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六,是一個連衛星地圖都幾乎搜索不到的小村落,它匿藏在大山深處,安靜、祥和、與世無爭。位於沂源縣南魯山鎮東北,隔山以北是峨莊國家森林公園,西20公裡之外就是魯山國家森林公園和沂源魯山溶洞群風景區。
群山懷抱裡的村子從明清時最初的幾戶人家到如今的百十戶人家,與世隔絕鮮有人知,至今還保留著淳良古樸的生活方式,春耕夏鋤秋收冬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山裡娃的童年被阻隔在大山深處,幼時,學校和書本就是一座橋,一條路,得以讓我獲知山外的世界。中學時候往返於一座座山和離家20多公裡外的學校,自己騎自行車在山間奔波,把煎餅綁在車後座上,車把上掛瓶鹹菜,風雨無阻。
那時的我總是覺得餓,家裡一周給一塊錢,食堂的菜五毛一份,我通常只買一份,剩下的五毛還帶回家,山裡孩子懂事早,家裡還有一個上小學的弟弟。知識為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也給予了我對生命和世界越來越多的認知,因此,我暗暗發誓一定要好好讀書改變現狀。
我那飢餓的青春,一半來自成長的味蕾,用一包包煎餅、一瓶瓶鹹菜,支撐著我的堅持與追求;另一半來自對知識的渴求,用一本本書籍、一支支畫筆、支撐著我的夢想與收穫。
父親學過木匠,周歲那年抓鬮,我抓了一把木尺,尺子是他親手做的。當時家人說,這娃是要子承父業當個木匠吶。後來父親說,「原來你抓的是戒尺,是要做教書先生的。」 我也是那個小山村裡最早走出的一批大學生,父親以我為榮。
參加工作後遠離家鄉,像只候鳥一樣,只有在特定的假期才能回到這片深深熱愛又拼命掙脫的土地。
我的人生離山村越來越遠,繁華城市的燈紅酒綠早已亂了雙眼,聳天入雲的現代建築遮擋了與自然相望的視野,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讓人煩躁不安。而夢裡遠離喧囂的那座山村,每每卻能讓我煩躁的心安定下來。多少次夢裡依稀聽到那淳樸的鄉音,一尺見寬的曲折小路,慢慢流淌的時間……
可是每次回到山村,看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像我一樣離開了故鄉,走遠了,而我的山村與父輩們一同漸漸的老去,荒蕪的山頭越來越多,小時在山頂玩耍的石頭房子已搖搖欲墜,南山頂上松樹扭著脖子遙望山外,等待回歸的遊子,每次回來,我都會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無論如何,都要給生長在此間的人們留下點念想,這山村裡的人、房子、樹木每一處都與祖輩的生命相連,每一處都與我們的童年相通。
這種割捨不掉的情懷讓我更加珍惜與故鄉獨處的時間,每個歸來的假期都這麼寶貴,我也逐漸收集了有關村落、家族的一些資料。每次一回到家鄉,就翻山越嶺用鏡頭記錄下故鄉山野裡的春夏秋冬、村子裡的種種場景、老去的父輩、逐漸消弭的民俗……
就算終究有一天我的山村慢慢消失,但總會有這些珍貴的影像和資料能保留下來,讓更多人能看見關於小山村唐家六的故事,感受大山深處的唐家六與自然和諧相融的寂靜與淳樸。
有一天,當我老去化為塵土,就讓我長眠於這深愛的大山,靜守這一片故鄉山高月明。(耿加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