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地圖出現在何時?當時是如何製作的,地圖用在哪兒?
我們生活在現在的人們對於地圖是相當熟悉,工作和生活中越來越離不開地圖,去一個單位或地方,駕車旅遊等等都用上了電子地圖了。但是你們知道在古代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地圖的嗎?我們的先民在那個時候是怎麼樣製作地圖和實用地圖的呢?老龍在下面就在本期圖文中和大夥談一談。古代地圖一般畫在羊皮紙或石板上,傳統地圖的載體多為紙張,隨著科技的發展出現了電子地圖等多種載體。
01
關於地圖的定義:地圖(dì tú,英文:map),是依據一定的繪製法則,使用製圖方法,通過製圖綜合在一定的載體上,表達地球(或其他天體)上各種事物的空間分布、聯繫及時間中的發展變化狀態繪製的圖形。
現階段地圖的定義是:以一定的數學(Math)法則(即模式化)、符號化、抽象化反映客觀實際的形象符號模型或者稱為圖形數學模型。地圖是根據一定的數學法則,將地球(或其他星體)上的自然和人文現象,使用地圖語言,通過製圖綜合,縮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種現象的空間分布、組合、聯繫、數量和質量特徵及其在時間中的發展變化。
02
關於地圖的製作方法,可以這樣表述:地圖是按一定的比例運用線條、符號、顏色、文字註記等描繪顯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行政區域、社會狀況的圖形。隨著科技的進步,地圖的概念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如將地圖看成是"反映自然和社會現象的形象、符號模型",地圖是"空間信息的載體"、"空間信息的傳遞通道"等。
地圖是按照一定法則,有選擇地以二維(2D)或多維形式(3D)與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Earth)(或其它星球)若干現象的圖形或圖像,它具有嚴格的數學基礎、符號系統、文字註記,並能用地圖概括原則,科學地反映出自然和社會經濟現象的分布特徵及其相互關係。
03
中國夏禹時鑄造了九鼎圖;《周禮》中有"天下地圖"、"土地地圖"、"金玉錫石之圖"等記載。公元前168年繪在帛上的地形圖、駐軍圖和城邑圖是我國現存最早實測地圖。
希臘的託勒密(公元90--168年)是第一個用普通圓錐投影繪製地圖的人。
約公元前2500年製作在粘土片上的古巴比倫地圖(用簡單方法表示山脈、四個城鎮、入海河道及地形特徵),是現存最古老的地圖。
04
地圖在中國古代是指描摹土地山川等地理形勢的圖,今稱說明地球表面的事物和現象分布情況的圖,上面標著符號和文字,一般都著上顏色。
關於地圖的記載,中國古籍不同時期的史料均有詳細的記載。
《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鄭玄註:"說地圖九州形勢山川所宜。"《戰國策·趙策二》:"臣竊以天下地圖案之,諸侯之地,五倍於秦。"
《史記·刺客列傳》:"誠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奉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
宋周輝《清波別志》卷上:"上命取地圖視之。"
陸定一《老山界》:"我們決定要爬一座三十裡高的瑤山,地圖上叫越城嶺,土名叫老山界。"
按,地圖之學,中國自古重之。《史記》、《漢書》明言輿地圖者甚多;晉裴秀自製《禹貢地域圖》十八篇;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以當時四十七節鎮為標準,每鎮篇首皆有圖,但俱佚不存。
現存最古的地圖有1974年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繪地圖二幅,其次為現存西安碑林之劉豫阜昌七年刻石的《華夷圖》與《禹跡圖》。
05
春秋戰國以來,戰爭頻繁,產生了對地圖的需求。當時已經提出:「凡主兵者必先審知地圖,…然後可以軍襲邑,舉措知先後,不失地利。」
據《漢書·藝文志》所記,著名的《孫子兵法》就附有圖九卷,全部兵書53家共有附圖43卷之多,可惜現在都已失傳。
同時,郡縣制的逐步發展,也使戰國諸王既有需要又有可能繪製地圖以便於集權統治。所以戰國時提起割地常常就聯繫到獻圖著名的如荊軻藏匕首的圖卷,就是燕國督亢地區的地圖。
秦統一後更製備了全國地圖,蕭何入關便先收取了秦王朝的「律令圖書」,因而能「具知天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其後兩漢建立封國也往往根據地圖區劃疆界,淮南王劉安謀反時,又曾同其左右考察地圖部署進兵路線。說明當時中央王朝以至各地方政府都備有詳明適用的地圖。
06
但是,這些地圖也沒有保存下來。而照晉學者裴秀的說法,似乎漢代地圖水平很差,千多年來一直弄不清楚。1973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墓發現三幅用帛繪製的地圖,這才提供了確鑿的實物資料,證明西漢初年我國製圖學已達到相當高的科學水平。
比如一幅當時長沙國南部地圖,其主區是按十七萬分之一至十九萬之一的例,繪製了今湖南、廣東、廣西交界的地區,包括地貌、水系、居民點、交通網四大要素,其主要河流、山脈和城邑的方位都很準確,繪製技術也達到相當熟練的程度並有統一的圖例。
這不僅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早的一幅地圖,它的精確度甚至比明清時代有關這一地區的地圖還要高些。這可能是由於它的主區是通過製圖者親身經歷、實地勘測而繪製成的。這同一幅圖上的近鄰區和遠鄰區還是繪得不很準確以至很不準確的。另兩幅一是長沙國南部駐軍圖,繪的是同一地區,但突出標明幾支軍隊的配置情況。另一幅是一個縣城的平面圖,繪有城垣和房屋等,也都有一定價值。
07
全世界的地方的方向都是統一的。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但是,古代世界各地的地圖是不一樣的。
在歐洲中世紀的若干世紀裡,受基督教文化的影響,歐美地圖是上東到上南到上北,耶路撒冷成為地圖圓盤的朝向,東方被要求放在上方,仰望著伊甸園。
在大航海的時代,義大利的一位僧侶法·莫拉於1459年出版了一張圓形地圖,第一次正確顯示出印度洋和大西洋在非洲南端是相通的。但是,這張地圖將南方設置在頂部,據說是受到了早先伊斯蘭地圖的影響。實際上,澳大利亞人也使用過南方在上的地圖。
08
中國上古時期地圖多以南為上,與古代的方位觀有關。中國古代在各個方位中,以南為尊,如古代祭天的地方就位於城市南郊。這一觀念反映在地圖上,便是把南方置於圖的上方。
宋代保存下來的一些石刻地圖珍品《華夷圖》《平江圖》《地理圖》《長安城圖》《禹跡圖》《九域守令圖》等,它們多是以北為正方位的。
到了中國封建時期,南宋以前,北方政治經濟發展相對發達南方還屬於蠻夷之地,皇帝定都幾乎都在北方,所以就有了以北為尊的說法。那麼北上南下的說法就很自然了。
皇帝的坐位的方向一向都是坐北朝南的,南面朝臣的成語你也應該聽過吧!北為皇帝,高高在上,南為臣子,俯首在下。
另外,中國人生活在北半球,但古人卻不這樣認為,他們的意識裡,中國是世界的中心,而中國的"中"就是這樣來的。他們白天看到的太陽無論東升西落,它始終都是在南方,晚上夜觀星象,抬頭正對著象徵帝王的北鬥七星,這樣,"上北下南"也符合一般百姓的生活習慣。
看了老龍寫的本期圖文,您對中國古代的地圖這件事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討論,別忘記給老龍的文章點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