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湃 | 山水相逢:在中國古地圖裡「找不到北」

2020-12-06 澎湃新聞

中國古地圖一般指晚清前沒有利用現代精密儀器測繪的地圖,在方位、比例上都與我們熟悉的地圖有明顯的差別。在受到西方影響之前,古地圖的視覺呈現蘊含著科技、藝術、文學、政治、哲學的多重元素,繪製者一定是博學的。

地圖還是山水畫?傻傻分不清楚

古代地圖以形象感和美感很強的示意圖居多,講究意境,與山水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沒有把實用性和藝術性明顯地區分開來。

圖片來源:「江西省輿圖」(局部),清初絹本彩繪,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上圖為臺北故宮館藏的「江西省輿圖」。乍看之下,這幅古地圖像是山水畫:湖水的波紋、山邊的雲霧都描繪得非常細膩。博物院在賞析中寫道:

「使用山水畫中的金碧山水畫法,使用泥金勾染山石輪廓、坡腳、宮室、樓閣等建築物。山的描繪高處為藍、低處為綠、山形並描有金邊;城池畫法則屋頂為黑、屋簷為金、梁柱為紅;水的描繪並有紋路,此為明代畫法之特色,可看出此圖為流傳之摹本……」

凡是用中國畫顏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綠作為主色的山水畫,被稱為金碧山水。它比青綠山水多泥金一色,泥金一般用於勾染山石雲霞,以及宮室樓閣等建築物。「江西省輿圖」共十四頁,與一般古地圖「詳於水而窮於山」不同,採用實景描繪,對名勝古蹟著墨不少,上圖中便標出了廬山香爐峰等景致。

在古地圖裡,你可能「找不到北」

與現代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慣例不同,中國古代地圖並沒有這方面的製圖限制。「江西省輿圖」採取的便是上南下北,左東右西的設定,所以鄱陽湖位於地圖底部:

圖片來源:「江西省輿圖」(局部),清初絹本彩繪,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古代的大幅地圖繪製較之現代耗時更久,且多由臣子獻於皇帝,這類也稱官繪本。「上南下北」的設定可能與皇帝「坐北朝南」不無關係,如此正好方便使用者觀看。

還有些古地圖是上西下東。清朝的「各省沿海口隘全圖」,描繪了橫跨江蘇、山東、浙江、福建等沿海七省的地理概況:

圖片來源:「各省沿海口隘全圖」(局部),陳枚,長卷絹本彩繪,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圖中上方為黃色陸地,下方為綠色海洋,上西下東,以方塊、圓圈、菱形等不同符號標註行政區劃分。把頭右傾45度看圖,是不是立刻就對那時的「上海縣」地形熟悉了一點?

完整的「口隘全圖」裡記錄了沿岸山河、港口、暗礁等情況,重要之處寫有行船須知、海防守則等細節。這也體現了中國古地圖多文字說明的特點。

還有的古地圖能讓多人同時閱覽

。下圖是明代「南京至甘肅驛鋪圖」卷尾部分,以驛路為中心,兩側山脈上下倒置,大家可以分立兩邊一起觀看。

圖片來源:「南京至甘肅驛鋪圖」(局部),明朝,長捲紙本彩繪,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晉朝的高科技:裴秀與「製圖六體」:

最原始的時候,人們以步行丈量天下;後來發明了車,大大提高了勘測效率,這也是古地圖多被叫做「輿圖」的由來,「輿」即車的底座。

到了明清年代,地圖學已經大有發展,出現了水道、邊防、驛鋪、宮殿等各種專題性地圖。而這一切都不能不提西晉地理學家——裴秀提出的六項製圖原則。

裴秀曰「製圖之體有六焉」:「分率」類似今天我們說的比例尺,「準望」即方位,「道裡」用以確定兩地間的距離,「高下」指地勢起伏,「方邪」指的是坡度傾斜角度,「迂直」即實地高低起伏與圖上距離的換算。六者相互關聯制約、綜合運用才能保證地圖的準確性。

「製圖六體」後來一直沿用到清朝,雖然在古地圖製作中「時隱時現」,但稱之為彼時的「高科技」一點都不為過。

如今,我們有衛星遙感技術製作精細的網格地圖,計算機製圖的快速發展不再要求繪製地圖者有繪畫基礎,而現代地圖也早已脫離水墨、詩詞等文化意象。然而地圖終究是記錄環境的載體,其本質在於使用者,從這個理念上看,中國古地圖依然氣韻萬千。

(配圖中古地圖的完整版都可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網站 npm.gov.tw 上看到。)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在古地圖裡你可能找不到北
    《江西省輿圖》(局部)地圖還是山水畫?傻傻分不清楚古代地圖以形象感和美感很強的示意圖居多,講究意境,與山水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沒有把實用性和藝術性明顯地區分開來。臺北故宮館收藏的《江西省輿圖》。乍看之下,這幅古地圖像是山水畫:湖水的波紋、山邊的雲霧都描繪得非常細膩。
  • 在古地圖裡 探尋「廣州與世界」
    雖然技術的進步,令地圖已經可以輕鬆地裝入手機,但其重要性卻隨著我們走得更遠,而愈加增強。每年有無數的遊客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來到廣州。這不禁令我們好奇,在更早的歷史中,我們所居住、生活、熟知的這座廣州城,在地圖裡,是什麼樣子?12月16日,「全球地圖中的廣州」展覽在廣州圖書館開幕。
  • 地圖湃|寵物小精靈:遊戲地圖裡的真實世界與偏見
    地圖湃|寵物小精靈:遊戲地圖裡的真實世界與偏見 澎湃新聞 蘇顥雲 2016-10-13 17:19 來源:澎湃新聞
  • 古地圖上的方向
    東南西北的概念,在中國歷史上從神話傳說時代起就已有之,如「伏羲氏立渾儀,測北極高下,量日影長短,頂南北東西」(《宋史·方技·韓顯符傳》);古代也用「四象」作為方位,先秦的《禮記·曲禮》記載:「行前朱鳥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這裡用朱鳥、玄武、青龍、白虎四方星宿名表示前南後北,左東右西。
  • 珍貴明代地圖南京居江南中心 找不到上海無錫
    「另一幅和南京有關的地圖,是明代傳教士利瑪竇繪製的《坤輿萬國全圖》。」鄭自海說,此圖是利瑪竇在中國傳教士時繪製的世界地圖,明萬曆三十年在北京付印。萬曆三十六年明代皇宮所摹繪的一種《坤輿萬國全圖》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為該院的鎮館之寶,也是國內現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幅據刻本摹繪的世界地圖。
  • 央視春晚上的國寶《絲路山水地圖 》高清大圖來了!
    在2018年央視春晚最為震撼場景之一的莫過於國寶——絲路山水地圖重新呈現在國人面前這是一件佚失已久的明代地圖。它規模宏偉,繪製精美足以和世界四大古地圖相媲美!因原收藏者尚友堂在卷頭包首題寫了「蒙古山水地圖」幾個字,所以以此命名。圖名所謂「蒙古」,是指16世紀尚稱雄歐亞大陸、仍然統治著從今天的甘肅嘉峪關以西直至土耳其和北非的蒙古四大汗國的後續王朝,如蒙古和撒裡畏兀兒諸部落(源於窩闊臺汗國)、帖木兒帝國(源於察哈臺汗國、伊利汗國和金帳汗國)等。因此「蒙古山水地圖」很可能就是原名。
  • 日本古地圖密碼:東京在哪裡?
    不過可能更讓你意外的是,雖然東京成為日本首都才不過100多年,但日本的古代世界地圖中,其實早就有了東京,而且東京並不在日本。那麼日本古地圖中的東京,到底在什麼地方呢?比如會不會在中國?喜愛中國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我國洛陽、開封等城市,在古代都曾經被稱為「東京」。
  • 地圖迷們,「全球地圖中的廣州」古地圖展覽在廣州圖書館舉辦!
    古地圖更能讓看圖的人跨越時空,窺探鮮活生動的歷史原貌。」古地圖展。在展出的八十件珍貴古地圖中,有六十件來自於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的「全球地圖中的澳門」古地圖收藏。展覽通過豐富的古地圖,以全新的視角來詮釋廣州的歷史,突顯廣州在中西交通、貿易、文化交流以及早期全球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反映出廣州與澳門之間「相生相伴」的密切聯繫。
  • 地圖湃 | 如何看懂一張軍用地圖?(三)
    顏色:地圖上的顏色非常重要,老式軍用地圖一般經常用到下面幾種顏色。如果按照1:25萬的比例尺測制,那麼畫完中國將會有一萬多幅地圖。為了方便保存和使用,就需要將這些圖按一定規律編號。本圖上部寫出了「身份證」信息,即 L500 組的 NH 50-5。圖幅編號參考圖:方便使用者查找鄰圖編號。
  • 古地圖秘密:中土世界存在?美洲出現中文地圖時,有侵華打算嗎?
    古地圖裡有很多秘密,繪製方法東西也有差異,。中國古代繪製地圖的的方法獨樹一幟,與西方繪製地圖的方法還不一樣。但地圖其實都是遵從數學法則的。出現在圖上的,是自然現象或社會現象的概括和符號,而且被縮小了很多。據歷史考證,石器時代的人類就開始製作地圖。古埃及人用蘆葦繪製地圖,但蘆葦易損,所以古埃及的地圖留下來的並不多。
  • 筆記本裡臨摹地圖 畫地圖高手收藏地圖1500種
    最近,諸暨草塔鎮梅山村編纂村志時,遇到了「攔路虎」,最新梅山村地圖沒有著落。眼看出版日期逼近,「楊秀才」獻出絕活,幫助繪好梅山村地圖。近幾年裡,他繪製的20多張諸暨農村地圖已正式出版。昨天,記者探訪了他。  筆記本裡臨摹地圖  楊士安說,繪製地圖,首先要對地圖感興趣。
  • 中國「最神秘」的城市,沒有名字只有代號,在地圖上根本找不到
    在中國,有這樣一座城市,它沒有名字,只有代號,同樣,不管是在公開發行的紙質地圖、電子地圖、城市列表、車牌號、電話區號,淘寶可送達的城市列表上,你都找不到它。除了它,還有哪座城市堪當中國最神秘之城?這座城市只有一個代號——404。
  • 最大古地圖《福建輿圖》系國寶級古籍 與收復臺灣有關
    ­  絕大多數福建人不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古地圖是康熙年間製作的《福建輿圖》。昨天上午,國家圖書館研究館員蘇品紅在福建省圖書館的國家珍貴古籍巡講中,專題介紹了這件現珍藏在北京國家圖書館、被稱為國寶的《福建輿圖》,並向本報記者首次披露了從1909年以來,該圖被6次打開的內幕。
  • 查遍中國地圖也找不到的神秘城市-核城404
    時至今日,在任何一張我國地圖、地圖軟體上都無法找到它切當的位置,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內,它都處於嚴厲保密的狀態,這個城市就是代號為「404」的廢棄核城。核城404「404」這個代號關於核工業人而言具有特殊的意義,四0四坐落於嘉峪關以西的蒼茫戈壁之中,是一個傳說在地圖上找不到的神秘小城。
  • 《絲路山水地圖》首次全幅展出 故宮與香港文化交流再寫新篇
    「匠心獨運——鐘錶珍寶展」和「絲路山水地圖展」在香港科學館舉行開幕典禮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年永剛):6日,「絲路山水地圖展」和「匠心獨運——鐘錶珍寶展」在香港科學館同時開幕。其中,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的《絲路山水地圖》是首次全幅展出,標誌著故宮同香港文化交流的進一步增強。《絲路山水地圖》是一幅以青綠山水風格繪製的絹本手捲地圖,全長約30米,寬約0.6米,展現了明代絲綢之路的沿線面貌。
  • 葛兆光:古地圖與思想史
    至於邊界,更是地理上沒有而只是出現在地圖上的線條,那麼這種邊界鉤勒的版圖形狀,會不會引起另類的政治聯想。  說到地圖的方向,我曾經有一次深刻的經驗,當一個朋友拿著一張繪製了某個海岸線的地圖給我辨認的時候,我實在不能看出它是什麼地方的海岸,但是當朋友大笑著把地圖顛倒的時候,我發現它就是我們特別熟悉的中國東海沿岸,這只不過是一張上南下北、東西相反的地圖。
  • 地圖上的中國:帶你看看中國古代地圖製作的歷史
    雖然《禹貢地域圖》已經遺失,但它是目前中國文獻記載最早的歷史地圖集,其中最珍貴的是序中的裴秀在序言中(序言被保留在《晉書·裴秀傳》與《藝文類聚》中)提出了繪製地圖的六項基本原則,這就是中國古地圖史上著名的「製圖六體」。
  • 地圖的歷史⑥︱遊走在製圖學與山水畫之間的中國傳統地圖
    不過,從大部分流傳下來的早期古地圖看,中國古代的製圖學中所運用到的數學方法、所包含的科學內涵,都足以媲美同時代歐洲人、阿拉伯人的製圖學,其中古代中國對比例尺的運用尤為令人稱道。《兆域圖》——中山王的春秋大夢中國歷史上第一幅值得一提的古地圖是上世紀70年代出土於河北平山縣的《兆域圖》。
  • 中國古代地圖出現在何時?當時是如何製作的,地圖用在哪兒?
    陸定一《老山界》:"我們決定要爬一座三十裡高的瑤山,地圖上叫越城嶺,土名叫老山界。" 現存最古的地圖有1974年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繪地圖二幅,其次為現存西安碑林之劉豫阜昌七年刻石的《華夷圖》與《禹跡圖》。 05 春秋戰國以來,戰爭頻繁,產生了對地圖的需求。當時已經提出:「凡主兵者必先審知地圖,…然後可以軍襲邑,舉措知先後,不失地利。」
  • 地圖物語丨現存最早帶經緯線的北京地圖
    地圖物語丨現存最早帶經緯線的北京地圖 2020-04-20 15: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