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氣提取技術有重大突破,大規模推廣,廉價氫能源將取代化石能源

2020-09-04 靜水深流286045007

原始能源-火

人類從50萬到100萬年前就開始使用天然火,並在1.2萬年前通過鑽探木材生火創造了第一次能源技術革命。蒸汽機是在公元一世紀發明的,電是由富蘭克林在1732年發明的。到目前為止,人類為了自身安全沒有停止了對能源的探索。特別是在過去的500年裡,人類開發了滿足能源需求的新途徑,如水電、火電、核電、風電、光伏發電等。如下圖所示:

人類能源供應示意圖

燃料能源中最清潔的能源

電能在使用中是清潔的,而且環保成本隨著發電過程的不同而不同。火電需要燃燒化石能源,利用化石能源時要排放汙染氣體和廢渣。成熟的核電需要核燃料,核燃料是一種資源短缺的資源,在發電過程中會產生核廢料,短時間處理核廢料一直沒有解決,據說需要100年才能完全消除對環境的影響。水電沒有汙染,資源有限,不可能無限期開發,水電開發可能對環境和生態造成破壞。風力發電屬於有限利用的有條件發電。光伏發電可能是目前清潔無限制的電力發展模式,因為哪裡有陽光,哪裡就有電!

在燃料能源中,有機物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碳等有毒汙染氣體,對環境不友好,資源有限。氫燃料不同,如果有水,水電解會產生氫氣,氫氣燃燒會產生水。水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不會產生汙染。氫能是燃料能源中的一種最清潔能源,受到人們的重視和利用。氫氣是一種二次能源,被認為是21世紀潛在的清潔能源。它的來源多種多樣,在終端可以實現零排放,而且環境友好;它的用途廣泛,除了發電和取暖之外,是一種理想的交通替代能源。

氫能

氫能源發展的最大瓶頸

氫能利用的產業鏈很長,包括制氫、儲氫、運輸和加氫。

水在自然界中富含氫,海洋是水的寶庫。電解水產生的氫氣會造成汙染。根據能量守恆定律,水電解制氫所需的能量等於燃燒氫氣所需的能量。催化劑的使用可以降低電解氫所需的能量,大大降低電解氫的成本。氫能的利用是有價值的,低成本制氫是重要的。2020年8月15日,在中國科協第二十二屆年會閉幕式上,中國科協發布了《對科學發展具有指導作用的十大科學問題》和《對技術和產業起關鍵作用的十大工程問題》如何實現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規模化、低能耗、高穩定性的統一,被列為十大工程之一。

據中國科協學術部主任劉興平介紹,2020年共收集103個全國性協會、協會協會和企業科技協會提交的問題490份。18800多名院士、專家和一線科技工作者參加了此次活動。問題的最終選擇表明,重大科學問題和重大問題是社會發展中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

由此可以證明,氫能發展的最大瓶頸是制氫成本。


氫能充裝站

如何低成本生產氫氣

氫能產業鏈的上遊是制氫,主要技術手段有化石能源制氫、副產品制氫、可再生能源制氫、電解水制氫、光解水制氫等;中遊是儲氫和制氫運輸環節,主要技術手段有低溫液體、高壓氣體和金屬氫化物儲氫;下遊是氫的應用,可以滲透到傳統能源的各個領域,包括運輸、工業燃料、發電、供熱等,主要技術有直接燃燒技術和燃料電池技術。

在我國,山東在制氫、儲氫運輸、裝備製造、氫能推廣應用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相關部署包括優先發展工業副產氫技術路線;有序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發展高壓氣態氫儲存、低溫液氫和長管拖車運輸,合理配套加氫建設和布局站場;協調發展制氫、儲氫、加氫設備等配套產業;優先在物流運輸、城市公交、特種車輛等領域取得突破;促進氫能在發電中的應用。

國外,加拿大科學家成功突破了一種廉價的氫氣提取技術,可以大規模地從天然瀝青和油田中獲取氫氣。這不亞於世界人類能源格局的重大發明。氫氣的大規模廉價開採將促進世界氫動力汽車的大規模生產和應用。一些來自加拿大的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套從天然瀝青中提取氫氣的廉價技術。據測算,每公斤氫的成本在8元至4元之間。這種方法的缺點是資源有限,製備過程會產生很大的汙染。

在能源領域,氫被認為是一種清潔有效的燃料,因為氫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少量的水,不會釋放出氣溶膠和二氧化碳有害氣體。目前,從石油中提取氫氣的成本驚人,高達16元/公斤。氫氣在經濟上的廣泛應用是不可行的。顯然,這種方法的環境保護、資源和成本因素是有限的。

利用含氫尾氣和化石能源制氫,生產能力的單位生產成本可以滿足燃料電池產業化大規模發展的需要。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以可再生能源為基礎的制氫技術最終將實現氫燃料電池產業零碳排放的循環經濟。比如利用太陽能光伏、風力發電、水電和生物質發電,這種制氫的優勢是環保,缺點是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成本較高。

報導有人新發明水變氫汽車,加水可以跑1000公裡!據介紹,這種「水變氫」是新能源領域的重大成就。它可以和水一起跑。其原理是通過添加電解催化劑等「某種特殊的技術手段」將水箱中的水轉化為氫氣,使水箱中的水變氫成氫氣,成為氫動力車。不過,消息一出,不少網友強烈質疑。許多網友表示,這是不可能的,顯然違反了「節能」的規律。在眾多質疑聲中,有來自氫能領域科技界的專家說,「催化劑」不能直接解決「水變氫」問題,低成本也不現實。

那麼,究竟未來氫氣的高效製備,哪一種技術更為有效,科學家們正在努力,未來可以預見的是方法一定會有的。

我認為,從清潔的角度看,氫氣的製備方法是充分利用環保、不穩定和多餘的太陽能光伏、風電、水電等,利用低成本的電解技術製備氫氣,通過儲存、運輸、加氫等環節到達用戶手中,這可能是氫能利用技術發展的最佳方向!

風能發電場

氫能源的應用

氫能是世界上許多國家發展起來的一種戰略能源。早在上世紀70年代,美國就成功地將燃料電池應用於雙子座5號飛船和阿波羅飛船,成為第一個實現氫能技術應用的國家。然而,從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由於成本問題,氫能技術的發展停滯不前。直到2014年,日本在燃料電池技術上的突破,加上石油、煤炭等一次能源儲備的減少,導致能源短缺。各國重新樹立了建設「氫能社會」的願景,重新重視氫能。

氫能源汽車。

氫能在汽車領域的應用首當其衝的是其環保特性。為了促進這方面的應用,需要解決氫燃料電池技術。以氫燃料電池為動力源,汙染物「零排放」。一旦充氫,車輛可以行駛100公裡。該技術具有重要的示範推廣意義。國內很多企業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進行研發,這項技術也得到了突破。氫氣的成本,包括製備、運輸、儲存、加氫等過程的成本都大幅度下降。

氫能汽車

氫燃料發電機發電

氫氣燃燒被用來驅動發電機發電。現在中國要發展自己的氫能發動機,中國在這方面有技術儲備,這是氫能利用的一個重要方面。

燃氣輪機示意圖

氫能是一種最清潔的燃料能源。氫能的利用涉及許多環節。低成本氫氣的製備是推動氫能應用的一大瓶頸。氫氣提取技術如有重大突破,大規模推廣,廉價氫能源將取代化石能源!

相關焦點

  • 氫氣提取技術如有重大突破並推廣,廉價氫能源或將取代化石能源
    氫能產業鏈的上遊是制氫,主要技術手段有化石能源制氫、副產品制氫、可再生能源制氫、電解水制氫、光解水制氫等;中遊是儲氫和制氫運輸環節,主要技術手段有低溫液體、高壓氣體和金屬氫化物儲氫;下遊是氫的應用,可以滲透到傳統能源的各個領域,包括運輸、工業燃料、發電、供熱等,主要技術有直接燃燒技術和燃料電池技術。
  • 業內人士預言:「在未來,氫能源可能在我國大規模推廣使用!」
    隨著科技的發展,世界上不可再生資源已經越來越少了,人們也將不可再生資源,逐漸放在了可再生資源上。其中,以綠色環保、高能量為鮮明特徵的氫能源未來將在我國能源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被譽為二十一世紀「終極能源」的氫能源具有來源豐富、質量能量密度高,並且可清潔、無汙染和能夠和電能互相轉換等優勢特點。現如今,世界各國都在加快氫能的開發和利用,並且氫能也擁有著十分優越的市場前景。只要人們利用得好,那麼氫能和氫燃料對能源產業的發展有著巨大促進作用。那麼這類新能源,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都有著哪些好處呢?
  • 廉價高效電解水制氫氧析出催化劑獲重大突破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磊 王海涵)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吳宇恩教授課題組運用創新工藝,在氧析出催化劑取得重大突破,為電解水制氫的工業化推進重要一步,該成果被選為4月的《自然.催化》封面文章。
  • 應對能源危機,美國加州的「氫能源經濟」可行嗎?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氫能是一種清潔能源,能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和化石能源危機,因此受到世界各地政府的關注。氫能在美國沉寂了多年之後,近期在加州,「氫經濟」的開端終於要開始顯現了。
  • 氫能源車推廣面臨多個難題
    相比「水氫」汽車,目前國際上更主流的氫能源汽車是採用燃料電池技術,隨車裝有高壓儲氣罐,需要到加氫站加氫氣。但因為種種原因,這些氫能源車的推廣之路並不順暢。日本研發氫能源汽車的還有本田技研工業公司,該公司2016年3月推出的Clarity Fuel Cell全新燃料電池車面向日本政府和企業銷售,累計在日本國內銷售200輛,海外銷售1100輛。此外豐田還接受日本政府委託,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開發了一款名為SORA的氫能源大巴車和另一款名為Fine-comfort Ride的乘用車。這兩款車目前在日本還沒有面向其他企業或者消費者出售。
  • 新發明:利用太陽能可同時產生電和氫氣
    11月23日消息,據firstpost網站報導,科學家們設計了一種新型裝置,可以利用太陽能廉價而有效的製造並儲存能量,不僅能供電子設備使用,還能為新能源汽車製造氫燃料。這種裝置可以讓更多的消費者承擔得起氫燃料汽車的費用,因為它藉助鎳、鐵和鈷來產生氫氣,這些材料儲量豐富,而且比目前生產氫燃料所使用的鉑和其它貴重金屬要廉價得多。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位教授Richard Kaner稱:「氫氣是汽車的一種絕佳燃料,它是已知最清潔的能源,它廉價而且不會給空氣帶來汙染,只會形成水。」
  • 氫能源替代石油,能源革命開始了?
    地底下的石油是一次性消耗品,什麼能夠取代石油,成為人類下一代更廉價、更環保的能量來源?這是將會決定未來社會運行邏輯的重要問題。但有一項研究的突破,讓氫能源的普遍利用的可能走向歷史舞臺!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神奇的催化劑,在這種催化劑的作用下,用光來分解水,產生氫氣和氧氣的效率可以達到幾乎100%。氫氣,是下一代能源的重要候選人之一。以往類似的讓光分解水產生氫氣的研究,反應效率通常都在10%以下。這一次直接把效率提高到了理論上的最大值,也就是接近100%。
  • 氫能源(氫氣)如何儲存?
    氫能源(氫氣)如何儲存?關鍵詞:氫能源;儲存;新能源汽車在較瘦劉觀能源上一篇關於氫能源(氫氣)從哪裡來中已近探討了一些氫能源(氫氣)獲取方法,同時也給出了一個典型的太陽能-氫能的方案。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氫能源(氫氣)如何儲存?氫能體系主要包括氫能源(氫氣)的生產、儲存和運輸、應用三個環節。而氫能源(氫氣)的儲存是關鍵,也是目前氫能應用的主要技術難點。廣大網友都知道,所有化學元素中氫的重量最輕,在標準狀態下,它的密度為水的密度的萬分之一。在負252.7℃時,為液體,密度為僅為水的十五分之一。
  • 美國燃料電池技術獲重大突破:或將取代汽油發動機
    日前,電哥從媒體處獲悉,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在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領取取得了重大突破。據悉能夠使得固體燃料電池技術的推廣成本大幅降級,在獲得更高效能的同時還能降低汙染,未來或有望取代汽油發動機。
  • 氫能源會是電動車的終結者?
    本次規劃內容分為兩個階段目標:在2023年前,培育三家到五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龍頭企業,力爭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3000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全產業鏈累計產值突破85億元;在2025年前,培育五家到十家相同條件的龍頭企業,爭取實現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推廣突破1萬輛,氫燃料電池全產業鏈累計產值突破240億元。
  • 氫能源與氨能源,究竟孰高孰低?未來能源市場將由哪個國家主導?
    自氨被製造出來之後,到現在已經大規模生產,並出口到世界各地生產化肥。在此之後,日本研究人員卻有了新的突破,日本承諾在2050年前將實現碳中和,這給重量級工業企業帶來了希望,並且還將使眾多企業走出經濟泥潭。
  • 氫燃料電池步入發展快車道 大規模存儲技術仍有待進一步突破
    來源:證券日報 原標題:氫燃料電池步入發展快車道 專家表示氫能源大規模存儲技術仍有待進一步突破  本報記者 劉會玲日前,由世界鉑金投資協會和英美資源集團主辦的新能源、新材料、新生態—2020國際鉑族金屬科技創新及發展峰會在蘇州召開。
  • 「平價」或要等十年,氫燃料尚不具備大規模推廣應用條件
    在8月31日舉行的「2019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開幕式上,財政部經濟建設司一級巡視員宋秋玲直言:「基於氫氣的能源管理體系尚未建立等原因,目前尚不具備大規模推廣應用燃料電池汽車的條件。」2019年6月,中國氫能聯盟組織30多家成員單位編制完成的《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稱,氫能將成為中國未來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預計到2050年,氫能在中國能源體系中的佔比約為10%,氫氣需求量接近6000萬噸,年經濟產值超過10萬億元。在中國,氫能的應用場景主要有三種:傳統石油化工生產的原材料、可再生能源儲能發電、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
  • 氫能源產業鏈全梳理
    氫能源產業鏈全梳理!氫能源燃料電池電動汽車!人類歷史上每一次能源利用的裡程碑式發展,都會開啟一個新的時代。從木柴到煤炭再到石油,人類文明也隨之飛速進步,同時也越來越離不開能源。而目前煤炭和石油等石化能源正面臨著枯竭,人類文明又將面臨一個重大的轉折。未來能源的選擇將何去何從?
  • 氫能源產業鏈全梳理!
    來源:華瑞博遠氫能源燃料電池電動汽車!人類歷史上每一次能源利用的裡程碑式發展,都會開啟一個新的時代。從木柴到煤炭再到石油,人類文明也隨之飛速進步,同時也越來越離不開能源。而目前煤炭和石油等石化能源正面臨著枯竭,人類文明又將面臨一個重大的轉折。未來能源的選擇將何去何從?
  • 美國研發氫能源戰車,任何液體都可作為氫氣來源
    該計劃包括氫能源坦克和步兵戰車,以及相關的氫氣電池發電技術和相關輔助設備,他們計劃開發一種統一的氫能源平臺,用於製造未來的坦克和步兵戰車。使用氫氣燃料電池驅動的坦克模型"防務博客"撰文稱,這種氫氣電池噪音小、效率高、汙染低,能夠減少對環境的汙染,降低對於石油能源的依賴。
  • 氫能源行業深度報告:「氫能時代」大幕拉開
    通過大規模開發風、光等可再生能源 電站,以較低的發電成本就地制氫,通過氫能儲運網絡實現可再生能源高效、低成本 的區域輸送調配,而豐富的氫能應用場景和電、氫深度耦合體系將有力支持大規模氫 氣的消納。屆時,氫能有望成為我國重要的出口能源重構世界能源格局。這為突破可 再生能源發展瓶頸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空間。
  • 未來能源的選擇將何去何從?氫能極大概率將成為能源的終極之路
    目前全球傳統能源的年均消費量有45億億英熱單位,對應市場空間超過3萬8千億美元。如果氫能源成功替代傳統能源,其市場空間將直逼4萬億美元。 2.上遊電解水制氫技術將成主流,成本是掣肘,期待電價下降帶來利潤空間。 制氫途徑主要有熱化學重整、電解水和光解水三類。
  • 盤點| 中科大、合工大、哥大等中外高校的10大氫能技術突破 誰能...
    2月11日,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創新戰略聯盟正式成立,我國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加速發展,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時代正在開啟。全國政協副主席、科學技術部部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發表主旨演講表示:「氫能是高效清潔能源載體,具有許多無可比擬的特點。」氫能被稱為21世紀的「終極能源」。
  • 氫將定義成能源品種,氫能頂層設計呼之欲出
    氫能被視為21世紀的終極能源,歐美日韓正以空前力度推動氫能發展,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制氫國,如何舉措全球矚目。全球以及中國的氫能發展規劃均著眼於提高氫能消費量,並逐步將制氫渠道由化石能源為主轉變為以可再生能源為主。中國2018年氫氣產量約2100萬噸,佔全球總產量的比例超過30%。目前全球氫氣產量裡,90%以上來源於煤炭、天然氣等化石能源制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