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9 11: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崔醫聲 醫聲相伴崔松說
為了加強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世界衛生大會決定將每年的7月28日設為世界肝炎日,我國確定的今年的肝炎日主題是「積極預防、主動檢測、規範治療,全面遏制肝炎危害」。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肝炎的「甲乙丙丁戊」。
崔醫生,肝炎是不是和肺炎、腸胃炎一樣,有細菌啊、病毒啊感染了之後才有的炎症啊?
其實只要肝臟的炎症就叫肝炎,不管是有無病原微生物引起的,還是脂肪浸潤、脂肪肝引起的脂肪性肝炎,還是自身免疫性肝炎,還是酒精引發的酒精性肝炎,都是肝炎。
原來肝炎有這麼多種啊,但我最擔心的還是那種有傳染性的,聽說它可以造成肝臟的損害,最後還有可能肝硬化、肝癌的呢!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2019年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顯示,病毒性肝炎依然是我國法定報告傳染病中報告病例數第一的乙類傳染病。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傳染性的肝炎,首先我們把它分為兩類,一類是甲和戊,一類是乙、丙、丁。
為什麼要把甲和戊在一起?
首先,A肝和戊肝它們基本上只有急性的肝炎,沒有慢性的。第二,它們的傳播途徑,差不多,都是糞口傳染,也就是病從口入,經過你不乾淨的食物、不乾淨的手,然後吃到消化道把這些病毒帶到體內引發的肝炎。
我記得幾十年前,上海有一次A肝大流行的!
對,1988年在上海有一個A肝大流行,當時的罪魁禍首,就是毛蚶。
為什麼毛蚶變成了致病原呢?
因為這些長在淺海灘涂的這些貝殼類生物,很有可能感染了肝炎病毒。
那毛蚶感染的這些肝炎病毒哪兒來的呢?
就是我們人類生活的時候排放的生活汙水,包括人類的糞便等等。
這些由人類排放的汙水裡面本身含有肝炎病毒,水汙染以後就汙染了這些貝殼,而這些貝殼在被我們吃進去以後,就有可能變成A肝。南方人吃這些貝殼類的,喜歡吃活鮮的,也就是燙一燙把它撬開就吃,而這沒有辦法殺滅A肝的病毒,所以當時造成了大流行。後來大家都不敢在外面吃東西了,就怕衛生條件不好。
戊肝也是同樣,都是由於糞口傳染,而且是急性期的。但是好在這些急性起病的A肝和戊肝,它是終身免疫,只要你得過一次,它就會產生抗體,以後再也不會得了。
那現在中國最多的肝炎人群是哪個肝炎?
是B型肝炎,數據顯示,我國現有B肝病毒攜帶者約7000萬。
B肝、C肝、丁肝,它的傳播途徑就不是糞口傳染了,不是外面接觸了髒東西、吃了不乾淨的東西,它是體液傳染,也就是通過人體的唾液、血液以及人體的分泌物進行傳染。而且它有可能是急性起病,也有可能是慢性起病,有些人甚至是隱匿的起病。
中國很多見的一種傳播方式就是母嬰傳播,也就是媽媽有B肝,可能知道可能不知道,然後她生下了孩子,個個都是B肝。所以這就是中國變成B肝大國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崔醫生,那麼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得了肝炎呢?
那些慢性起病的,咱們不知道,急性起病的,最主要的就是消化道症狀--吃不下東西,特別怕油膩,噁心嘔吐,消化不良。
故事分享
我記得我大學的同學,有一次在上課的時候突然吐了,作為班長我就把他送到隔壁的醫院,也是我們的附屬醫院,結果送進去以後就沒讓他出來,醫生說他是肝炎,需要隔離。然後我回來把這個噩耗告訴我們班級同學,我說我們某某同學今天被確診是肝炎啦,所以跟他們密切接觸的我們,包括同寢室、有時候在一個盆子裡吃飯的人,都有可能傳染上肝炎。所有人趕緊翻書,書上說肝炎的病人容易噁心嘔吐、消化不良、厭油膩,我們同學就是因為噁心嘔吐,送到醫院去了,所以集體決定今天中午大家都去吃大排,如果誰吃不下,很有可能就是肝炎。結果到我們喜滋滋的把中飯、把大排消滅完以後,回到我們的教室裡,老師又告訴我們一句話--這個肝炎還是有潛伏期的,有時候是30天-45天,你們可能一個月以後才能知道自己得沒得肝炎。我們頓時洩氣了,難道要頓頓吃大排嗎?
當然這只是給你講一個我身邊的趣事,但是消化不良,確實是肝炎的首要症狀,接下來就有可能出現黃疸,當你出現身黃、目黃、小便黃的時候,基本上,大家都會知道你得肝炎了,趕緊去醫院,黃疸都出來了,藏也藏不住了。
今天簡單講了下五種肝炎的傳播途徑,那麼怎麼才能不得這些傳染性的疾病呢?下一期,我將從傳染病流行的三大要素——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好好和大家說一說。敬請期待!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世界肝炎日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