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犯罪辯護—從「絕命毒師」案看什麼是刑法意義上的毒品?

2021-01-09 安道刑辯

【安道刑辯】毒品犯罪辯護系列文章之一

作者:陳思宇 北京市盈科(無錫)律師事務所 刑事部

關鍵詞:毒品犯罪、走私販私運輸毒品罪、毒品的特徵、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

一、毒品的淵源

每年的6月26日是國際禁毒日,這個日期的確定與我國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清末,中華大地鴉片橫行,各地煙館多如牛毛,它侵蝕了民眾的身體,鯨吞了社會的財富,損耗了國家的實力。有鑑於此,林則徐在1839年6月於虎門集中銷毀鴉片,這一事件也成為了中英鴉片戰爭的導火索,可以說鴉片這一毒品對於國人來說充斥著國讎家恨。1987年第42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正式將「虎門銷煙」完成的第二天——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

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毒品的種類也變得五花八門,並不局限於鴉片或大麻、海洛因、冰毒,「第三代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質」也早已悄然來到我們身邊。

因此,我們無論是做禁毒宣傳還是研究毒品犯罪首先要認識到什麼是毒品,什麼是刑法意義上的毒品。

二、毒品的特徵

《刑法》第357條規定:「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古柯鹼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

由此可見毒品所含有的三大特徵

①「國家規定管制」——違法性

②「能夠使人形成癮癖」——成癮性

③「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藥品性

而在我國「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主要分為兩種:

一.可藥用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列於2013年頒布的《麻醉藥品品種目錄》和《精神藥品品種目錄》[1]等中;二.非藥用類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2015年頒布的《非藥用類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制品種目錄》[2]列出了116種,2017年共增補8種,2018年又增補32種。這些藥品均為前文所述的「新精神活性物質」[3]。從條文上看,毒品的定義似乎已經十分明確,走私、販賣、運輸、製造及非法持有大量上述物質的都應認定為犯罪,但是實踐中認定刑法意義上的毒品並沒有這麼簡單。

《禁毒法》第2條第2款規定:「根據醫療、教學、科研的需要,依法可以生產、經營、使用、儲存、運輸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

最高人民法院在2015年的《武漢會議紀要》[4]中規定:「行為人向走私、販賣毒品的犯罪分子或者吸食、注射毒品的人員販賣國家規定管制的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醉藥品或者精神藥品的,以販賣毒品罪定罪處罰。行為人出於醫療目的,違反有關藥品管理的國家規定,非法販賣上述麻醉藥品或者精神藥品,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也就是說對於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能否被認定為刑法意義上的毒品,需要從其實際用途加以考慮。若只做藥用,則可能不構成犯罪或者以非法經營罪處置。只有當這些物質確實流入了毒販、吸毒人員手中並被用於非醫療的吸食、注射時,才能成為刑法意義上的毒品,這也是武漢「絕命毒師」案引發社會各界巨大關注的原因。

三、「絕命毒師」案

2005年華中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的副教授張正波與大學同學合夥成立了武漢凱門化學有限公司,公司的主打產品為3,4-亞甲二氧基甲卡西酮,張正波將這種化學品稱為「4號」,當時的張正波不會想到正是這個「4號」使他在不久的將來背上了中國版「絕命毒師」的名號。

2014年1月1日起,「4號」在國內被列為一類精神藥品,屬於「新精神活性物質」。2015年6月16日張正波被帶走調查,2017年4月21日上午,武漢市中級法院一審宣判,「張正波犯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但是張正波公司的產品全都發往海外,他並不知道客戶會如何使用這些產品,根據《武漢會議紀要》的內容,張正波的行為是否構成毒品犯罪存疑,這也為這個案子帶來了轉機。2018年5月2日,湖北高院裁定張正波案「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撤銷原判,發回重審。」但遺憾的是2019年6月25日,武漢市中級法院依然認定張正波犯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有自首情節,將原判的無期徒刑改為有期徒刑15年。張正波與他的律師決定繼續上訴,現在這個案件還沒有進展。

我不知道這個案件是否屬於何榮功教授所說的「目前從地方司法機關處理案件的情況看,有些判決並沒有科學把握刑法中毒品的含義和《武漢會議紀要》上述規定的精神。」[5]但是從國家多年來的法律變遷,可以看出官方對於毒品的認識在不斷變化,我們希望司法機關能夠審慎理解毒品的概念,避免將藥品不當解釋為刑法上的毒品,使無辜的人身陷囹圄。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公安部、國家衛生計生委《關於公布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品種目錄的通知》食藥監藥化監〔2013〕230號公安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禁毒辦公室《非藥用類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列管辦法》公通字〔2015〕27號2019年5月1日前我國「新精神活性物質」列管170種,其中14種列於《精神藥品品種目錄》,156種列於《非藥用類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制品種目錄》及後續增補目錄中。2019年5月1日將「芬太尼類物質」整類列入其中。《武漢會議紀要》即《全國法院毒品犯罪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引文見於(七)非法販賣麻醉藥品、精神藥品行為的定性問題中。《毒品類死刑案件的有效辯護》何榮功、楊儉等著

盈科刑事部

盈科刑辯團隊,每年代理數十起重大、疑難、複雜刑事案件,團隊律師精於業務研究,尤其是在重大詐騙犯罪、毒品犯罪以及金融犯罪領域成績斐然,團隊成員先後代理過「中日韓」特大跨國販毒案、羅某販賣毒品案、張某走私、販賣、運輸毒品案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大案要案,並取得了良好的辯護效果。

相關焦點

  • 《絕命毒師》老白制的毒品為什麼是藍色的?真是因為其純度高嗎?
    在美劇《絕命毒師》中我們可以注意到老白改進了製毒方法之後制出的毒品是藍色的,那麼現實中的冰毒真的會因為其純度高而變成藍色嗎?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當老白將合成方法從偽麻黃素還原法轉向還原胺化法後成品冰毒變成了藍色。
  • 武漢「絕命毒師」制出「喪屍藥」 毒品危害有多大
    武漢一知名高校化學專業副教授張某聯合朋友開設製毒公司,夥同化學專業研究生鮑某等人,生產國家管制的一類精神藥品遠銷歐美,每月銷售進帳60萬美元左右,堪稱漢版「絕命毒師」。最終被海關查獲包裹時摸出製毒窩點,團夥成員先後被抓獲。昨天,張某等4人涉嫌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在武漢中院受審。
  • 中國版絕命毒師:西交副教授失明後遙控保姆做實驗,研製毒品流向...
    這樣一個科學明星是如何一步步變成「絕命毒師」的?陸詠過著幾乎無憂無慮的科研生活他畢業於哈工大精細化工專業畢業後二十多年的辛勤工作使他成為我國這個領域的一線專家在中國化工網專家庫裡你可以看到他的名字圖:美劇《絕命毒師
  • 《絕命毒師》是否給了海森堡,這個傳奇的人物,一個理想的結局?
    美劇史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沃爾特·懷特《絕命毒師》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視劇之一,該劇的主角傑西,他的高中化學老師變成了冷血的冰毒頭目海森堡。沃爾特·懷特這一著名的毒師形象成了美劇歷史上最不可磨滅的角色之一。
  • 90後「絕命毒師」被判死刑 創長春有史以來最大製毒案
    90後「絕命毒師」被法院判處死刑 創長春地區有史以來最大製毒案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中全「被告人孫某犯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2019年4月10日,吉林省長春市中級人民法院下達了對孫某的死刑判決書,孫某得到了法律的嚴懲。27歲,本是人生最好的年紀,而吉林省的孫某卻在這年因製毒鋃鐺入獄。
  • 毒品犯罪定性基本問題研究
    有關窩藏、轉移毒品罪與運輸、非法持有毒品罪的定性爭議。從窩藏、轉移毒品罪的體系位置上看,該罪具有妨害司法的事後幫助犯的性質,因此,理論上只有準確界定「事後」,即既遂的時點,才能將「窩藏、轉移」和「持有」區分。但是這種區分在司法實踐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持有」本身就是一個兜底概念,「窩藏」「轉移」本身就能將「持有」包括在內。
  • 用毒品打開外國大門?從武警到毒梟,中國版絕命毒師是怎樣煉成的
    【軍武次位面】:楊樹 絕命毒師其實弱暴了,有個猛人,電影都不敢這麼拍! 毒品是人一大公害,中國人對毒品尤為痛恨,因為中國在近一百多年來,可是被毒品害慘了,無數人被鴉片搞得家破人亡,甚至差點到了要亡國的程度。
  • 【規範整理】毒品犯罪刑法規範總整理(1)(2019.10.3更新)
    第三百四十九條【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窩藏、轉移、隱瞞毒品、毒贓罪】包庇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為犯罪分子窩藏、轉移、隱瞞毒品或者犯罪所得的財物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毒品犯罪電影《門徒》中的特情介入
    刑法之所以要追究某人的刑責,是因為行為人的涉案行為損害了刑法背後所要保護的法益。就毒品犯罪而言,背後的法益是行為違反了國家對毒品的管制,直接或者間接地促使毒品在社會流通。由於電影中癮君子所攜帶的毒品均在特情阿力的掌握之下,永遠不可能流入社會,永遠不可能既遂,故其行為不應具有社會危害性,也應不應處罰,否則就會成為蓄意製造假案中的犧牲品。
  • 江溯:律師對毒品犯罪死刑態度的實證研究 | 清華法學202005
    另一方面,律師在死刑辯護中提出的各種從輕或減輕辯護意見,被法院採納的比例較低,律師辯護空間很小。由此看來,在《刑法》第347條未修改的情況下,僅有司法機關的努力遠遠不能實現毒品犯罪死刑限制的預期目標。尤其是運輸毒品罪,雖然從《南寧會議紀要》開始,司法文件一直在直接或間接地強調要慎用運輸毒品罪的死刑,但諸多研究表明,毒品犯罪死刑將近1/3至2/3涉及的是運輸毒品罪。
  • 張明楷\王鋼:毒品犯罪專題研究
    如果說是交付毒品時成立販賣毒品罪的既遂,那麼,既遂後的吸食行為怎麼可能成為構成犯罪的要素?如果說是事後共同吸食時才成立販賣毒品罪的既遂,則明顯與販賣毒品罪的既遂標準存在矛盾。從證據上看。即使代購者加價將毒品交付給吸毒者是比較典型的販賣毒品,但事實上很難證明代購者是否加價交付。因為在司法實踐中,大多難以查獲販賣毒品的上家,因而難以判斷代購者是否加價牟利。
  • 一條長線,釣出個初中學歷的「絕命毒師」
    然而,他們卻不知道,這一切,都已被三樓陽臺上的設備,收入了鏡頭中。初中學歷,一心想當「製毒師」在鏡頭連線的另一邊,桓臺縣公安局禁毒大隊辦案民警們正團團圍坐在電腦屏幕前,聚精會神地盯著畫面中的每個細節。民警們一眼就認出了,其中一個留平頭的青年人——可能連他都不知道——早就在緝毒大隊標明掛號了。他,不是別人,正是當地涉毒人員鄭某。
  • 大名鼎鼎的毒師沃爾特一生究竟是成功還是失敗?《絕命毒師》
    《絕命毒師》沃爾特VS海森堡。沃爾特本是個高中的化學老師,在得知自己患了絕症,走投無路時,為了家人拼命一搏的他成了毒品界大名鼎鼎的毒師海森堡。對於沃爾特的轉變,觀眾們都在尋找一個轉折點,是什麼時候沃爾特·懷特不再存在,變成了殺人不眨眼,對威脅度容忍為零的毒師海森堡?
  • 【以案釋法】判了!毒品種子不得交易
    在王團法庭對被告人買某、買某某、馬某某犯非法買賣毒品原植物種子罪一案進行公開宣判,對三名被告人分別單處罰金人民幣五千元、三千元、三千元。該案系同心縣首例非法買賣毒品原植物種子罪案件。三名被告人法律意識淡薄,自認為購買大麻種子是為了製作食品麻腐,其不知自己的行為已觸犯刑法。考慮到被告人自願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認指控的犯罪事實,願意接受處罰,系初犯、偶犯,依法對三被告人從寬處罰。
  • 《絕命毒師》現實版:男生殺死女子 用硫酸溶屍(圖)
    疑犯殺死布爾索(左)後,學習《絕命毒師》(右)情節溶屍。    圖為《絕命毒師》的溶屍情節。他們近日供證時承認,受到美國電視劇《絕命毒師》啟發,希望以劇中「硫酸溶屍」的手法溶解死者的屍體,但未能如願。    案情顯示,死者布爾索因欠下4250歐元的毒品款項,被3名男疑犯上門討債。不過,當布爾索未能還錢後,3人利用鐵棍等襲擊她,結果布爾索傷重死亡。為了不讓事件東窗事發,3人記起《絕命毒師》曾出現「硫酸溶屍」一幕,於是他們便「有樣學樣」。
  • 《絕命毒師》現實版:法3男生殺死女子 用硫酸溶屍
    疑犯殺死布爾索(左)後,學習《絕命毒師》(右)情節溶屍。 圖為《絕命毒師》的溶屍情節。他們近日供證時承認,受到美國電視劇《絕命毒師》啟發,希望以劇中「硫酸溶屍」的手法溶解死者的屍體,但未能如願。  案情顯示,死者布爾索因欠下4250歐元的毒品款項,被3名男疑犯上門討債。不過,當布爾索未能還錢後,3人利用鐵棍等襲擊她,結果布爾索傷重死亡。為了不讓事件東窗事發,3人記起《絕命毒師》曾出現「硫酸溶屍」一幕,於是他們便「有樣學樣」。
  • 特大毒品案破獲!
    日前,在公安部禁毒局、四川省公安廳的指揮下,德陽、廣漢兩級警方經過4個多月的跨區域協作、跨警種合成作戰,成功偵破一起公安部掛牌督辦特大毒品案,打掉涉毒團夥網絡11個,抓獲毒品違法犯罪嫌疑人210人,刑事打擊89人,查處吸毒人員121人,繳獲各類毒品18.5公斤、氣槍2支、小口徑步槍1支、仿六四式手槍
  • 製造毒品案:圍繞鑑定文書和毒品數量技術辯護
    顯然,這是一件可能判處死刑的重大毒品犯罪案件。02質疑理化檢驗報告本案共有兩份定量理化檢驗報告,一份是公安司法鑑定機構對送檢的疑似氯胺酮固體出具的定量鑑定意見;一份是某大學司法鑑定機構對送檢的疑似氯胺酮液體出具的定量鑑定意見。
  • 毒品犯罪量刑應綜合考慮主客觀事實
    為了更好地適用法律,本文擬對參與有組織的毒品再犯、國際販毒活動等情節作些探討。  毒品再犯  根據刑法第356條的規定,因走私、販賣、運輸、製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刑的,又犯刑法分則第六章第七節規定的毒品犯罪的,從重處罰。在刑法理論和司法實務中,該規定被簡稱為毒品再犯。
  • 如何掃清製造毒品案的「門前雪」?且可全局性思維無罪辯護
    筆者認為此案對基於製毒現場堙沒、無法查證製毒現場的類似案件具有較大的司法實務借鑑意義,由此,筆者嘗試以辯方視角對此起案件評析,整理出些有利的辯護觀點,以期在往後的實務操作中能夠起到積極的參考作用。就本案而言,可以從兩個層次去分析郭某演未實施製造毒品行為。第一層就是以全局的視角對整個案件判斷分析,而非各自為戰,並非「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