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縣級建制最早出現在楚國,是楚武王熊通發明的,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普遍採用,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開始全國範圍內推廣。
中國第一個縣——權縣
楚武王熊通是一位極具野心的主兒,上位三年後就率兵攻打周王室,失利後,轉而攻打江漢平原西部的權國。權國面積不大,但實力不容小覷,從熊通的父親開始,楚國就有了滅掉權國的想法和行動,連續多次戰爭失敗後,終於在公元前704年,楚武王發動大軍滅了權國。

滅了權國後,楚武王有了新的想法,不打算按照老規矩進行分封,準備直接派人管理,經過一番思索討論,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縣級行政單位誕生了——權縣。
縣制在春秋戰國時的廣泛推廣
權縣的設置,國君的權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嘗到甜頭的國君越來越願意採用這個方法了,縣制在諸侯間快速傳播。
比如說,秦國秦武公徵服綿諸、邶戎、冀戎、義渠戎、翟和貘等戎族後,也先後在這些地方設立了縣制;晉國、齊國等諸侯也都先後採用了縣制,在新徵服的土地上設縣。
縣制和郡制的大規模推廣,還要歸功於商鞅。商鞅變法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 ,就是削弱貴族特權,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他們的土地治理權收回來,由國君派專人治理,貴族只能享有經濟稅收,不再參與地方治理。

秦國統一天下後,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推廣郡縣制,之後的歷朝歷代延續了這種做法。
為什麼諸侯熱衷於推廣縣制
為什麼楚國開始施行縣制後,其他諸侯也熱衷於推廣呢?這要從周王室東遷後的尷尬處境說起。
周平王東遷幾十年來,周王室越來越衰弱,根源就在於分封,諸侯尾大不掉,周天子管不了。
楚武王敏銳地洞察到了分封的弊端,倘若不對世襲貴族加以限制,周天子的今天的遭遇,後代遲早也會遇到,與其將來被動挨打,還不如早動手的好。對於有功大臣,只進行物質、官位獎勵,不再大規模土地分封了。

楚武王發現了這個問題,其他國家君主自然也能發現,這就是「英雄所見略同」。
綜上所述,縣制最早出現在楚國楚武王時期,商鞅變法後開始在秦國大規模推廣,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參考資料:
《史記》
《資治通鑑》
《戰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