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疫情篩查和防控的「利器」——人體紅外測溫儀,您正確使用了嗎

2020-12-05 華聲在線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劉永濤

居家自我防護,用人體紅外測溫儀測量體溫為何不準?甚至無法顯示溫度數據?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許多市民在使用該儀器時遇到困惑,發現部分測量數據存在較大偏差。

人體紅外測溫儀是一種通過探測器測量被測對象(人體表面、耳腔等)的紅外輻射量,經適當修正後,輸出顯示身體某部位溫度的光電儀器。主要分為紅外額溫計、紅外耳溫計、紅外篩檢儀三種。人體紅外測溫儀作為體溫測量設備,廣泛應用在機場、車站、醫院等公共場所,不少市民也會自行購買使用。其在疫情防控中作用顯著。

湖南省計量檢測研究院院長張遙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疫情的出現常伴有「發熱」症狀,紅外測溫儀具有遠距離、非接觸、多目標等特點,是早期疫情篩查和防控的「利器」。市民正確使用人體紅外測溫儀,要掌握必要的相關知識和技巧。

張遙奇說,人體紅外測溫儀在一定的環境溫度才能正常工作。通常在低於16℃的環境溫度下測量體溫,數據會出現較大偏差,甚至無法顯示,從測量原理上講,屬於正常現象。他建議在無強對流、無強輻射、非高溼、溫度相對恆定,且符合測溫儀聲明環境溫度的場所進行測量為佳。

以紅外額溫計為例,被測人員體表溫度需與測量環境應達到熱平衡狀態才能開始測量。測量體溫時,紅外額溫計對準額頭正中心(眉心上方並保持垂直),測量部位不能有毛髮、汗水、帽子等遮擋,確定測量距離以(1-3)CM為佳。1分鐘內重複測量兩次,每次測量時間應維持(3-5)秒,兩次測量數據之差在0.3℃以內,數據可採信,否則需檢查後再次測量。

紅外額溫計主要應用於需可攜式、流動式測量人體溫度的公共場所,其最大允許誤差為±0.3℃。紅外篩檢儀可以快速從人群中篩檢體溫較高的異常者,其最大允許誤差為±0.4℃。紅外耳溫計測量人體耳部鼓膜溫度,不易受環境的影響,其測量精度較高,穩定性較好。

隨著環境變化、時間推移,人體紅外測溫儀內部電子元件、光學器件的性能會發生衰減或老化,需定期校準。通過科學校準修正後,測量數據更加精準。湖南省計量檢測研究院是省內法定計量機構,已建立人體紅外測溫儀標準裝置。

張遙奇提醒,人體紅外測溫儀是當前最快捷測量人體溫度的設備,其測量數據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參考,但是由於其測量原理的局限性,目前尚不能將人體紅外測溫儀測量數據作為醫學診斷數據。

相關焦點

  • 紅外測溫儀如何正確使用?這份指南請收好
    近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嚴峻,確保體溫檢測設備性能穩定是疫情防控的關鍵一環。近日,浙江省計量科學研究院迅速行動,組織編制「篩查用紅外測溫儀」使用指南,宣傳指導正確使用測溫計量器具,為堅決打贏疫情攻堅戰提供計量技術支撐。
  • 當紅外測溫遇見AI,「人臉識別」全自動人體測溫儀硬核戰疫
    市委書記張術平,市長陳飛先後兩次到公司督促協調防控疫情的紅外人體測溫儀及測溫組件的生產。2月12日,山東省政府副省長、省公安廳廳長範華平一行蒞臨睿創微納子公司艾睿光電考察調研。這需要對公司與紅外行業有較深入的了解。目前所用的紅外人體測溫儀主要分為兩種:手持式紅外人體測溫儀和在線式全自動紅外人體測溫儀。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 篩查用紅外體溫計使用手冊
    紅外體溫計使用手冊  01、測量人體的體溫儀器主要有哪些?  目前主要有接觸式的和非接觸式的,接觸式的主要有水銀體溫計、醫用電子體溫計等,非接觸式的有紅外耳溫計,紅外額溫計,紅外篩檢儀等。  在這次疫情防控中,主要使用的是紅外額溫計和紅外篩析儀,優點是使用方便,無接觸,效率高,能起到初步篩查目的。  02、常用紅外額溫計模式如何選擇?  目前常用紅外額溫計一般有兩種模式,體溫模式和額溫模式,使用時選擇體溫模式。也有一些測溫儀開機後不需選擇,即默認為體溫模式。
  • 紅外專家科普:人體測溫儀體溫篩查時必須注意的「九大要點」!
    【紅外專家科普】正直春運返程高峰期,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嚴重性,大部分機場、車站、醫院等人群密集區域都緊急安裝了專業的紅外人體測溫儀進行體溫篩查,在這個特殊時期人體測溫儀自動化、圖像化、遠距離、大規模的體溫篩查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使用人體測溫儀進行體溫篩查工作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 讀懂疫情背後的科技力量——無接觸式紅外體溫篩查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早期臨床表現為主要為發熱、乾咳、乏力,針對此次疫情,根據官方權威發布平臺發布的《新型肺炎防控知識手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早期臨床表現出現體溫≥37.3℃的人員應到當地指定醫療機構進行排查、診治。 因此,體溫檢測成為判別和預防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
  • 人體紅外測溫儀的科普小知識
    近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嚴峻,測量體溫成為防控疫情的必要手段。人體紅外測溫儀因其非接觸、效率高、使用方便的特點在人流密集的各交通關口、醫院、住宅小區、企事業單位廣泛用。分類常用的人體紅外測溫儀可分為紅外熱成像體溫快速篩檢儀和紅外體溫計兩類。
  • 紅外測溫儀需求大,亟須破解復工和原材料難題|眾志成城,戰勝疫情
    這裡是天津九安醫療,您需要的手持紅外測溫儀我們正在抓緊生產!您可留下聯繫方式我們滿足武漢地區需要後會在第一時間聯繫您。」這是1月31日早晨記者給天津九安醫療的客服打電話時客服人員的表述。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國內有資質的紅外測溫儀生產企業大部分已經開工,有的甚至春節也沒休假,加班加點生產以保證疫情所需。加班生產但缺口仍很大
  • 紅外測溫,穿梭在疫情防控內外的利器
    這可能是過往的旅客第一次在生活中接觸到熱成像儀,而對於高德紅外來說,這也是他們第一次將熱成像技術和體溫篩查結合應用到公共衛生防控中來。2020年1月21日,武漢的三個火車站以及天河機場已經配備好高德紅外的測溫設備,抗擊疫情的第一道防線建立起來了。如果說非典時期高德紅外是臨場應戰,那麼今年年初的的新冠抗疫則是主動出擊。
  • 青島膠州首批「紅外熱成像人體測溫儀」投放超市...
    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14日訊 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及時監測排查重點場所流動人員發熱狀況,日前,膠州市投入200多萬元購買了20臺 「紅外熱成像人體測溫儀」,將對商超、醫院等人員流動較大的重點場所進行配置,為重點場所人員進行快速、準確的體溫測量,方便市民購物、就醫和企業復工。
  • 帶您了解人體紅外溫度計
    在疫情防控期間,人體紅外測溫設備因其非接觸、效率高、使用方便等特點,在醫院、機場車站、農貿商超、住宅小區等公共場所被廣泛使用,但是該如何正確使用測溫設備,使用中有哪些注意事項,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測量人體溫度的儀器有哪些?
  • 紅外測溫真的靠譜嗎?……關於測溫儀,你想問的都在這兒了
    當前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也是企業復工復產的重要節點。人員回流讓機場、火車站等城市公共運輸場站以及工業園區、大型企業、寫字樓等人群集中區域的疫情防控壓力劇增。很多區域都配備了測溫工具進行基本疫情篩查。這些體溫篩查結果準確嗎?
  • 【抗疫利器】MEDICAS 醫學雙攝紅外熱成像測溫儀
    COVID-19新冠病毒感染篩查、醫學和防疫現場實時精準監測。MEDICAS可方便地裝備於公共場所及人流密集區域進行大面積人臉溫度識別及監測使用,在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防控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利用高精度紅外熱像測溫儀快速地測量人臉溫度,在醫院、機場、碼頭、火車站、地鐵站、客運站、學校、辦公樓宇等人流量巨大的公共場所精準識別體溫異常人員,利於疫情防控。
  • 菜市場「上崗」AI智能紅外測溫儀,解決人流密集地疫情防控難題
    智能人臉識別測溫儀F730現在還有很多地方是使用傳統的人工管控方式,人工檢查出入人員是否有佩戴口罩,手持測溫儀檢查通行人員的體溫,這種方式不僅效率低,且沒有數據做依據,後續如果要啟動追蹤防控難度大。人臉識別紅外測溫儀可以發揮哪些作用?現在通過智能AI就可以解決菜市場等場所的人員防控問題,並且在一些地區也早就用了AI智能技術人臉識別紅外測溫儀,利用人工智慧進行無接觸式疫情防控管理,可以說是非常先進哦!比如在今年8月份,廣東中山城區有菜市場就啟用了AI技術。
  • 新冠肺炎防控時期,如何正確使用體溫計?
    ,因此十分適合應用於疫情防控期體溫測量。人體紅外測溫儀通過內置傳感器探測人體的熱輻射,再結合大量的實驗數據,通過一定的數學模型推算出人體相應實際體溫,從而達到測量體溫的目的。目前常用的紅外體溫測溫儀大體可以分為三類:紅外耳溫計、紅外額溫計和紅外篩檢儀。紅外篩檢儀:一般由廠家安裝在固定位置,並經專業調試,需由接受過培訓的專人來操作。
  • 人體紅外測溫儀的科普小知識:不建議用工業檢測紅外溫度計
    近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嚴峻,測量體溫成為防控疫情的必要手段。人體紅外測溫儀因其非接觸、效率高、使用方便的特點在人流密集的各交通關口、醫院、住宅小區、企事業單位廣泛用。
  • 人體測溫的主流方式有哪些?非接觸紅外熱成像測溫儀有哪些好處?
    目前,醫院、商超、公共運輸、社區等公共場所常用的測溫設備有水銀溫度計、紅外溫度計、紅外人體表面溫度篩檢儀、電子體溫計等。其中,紅外溫度計主要包括紅外耳溫計、紅外體表溫度計兩種,分別為手持式額溫計、立柱式紅外測溫儀、門式紅外測溫儀、熱成像體溫篩查儀等。
  • 影響人體紅外線測溫準確性因素有哪些?紅外熱成像測溫儀準不準?
    環境溫度COVID-19 疫情在全國蔓延期間,正值隆冬時節,環境溫度較低。因此,公共場所尤其是醫院、社區、商超等入口處在室外測溫時,測溫儀要保證精確度,應關注其使用環境要求,同時需考慮環境溫度補償問題。由於目前市場上的輻射測溫儀大多是單色測溫儀,工作波長相對固定。
  • 人體紅外測溫儀使用有講究
    正北方網訊2月2日,內蒙古計量測試研究院召開了新聞發布會,為應對疫情,該院專業技術人員於去年農曆臘月二十九開始全天候無假日進入工作狀態,提供人體溫度測量儀器量值溯源工作。已開通人體測溫儀等醫用計量器具檢測綠色通道,隨時接收,快速免費檢測。
  • 紅外熱成像測溫儀:守住抗疫第一道防線
    新華社記者 任 超攝3月3日,進入廣州國際金融中心的人們排隊通過紅外測溫儀。新華社記者 盧漢欣攝體溫檢測是抗擊疫情的「第一道防線」。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時期,耳溫槍、額溫槍等測溫「利器」紛紛上陣,各展其能。其中,「只是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溫度就被記錄下來」的紅外熱成像測溫儀尤受青睞。
  • 渝企抗「疫」| 海康威視防控疫情同時全力生產,保障紅外測溫設備供給
    紅外測溫設備供給各大交通樞紐站疫情爆發後,海康威視迅速成立應急工作組,從研發、生產到供應鏈不同層面全力保障紅外測溫等相關設備的供給,助力疫情防控。相比傳統水銀溫度計和額溫槍,紅外熱成像測溫「高效」和「安全距離測溫」的兩大優勢更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