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毒品是什麼?

2021-01-09 騰訊網

中國最早的毒品是什麼?這事關中國毒品史的真正開端。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明確毒品的概念。根據我國刑法第357條規定,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古柯鹼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這是現代「毒品」的法律概念。事實上,「毒品」最早的詞義是「有毒的物品」,後來才演變為今天的詞義。目前,「毒品」是管制成癮物質的專有名詞。從這一定義看,某一物質要成為「毒品」,首先它必須是成癮物質,其次它要被國家法律禁止,而法律禁止的前提是它對社會有危害。法律禁止的是非法使用,對於醫療等正當用途,法律並不禁止,因此更確切的說法是毒品被國家嚴格管制。根據以上標準,本文對中國歷史上出現過的酒、五石散、大麻等七種物質進行分析,以確定中國最早的毒品。

酒是含乙醇的飲料。中國人飲酒的歷史悠久。中國最早的禁酒文獻是《酒誥》,出自《尚書·周書》,作者是周公旦,裡面規定:「無彝酒」(不要經常飲酒)。可見《酒誥》並非絕對禁酒,而是限酒。《魏書·刑罰志》記載:「太安四年始設酒禁。是時年穀屢登,士民多因酒致酗訟,或議主政。帝惡其若此,故一切禁之,釀、沽、飲,皆斬之。」可見,北魏文成帝太安四年(458年)頒布的禁酒令是絕對禁酒,釀酒、賣酒、飲酒都將被判處死刑,此時酒是「管制成癮物質」,符合現代意義上的「毒品」概念。縱觀中國歷史,絕對的禁酒令很少,因此在大多數歷史時期,酒都不是毒品。

五石散

五石散,又名寒食散,是一種中藥散劑,始於漢代,盛行於魏晉時期。在毒性方面,化學史家王奎克認為五石散中有含砷礦物礜石,超量服用會引起輕重不等的砷中毒;雷志華認為五石散中有螢石(CaF2),過量攝入會引起氟中毒。五石散在發明之初是一種治病的藥物,後因為其具有所謂壯陽、美容、養生等功效而被濫用,這與現代鴉片、海洛因等毒品相似。那麼,五石散是中國最早的毒品嗎?這要看五石散是否具有成癮性。目前學界關於五石散配方的觀點不一,有的認為五石散由赤石脂、白石英、紫石英、石硫黃、鐘乳石所制,有的認為還包括丹砂、雄黃、曾青、慈石、礜石等中的一種或幾種。現代研究表明這些石類藥材都不是成癮物質,因此五石散不是毒品。

大麻

大麻是一種廣泛分布的毒品原植物。《神農本草經》中有「麻蕡」條,云:「味辛平。主五勞七傷,利五藏,下血,寒氣,多食,令人見鬼狂走。久服,通神明,輕身。一名麻勃。麻子,味甘平,主補中益氣,肥健不老神仙。生川谷。」《神農本草經》大約成於東漢以前,是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裡面記載了人食用大麻後出現的致幻效果——「多食,令人見鬼狂走。久服,通神明,輕身」,那麼大麻是中國最早的毒品?筆者認為不是,理由有二:第一,大麻在古代是一種藥物,「多食」「久服」只是過量、長期食用這種藥物後出現的副作用;第二,大麻在古代沒有被法律禁止。在歷史上,大麻常常是醫用麻醉劑的一種成分。

大麻第一次被法律管制可能是在民國時期。1946年8月2日,國民政府頒布了修正的《禁菸禁毒治罪條例》,規定:「本條例稱煙者,指鴉片、罌粟種子及麻煙或其配合之抵癮丸藥。稱毒者,指嗎啡、高根、海洛因及其化合物或配合而成之各色毒品。」這裡的麻煙即指大麻煙,是大麻在中國成為毒品的開始。

蒙汗藥

「蒙汗藥」在我國古典小說中經常看到,目前認為蒙汗藥是真實存在的。南宋周去非《嶺外代答》記載:「廣西曼陀羅花,遍生原野,大葉白花,結實如茄子而遍生小刺,乃藥人草也。盜賊採幹而末之,以置人飲食,使人醉悶,則挈篋而趨。」曼陀羅花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東莨菪鹼,其麻醉效果顯著,人在用藥後短時間內即可入睡。明代梅元實《藥性會元》記載:「曼陀羅與川烏、草烏合末,即蒙汗藥。」烏頭(川烏、草烏的統稱)含烏頭鹼、次烏頭鹼等,具有明顯鎮痛和局部麻醉作用。目前,很多麻醉藥、安眠藥都是國家管制藥品,那麼與之藥效相似的蒙汗藥是毒品嗎?由於東莨菪鹼、烏頭鹼等都不具成癮性,因此蒙汗藥不是毒品。

曼陀羅花

底也伽

有人認為底也伽是中國最早的毒品,那麼事實是否如此?底也伽,又稱「底野迦」(唐代)、「的裡亞加」(明代)、「德裡鴉噶」(清代)等,是拉丁語theriaca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音譯。《舊唐書》記載:「乾封二年,拂菻王遣使獻底也伽。」唐高宗乾封二年即公元667年,通常被認為是含鴉片成分的合方進入中國的開始。據考證,底也伽是一種由多種物質製成的丸藥,成分複雜且不固定,有時成分多達數百種。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年)成書的《新修本草》記載:「底野迦,味辛、苦,無毒。主百病,中惡,客忤邪氣,心腹積聚。出西戎。雲用諸膽作之,狀似久壞丸藥,赤黑色。胡人時將至此,亦甚珍貴,試用有效。」可見,底也伽是一種「亦甚珍貴」(非常珍貴)的、能「主百病」(治百病)的藥物,它沒有被當時的法律禁止過,因此不是毒品。

菸草

菸草原產於美洲,明末傳入中國後迅速蔓延。崇禎十二年(1639年)和十七年(1644年),崇禎皇帝先後諭令禁止栽種、吸食菸草,「犯者論死」,此時菸草被法律嚴格管制。崇禎皇帝禁菸,除了種植菸草與糧食爭地這一社會危害性因素之外,可能主要是出於最高統治者意識形態的需要。據明末楊士聰《玉堂薈記》記載:「相傳上以煙為燕,人言吃煙,故惡之也。」可見,崇禎皇帝是因為吃煙與吃「燕」(北京)諧音,所以厭惡菸草,於是下令禁菸。清初皇太極曾禁止「眾人」(一般百姓)吸菸,但不禁止「諸貝勒」(宗室)吸菸。順治以後,清政府僅將種植、販運和吸食菸草視為惡習,有害農事,但並未採用法律手段禁止。因此,菸草僅僅是在明末崇禎後期非常短暫地扮演過毒品的角色,在大多數歷史時期,都不是毒品。

鴉片煙

鴉片是中國最早的毒品嗎?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頒布了世界上最早的禁毒法令——《懲辦興販鴉片煙及開設煙館條例》,用刑罰手段嚴厲禁止販賣鴉片煙和開設鴉片煙館。據雍正皇帝對漳州陳遠販賣鴉片案的御批,禁菸令中的鴉片煙是指鴉片和菸草的拌合物,並非純鴉片。在當時,鴉片仍是一種合法的藥物,只有加入菸草製成鴉片煙才是非法的。乾隆中後期以後,單純吸食法迅速替代了混合吸食法,但繼續沿用了「鴉片煙」一詞,此時「鴉片煙」成了「鴉片」的同義詞。因此一般來說,鴉片是中國最早的毒品,但更確切的說法是——鴉片煙是中國最早的毒品。

(作者系醫學博士,浙江警官職業學院副教授)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人類最早發現毒品可以吸食是什麼時候?
    毒品是萬惡之源,目前世界上所有國家都禁毒,可見毒品的危害有多大。常見的毒品種類有鴉片類、大麻類、古柯鹼類、苯丙胺類等。但是它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對個人、家庭、以及國家都有很大的危害!那麼我們不禁想到,第一個發現毒品並用來危害人類的人到底是誰?
  • 毒品是從哪些途徑進入中國的?
    核心提示:根據《2017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報告顯示,來源於境外毒品是離我國比較近的世界兩大毒品主要產出地,金三角和金新月。境內的合成毒品來源則是遍地開花,高達29個省份出現製毒活動製作,儼然成了國內毒品黑市的來源大頭。
  • 毒品科普 | 「喪屍藥」、「殭屍浴鹽」、「長治筋」到底是一種什麼毒品?
    但還是有必要把這篇舊文重新發布一下,讓更多人知道這種毒品。最近一段視頻又火了,拍攝地在巴西,一個毒品泛濫的國度。視頻中一男一女做出如同喪屍般的肢體抽搐扭曲行為,且表現的非常暴力,據稱是吸食了被吸稱為「喪屍浴鹽」的毒品。這段恐怖的視頻,看得讓人毛骨悚然,很多人問到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新型毒品,能讓一個正常人變成恐怖的喪屍。
  • 毒品犯罪辯護—從「絕命毒師」案看什麼是刑法意義上的毒品?
    【安道刑辯】毒品犯罪辯護系列文章之一作者:陳思宇 北京市盈科(無錫)律師事務所 刑事部關鍵詞:毒品犯罪、走私販私運輸毒品罪、毒品的特徵、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一、毒品的淵源每年的6月26日是國際禁毒日,這個日期的確定與我國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
  • 新型毒品恰特草是什麼?
    它又名阿拉伯茶(Arabiantea)、葉門茶、衣索比亞茶、布希曼茶(Bushman'stea)、東非罌粟,原產地為衣索比亞,現廣泛分布於熱帶非洲、衣索比亞、阿拉伯半島以及中國海南、廣西等地。  恰特草葉含興奮物質卡西酮,可嚼碎食用。早在13世紀當地人已經咀嚼巧茶的嫩芽和葉子來抵抗飢餓和疲勞,後來嚼巧茶的習慣傳到許多非洲和中東國家。
  • 毒品科普|「喪屍毒品」、「殭屍浴鹽」到底是一種什麼毒品?
    據稱是吸食了被稱為「喪屍浴鹽」的毒品。這段恐怖的視頻,看得讓人毛骨悚然,很多人問到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新型毒品,能讓一個正常人變成恐怖的喪屍?說到毒品「浴鹽」,它可以算是至今為止見過最恐怖的毒品了。它是一種卡西酮類物質為主要成分的甲卡西酮類新型策劃毒品,一般簡稱為甲卡西酮。這種毒品十年前,在我國的山西就已經很泛濫。
  • 毒品合法化,美國發生了什麼?
    數據呈現的短期毒品問題,也是近些年來美利堅毒品問題嚴峻化的縮影。生活已經這麼難了,不如快樂的飛葉子(在中國是犯罪行為,要做守法公民)(圖片:FrimuFilms / shutterstock)▼近三十年,毒品給美國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在1999年至2015年期間,美國有超過56
  • 新型毒品「開心紙」致幻劑未列中國毒品名錄
    解讀:新型毒品實驗室就能合成 據媒體報導,25i-NBOMe類新型毒品俗稱「開心紙」,屬於高濃度迷幻劑,吸食後可產生幻覺,並引致發抖、噁心、失眠和妄想。通常以吸墨紙或者粉狀形式吸食,由於濃度極高,吸食過量十分危險。
  • 《2019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發布 全國共破獲毒品犯罪案件8.3萬起
    中新社北京6月25日電 日前,中國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發布了《2019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介紹了當前中國禁毒工作和毒品形勢相關情況。報告指出,2019年,中國禁毒部門深入推進「禁毒2019兩打兩控」專項行動,開展「除冰肅毒」打擊製毒犯罪專項行動,部署開展「淨邊」專項行動,集中打擊網絡涉毒違法犯罪活動等,全國共破獲毒品犯罪案件8.3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1.3萬名,繳獲各類毒品65.1噸;深入實施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工程,積極推進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工程,查處吸毒人員61.7萬人次,處置強制隔離戒毒
  • 毒品與藥品有什麼區別?
    毒品知識:人體藏毒 人體藏毒,即把毒品包裝成膠囊的形狀,然後吞下去。一個人一次可在體內藏毒五百至一千五百克。吞食毒品一般用時五至十多個小時。毒品吞進肚子、塞入肛門,警方不易發現,但藏毒人很難受。
  • 合成毒品與傳統毒品的區別有哪些?
    什麼是毒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357條規定,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古柯鹼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而在這些毒品中,其實又分為合成毒品和傳統毒品。那合成毒品與傳統毒品的區別有哪些呢?
  • 國家禁毒委員會發布《2018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6月17日,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發布《2018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報告指出,通過一年努力,中國禁毒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多數地方毒情形勢正在逐步好轉。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加快發展,世界範圍毒品問題泛濫蔓延,特別是周邊毒源地和國際販毒集團對中國滲透不斷加劇,已成為中國近年來毒品犯罪高發、濫用治理難度大的重要外部因素。一、毒品濫用2018年,中國現有吸毒人數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18%,首次出現下降。
  • 毒品扮成奶茶、跳跳糖 新型毒品正潛伏蔓延
    阿拉伯茶(Arabian tea)是一種產於東非和阿拉伯半島地區的植物,阿拉伯茶(Catha edulis Forssk),又名恰特草、學名Catha edulis、衣索比亞茶、葉門茶、巧茶、布希曼茶(Bushman's tea)、東非罌粟,東非常青灌木,原產地為衣索比亞,現廣泛分布於熱帶非洲、衣索比亞、阿拉伯半島以及中國大陸的海南、廣西等地。
  • 日本曾經是數一數二的毒品大國
    日本人佔領東北後,就開始擴大鴉片種植範圍,提純成嗎啡後繼續向中國境內瘋狂銷售。當時中國境內生產鴉片製品的人很多,但普遍純度太差,比不上日本人的產品。日本人的東西又便宜質量又好,對市場形成了碾壓態勢,這一點,在《邪不壓正》和馬伯庸的小說《古董局中局》裡都有體現。
  • 在東南亞、臺灣地區盛行的「一粒眠」、「紅5」是一種什麼毒品?
    2017年3月16日深圳機場海關在快件包裹內查獲新型毒品「尼美西泮」3919粒,共計1.3千克。這是今年以來深圳海關首次在空運快件渠道中查獲毒品案件。中國禁毒工作的嚴厲舉世聞名,即使這樣毒販也不甘心放棄這個大市場,為了便於銷售,他們千方百計改變思路,有從毒品的外觀著手,例如前一段時間被查獲的「郵票」毒品。有從地區毒品信息差著手,引進新類型毒品,例如今天文章的主角「一粒眠」、「紅5」。看上去像是一種普通藥丸,實則是一種在東南亞、臺灣地區亞文化圈非常流行的一種毒品。
  • 我只是想健身,怎麼就毒品成癮了?
    恰巧最近一個諮詢電話也是提到健身和毒品成癮的問題。一個在國外讀書的大學生,迷上了健身、增肌,結果在陌生人的引誘下使用利他林和安非他命,並且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劑量也逐漸增加,且脾氣、性格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動輒發脾氣,易怒。興奮劑是個什麼鬼?為什麼運動和毒品(成癮)看似毫不相干的兩件事,卻扯在一起。
  • 毒品「鱷魚」 廉價卻致命
    海洛因、大麻、k粉……這些毒品你可能聽說過,但有種名為「鱷魚」的罕見毒品比它們可怕多了。 吸食「鱷魚」的人皮膚變會成綠色的鱗片狀,而且吸食者的肉體會很快腐爛,就像被鱷魚咬過一樣,最後只剩下骨頭和一些肌肉組織,所以該毒品又被稱為「食人海洛因」。  吸食「鱷魚」極易上癮,吸食者壽命最多有兩至三年,但大多數人都是在一年內死亡。
  • 強力止痛藥淪為毒品,芬太尼「摧毀」美國一個州
    美國白宮辦公室發表的一則聲明中,稱這是一場「非常成功的會晤」,它緊接著說:「非常重要的是,中國以一種高尚的人道主義姿態,同意將芬太尼指定為一種受控物質,這意味著向美國出售芬太尼的人將受到中國法律規定的最高刑罰。」當地時間2017年4月19日,美國西維吉尼亞亨廷頓,警察搜查到注射毒品的用具。
  • 迷幻藥LSD是什麼毒品
    目前有不少新聞報導了一些偽裝下的毒品,其中就有臭名昭著的迷幻藥——麥角酸二乙醯胺,英文簡稱LSD。偽裝成了「郵票」,事實上,這種迷幻藥的毒品原本被人使用的大多數形態就是類似郵票的,而並非是目前所謂的特意偽裝。
  • 讓人產生迷幻,並上癮的音頻毒品(I-Doser)真的存在嗎?
    你要問是什麼效果,我會告訴你,如果不是為了寫這樣的文章,打死也不會要耳朵受這種折磨。當然,據網上並不靠譜的數據調查顯示,這種音頻只對35%的人有效,想必我就是屬於無效群體。什麼是音頻毒品?音頻毒品的英文叫I-Doser,是一種音頻文件,又被稱為「聽的 MP3 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