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疫情背後的科技力量——無接觸式紅外體溫篩查

2020-11-24 騰訊網

近日來疫情仍呈持續爆發的態勢,阻斷疫情進一步擴散刻不容緩,各種高科技手段不斷助力疫情防控。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早期臨床表現為主要為發熱、乾咳、乏力,針對此次疫情,根據官方權威發布平臺發布的《新型肺炎防控知識手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早期臨床表現出現體溫≥37.3℃的人員應到當地指定醫療機構進行排查、診治。

因此,體溫檢測成為判別和預防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無論是公共場合還是家庭場景中,非接觸式測體溫設備大展拳腳,背後的紅外傳感器技術功不可沒。

紅外熱像儀早期主要應用於軍事領域,近年來隨著產品技術的不斷成熟,紅外熱像儀逐步開始在民用領域得以廣泛應用。

無接觸式紅外體溫篩查儀 傳感器發揮關鍵作用

什麼是紅外熱成像測溫?紅橙黃綠青藍紫是大家所熟知的大自然的可見光。在可見光之外,有一種人類看不見的「光線」,叫做「紅外線」。

只要高於絕對零度(-273℃)的物體,都會向外輻射紅外線,因此自然界中的萬物,無時無刻地都在向外輻射不可見的紅外線,人類當然也不例外。紅外線本身的物理特性就具有很強的熱效應,例如太陽的熱量主要通過紅外線傳到地球表面。

因此物體發射的紅外線,通過紅外探測器先進的光電轉換效應,再通過科學的算法、精確的程序處理,其中所包含的熱信息就能轉化成物體表面的溫度信息,這就是紅外測溫的基本原理,傳感器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紅外熱成像測溫設備主要是利用可視化的圖片與視頻,來呈現人身體各部位溫度的差異,它對人體細胞新陳代謝所產生的熱輻射極其敏感,因而在設備上也可以用不同的顏色,對人身上異常熱源的分布、深度、強度等信息加以呈現,幫助檢測人員做初步的篩選檢測。

單純紅外IRT的檢測準確性受到環境溫度,溼度等因素的影響較大。而且人在攝入酒精,或者退燒藥物以後,體溫也會被影響,誤導檢測設備。如風吹、空調、人行經過等造成環境溫度擾動,實際工作中誤差將達到±1℃,甚至更高,無法達到界別37.3℃的防控初步篩選疑似患者的標準。

無感測溫作為初篩,主要目的是篩查出疑似的「漏網之魚」,但如果測溫溫差過大,或造成體溫數據查看管理困難,使用效果大打折扣。由於傳統單純紅外傳感型檢測的準確性較差,容易漏檢,利用可見光成像與紅外熱成像組合分析成為一種更加準確有效的檢測方案。

人在感染病毒發病以後,人體生物體徵信號會出現異常,比如:體溫升高,心跳加快,呼吸加快。因此綜合利用這些生物體徵信號進行分析可以大大提高檢測的準確性。採用可見光與紅外熱成像的混合方案,基於圖像處理與AI的技術,使得成本降低的同時,準確性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通過檢測人在呼吸之間鼻孔區域的溫度變化,可以檢測出呼吸的頻率

可見光圖像用來檢測人的心跳信息,人在面部血液循環會隨心跳體現微小的顏色變化,通過這種顏色變化可以計算出人的心率。

即便是人放的屁,也能甄別

全國總動員的疫情防衛戰中,為何紅外體溫快速篩查儀能築起「第一道防線」呢?「無接觸式測溫」「大規模人群實時體溫測量」「自動抓取發熱人群」三大特點,是紅外體溫快速篩查儀在防控新型肺炎時,築起第一道防線的主要原因。

直觀、智能、非接觸、24小時不間斷工作,異常及時報警,一旦有人員被測出體溫超過告警溫度閾值,或有疑似發燒的症狀時,設備除了告警,還將把信息通過5G網絡實時回傳到相關部門。

紅外熱檢測系統(Infrared Thermography :IRT)特別適合人流密集的場所。例如杭州麥樂克科技、武漢高德紅外、浙江大立科技、中國電科、等企業,在這次疫情爆發後,迅速行動,在火車站、機場、重點醫院等單位安裝了紅外體溫快速篩查儀,築起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

據數據顯示,我國紅外熱像儀市場的潛在需求要遠大於實際需求:雖然當前我國民用紅外熱像儀市場的年需求約為4億元,但從長期來看,中國紅外熱像儀市場的潛在需求可達500-600億元。未來5年,預計我國紅外熱像儀市場的年均增長率可達20%,今年因為疫情原因,市場可能出現翻倍增長。

熱成像結合5G技術與AI技術,可以快速完成大量人員的測溫及體溫監控,識別出溫度異常的個體,同時將視頻及響應數據,準確快速實時傳送至大屏或雲平臺,幫助政府和企業築起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避免測溫人員的頻繁、長時間工作,提升病區隔離管控水平。

紅外體溫計傳感器 前期篩查疑似發燒人員

上文我們知道,「發熱」是判斷感染武漢肺炎的關鍵指標,是初步判斷是否感染病毒的重要參考,紅外測溫儀設備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對於其他類型的測溫方式,採用紅外測溫方式的優勢在於快速、直觀、非接觸檢測。在此類設備中,不論是紅外測溫儀,還是耳溫槍、額溫槍等紅外檢測設備,都離不開基礎的熱紅外傳感器元件。

紅外測溫敏感元器件

簡單來說,紅外傳感器接收到物體發出的能量後,通過其光學系統,可將紅外能量轉換成電信號,然後將其轉換為溫度值。

例如,耳溫槍是一種典型的非接觸式的紅外測溫儀,它是利用檢測鼓膜(相當於下視丘) 所發出的紅外線光譜(6~15μm)來測量體溫。根據玻耳茲曼定律,物體溫度越高,輻射能量越大。E=σεT(σ=常量,T物體絕對溫度,ε比輻射率,n=4)。只要測出物體所發射的輻射能量,就可以確定它的溫度。

耳溫槍工作示意圖

紅外測溫儀原理圖

紅外測溫儀由光學系統、光電探測器、信號放大器及信號處理、顯示輸出等部分組成。待測目標的紅外輻射信號,經過光學接收器傳輸給調製器濾除大面積的背景幹擾信號,然後經過紅外探測器將紅外輻射信號轉變成電信號,該信號經過放大器和信號處理電路,並按照儀器內置的算法和目標發射率校正後,最終可轉變為被測目標的溫度值。

總的來說,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傳感器的應用體現在方方面面,對於前期篩查而言,在人群中發現疑似發燒人員,進一步採用各類紅外傳感器檢測設備進行精確的體溫測量及後續檢查,顯得非常重要。

除此之外,傳感器在此次疫情中還有著更加廣泛的應用,例如差壓傳感器在救護車和隔離病房中的應用,傳感器在醫療器械中的應用等等。

紅外特徵敏感元器件除了用在測溫與成像方面,例如氣體檢測傳感設備也可以使用,在智能家居領域,麥樂克就打造了多款空氣環境檢測儀,如PM2.5、有機揮發物等都可以通過紅外特徵敏感元器件進行檢測,相比於化學檢測方法,紅外物理檢測擁有長壽命、免標定等多種優勢。

相關焦點

  • 平遙古城站使用紅外測溫安檢門 無接觸式體溫檢測
    2月10日,平遙煤化集團捐贈的紅外測溫安檢門在平遙古城站投入使用。該設備可實行無接觸式體溫檢測,快速篩選疑似患者,提高體溫檢測工作效率,為平遙地區疫情防控提供可靠保證。
  • 軌道交通較場口站等啟用非接觸快速紅外體溫篩查系統
    03-08 20:48:08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晚報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朱婷/文 重慶軌道集團供圖3月8日,重慶軌道集團發布消息稱,市內企業逐步復工復產,軌道交通客流也在逐漸增加,為做好疫情防控,重慶軌道交通在小什字站、兩路口站
  • FOTRIC飛礎科上市692全自動紅外體溫篩查儀
    浙江東陽請警車全程護送貴州回浙人員復工、義烏包專列接員工返城、嘉善包專機運送154位返崗員工、廣州東莞包車從雲南昭通接員工復工,佛山市長公開承諾絕不因企業因無口罩而不能復產……在疫情可控下,早「跑」一步,經濟早復甦。但疫情仍有,如何使之前的「封閉式管控」轉變至利於經濟發展的「精密型智控」?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 篩查用紅外體溫計使用手冊
    紅外體溫計使用手冊  01、測量人體的體溫儀器主要有哪些?  目前主要有接觸式的和非接觸式的,接觸式的主要有水銀體溫計、醫用電子體溫計等,非接觸式的有紅外耳溫計,紅外額溫計,紅外篩檢儀等。兩者最大的區別是是否接觸到皮膚,從測量精度來說,接觸式測溫計要高於非接觸式。  在這次疫情防控中,主要使用的是紅外額溫計和紅外篩析儀,優點是使用方便,無接觸,效率高,能起到初步篩查目的。  02、常用紅外額溫計模式如何選擇?  目前常用紅外額溫計一般有兩種模式,體溫模式和額溫模式,使用時選擇體溫模式。
  • 紅外專家科普:人體測溫儀體溫篩查時必須注意的「九大要點」!
    【紅外專家科普】正直春運返程高峰期,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嚴重性,大部分機場、車站、醫院等人群密集區域都緊急安裝了專業的紅外人體測溫儀進行體溫篩查,在這個特殊時期人體測溫儀自動化、圖像化、遠距離、大規模的體溫篩查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使用人體測溫儀進行體溫篩查工作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 福祉科普|非接觸式紅外人體測溫儀,你了解多少?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讓非接觸式紅外人體測溫儀成為市場上爭相搶購的"香餑餑",因其相較於傳統的水銀體溫計不需要接觸人體、使用安全、使用周期長、響應速度快能快速顯示測溫結果成為在疫情期間進行體溫監測的標配工具。
  • 安天下AT350體溫篩查系統 熱成像測溫門直銷
    截至10月12日17時30分,全市已完成密切接觸者、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一般接觸者1171人,醫務人員、住院病人及陪護人員和社區檢測人群103.76萬人的核酸檢測採樣,已出檢測結果31.3萬份。除之前公布的核酸檢測陽性結果外,其他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目前未發現有新的陽性感染者。    隨著疫情的再次反彈,測溫新產品也不斷出來,來更快的檢查出高溫患者!
  • 疫情防護重點物資|紅外熱成像體溫檢測產業鏈深度解析
    一、非接觸式紅外熱成像體溫篩檢市場需求巨大2020年2月2日,工信部新聞發布會上曾提到,目前為止收到各地各方面對紅外體溫檢測儀的需求約為2萬臺,手持式約30餘萬臺。工信部預計,整個全自動紅外熱成像體溫檢測儀需求約為6萬臺,手持式約55萬臺。
  • 機場、火車站用熱像儀做體溫篩查引熱議,對人體有害嗎?
    疫情肆虐,又正值春運人員流動高峰期,為避免檢查工作人員與人流直接接觸發生反覆交叉感染,各地在火車站、地鐵、機場、碼頭、客運站等交通樞紐,以及醫院、商超、企業等人員密集地紛紛採用非接觸式的無感測溫的方式,實行人員體溫檢測,快速篩查疑似患者,同時實現人員快速高效通行,控制人群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風險,對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具有重要意義
  • 智能體溫檢測紅外熱像儀——為抗疫而生
    2020年疫情以來多數企業面臨沉重的打擊,但也有一些企業站在了「風口」之上,對他們而言,挑戰與機遇,並存!自2020年元月疫情爆發以來,防疫物資必不可少,體溫檢測儀器——成為大多數企業疫情防控的「必備之需」。作為主要生產智能體溫檢測紅外熱像儀等產品的智能製造企業,武漢格物優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物優信」),關鍵時刻為武漢疫情防控貢獻了一份不可缺少的力量。
  • 這個門很神奇 可無接觸快速測體溫
    為阻斷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蔓延,應急防疫裝備成為急需品。  昨日,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研製成功的紅外測溫通過式安檢門順利通過現場測試。  中信重工下屬中信成像公司主管技術工作的副總經理王濤介紹,這個神奇的門是在公司原有的安檢產品CI300金屬探測門的基礎上,增加紅外測溫模塊後研製成功的,其目的是實現無接觸式的人員體溫快速檢測篩查。
  • 復工體溫篩查,FOTRIC熱像儀實現高效安全測溫
    上海2020年2月14日 /美通社/ -- 疫情當前,新型冠狀病毒「人傳人」,企事業單位開工須篩查發熱人員,預防交叉感染。傳統的紅外測溫儀、額溫槍類型的測溫工具,逐個測量,效率低下,容易導致待測人員排起長隊,增加相互感染風險。有什麼高效測溫的辦法嗎?
  • 謠言粉碎機:車站體溫篩查紅外線測溫儀能夠殺死白細胞?熱像儀專家談?
    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嚴重性,全國各地的機場、地鐵、車站等為保證廣大旅客的安全,以及有效避免疫情的進一步傳播,都緊急加裝了紅外線測溫儀-熱像儀,這些紅外線測溫儀-熱像儀可以瞬間對通過的人流進行大規模體溫篩查檢測,快速探測到發熱人員並報警,有效的避免大面積交叉感染的事件發生。
  • 「無接觸式」溫度監測通行更便捷!威海門式紅外測溫儀商超「上崗...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1日訊 在人流量較大的公共場所,既要對出入人員進行體溫檢測,又要儘可能避免擁堵,減少人員聚集和接觸。為此,威海環翠區鯨園街道聯合慈善總會捐助兩臺門式紅外測溫儀,安裝在家家悅中心店入口處,有效提升通行效率,助力疫情防控。
  • 紅外額溫計「躺槍」,測體溫有啥可怕的?
    我們一般說的體溫是指體內溫度,比較接近體內溫度的是口腔、直腸或腋下溫度。體表溫度是指人體表麵皮膚的溫度比如額頭和手腕錶面的溫度。用於體溫測量的溫度計可分兩大類接觸式溫度計和非接觸式溫度計。接觸式溫度計包括大家常用的玻璃體溫計和醫用電子體溫計。
  • 早期疫情篩查和防控的「利器」——人體紅外測溫儀,您正確使用了嗎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劉永濤居家自我防護,用人體紅外測溫儀測量體溫為何不準?甚至無法顯示溫度數據?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許多市民在使用該儀器時遇到困惑,發現部分測量數據存在較大偏差。人體紅外測溫儀是一種通過探測器測量被測對象(人體表面、耳腔等)的紅外輻射量,經適當修正後,輸出顯示身體某部位溫度的光電儀器。主要分為紅外額溫計、紅外耳溫計、紅外篩檢儀三種。人體紅外測溫儀作為體溫測量設備,廣泛應用在機場、車站、醫院等公共場所,不少市民也會自行購買使用。其在疫情防控中作用顯著。
  • 體溫槍「一槍難求」!紅外傳感器成市場新熱還是曇花一現?
    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接觸最多的紅外體溫計設備,更是傳感器技術的典型應用。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防疫過程中,紅外體溫設備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紅外溫度傳感器作為紅外體溫計的核心器件也面臨巨大的需求。    以耳溫槍為例,其是一種典型的非接觸式的紅外測溫儀,利用檢測鼓膜(相當於下視丘) 所發出的紅外線光譜(6~15μm)來測量體溫。根據玻耳茲曼定律,物體溫度越高,輻射能量越大。
  • 榮獲「北京市模範集體」榮譽稱號 曠視科技以AI幫築疫情防護牆
    >肩負著人工智慧領軍企業的社會責任,年初疫情出現後,曠視科技便迅速響應成立AI抗疫聯合攻關項目組,為疫情貢獻科技的解決方案。歷經13天的日夜奮戰,曠視科技AI抗疫聯合攻關項目組上線了「明驥AI智能測溫系統綜合解決方案」。方案通過採用「人體識別+人像識別+紅外/可見光雙傳感」的技術方案,智能測溫帶寬可達到每秒15人,一套系統可以同時處理16路通道信息,支持3米內無接觸測溫,±0.3℃(帶黑體)高精度輸出,可以有力輔助火車站、汽車站、地鐵站、機場等人員高密流動場景的工作人員篩查體溫異常者,做好防疫工作。
  • 省精神衛生中心引入紅外線熱像儀監測體溫,實現無接觸快速篩查
    為了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確保醫院就診人員安全、近日,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紅外線熱成像體溫檢測設備正式投入使用,真正實現了無接觸、遠距離、快速體溫篩查,提高了通行效率,有效避免了人多擁堵的情況。
  • 聚光科技製造紅外熱成像測溫產品部署防控第一線
    此次疫情存在著潛伏期長、流動性大的特點,如何全面快速地篩查識別有發熱表徵的疑似傳染人員並進行精準隔離是打贏此次疫情阻擊戰異常關鍵的一環。  截止目前,首批近百套由譜育科技製造的AI智能型紅外熱成像分析系統已全部緊急調撥派往前線,先後在北京首都機場、北京大興機場等京津冀、長三角的機場、車站、醫院等人員流動密集區域投入使用,相關技術人員也已緊急奔赴全國各地,協助進行高精度體溫篩查的應急監測工作,為守住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