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發現類地球恆星,太陽系外可能存在生命

2020-12-05 金吉列大學長佛山

一個超級行星系統已被探測到,它圍繞著離太陽最近的恆星Gliese 887運行。包括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的Richard Nelson教授和 Gavin Coleman博士在內的一個國際天文學家研究小組,在「Red Dots」項目中發現了這一現象,「Red Dots」項目旨在探測圍繞太陽運行的類地行星。這項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研究表明,新發現的比地球大的這個行星系統,存在於恆星的宜居帶附近,可能是石質的類地行星,這表明太陽系外可能存在生命。這兩顆新行星,Gliese 887 b和Gliese 887 c,是由位於智利La Silla的歐洲南方天文臺的360米望遠鏡上的高精度徑向速度行星搜索器(HARPS)發現的。

「Red Dots」研究小組發現恆星微小的來回擺動是由行星的引力引起的。這兩顆行星分別每9.3天和21.8天繞其恆星公轉,比水星繞太陽公轉的速度快。如果這些行星向地球反射同樣數量的恆星光,Gliese 887 c 的公轉周期為21.8天,預計溫度為70攝氏度,略高於地球。在發現這顆行星之前,太空科學界曾根據天文學家的預測,預計像Gliese 887這樣的紅矮星通常會有不止一顆行星。

Richard Nelson教授和 Gavin Coleman博士表示: 「計算機通過模擬行星的形成,發現行星很少從自身單獨演變發展, 通常情況下,行星喜歡在行星系統中演變形成。通過在我們自己的宇宙發現一個行星系統,進而證實之前的計算機的預測,真是太棒了。」

到目前為止,「Red Dots」研究計劃已經發現了7顆行星圍繞4顆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旋轉,包括2019年發現的另一個由3顆行星圍繞一顆紅矮星旋轉的星系。

相關焦點

  • 450 光年外的原恆星:包含構成生命的基本有機分子
    此次新研究由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的研究人員帶領,研究對象是一顆名叫IRAS16293-2422 B的、與太陽同類型的原恆星,位於蛇夫座新宿增四星區域中。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1月3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在觀察450光年外的一顆類似太陽的年輕恆星時發現了一種分子,而這種分子可能在地球生命起源中扮演了關鍵角色。這是研究人員首次在這類「原恆星」中探測到這種名為乙醇腈的分子。該物質早在生命形成之前就已經存在了。此次發現將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太陽系和地球生命的形成過程。
  • 科學家又在太陽系外發現一個"新地球" 或有生命存在
    一個國際團隊日前在英國《自然》雜誌網絡版上發表報告稱,他們通過長期觀測發現,一顆環繞比鄰星運行的行星可能具有適合生命繁衍的環境。比鄰星是距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人類能夠發射探測器到這顆潛在宜居行星上探索生命痕跡。
  • 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潛在宜居行星(組圖)
    (圖片來源:中國新聞網)新華社北京8月25日電 一個國際團隊24日在英國《自然》雜誌網絡版上發表報告說,他們通過長期觀測發現,一顆環繞比鄰星運行的行星可能具有適合生命繁衍的環境。比鄰星是距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人類能夠發射探測器到這顆潛在宜居行星上探索生命痕跡。比鄰星位於半人馬座,是一顆紅矮星,距離太陽系約4.2光年。
  • 距太陽系最近恆星系統內發現一顆類地行星
    科技日報北京8月24日電 (記者張夢然)本周英國《自然》雜誌在封面位置刊登了一項天文學重要發現,一顆小型巖石行星繞比鄰星運行,而比鄰星正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新發現的行星被命名為比鄰星b(Proxima b),質量約為地球的1.3倍,其表面溫度理論上允許液態水存在。比鄰星是一顆紅矮星,距太陽系僅4光年多一點,因此也是人類研究最深入的低質量恆星之一。
  • 科學家發現距離地球最近的多行星星系,或存在適合生命居住的星球
    研究人員在美國時間本周四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報告中稱,地球附近的一顆恆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多行星系統之一。藝術家筆下的多行星系統當然,這所謂的附近是宇宙範圍的概念,距離地球大約64萬億英裡之外。這項研究顯示,這個星系至少有兩顆,也許有三顆超級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所謂超級地球,一般指超級類地行星。
  • NASA重大發現:七顆類地球行星可能存在生命
    電影《降臨》中,女主角路易斯與外星人對話的場景,可能在不久的將來,真的發生在人們身邊。美國宇航局NASA北京時間2月23日凌晨2點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一項重大發現。在距離地球40光年距離的一顆小恆星周圍有七顆類似地球的行星圍繞。這是人類史上首次真正有機會研究太陽系以外的生命跡象。
  • 研究稱類日恆星系統可能比太陽系更宜居
    >   銀河系中有許多和太陽類似的恆星,一個由俄亥俄州大學地質學家和天文學家組成的小組正在以新的方式尋找著外星生命。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2月3日報導,在本周於聖·弗朗西斯科召開的美國地球物理學聯盟會議上,該小組報告了他們新研究的初步結果:圍繞著這些類日恆星公轉的行星,可能比我們的地球更熱,更加有活力。這些系統的類地行星內部,溫度超過地球25%。因此從地質學上來講,它們會更活躍、更可能保留足夠的液態水來支持生命,至少是微生物形式的生命。
  • 天文學家發現110光年外宜居行星上存在水,可能是宜居的大號地球
    即天文學家首次在太陽系外的一顆可能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上發現了水存在的證據。來自倫敦大學的系外行星科學家、《自然天文學》論文的第一作者安傑洛斯·齊阿拉斯(Angelos Tsiaras)說:「這是目前我們所知道的太陽系外唯一一顆溫度適宜於支持水存在的行星,它有大氣層,也有水,這使得它成為我們目前所知最適宜居住的行星。」
  • 太陽系外發現"超級地球" 大氣層中含大量水蒸氣
    結果顯示,它的大氣層富含水蒸 氣,甚至在地表有海洋,但由於它距離所環繞的恆星距離僅為200萬公裡,因此其地表的溫度有200攝氏度,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不大。  這個於2009年發現的類地行星被命名為「GJ 1214b」。它距離地球僅為40光年,直徑是地球的2.6倍,質量是地球的6.5倍,是迄今發現的第二顆最小太陽系外行星。這顆有水行星被歸入「超級地 球」行列。
  • 地球生命如何起源?最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竟在太陽系?
    地球生命如何起源? 目前關於地球生命起源有好幾種可能,但這些都只是猜想,畢竟人類沒法乘坐時間機器,返回過去一探究竟。 第一種,即地球在長期的演化中自行產生的,這也被稱作自然發生論。
  • 系外類地行星大氣中首次發現水汽 距離地球大約110光年
    研究人員首次在一顆太陽系外類地行星大氣中發現水汽,且這顆星球的溫度可能符合生命存在所需條件。英國期刊《自然·天文學》11日登載英國倫敦大學學院一個研究小組的報告,揭示這一「激動人心」的發現。這顆行星代號K2-18b,屬於獅子座,距離地球大約110光年。它圍繞一顆紅矮星運轉,表面由巖石構成,體積和質量分別是地球的2倍和8倍。這類質量超過地球的類地行星獲稱「超級地球」。研究小組分析「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所獲光譜數據,發現它的大氣中有水汽,含量可能在0.1%至50%之間。
  • 生命基礎單位、最簡單的胺基酸形成於恆星出現之前
    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天文學》上,表明甘氨酸和其他胺基酸很可能在密集的星際雲團中形成,出現胺基酸後,星際物質才轉化為新的恆星和行星。彗星是太陽系中最原始的天體,反映了太陽和行星即將形成時存在的分子。在67P/Churyumov-Gerasimenko彗星以及從星塵任務返回地球的樣品中檢測到甘氨酸的現象表明,胺基酸(例如甘氨酸)的出現早於恆星。但是直到最近,人們仍認為甘氨酸的形成需要能量,這對可形成甘氨酸的環境設定了明確的限制。
  • 恭喜WordSunny學員喜獲倫敦瑪麗女王大學...
    恭喜WordSunny學員喜獲 倫敦瑪麗女王大學 會計與金融 項目錄取 ▼ 學員介紹 ▼ 學校簡介 倫敦瑪麗女王大學
  • 太陽系附近發現三顆超級地球 或存外星生命(圖)
    歐洲南方天文臺26日發布消息稱,德國的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太陽系附近有三顆適宜生命繁衍的「超級地球」,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這三顆行星圍繞天蠍座的一顆恆星運行,距離地球僅22光年。按照天文單位計算,堪稱與地球是鄰居。最新研究三顆行星溫度適宜還有水「超級地球」也稱超級類地行星,是指那些環境可能和地球類似,而質量通常為地球1到10倍的行星。
  • 系外類地行星光譜中首次發現水分子
    有史以來第一次,天文學家在系外巖石行星的大氣層中發現了水蒸氣。有趣的是,這顆行星位於其恆星所謂的宜居帶中,讓它成為銀河系中最有希望找到地外生命跡象的地方之一。由克卜勒太空天文臺發現的K2-18b行星位於110光年之外。初步掃描表明,這顆系外行星是一顆超級地球,也就是說,它是一顆比地球大的巖石行星,而且具有大氣層。
  • 太陽系外有「備用地球」 「居民」或不同於地球
    與中央恆星相隔一段合適的距離,此處的行星表面平均溫度能夠使液態水穩定存在,才可能擁有像地球一樣的生命環境條件。「宜居帶的範圍和恆星本身的類型有關,同時還跟恆星的輻射強度有關。 」季江徽說,在太陽系,宜居帶大致分布在金星軌道到火星軌道之間,地球剛好在其中。
  • 太陽系外發現兩顆與地球大小近似的行星
    美國航天局12月20日公布的名為「克卜勒-20e」(左一)和「克卜勒-20f」(右一)的兩顆行星與地球(右二)和金星比較的假想圖。新華社發 據《自然》雜誌網站12月20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首次發現了兩顆與地球大小近似的行星,這也是迄今為止在太陽系外發現的最小類地行星。
  • 太陽系中有地球,科學家已發現倆「新太陽系」,或有生命星球存在
    如果說兩個系統完全一樣的話,那是肯定不存在的,但是相似性很高的行星系統當然是有的!而且應該為數不少!僅僅在銀河系中應該就有很多!只是在那樣的恆星系統中沒有像我們地球這樣的有生命存在星球還不得而知。2545光年外的「克卜勒90」的恆星周圍發現了八顆行星,行星數量與我們所在的太陽系一樣,這是科學家們觀察到的第1個和我們太陽系一樣有8顆行星的系統,但是關於這8顆行星的具體情況還很難仔細觀測到。
  • 「金鳳花」,可能成為人類在太陽系外的理想家園
    圖為太陽系外金鳳花區域行星與地球對照圖尋找宜居系外行星地球是人類的家園,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地球有大小適中的質量,既不至於因引力太小而導致大氣逸散殆盡,又不至於大氣過於濃密;地球和太陽的距離也遠近適中,讓地球保持著適當的溫度,表面有液態水存在,為生命的出現和繁衍提供了可能。
  • 太陽系裡不存在超級地球,那太陽系外會有嗎?101光年外有機會
    而我們在地表上看到的星星大多是宇宙中的恆星,夜空裡出現的星星越多意味著宇宙中人類能夠觀測到的恆星就越多。那麼問題來了,這些恆星系會像太陽系這樣存在眾多行星,而且其中可能會有能夠孕育生命的行星嗎?這不僅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第一次將獎項頒給在天文領域有卓越貢獻的人,同時意味著科學家在太陽系外的發現逐漸被認可了。根據不完全數據統計,截至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了超過3000顆恆星的存在,而這些恆星中又包含了超過4000顆的行星,這表明有些恆星系中不僅僅只有一顆行星,有的甚至和太陽系一樣擁有多數行星,而這些發現幾乎都來自於美國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