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毒品是什麼?這事關中國毒品史的真正開端。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明確毒品的概念。根據我國刑法第357條規定,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古柯鹼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這是現代「毒品」的法律概念。事實上,「毒品」最早的詞義是「有毒的物品」,後來才演變為今天的詞義。目前,「毒品」是管制成癮物質的專有名詞。從這一定義看,某一物質要成為「毒品」,首先它必須是成癮物質,其次它要被國家法律禁止,而法律禁止的前提是它對社會有危害。法律禁止的是非法使用,對於醫療等正當用途,法律並不禁止,因此更確切的說法是毒品被國家嚴格管制。根據以上標準,本文對中國歷史上出現過的酒、五石散、大麻等七種物質進行分析,以確定中國最早的毒品。
酒
酒是含乙醇的飲料。中國人飲酒的歷史悠久。中國最早的禁酒文獻是《酒誥》,出自《尚書·周書》,作者是周公旦,裡面規定:「無彝酒」(不要經常飲酒)。可見《酒誥》並非絕對禁酒,而是限酒。《魏書·刑罰志》記載:「太安四年始設酒禁。是時年穀屢登,士民多因酒致酗訟,或議主政。帝惡其若此,故一切禁之,釀、沽、飲,皆斬之。」可見,北魏文成帝太安四年(458年)頒布的禁酒令是絕對禁酒,釀酒、賣酒、飲酒都將被判處死刑,此時酒是「管制成癮物質」,符合現代意義上的「毒品」概念。縱觀中國歷史,絕對的禁酒令很少,因此在大多數歷史時期,酒都不是毒品。
五石散
五石散,又名寒食散,是一種中藥散劑,始於漢代,盛行於魏晉時期。在毒性方面,化學史家王奎克認為五石散中有含砷礦物礜石,超量服用會引起輕重不等的砷中毒;雷志華認為五石散中有螢石(CaF2),過量攝入會引起氟中毒。五石散在發明之初是一種治病的藥物,後因為其具有所謂壯陽、美容、養生等功效而被濫用,這與現代鴉片、海洛因等毒品相似。那麼,五石散是中國最早的毒品嗎?這要看五石散是否具有成癮性。目前學界關於五石散配方的觀點不一,有的認為五石散由赤石脂、白石英、紫石英、石硫黃、鐘乳石所制,有的認為還包括丹砂、雄黃、曾青、慈石、礜石等中的一種或幾種。現代研究表明這些石類藥材都不是成癮物質,因此五石散不是毒品。
大麻
大麻是一種廣泛分布的毒品原植物。《神農本草經》中有「麻蕡」條,云:「味辛平。主五勞七傷,利五藏,下血,寒氣,多食,令人見鬼狂走。久服,通神明,輕身。一名麻勃。麻子,味甘平,主補中益氣,肥健不老神仙。生川谷。」《神農本草經》大約成於東漢以前,是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裡面記載了人食用大麻後出現的致幻效果——「多食,令人見鬼狂走。久服,通神明,輕身」,那麼大麻是中國最早的毒品?筆者認為不是,理由有二:第一,大麻在古代是一種藥物,「多食」「久服」只是過量、長期食用這種藥物後出現的副作用;第二,大麻在古代沒有被法律禁止。在歷史上,大麻常常是醫用麻醉劑的一種成分。
大麻第一次被法律管制可能是在民國時期。1946年8月2日,國民政府頒布了修正的《禁菸禁毒治罪條例》,規定:「本條例稱煙者,指鴉片、罌粟種子及麻煙或其配合之抵癮丸藥。稱毒者,指嗎啡、高根、海洛因及其化合物或配合而成之各色毒品。」這裡的麻煙即指大麻煙,是大麻在中國成為毒品的開始。
蒙汗藥
「蒙汗藥」在我國古典小說中經常看到,目前認為蒙汗藥是真實存在的。南宋周去非《嶺外代答》記載:「廣西曼陀羅花,遍生原野,大葉白花,結實如茄子而遍生小刺,乃藥人草也。盜賊採幹而末之,以置人飲食,使人醉悶,則挈篋而趨。」曼陀羅花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東莨菪鹼,其麻醉效果顯著,人在用藥後短時間內即可入睡。明代梅元實《藥性會元》記載:「曼陀羅與川烏、草烏合末,即蒙汗藥。」烏頭(川烏、草烏的統稱)含烏頭鹼、次烏頭鹼等,具有明顯鎮痛和局部麻醉作用。目前,很多麻醉藥、安眠藥都是國家管制藥品,那麼與之藥效相似的蒙汗藥是毒品嗎?由於東莨菪鹼、烏頭鹼等都不具成癮性,因此蒙汗藥不是毒品。
曼陀羅花
底也伽
有人認為底也伽是中國最早的毒品,那麼事實是否如此?底也伽,又稱「底野迦」(唐代)、「的裡亞加」(明代)、「德裡鴉噶」(清代)等,是拉丁語theriaca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音譯。《舊唐書》記載:「乾封二年,拂菻王遣使獻底也伽。」唐高宗乾封二年即公元667年,通常被認為是含鴉片成分的合方進入中國的開始。據考證,底也伽是一種由多種物質製成的丸藥,成分複雜且不固定,有時成分多達數百種。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年)成書的《新修本草》記載:「底野迦,味辛、苦,無毒。主百病,中惡,客忤邪氣,心腹積聚。出西戎。雲用諸膽作之,狀似久壞丸藥,赤黑色。胡人時將至此,亦甚珍貴,試用有效。」可見,底也伽是一種「亦甚珍貴」(非常珍貴)的、能「主百病」(治百病)的藥物,它沒有被當時的法律禁止過,因此不是毒品。
菸草
菸草原產於美洲,明末傳入中國後迅速蔓延。崇禎十二年(1639年)和十七年(1644年),崇禎皇帝先後諭令禁止栽種、吸食菸草,「犯者論死」,此時菸草被法律嚴格管制。崇禎皇帝禁菸,除了種植菸草與糧食爭地這一社會危害性因素之外,可能主要是出於最高統治者意識形態的需要。據明末楊士聰《玉堂薈記》記載:「相傳上以煙為燕,人言吃煙,故惡之也。」可見,崇禎皇帝是因為吃煙與吃「燕」(北京)諧音,所以厭惡菸草,於是下令禁菸。清初皇太極曾禁止「眾人」(一般百姓)吸菸,但不禁止「諸貝勒」(宗室)吸菸。順治以後,清政府僅將種植、販運和吸食菸草視為惡習,有害農事,但並未採用法律手段禁止。因此,菸草僅僅是在明末崇禎後期非常短暫地扮演過毒品的角色,在大多數歷史時期,都不是毒品。
鴉片煙
鴉片是中國最早的毒品嗎?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頒布了世界上最早的禁毒法令——《懲辦興販鴉片煙及開設煙館條例》,用刑罰手段嚴厲禁止販賣鴉片煙和開設鴉片煙館。據雍正皇帝對漳州陳遠販賣鴉片案的御批,禁菸令中的鴉片煙是指鴉片和菸草的拌合物,並非純鴉片。在當時,鴉片仍是一種合法的藥物,只有加入菸草製成鴉片煙才是非法的。乾隆中後期以後,單純吸食法迅速替代了混合吸食法,但繼續沿用了「鴉片煙」一詞,此時「鴉片煙」成了「鴉片」的同義詞。因此一般來說,鴉片是中國最早的毒品,但更確切的說法是——鴉片煙是中國最早的毒品。
(作者系醫學博士,浙江警官職業學院副教授)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