成交真實狀況;比如當其他平臺都在宣傳發家致富時,他只給掌柜一個很低的預期,他的公開承諾只是讓掌柜們日賺80元,而且他還表示這已經很難,但是再難也要做到;再比如365元得到的是什麼,不是鍋,不是禮品券,而是大禮盒,是賦能。
他也自嘲悟空掌柜現在的真實數據不好看,但是他頗為驕傲的是,掌柜的留存率和回本率,高過同業2~3倍。
他很堅定地認為,未來10-20年,社交電商是最大的機會。所以他給悟空掌柜設定了四個階段的戰鬥,第一個階段在社群團購的賽道領先;第二個階段是在社交電商領域死磕,活下來;第三個階段還得和傳統電商打一仗;第四個階段是面對全社會和所有做貿易做零售的企業做競爭。王棟為此做的規劃,是20年。
「2019年,就是打基礎,到了2020年,社交電商行業一定會颳風下雨,我們現階段要做的就是把盆造好,馬校長(馬景崗)負責運營,把盆做大,我負責貨好,把盆做深,南哥(鄔南)負責技術,讓盆有底。」
王棟用如上主持詞,串起了悟空掌柜三位當家(合伙人)各自的分享。
「2020年底,我們會告訴世界,什麼叫社交電商。」
在發布會現場,王棟用這句話宣告著自己的雄心壯志。他設想的悟空掌柜未來的對手,或許不會是現在的社交電商,而是體量更龐大的傳統電商,甚至是十萬億級傳統貿易的市場。
非常有幸,在悟空掌柜正式上線前的8月,銷貓與王棟有一次深聊。
鄒堯與王棟在「斜月三星洞」合影
彼時王棟正在給我介紹即將上線的悟空掌柜APP的玩法。「不喜歡的左滑,喜歡的右滑」,這是年輕人熟悉的味道。
然後他把手機拿回去換了一幀又遞給我,上滑翻頁,播放雙擊,關注右滑,這不是「抖音」,這還是即將上線的悟空掌柜APP。
此時,球球姐把切好的哈密瓜端上了桌,皮薄多汁甜絲絲,王棟開始進入掌柜模式。「3個哈密瓜,新疆發過來,包郵,只要29.9元。」這是悟空掌柜正在熱賣的爆品。
酷熱的8月,廣州沙面街美國大使館舊址,悟空掌柜運營中心,「斜月三星洞」(王棟辦公室),拖鞋、短褲、緊箍咒手鐲,王棟表現得很王棟。
我們的對話,隨之開啟。
(以下為對話節選)
未來兩年,小視頻天下
鄒:所以接下來上線的悟空掌柜app也會有小視頻?
王:是的,小視頻的內容全部呈現在前端。
前端的展示,一塊是每天定點的9款產品,然後一塊是4款掌柜的自選產品,如果用戶還想逛的話就進視頻流的體驗區去逛。
9+4,9是官推,4是掌柜自選。每個人的圈層不一樣,一個四線城市的寶媽和一個一二線城市的小白領,她的選品和定位不一樣。
鄒:如果掌柜不知道如何選品呢?
王:這就是公會體系要完成的任務,比如你進了一個美妝公會,這個公會老大會指導你選品,他會告訴你最近這個好賣,然後把產品連結丟進來,公會裡邊的人都把它加到自選產品裡邊,公會老大教他們怎麼發文案,怎麼發圈,怎麼成交用戶,這是工會邏輯。IM系統(即時通訊系統)是這個產品的重要系統設計。
鄒:悟空掌柜的貨,目前走的是親民接地氣的路線?
王:打的就是性價比,因為消費者的試錯成本低。
鄒:你很看好小視頻?
王:我認為小視頻是趨勢。對有購物需求的用戶而言,越快把產品給我介紹清楚就越好,重要的是實感化,就是實際的感受。就像我們刷淘寶看產品連結頁一個道理。現在人的閱讀能力很差,產品連結頁,有大量的圖加上少量文字。
但我們勢必能看到一個小未來就是短視頻,未來一定是短視頻的天下,或者是VR或者是AR,這不一定,但他一定是能夠更好地傳遞虛擬的感受,或者是實際的感受,沒有之一。
在這樣的購物環境當中,誰能夠塑造起更好的這種私域流量的環境,誰就能贏,其他都白扯。
鄒:既然是小視頻,為什麼要去悟空掌柜看,而不是去抖音或者快手?
王:抖音,它基本還是廣告邏輯。抖音是媒體屬性,不是電商屬性,抖音也好快手也好,都是這樣,即使它再嫁接購物,我們下載一個抖音,不是為了拿他來買東西,買東西我去淘寶好了。
所有的產品我們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我們知道自己知道,第二種是知道自己不知道,「認養一頭牛」的牛奶就是典型的不知道我不知道的產品。在我做悟空掌柜之前,我都不知道有這個品牌。
但是分發制電商有個好處,就是能把這些我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好產品,送到我面前,送到消費者面前。
這是多少人的需求?我們從上往下看,這是中國98%的供應商的需求,100個品牌裡只有1、2個品牌叫名牌或者叫品牌,其他叫商標,98%的供應商需要這樣的平臺,去把用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產品送到他面前。
消費者呢?消費者更需要,因為以前信息不對等,我們需要更多的信息去做篩選,但是現在的問題是,信息已經多得我們選不完,那好,懶得去挑,懶得去逛,你有什麼好東西分享給我,我愛買就買,不買就拉倒。
鄒:從搜索式電商到分髮式電商,過程需要多久?
王:這個未來不會很慢,兩年之內。私域流量下的銷售行為將遍布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無孔不入。效率太高,它的成交效率太高。就像這個瓜一樣,1箱3個,新疆發過來,1個最少2斤,29.9元。
為什麼?提效了啊!現在在淘寶上,45%是成本底線,一個55元的東西,賣到100元保本,因為45元是費用,買流量、買位置、養美工、養供應鏈同事、養整個的組織架構、運費、售後,平均成本至少45元。
為什麼我選擇all in進來,就是任何一個模式,它被社會需要是它最根本的存在價值,如果社會不需要他,做它也沒有意義。
所有的商業模式或者商業結構或者商業機會,最基礎的一點,你得被社會需要,你得給社會創造價值,有社會的存在意義。
為什麼會有悟空掌柜
鄒:你認為社交電商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王:在我看來,像社群團購或社交電商的發展,三個最重要的意義。第一、給中國創造就業,更多的就業機會;第二、四五六線市場,下沉市場的消費升級;第三、上遊柔性供應鏈的改革,供應鏈的成交提效,人流錢流信息流物流的提效,這個是它被社會需求的基本點,所以這事值得做,我們敢all in來做,全力以赴的做。
鄒:既然all in,那螞蟻農場還做嗎?
王:一直在做,現在整個發展態勢還很好,那邊是6+1的一個理事會的班子,不需要我花精力了。
鄒:如何規劃和拆分的?
王:社交電商,我們拆出來看的話,它有兩大原型,2016年,我把整個螞蟻農場的盤子拆成兩部分,我們叫「雙線四驅」。
兩條線,產品線+服務線,產品線做品牌,服務線做平臺,所以有了螞蟻農場和悟空掌柜。
品牌永遠存在,不會倒的。可口可樂這種品牌,活了133年,品牌存在兩個最大的意義,一個叫做瞬間傳遞信任,一個就是創造合理溢價。
有人曾經問我,傳統微商還能做多久?我說你看看直銷行業做了多久,拿安利來看的話,60年了。品牌線的微商是有得做的。
鄒:傳統微商的行情的確不好。
王:螞蟻農場五月份的銷售額就在往回拉了,它今年受影響是受權健事件影響,受百日行動影響,不是受市場影響,也不是受需求影響。
品牌就是這樣,他會一直存在。就像我們探討安利能不能再活50年?有沒有可能?很有可能。
可口可樂這家賣汽水的公司還有沒有可能再活50年,也很有可能。不管渠道怎麼變,它都有可能活下去,一戰他也活過來了,二戰他也活過來了。
這是我對品牌的理解。回答你你剛才的問題,就是螞蟻農場會一直走下去,也會一直活下去,因為它是一個品牌,微商只是它的表現形式和操作手法,僅此而已。
鄒:也就是說螞蟻農場不僅僅是微商?
王:到今天,螞蟻農場今年業績裡邊,頂多1/4到1/3是靠傳統微商線在賣;1/4到1/3是靠我們現在電商線在賣,淘寶天貓京東;1/4左右,是靠線下實體在賣;剩下1/4是靠出口在賣。
再迭代下去,不重要,重要是品牌的存活,那是品牌線。
鄒:悟空掌柜就是你規劃裡的服務線?
王:是的。服務線走什麼呢?平臺,有且只有一個結論。我們將雙線四驅,四大驅動即教育驅動、運維驅動、技術驅動、媒體驅動。這四個屬性融在一起,就是一個產品,就是一個技術產品,就是我們的App,就是一個平臺。
這個平臺裡面要把這4部分融進來,這個產品要有教育功能,叫教化功能吧;要有運營維護的功能,運維人和貨;要有媒體屬性的功能,最基礎它還是個技術產品,這4個驅動力融在一個服務性的產品裡邊,就是未來平臺的基礎模型,也是社交電商的基礎模型。
為什麼我們要把螞蟻農場和悟空掌柜拆開,正是因為產品線的品牌邏輯和服務線的平臺邏輯,在用戶和銷售者心裡,這是兩套心智模型,一套是要做溢價的,一套是要做流通是要做高效的。
鄒:那悟空掌柜的種子用戶是螞蟻農場過來的嗎?
王:一部分。
鄒:接下來他們這兩部分用戶會會重疊嗎?
王:在種子用戶裡,螞蟻農場的用戶佔1/3,最早差不多2000人,現在掌柜2萬多人,裂變了10倍,裂變出來的人有不到1/3是螞蟻農場的,絕大多數是外邊的人。這是基礎數據。
資產邏輯
每位員工皆可看到的悟空掌柜實時真實數據
鄒:接下來怎麼樣把掌柜基數做大?
王:我們有階段性的指標和任務,現在不方便講。我要求不能過大,過大會衝擊我們現在的團隊文化,就比如說我們現在的團隊文化是賣貨,增速過快的話會把這個文化衝洗掉,一旦衝洗了就回不來了。
鄒:現在基本上我們看到的社交電商的平臺,不管是哪家,我要做你的掌柜或者店家,399元也好,365元也好,平臺會返回一定的產品,但是悟空掌柜365元就是一個資格。
王:因為我們在測試,接下來我們會交付一個東西,但是不是產品,我要求的是對標價值不能對標價格。正式上線的時候會發布這個東西。
鄒:365元到底得到的是什麼?
王:365元得到的是賦能,但賦能聽起來比較虛,我們會給他一個東西,一個禮盒,上面寫了5個大字——「我就是品牌」,這是賦能結果。我讓你成為品牌,因為我們斷定未來物性品牌會向人性品牌轉移。
鄒:接下來悟空掌柜的裂變方向,或者是對用戶的規劃是什麼?
王:非常清晰,尋找時間不值錢的人,時間想值錢的人。現在一個大團隊長過來,說找一個什麼大老闆,什麼手裡多少資源,其實沒用。
鄒:這個定位很有意思。
王:這個是從認知側去拆分的。把成交裝進對話框裡,在社交過程中賣貨,這是社交電商的本質。社交電商核心服務的是什麼,是碎片時間變現。它背後最大的意義是對社會公共時間的再利用。
那我們核心要開發的是誰,我們所有開發的客戶一定要分一二三階。到第三階或者第四階,馬雲也是我的用戶,是必然的。在這之前,第一階段我們核心優先開發是誰,就是時間不值錢的人。
寶媽的時間不值錢,大學生的時間不值錢,退休的老頭老太太時間不值錢,生意不好的實體店老闆時間不值錢,把這個定位卡清楚了,你去做一切開發的時候都非常清晰,這是回答我們客戶定位的問題。不存在直銷人和微商人的問題。
鄒:這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分類了,這是一個認知定義上的分類。
王:我們只從規律側去挖掘。
鄒:那麼悟空掌柜和現在熱門的社交電商平臺最大的差別是什麼?
王:他們很多對標的是雲集,我們來看下雲集的招股書,雲集最早叫社交電商,但是他在美國上市的時候叫會員電商。為什麼呢?是因為他90%是會員自購10%的人在銷售。所以只能講會員電商,會員自購的邏輯。
今天悟空掌柜的數據,85%的掌柜在銷售,15%的掌柜在自購,所以它是個銷售型電商的故事。按這個邏輯,如果大家一樣的會員數,悟空掌柜的估值應該是在這類社交電商平臺的5倍以上,這就是最大的區別。
一套是流水邏輯,雁過拔毛,悟空掌柜是資產邏輯,建個魚塘我能養多少算多少。
鄒:悟空掌柜的利益分配機制是怎麼樣的?
王:5套利益分配製度,第一招商賺錢,第二賣貨賺錢,第三明星掌柜做內容做素材能賺錢,第四有供應商資源,提供供應鏈賣貨也能賺錢,第五剛剛我們也提到了,有工會邏輯,我在裡邊做管理還能賺錢。
鄒:社交電商現在的招募機制幾乎都惹來了拉人頭的非議。
王:我們拆下招商兩個字,招和拉,商和人,這其實是一個詞,只不過拉人聽起來低級,招商呢,聽起來高級。招商就是拉人,誰招商不是拉人,關鍵是不是只招商只拉人,悟空掌柜要篩的是來賣貨掙錢的,來做內容素材掙錢的,來做管理掙錢的人。
招商是第一步,而不是唯一一步。
鄒:那麼悟空掌柜的招商是怎麼樣的?
王:我是資產邏輯,我們一定要交付價值,不管進來多少人,一定要交付價值,不管是收365元也好,還是399元也好,一定要交付能力,我們交付的是讓每個人具備賺錢的能力。換句話說,像我們這種平臺首先要思考的問題,不是招商,不是模式,不是這些,而是我們必須要知道自己的用戶是誰,我們該為誰服務。
悟空掌柜最關注的是365元的回本率,小代理的回本率,他花365元進來,多長時間能通過自購把這個錢省回來,或者是通過多長時間能通過賣貨把錢賺回來,這是我最關心的指標,這個指標是一切。
最後要拼的是什麼?最後要拼的是人家從你這到底能不能掙著錢,所以我們招商現在不是很急,我覺得等就行了,把內功練紮實。
鄒:悟空掌柜為誰服務?
王:馬雲馬爸爸想得非常清楚,淘寶不是為消費者服務的,淘寶是為淘寶店主服務的,店主為消費者服務,同樣的模型轉化到社交電商,真正的社交電商是什麼?是平臺為小B賦能,為真實的每一個小B賦能,不管他來賣貨還是他在成長等等。誰為消費者賦能,這個小B為消費者賦能,這才是社交電商。
未來的社交電商平臺一定有一家能跑起來,變成一家千億級萬億級的企業。
如果今天你還在拼為消費者服務,拼多快好省,你是誰都不好使。多不過淘寶,快不過京東,好不過天貓,省不過拼多多,畢竟你進入的是傳統電商的賽道。
招商的動作呢,確確實實是需要更高級,低級的進來就是低級的人,很現實,做直銷做微商,其實一個邏輯,快起快落的盤我們見多了,我們自己也做過,進來什麼樣的人,開始的時候成事的是這些人,後來鬧事的也是這些人。
鄒:你的資產邏輯背後的基因?
王:我是生產企業出身,我做化工的,我不做電商,其實我所有的邏輯全是資產邏輯,我不是什麼網際網路人,我骨子裡不認同網際網路,資本暴力清場、基礎流水邏輯、轉化率邏輯、把人當流量的邏輯,我不認同,我覺得尊重人和認同人的價值是基礎,這是我的實體基因,我是幹純實體出身,到現在為止,化工行業還是我的核心收入來源。
拿供應商當核心客戶
鄒:所以這也是你供應鏈邏輯的優勢嗎?
王:是,我更尊重工廠,我經常聽說包括我去面試很多供應鏈負責人的時候,對方一上來就跟我說,我們要抓住上遊供應商的痛點,去打這個痛點,這種在我這裡就pass掉了,我不認同這種價值觀。
有痛點,想辦法幫他解決,幫他去優化,幫人解決問題是我們存在的唯一價值,要不然存在有什麼意義?
悟空掌柜的結算周期非常短,發貨就結80%,過了售後期立刻把剩下20%結清。這樣的好處就是大家都願意和我們做生意。
鄒:你供應鏈的核心優勢是什麼?
王:中國做供應鏈就沒有優勢,最終誰有優勢,就是誰拿供應商當核心客戶看,我們對供應商就8個字——「因需定產、快速周轉」。
你幫供應商把錢轉得快一點,別壓人家錢,能夠反向給供應商信息,讓供應商能夠因需定產,減少他自己的庫存量,優化供應商的一些產品結構選擇,這是唯一的好處,未來供應鏈拼的是這點,我不覺得其他是真命題。
鄒:我看你前段時間發的公開信,裡面主要就供應鏈貪腐問題提的保證和承諾。
王:規避不了,7月份因為貪腐問題幹掉2個人,這個是紅線,在我這兒誰都不好使,誰敢碰殺誰。再好的兄弟都不行。和我的價值觀不符合。
我們都是集體利益的捍衛者。如果你中飽私囊、假公濟私、拿集體利益不顧,然後去滿足自己的私慾,我的價值觀不認同。
備好盆,等接雨
周末的辦公室,人聲鼎沸
鄒:公測9個月,感覺發展得很佛系。
王:外部看到很佛系,招商側很佛系,內部開發很緊張。
你如果有時間呆到晚上11點,你會發現11樓全是人。內部我們非常緊張,我帶著60人的團隊去抓上遊供應鏈,南哥帶了120個人的團隊開發技術,接下來小馬哥會帶一些市場團隊開始打市場的底子,我給小馬哥的要求也是打底子,繼續打底子,交付市場價值,教會人賣貨,就打這一個底子就夠了。我前端的供應鏈足夠好,我中間的技術體驗足夠好,我後端能夠交付你,教你賣貨的能力和交付它有的價值足夠好,我一點都不急,等就行。
明年四月份,第一批開始陣亡,明年十月份大規模開始陣亡,我們就端好盆接嘛,天上會下雨的,相信我。
我們對悟空掌柜有長期的規劃,所以不急於一時。我可以按我的節奏,我的任務就是把小盆修好,盆別漏了,明年四月份小到中雨的時候,我用小盆接著,再過半年,明年十月份金九銀十來之前,把盆做得足夠大,天上下雨我就接就行。
同行們都在做教化工作,市場該是你的總是你的,不是你的急也急不來,急有什麼用,他怎麼進來的就會怎麼走。
鄒:既然你是生產型出身,怎麼去轉到螞蟻農場做微商的?
王:螞蟻農場是我投資出來的項目,後來隨著發展需要,創始人到生產的位置上,我親自來操盤。2015年8月份開始走到今天,2016年開始我們拆成「雙線四驅」,那是2016年8月28號,我們雲南撫仙湖定的戰略,就是產品線繼續保留,其實我從2016年8月份開始,我的精力就已經不在螞蟻農場,而在於圍繞微商做的一切周邊服務上,技術、媒體、教育、運維等,每個版塊都有涉及,通過周邊的方法論融合到一起。
2017年10月份策劃了悟空掌柜,2018年4月份技術開始跑。
未來大家拼的是效率,我們看規律層,本質層再往下沉一層,什麼模式啊、渠道啊、都是本質層,下邊這一層是什麼,是效率,誰家效率高,誰家能普世化地為個體賦能,為上遊供應鏈賦能,為整個社會賦能,誰贏。
同樣的東西,我也能看到,你也能看到,我跑得快,只能靠技術,大規模普世化的提效,只能靠技術,所以我們先跑了技術,這也是我們來廣州的原因,我自己有四家技術公司,但是我覺得實力都不夠,我當時相中了一家技術公司,就是現在11樓我們所有技術同事的原型,他們是一家公司,我們把他們整體買回來,為了將就他們,我們來了廣州。
我去年帶了50多個兄弟從臨沂過來,這就是悟空掌柜整個的底子,儲備了將近2年的時間。
鄒:剛剛一進公司有一個大屏幕,那都是實時的數據?
王:全是實時的真數。8樓右手邊的電梯上面寫著六個大字,進德、開智和增力。開智這個環節,我要求的就是開全圖,所有同事必須實時知道公司真實的運營情況,要不然做不了正確決策,光靠老闆一個人做決策是做不大的。我的要求是必須讓掃地阿姨都能看懂。我們底層的組長都知道真實數據,才能做出相應的運營策略,讓他們去思考,只有這樣,才能從基層去真正地助力一家企業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