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期刊如何活躍於「新」市場

2020-12-08 人民網傳媒

  創刊於1960年的《我們愛科學》雜誌,是中國少兒科普第一刊,也是唯一的國家級少兒科普期刊。

  在60年的發展歷程中,《我們愛科學》獲得了許多獎項和榮譽:2002年被全國少工委列為少年兒童科普教育指定用刊,2005年入選第三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2008年—2018年連續九次被列為向全國少年兒童推薦的優秀少兒期刊,2015年、2017年、2018年被評為全國百強報刊,2017年獲得中國出版政府獎,2019年連續第八次獲得中國少兒報刊金獎。

  目前,《我們愛科學》雜誌月發行量超過100萬份。在如今紙質期刊生存發展壓力巨大的當下,這份「老」刊是如何活躍在「新」市場的呢?

  六十載變身為新型少兒科普期刊

  1957年,新中國的各項建設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當時,《我們愛科學》首任主編鄭延慧剛來到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現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有限公司的前身)知識讀物編輯室工作。工作了一段時間後,她萌生了一個想法——創辦一本給少年兒童看的綜合性知識期刊。

  可這個刊物叫什麼名字呢?她又想到了一個好主意:在社裡的牆報上貼了一個「啟事」,說他們準備辦一份全國性的少兒科普刊物,向大家徵名。當時,中國青年出版社和中國少兒出版社在一起辦公,很多人都給這本刊物起了名字。最終編輯部敲定了既切題又符合少年兒童特點的「我們愛科學」這個刊名。就這樣,1960年,《我們愛科學》正式創刊。

  據《我們愛科學》現任主編王榮偉介紹,雜誌目前分為少年版和兒童版,都是半月刊。少年版分為「魅力科學」和「智慧百科」。「魅力科學」主要偏向於自然科學知識,如天文、地理、生物、數學、新科技等;「智慧百科」偏向於百科類知識,如古生物、歷史、考古等。兒童版分為「趣味畫報「和「快樂動漫」。「趣味畫報」是以輕鬆活潑的語言,給低齡兒童介紹科學知識;「快樂動漫」則是以科學動漫的形式講解科學知識。「可以看出,我們這種分類基本涵蓋了科學的各個領域,而且又充分考慮了低齡兒童的閱讀水平和習慣。」王榮偉說。

  王榮偉透露,目前雜誌主要收入是期刊發行和圖書銷售,約6:4的比例。2012年,依託《我們愛科學》的品牌內容,雜誌開始進軍科普圖書市場,出版了「科學故事會」叢書;2013年,出版「科學大偵探」叢書,該叢書單冊發行量超過40萬冊。王榮偉說,今後還計劃將《我們愛科學》多年積累的原創內容資源整合起來,推出「我們愛科學大百科叢書」,力爭做到具有國際水平,能與引進版百科圖書媲美。

  2015年,雜誌又率先引入新媒體技術,使讀者體驗從平面到立體的神奇感受。在期刊、圖書這類紙質載體之外,新媒體是《我們愛科學》近幾年發力的重點,雜誌社也希望利用雜誌品牌開發多形態的產品,比如知識付費、衍生產品等,拓展收入方式。

  暢銷秘籍在於「三個重視」

  談及《我們愛科學》60年暢銷不衰、深受一代代讀者歡迎的原因,王榮偉總結為「三個重視」。

  重視讀者。從創刊之初,《我們愛科學》的編輯們就意識到,雜誌是給少年兒童編的,要讓少年兒童有興趣看才行。所以《我們愛科學》一直注重趣味性、可讀性。在第5期的時候,就根據讀者的反饋意見進行了改版,創造了一個虛擬人物——小好奇,專門介紹各種科技新成就,還有《奔向明天的科學》《科學開闢新天地》等欄目。這種重視讀者的思想,一直貫穿在《我們愛科學》的發展歷程中。時至今日,《我們愛科學》每隔一段時間都要到讀者中去了解少年兒童的閱讀喜好。比如,2019年下半年,編輯們走進了大約30所學校進行調研,和少年兒童讀者面對面交流。根據與讀者的交流,策劃了很多特色欄目和選題,如《國寶檔案》《遠古秘聞》《燃燒的化學》《稀奇果怪》《科學透視眼》等。

  重視作者。《我們愛科學》一直非常重視原創,重視作者的培養。這些作者要麼擁有獨家科學資源,如著名天文攝影家戴建峰、我國首位徒步穿越南極的探險家溫旭;要麼具有很強的寫作能力,如作品入選科技部「2016年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的寒木釣萌、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入圍獎獲得者湯波等。另外,有許多著名科學家、作家也曾在《我們愛科學》發表過多篇文章,如葉永烈、高登義、李元等。正是因為有了高水平的作者隊伍,《我們愛科學》才能保證刊物質量,以內容的核心競爭力在少兒出版領域長盛不衰。

  重視市場。正所謂酒香也怕巷子深,為了讓更多少年兒童讀者閱讀到高品質的科普內容,《我們愛科學》特別重視市場。不僅建立起了有效覆蓋全國的發行隊伍,而且每年舉辦大量活動進行雜誌的宣傳推廣。每年舉辦各種類型的校園講座200場左右,而且來講座的都是中國科學院、中國科普作協、中國探險協會的知名專家、教授、作家。通過這些舉措,保證了《我們愛科學》能夠及時送到渴求科學知識的少年兒童面前。

  《我們愛科學》編輯團隊目前有13人,包括文字編輯和美術編輯,王榮偉介紹,為了保證質量,雜誌對編輯有幾個要求:一是必須外出採訪,獲取第一手資料;二是必須走進學校,走近讀者,每年要進行幾十場入校調研活動;三是對於新技術的應用,必須全員參與,共同學習成長,如AR(增強現實)、網絡直播、短視頻等;四是要不斷進修,提升自我,目前《我們愛科學》的文字編輯全部是研究生或研究生在讀。

  積極發展新媒體

  積極發展新媒體,是《我們愛科學》目前的主攻方向之一。

  在王榮偉看來,紙質雜誌天然存在的一些問題,難以滿足目前網際網路化、視頻化的趨勢。因此,《我們愛科學》開設了「我們愛科學AR」APP,在紙質內容立體化、視頻化方面做出嘗試。《我們愛科學》每期從雜誌內容中選出4個主題,經過技術開發成為AR內容,讀者可以體驗從平面到立體的奇妙感受,還能在線玩科學遊戲。可以這樣說,「我們愛科學AR」的內容全部來源於《我們愛科學》雜誌,並使雜誌突破了紙質的束縛。目前,「我們愛科學AR」不僅可以通過掃描雜誌上的二維碼下載,而且在各大應用商店都可以搜索下載。

  在短視頻方面,今年4月30日,雜誌開通了「疑案偵破」抖音帳號。這個抖音號的內容全部依託《我們愛科學》旗下的一個品牌產品「科學大偵探」叢書。這套系列叢書主要講述的是小D探長偵破各種疑案的故事,在讀者中取得了極佳的反響。所有演員、編劇、導演、剪輯都是由雜誌的編輯們來擔任。當然,王榮偉坦言,在抖音號運營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難,比如不夠專業,缺少有效的推廣手段,粉絲還比較少。他們計劃採取重點突破的方式,以項目制來運營,整合社內外資源,努力把它做成一個比較成功的邏輯推理益智類短視頻項目。

  此外,雜誌還在音頻節目、圖片視頻化、直播等方面進行了嘗試。王榮偉表示,總體目標是2021年,雜誌在新媒體方面取得較大的突破,實現線上線下結合的融合發展。

  為迎接今年創刊60周年,從2019年年底,《我們愛科學》就策劃了一系列線上線下活動。但是因為疫情原因,很多線下活動都無法開展。目前反響比較好的幾個線上活動,如「真是沒想到奇趣科學大展覽」「智慧大闖關「科學答題活動,得到了全國各地一些科技館、圖書館的響應,其中,「真是沒想到奇趣科學大展覽」目前有8萬多人在線上觀展,起到了普及科學、宣傳品牌的作用。後續雜誌會根據防控疫情的進展,適時開展線下的科學家講座、科學論壇、尋找老讀者等活動。

  對於這份經典科普刊物的發展前景,《我們愛科學》的所有編輯都充滿了熱情和希望,他們將繼續努力奮鬥,力爭擴大影響力,使《我們愛科學》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少兒科普品牌。王榮偉透露,在未來,雜誌的首要工作是繼續做好刊物的編輯出版,把「我們愛科學」這個品牌做好;要依託品牌,再孵化一批子品牌,從而形成少兒科普的產品群、品牌群;還要線上線下結合,以內容為核心打造多種形態的產品,進行多維開發。

  期待這份「老」刊在網際網路時代依然能夠生機勃勃,為新時代的孩子們繼續帶來豐富多彩的科學知識。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相關焦點

  • 「老期刊」的「新意思」 56歲《我們愛科學》要做圖畫書
    在三「難」情況下,中國最老牌的少兒科普期刊《我們愛科學》卻開始進軍科普圖畫書市場了,首先推出面向5~9歲小讀者的「趣味科學圖畫書o有趣的動物故事」叢書。「趣味科學圖畫書·有趣的動物故事」叢書的責任編輯李曉平向《北京晚報》書鄉周刊介紹了「老期刊」的「新意思」。《我們愛科學》雜誌創刊於1960年,已經56歲了,是我國最早創刊的少兒科普期刊,陪伴了一代又一代讀者的成長呢。《我們愛科學》目前月發行量達140萬冊,在同類少兒期刊中發行量遙遙領先。
  • 地圖市場大浪淘沙,新老圖商誰將扛起未來發展大旗?
    11月20日,老牌地圖廠商四維圖新發布公告,公布公司起訴百度案一審結果,希望藉此向市場傳達向好信息。隨後百度立即表示將提起上訴,並對四維提起反訴。雙方的互訴究竟會如何收場,目前還不得而知,但若從地圖市場整體格局變化來看,卻可說,雙方的這一場訴訟,在很大程度上,或將成為地圖行業城頭大王旗變換的顯著標誌。
  • 歲末基金市場再度活躍 基民如何擇「基」而動?
    記者在建設銀行馬家堡支行隨機採訪了幾位投資者,有的人表示此次老基金放開申購的時機不太好,股市調整了兩個多月,自己正猶豫是否要贖回,肯定不會去申購的。一位姓孫的女士告訴記者,她持有的四隻基金都是去年底申購的,基本都有100%的收益,再加上股市波動太大,未來的走勢也不好預期,她已經開始陸續贖回基金。
  • 這本「老」期刊,86歲全國第一,憑啥?
    段宗奇說,「科研是前端,期刊出版是後端。作為『科技守門人』,編輯工作不但不枯燥,還能緊跟學術前沿。」「聊」出來的金點子稿源質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線」,優質稿件的獲取離不開一支能緊跟國家發展需求、敏銳挑選「千裡馬」、激活創造力的「伯樂」隊伍。「如何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
  • 我院李小玲研究員的研究成果在市場營銷頂級期刊Journal of...
    我院李小玲博士、研究員作為通訊作者的研究成果The Effect of Online Shopping Platform Strategies on Search, Display, and Membership Revenues在市場營銷頂級期刊《Journal of Retailing》第94卷(2018年)第3期(247頁至264
  • 火幣行情周報:BTC合規市場期貨本周持倉量持續上升 成交變得活躍
    衍生品市場:BTC期貨持倉平穩緩慢上升,基差下跌之後回升,BTC合規市場期貨本周持倉量持續上升,成交變得活躍,BTC永續合約方面,資金費率基本為正BTC期權持倉量持續逐步增長達到近期高點,BTC中長期期權IV高於平均值,短期IV快速回落,BTC中長期期權skew波動較大,
  • 頭部效應凸顯,眾安保險APP月度活躍用戶規模、市場滲透率行業領先
    易觀在11月24日發布的「榜單」中分析認為,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襲,進一步提升了居民醫療健康風險保障意識,以及對線上保險服務的接受程度。同時,圍繞移動端的數字用戶的全旅程、全渠道、全場景等立體式的服務形式也將最大程度挖掘用戶價值。根據易觀千帆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尤其是線下服務受限期間,保險服務領域數字用戶規模不斷上升,月度活躍用戶觸及歷史最大值達到4756.5萬。
  • 中國化學會和英國皇家化學會合作 擬推兩本期刊—新聞—科學網
    中國的化學學者比其他任何國家的化學學者發表了更多的論文和專利,但大量高質量的研究發表到了國際期刊上。我們希望中國能出現高質量的國際期刊,促進全球範圍內化學科學的發展。從2006年RSC和CCS籤署國際合作協議開始後,我們就進一步探討如何創辦一系列新的期刊以出版高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 英國皇家化學會與納米中心將聯合發行新期刊
    英國皇家化學會出版社和中國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將在今年秋季聯合推出新期刊——Nanoscale,該刊為月刊,旨在發表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範圍內理論性和實驗性的著作。據悉,白春禮將擔任Nanoscale新成立的亞太編輯部的總編輯,而歐洲和北美編輯部的總編分別由蘇黎世理工學院的Markus Niederberger教授和麻省理工學院的Francesco Stellacci教授擔任。
  • 發表論文時如何辨別期刊是不是正規期刊?
    如何辨別期刊是不是正規期刊?現在的好多大學生研究生都開始發表論文,那麼如何才能找到正規期刊呢。現在小編就跟大家說說關於發表論文那些事,因為好多大學生為了加個學分啊什麼的都是隨便找一些中介人代發論文。那麼問題來了,如何辨別中介人給你推薦的期刊呢?
  • 哈佛「不老藥」爆紅成市場「興奮劑」:仿製品叫囂,網黑水軍肆虐
    日前,一款被富人瘋狂追捧的逆轉衰老成果瑞維拓(Reinvigorator)成為引爆市場的大熱門。這個被大眾稱為「長生不老藥」產品的關鍵成分正是被哈佛大學、華盛頓大學等高等學府科學家在動物實驗中證實可有效逆轉衰老,並延長壽命逾30%的「不老酶」NMN。
  • 花了800元代寫論文還能發於學術期刊?揭秘論文市場「產業鏈」
    記者致電期刊出版社,其表示《建築學研究前沿》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東南大學聯合主辦的全英文學術期刊,只接受英文投稿,趙印收到的期刊系假冒。從專業培養到職稱認定,論文往往是大學生、職場人士必須邁過的一道坎,瞄準許多人的「偷懶心理」,論文中介、論文寫手應運而生。
  • Frontiers期刊2020論壇:「如何在健康的地球上健康生活」
    Frontiers期刊2020論壇:「如何在健康的地球上健康生活
  • 發表期刊?如何判斷一個刊物是不是合法期刊?
    隨著學術期刊論文重要性的增加,目前非法期刊雜誌也越來越多,原因很簡單,都是奔著利益,奔著錢去的。那麼廣大作者朋友在發表學術論文的時候,該如何判斷一個刊物是否正規合法呢?期刊鑑別方法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期刊雜誌,都必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備案登記,並得到發行許可,才算是合法期刊。如何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查詢驗證呢?
  • IEEE宣布為新的OA期刊徵集論文
    新澤西州皮斯卡塔韋2019年9月30日 /美通社/ -- 致力於推進技術發展,造福人類的全球最大的專業技術組織之一的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今天宣布,其新的金色完全開放存取(OA)期刊開始接受投稿。
  • 如何判斷期刊是什麼級別?
    小編在工作中經常遇見作者諮詢如何判斷期刊是省級還是國家級刊物。實際上關於期刊的級別,我國只有核心和非核心的劃分,只是國家為了方便管理才根據期刊雜誌社的主管主辦單位而劃分為省級期刊、國家級期刊。這裡要提醒大家:並不是國家級期刊就一定比省級期刊好,不要被別有用心之人誤導了。那麼如何辨別一本期刊是省級還是國家級呢?
  • 人老、樹老、地老?楓涇鎮「賣桃大軍」有了新角色,黃桃變身為...
    今年,黃桃節以「舌尖楓涇·尋味桃源」為主題,以線上線下交融的「跨界破圈」為新特徵,突破原來的人老、樹老、地老「三老」困境,開展一系列符合當下年輕人喜好的熱門活動,共同推廣楓涇黃桃文化及特色美食,也讓當地黃桃賣得更好。
  • sci期刊如何選擇
    投稿發表sci論文,可選擇的sci期刊範圍比較廣。不同的論文,不同的目的,選擇sci期刊的標準是不同的,一旦選錯,很難成功發表,或者發表了不被認可。可見,期刊選擇很重要。那麼,sci期刊如何選擇?首先,確定自身對sci期刊的需求發表的sci論文,可能是用來評職稱、畢業、展示科研成果,也可能是其他。不同的目的,面對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評職稱發表sci論文,sci期刊要達到職稱單位認可的標準,比如幾區、影響因子。作者在選擇sci期刊前,需要確認這些標準是什麼,從而圈定自己可選擇sci期刊的範圍。
  • 學術界為啥不愛投中文期刊?
    王靜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定位不清晰是影響中文期刊發展的關鍵。語言是中文期刊國際化傳播的劣勢,大多數歐美一流學者是不懂中文的。在這種情況下,中文期刊的讀者群體就被限制在中國。那麼就必須考慮,中國的讀者群體需要什麼。如果不想清楚這個問題,找不準市場定位,片面辦中文期刊的英文版,是無法提升中文期刊的國際影響力的。
  • 溯元育新|成熟市場LP如何幫新一代VC展露頭角
    對reserve capital管理的看法對相對績效(top-quartile,vingtage year等)的觀點公司管理層變化以及繼任領導人基金要添新合伙人或者解僱老合伙人,怎麼辦?被問及如何看待VC資產配置的時候,很多LP表示,這取決於世界的動向和機會的浮現,更要看全球最好的企業家、創業公司和風險投資基金在哪裡。然而,在許多大型機構中,最優化風險收益比的投資模型,是投資時首先考慮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