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縣位於中原腹地南側,千裡淮河上遊,隸屬信陽市,有「不息之壤」之稱。
息縣氣候溼潤、風景秀麗,淮河過境75.4公裡,河之南蔥翠秀麗,河之北坦蕩寬廣,自古以來土沃田良、物產豐饒。
息縣有三千多年的建縣歷史。
公元前1046年始封息侯國,公元前682年在華夏大地上首次設縣,古今相延不易「息」名、不改縣治,堪稱「郡縣制」的活化石,被譽為「中華第一縣」。
境內有息國故城、賴國故城、秦樓等遺址,息氏、賴氏、白氏均發源於此。歷史名人有「三年不語」的息夫人、「馬革裹屍」的伏波將軍馬援、清廉剛直的明代尚書李若星等。
公元前682年,楚滅息國置縣,從此以後,息縣從未更改過縣名。
走在息縣的街頭,熙熙攘攘中聽到一位大姐在哼唱:「有錢難買息縣坡,一半米飯一半饃。」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也造就了獨特的飲食習慣,各色米飯和饃饃在此交匯。
息縣油酥火燒又名"油酥饃",系風味小吃中的佳品。息縣油酥火燒以麵粉為主料,摻和生豬油、香油、蔥花、食鹽等佐料,於鐵鏊烙制加火燒而成。其製作工藝獨特,操作方法古老,風味別具一格。
息縣油酥火燒,相傳始於明代,距今已四百餘年。
息縣曹黃林鄉、八裡岔鄉以獨特的地質和典型的氣候環境生產出的"小香瓜"堪稱豫東南一絕,果品具有"香氣濃鬱、甜而不膩、鬆脆可口"的特點,深得大眾喜愛。
走在息縣街頭,依然可以看到息夫人的雕像,一代美女冠絕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