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穆姓,終於知道它的來歷,長知識了啊

2020-12-13 一笑愛談事情

穆姓在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姓氏,歷史上名人輩出,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穆姓在宋朝人編的《百家姓》中排 98位,在當今人口統計中排第230位。穆姓在大陸與臺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2009年1月為止,穆氏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姓氏排名中未進入前二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九十八位門閥,人口約五十五萬三千餘,佔中國人口總數的0.035%左右。

姓氏淵源,穆(mù)姓源出有:源流一,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國君宋宣王的弟弟子和,屬於以諡號為氏。「穆」,是古代帝王諸侯逝世後的諡號,是「布德執義,中情見貌」的意思(賢良,和氣)。按周禮規定的宗廟制度,父居左為「昭」,子居右為「穆」,系由子傳,因此「穆」還具「血脈世系延傳」之意。春秋時期,宋國有國君宋宣公子力,他逝世後由其弟子和繼位,執政九年,臨死時遺詔傳位給宋宣王的兒子與夷,而讓自己的兒子離開宋國,到鄭國去做事。

子和逝世後,與夷繼位,即宋烈日殤公。因為子和在做君主時賢良和氣,所以宋烈日殤公給叔叔子和加封諡號「穆」,史稱宋穆公。在宋穆公的支庶子孫中,有以先祖諡號為姓氏者,稱穆氏;有以先祖的名字為姓氏者,稱和氏,世代相傳至今。由於宋穆公是宋戴公之弟,故該支穆氏、和氏、戴氏同宗同源,史稱穆氏正宗。穆氏族人大多尊奉宋穆公為得姓始祖。

源流二,源於藏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藏族」,是漢語的稱謂,在藏語中稱為「博」,藏民族自稱為「博巴」。「博巴」又按不同地域分別有不同的稱謂,西藏阿里地區的藏族自稱為「兌巴」,西藏日喀則地區的藏族自稱為「藏巴」,西藏拉薩地區的藏族自稱為「衛巴」,四川西部地區的藏族自稱為「康巴」,而青海、雲南、川西北等地區的藏族則自稱為「安多娃」。

藏語依其分布地區分為衛藏語、康藏語、安多藏語三個主要的方言體系。藏族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據史書記載:早在秦、漢以前,藏族先民就聚居在雅魯藏布江中遊兩岸。由於草原遼闊,水草肥美,生產多以牧業為主。在很古老的時代,藏族人民就有表示自己血緣關係的姓氏。據著名的藏族學者扎西奇寺智貢巴倉三世(甘肅夏河拉卜楞寺活佛世系)丹巴然吉在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撰著的《安多政教史》中記載。

原始的藏族人民居住在今西藏雅魯藏布江南岸澤當一帶的雅隆地區,後分衍成為賽氏、穆氏、黨氏、東氏四個大的氏族部落,後又逐漸加上札氏和珠氏,總共形成了六個基本氏族部落。這就是藏族本民族在早期形成時的原始部落稱謂,也是藏族最早的姓氏,統稱古代藏族的「六大貴族姓氏」。穆氏,是非常古老的藏民族姓氏、亦或氏族部落名稱之一,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三,源於鮮卑族,出自鮮卑拓拔部丘穆陵氏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魏書·官氏志》記載,南北朝時期,北魏「代北八族」之首為丘穆陵氏,即鮮卑拓拔部核心八部之一,為北魏王朝貴族之首。在北魏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496年)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遷都於洛陽,定居中原以後,在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的漢化改革過程中,改為漢姓穆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四,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⑴.蒙古族崔珠克氏,亦稱赤穆特氏,滿語為Cuijuk Hala,世居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後多冠漢姓為穆氏、崔氏、劉氏等。⑵.墨爾奇特氏,亦稱穆奇德氏,源出元朝時期「蒙古七十二姓」之一的滅裡吉歹氏族,通古斯語為「Morcit」,源出巴爾虎蒙古,世居扎魯特、喀爾喀地區。

明清之際因遭受葛爾丹部族的迫害,其首領率巴爾虎族人萬餘南下,遊牧於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到了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經滿清王朝庭議,全族移駐盛京(今遼寧瀋陽),其中一部分族人駐守在丹東鳳凰城、岫巖等地。時候,他們自己獨豎一旗,自稱「蒙古九旗」。後取原姓氏的首字諧音漢字為穆氏、秦氏、孟氏等,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五,源於回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回族穆氏,主要來自穆斯林伊斯蘭教經名首音,如經名「穆薩」、「穆罕默德」、「穆罕麥」、「穆八剌沙」都可取「穆」。例如在元朝時期,回回世家穆古必立的後裔大多改為漢姓穆氏。此外,在清朝時期歸附的回回呢牙咱木,任職內務府,後也改漢姓為穆氏,遂為穆氏回族的又一支。回族中的穆氏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北地區和京津一帶。

源流六,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1).滿族郭佳氏,滿語為Gogiya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蘇完(今吉林雙陽雙陽河流域)、蓋州(今遼寧蓋州)、輝發(今吉林柳河、輝發河以及沙河下遊,樺甸、輝南一帶)等地,後多冠漢姓為郭氏。

該氏族著名人物為郭佳·穆彰阿,鑲藍旗滿洲人,清嘉慶十年(公元1805年)進士,累官至侍郎、尚書,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拜文華殿大學士。鴉片戰爭爆發之際時期,郭佳·穆彰阿極力主降,反對抵抗,是投降派代表人物。郭佳·穆彰阿仕宦四十餘年,門生故吏遍布京師內外,時稱「穆黨」,清鹹豐皇帝即位後,郭佳·穆彰阿被革職。在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穆氏。

(2).滿族穆察氏,亦稱譚木查氏,滿語為Muca Hala,世居那木都魯(今俄羅斯濱海地區)等地,後多冠漢姓為穆氏。(3).滿族穆齊氏,亦稱穆濟氏,源出遼國時期的庫莫奚部族,在金國時期為女真梅知部,滿語為Muki Hala,世居鄂漠和索羅(今俄羅斯濱海地區南部),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穆氏。(4).滿族穆雅氏,滿語為Muya Hala,漢義「秸」,世居齊齊哈爾(今黑龍江齊齊哈爾),所冠漢姓即為穆氏。

(5).滿族穆顏氏,亦稱穆延氏,源出遼國時期五國部之一的抹拈部,以部為姓,滿語為Muyan Hala,世居渾春(今吉林琿春),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穆氏、孟氏、秦氏。(6).滿族穆達齊氏,滿語為Mudaci Hala,世居瓦爾納哈(今新疆阿克蘇),所冠漢姓為穆氏。(7).滿族穆爾察氏,亦稱穆爾扎氏、穆爾禪氏,滿語為Murca Hala,世居綏分(今綏分河上遊地區)、瓦爾喀(今南自長白山、圖門江以北,北自黑龍江下遊烏扎拉地方以南,東至俄羅斯濱海地區南,包括赫席赫、鄂漠和蘇魯、佛訥赫託克索等地)、阿庫裡(今烏蘇里江上遊支流俄羅斯境內阿庫裡河流域),後多冠漢姓為穆氏。

(8).滿族烏蘇氏,亦稱吳蘇哈裡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溫古孫氏族(吾古孫部、烏孫部),以部為氏,滿語為Usun Hala,漢義「水」,世居烏蘇(今吉林伊通)、瓦爾喀(今南自長白山、圖門江以北,北自黑龍江下遊烏扎拉地方以南,東至俄羅斯濱海地區南,包括赫席赫、鄂漠和蘇魯、佛訥赫託克索等地)、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遊流域)、長白山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所冠漢姓為穆氏、烏氏、吳氏、蘇氏、關氏、戴氏、柏氏、武氏、常氏等。

(9).滿族葉穆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業速布部落,滿語為Yemu Hala,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赫爾東(今吉林伊通西北一百三十裡處)、尼馬察(今黑龍江穆稜興凱湖彼岸俄羅斯烏蘇里斯克一帶)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穆氏、葉氏等。源流七,源於鄂溫克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鄂溫克族穆魯氏,世居索倫(今黑龍江嫩江以西廣大地區)。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Muru Hala,漢義「梁」。清朝中葉以後,鄂溫克族、滿族穆魯氏多冠漢姓為穆氏。得姓始祖,宋穆公(子和)、穆生、穆古必立、呢牙咱木、郭佳·穆彰阿。

歷史名人,穆為民,男,漢族, 1961年11月生,河南葉縣人,198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8月參加工作,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政治經濟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現任河南省南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市政府黨組書記,主持市政府全面工作。穆棣,1947年2月25日出生於人傑地靈的無錫,祖籍無錫市,國家一級美術師,滄浪書社社員、中國書協會員、無錫市博物館客座研究員、無錫市書協副主席,現任職於無錫市書畫院。

穆寂,唐朝詩人。穆修,(979~1032),宋代散文家。字伯長。鄆州(今屬山東)人。他熱心於古文,因他研究成績卓著,很得當時得大文學家歐陽修,讚賞。著有《穆參軍文集》。穆修己,著名唐朝詩畫家。 唐玄宗執政時期,會內殿牡丹開。唐玄宗問穆修己曰:「今京邑盛傳牡丹詩,誰為首出?」穆修己對曰:「中書舍人李正封詩曰:『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可為首出。」 唐玄宗感慨不已,嗟賞。

穆崇,著名南北朝時北魏大臣。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流寓獨孤部時,他曾往來送過給養,北魏明元帝時官至太尉;穆壽,北魏太武帝時官至侍中、中書監。穆寧,河內人,著名唐朝大臣。 安史之亂時,穆寧任河北採訪使,肅宗時官至秘書監。 穆寧個性剛直,奉公守法。他中明經科後調任鹽山尉時,安祿山謀反時,他聯合各州縣併力捍禦。穆寧家教很嚴,讓兒子從小熟讀禮法,要求兒女一言一行不可失禮。他和韓休兩人都以家教嚴格出名,所以有成語形容有家教得人家稱「韓穆二門」。

穆相,字伯寅,三元人。著名明朝沂水令穆相, 字伯寅,三元人。正德進士,授沂水令。外書「六事」、內書「四知」以自勉,政績著聞,升監蔡御史。抗言直諫,人稱「真御史」。穆孔暉,(1479~1539) 明代官員,理學家,心學學者。字伯潛,號玄庵。山東堂邑(今聊城市東昌府區)人。弘治十八年(1505)考中進士,歷任翰林院檢討、南京禮部主事、翰林院侍講學士、南京太常寺卿等官。

穆孔暉是繼承和傳播王守仁心學最早的山東學者。他一生著述頗豐,主要是研究考據學的著作,重要的有《讀易錄》、《尚書困學》、《大學千慮》、《玄庵晚稿》,另外還有研究史學的著作,如《前漢通紀》、《讀史通編》等。穆孔暉對稍晚興起的山東王學學派學者有一定的影響。穆佔,(公元?~1683年),滿洲正黃旗人。著名清朝將軍。清順治年間,他跟從都統卓洛等駐防雲南、湖廣等省討吳三桂。吳三桂死後,他又跟從貝子彰泰規徵取雲、貴地區,圍攻昆明。直逼吳三桂之孫吳世璠自殺後,雲南始平。穆佔班師還朝後,因功被清朝廷授予蒙古正黃旗都統、議政大臣。

穆鐵柱,(1949——2008),1949年出生於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中國國家隊前主力中鋒。在20年的籃球運動生涯中,獲得了無數的榮譽,同時在那個時代也被譽為了「亞洲第一籃球中鋒」,在當時成為了籃壇的「巨無霸」,更曾是中國籃球界的神話。在世界籃球場上的大個頭群裡,他也稱得上是名「巨人」。 2008年9月14日上午10點45分,因心臟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59歲。

穆成寬,(1908—1987)中國遊泳運動員高級教練員。天津市天穆村人。1939年在天津舉行萬國遊泳比賽獲440碼自由式冠軍,1941年打破400米自由式全國紀錄。1933年至1943年期間曾多次獲得天津市遊泳比賽男子成年組100米,200米,400米自由式和100米、200米仰泳冠軍。1952年任天津市遊泳隊教練,後任華北區遊泳教練,1956年,在天津創建了中國第1所遊泳學校,先後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一大批優秀運動員和教練員,其中包括他的兒女侄輩,穆祥英、穆祥雄、穆祥豪、穆祥傑等國家棟梁,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

穆祥雄,「中國蛙王」男 1935年生,天津人,回族。196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遊泳運動員。運動健將。自幼在其父穆成寬指導下進行練習遊泳。1952年在第一屆全國遊泳比賽中獲男子100米、200米蛙泳金牌。1953年入選國家遊泳隊,後赴匈牙利學習。在1954、1955年的國際比賽中取得過第二名、第三名。1958年10月,在中蘇遊泳友誼賽上,獲100米、200米蛙泳冠軍。同年12月20日,在北京體育館遊泳館以1分1l秒4的成績打破男子100米蛙泳世界紀錄。

穆祥豪,遊泳教練員。天津市人。生於1935年。童年隨父學遊泳,七歲時參加市公開遊泳賽,獲第一名。1952年代表華北隊在第一屆全國遊泳比賽中,獲1500米自由式冠軍、400米自由式亞軍、4×200米自由式接力(隊員之一)冠軍。

穆振興,筆名: 穆靜、霍青、嚴凌;原籍遼寧海城人。1934年生於黑龍江省克山縣。中共黨員。1962年畢業於河北北京師範學院函授部中文系(該學院與石家莊師範學院合併)。1948年參加解放軍,歷任軍隊醫訓隊學員、第六兵站醫院護士,雞公山療養院統計員、青年幹事,軍醫大學預科學校教師,解放軍總後勤部政治部文化幹事,總後勤部政治部宣傳部創作室專業作家,客座教授。

1961年開始發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報告文學《永存的微笑》(合作)、《羅瑞卿大將》、《傅連暲傳略》《紫薇之光》、《龍騰東海》、《軍旗輝耀軍威壯》,短篇小說集《雪山下有一頂帳篷》、《紅梅迎春》、《水晶蓮》,散文詩寫集《偷密電碼的姑娘》、《海棠賦》、《我和白牡丹》等。長篇報告文學《羅瑞卿大將》獲中宣部優秀圖書獎、全國第三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滿族文學獎、河南省優秀圖書獎、冰心文學紀念獎,教育片撰稿《緊急出動》(已錄製播出)獲八一製片廠優秀文學劇本獎,長篇傳記文學《傅連璋傳略》獲全國第一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軍旗輝耀軍威壯》獲冰心文學獎,《雪山下有一頂帳篷》獲滿族文學獎、總後勤部軍事文學。

穆峰,著名營銷策劃專家,實戰派營銷策劃人,北京網唇互動品牌營銷機構總經理,品牌中國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贏道顧問機構高級品牌顧問,北京互通科技集團品牌顧問,曾任光茂朝志營銷策劃工作室策劃總監、零下一度營銷策劃機構總策劃、蜥蜴團隊策劃經理、品牌中國策劃總監等職,「酷品牌」理論、「Feava IMC」創始人,著有《別跟我說你懂營銷:中國式營銷的江湖規則》(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穆青(1),(1921-2003),男,原名穆亞才,祖籍河南開封杞縣,為了生計,舉家隨祖父遷到安徽蚌埠。我國當代著名的新聞記者,曾任新華社社長。曾擔任學校進步團體「文學藝術同盟」主席,出版文藝刊物《群鷗》,用穆肅的筆名發表文章。「七七」事變爆發後,16歲的穆青到山西臨汾,進了八路軍學兵隊學習,後留師部宣傳做宣傳工作。從事新聞工作50多年,他勤學苦練,不懈進取,足跡遍及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寫了多篇在我國新聞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新聞佳作,為我國新聞隊伍建設付出了辛勤勞動。主要作品:《人們在談說著趙佔魁》、《趙佔魁同志》《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為了周總理的囑託——記農民科學家吳吉昌》《歷史的審判》等等。

穆青(2),(1898~1930),男,字樹珊,曾化名呂維新,四川合江福寶鎮騎龍村三社(槐樹)人。曾用名:呂維新、袁雨蒼、顏嗣良。出生地:四川省合江縣福寶鎮騎龍村三社(槐樹)人。主要成就:旅歐少共執行委員會秘書長、中共四川省委早期領導人、四川省委臨時省委書記兼軍委書記、組織部長、中共廣東省委代理書記、組織部長、中共廣東區委組織部長、中共湖北省委組織部長、中國共產黨革命烈士。穆青(3),女,身高:4200px普通話等級:一級甲等。本科: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學士學位)。研究生: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藝術碩士)。職業:主持人、編導(石景山廣電中心、數字804頻道)。

穆姓:舊百家姓排名:98,在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姓氏,歷史上名人輩出,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穆姓在宋朝人編的《百家姓》中排 98位,在當今人口統計中排第230位。穆姓是我國起源較早的一個姓,穆姓家族的先人可上追至商朝末年的微子,微子啟是商王帝乙的兒子,他十分關心國事,但不為紂王所接受,微子無奈離開了紂王。周武王起兵攻滅商朝之後,讓微子官復原職。

為延續殷商後裔,周王朝將微子封於宋(轄有今天河南省東部和山東、江蘇和安徽交界的一些地方),以商丘為都城(今商丘市睢陽區),從此微子的後裔開始在宋繁衍。傳至宋宣公,他沒有將統治權傳給自己的兒子與夷,而是傳給了弟弟「和」,就是宋穆公,宋穆公去世後,群臣根據他的遺願擁立了與夷(宋宣公之子)即宋殤公。宋穆公因此受到國人稱讚,死後諡號為「穆」,宋穆公的支庶系子孫以此為榮,有的就以「穆」為姓,這是穆姓的最早起源。宋國是殷商貴族的後裔,因此穆姓起源於殷商王室之姓子姓。

穆姓自誕生後便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發展壯大,不斷有各族各姓人加入進來。據《魏書·官氏志》記載,在南北朝時期,北魏鮮卑族的丘穆陵氏隨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陽,改姓漢姓「穆」,成為穆姓家族中重要的一支;北齊人穆提婆原來姓駱,跟隨母親進宮後很受當時皇帝的寵幸,因為皇后姓穆,他就跟了皇后的姓,改姓穆。

穆提婆曾任侍中、尚書左僕射,領軍大將軍,被封為城陽郡王;回族中的許多經名的漢譯都有「穆」字或「木」字,這些經名後來有許多改為穆姓;宋朝時賜一部分定居中國的猶太人穆姓;外國人來華後起中國名時以穆為姓,如波蘭天文學家Nicolas Smogolenski(1611-1656)於1646年來到中國後取名穆尼閣,字如德(有學者認為他是他最早將哥白尼的日心地動說傳入中國);滿族入主中原以後,許多滿洲旗人也將自己的姓簡化為穆;波斯的瑣羅亞斯德教從公元6世紀初期開始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隋唐以後的史籍中將瑣羅亞斯德教稱為祆教,唐朝時,祆教教士稱為「穆護」,此後,一些教士就以穆為姓。

穆姓的遷徙始於春秋時期。公元前609年,宋國發生內亂,一些穆姓家族被迫逃出宋國,四處流亡,穆姓自此開始向全國遷徙繁衍。後來在楚國、魯國都有了穆姓家族的人口。例如,漢高祖劉邦的弟弟楚元王劉交有一個同窗好友姓穆,史稱穆生,一直在楚國內任中大夫,深受劉交的器重,這說明秦末漢初時期,穆姓已從中原遷至華東地區。當然,也有不少穆生後裔在中原地區繁衍下來,民國時的《許昌縣誌》記載,漢朝穆生的後裔散居在許昌各鄉。北魏時期穆姓家族又開始了一個遷徙高峰。

北魏的穆姓得姓於北魏孝文帝改革時期,由原來的丘穆陵氏改為穆姓,但北魏時期穆姓的遷徙卻不能只從孝文帝改革時算起。因為丘穆陵氏在北魏是一個大姓,該族人一直跟隨北魏皇族東徵西討,因此家族中身居高位的人數不勝數,到北魏孝文帝改革時,丘穆陵氏家族的人已在許多地方做官了,因此丘穆陵氏改為穆姓後,穆姓也隨之遍及北魏所轄境內,如穆崇曾任過豫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汝南縣)刺史,穆真任過鎮南將軍、洛州(治所洛陽縣,在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北)刺史、使持節、鎮北將軍、定州刺史,後來改封馮翊縣(治所在臨晉,今陝西省大荔縣)開國侯,食邑五百戶。

北魏之後,有穆英提任相州刺史;穆尊季任東郡(治所在今河南省滑縣東)太守,穆尊季的兒子穆伽,在唐朝初年任殷州(治所在今河南省獲嘉)刺史,穆伽的孫子,穆固禮曾任綽州刺史,其後人後來遷至懷州河內(今河南省沁陽),著名人物有穆寧父子五人, 之後穆寧的孫子穆棲梧,曾任泗州(治所在臨淮,今江蘇省盱眙縣西北淮水西岸)刺史兼州丞。

唐代以後,河內的這一支穆姓有的已遷移到外省。北宋時穆姓家族出現了穆修這樣一位傑出人物,他不受北宋立國之後靡麗文風的影響,大力提倡古文,宋朝的文學大家如蘇舜欽、歐陽修等都一致肯定了他開創宋朝古文運動的功勞,《宋史》中說穆修雖然因窮困潦倒而死,但當時士大夫談到文章寫的好的人時,一定會提到穆參軍。宋朝之後,穆姓的遷徙範圍更加廣泛,直至遍布全國,走向世界。穆姓自誕生至今,歷代英才輩出,為中華民族和人類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最後提一下傳說中的楊門女將穆桂英,根據史料記載應該是個虛構的人物,呵呵

相關焦點

  • 百家姓伍姓,終於找到關於它的來歷,長知識了
    遠在西周初期,周王朝開國太師姜尚即已經為齊國建立了簡單而行之有效的戶甲管理制度,即將五戶人家編在一起,稱作「軌」,即「有軌可循」之意,便於管理,五戶連保稱伍,設軌長管之,軌長在民間俗稱「伍伯」。十軌為一甲,即五十戶人家,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排序,設甲長統之,這就是後世戶甲制度的淵源。在典籍《國語·齊語》中記載:「五家為軌,故五人為伍。
  • 百家姓孟姓,終於找到它的來歷,長知識了
    在典籍《禮·緯》中明確記載:「嫡長曰伯,庶長曰孟。」因此,「孟」,在很古早就已經作為子女嫡庶齒序的排列稱謂,顯然是孩子名字稱呼的主要形式。中國古代奴隸制社會中、晚期的代表階段殷商至兩周時期,已經明確沒有了禪讓模式,君主之位的傳承方式已經固定化為「嫡承庶輔」,「孟」也就成為了程式化的「次之第一」稱謂的代表。
  • 百家姓霍姓,終於知道它的來歷了,帶你去了解一下
    霍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60位。在臺灣也沒有列入百家姓前100位。在霍姓的起源地山西省,按姓氏人口統計,霍姓居山西省第71位。霍姓因為霍去病和霍光這一文一武兩兄弟的功績而聲名顯赫,從而使霍姓成為家喻戶曉的姓氏。歷史發展,姓氏源流,出自周文王姬昌第六個兒子霍叔處,屬於以國名為氏。周文王姬昌的第六子,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姬處,是周武王的同母兄弟。
  • 新百家姓意義何在
    例如,啟蒙教育中的《三字經》《百家姓》和《千字文》,就是非常典型的例證。作者將中國人眾多的姓氏、漫長的歷史、多彩的文化加以濃縮,編成三字或者四字一句,篇幅適中,內涵豐富,淺顯易懂,琅琅上口,非常適合於孩童的學習和記憶。「文革」當中,這些流傳廣遠的優秀文化遺產被當作封建糟粕加以批判,想來真是可悲。這些年來,人們終於重新認識到了它們的價值,提倡者不乏其人,可謂斯文不滅。
  • 百家姓萬姓,終於知道它的來歷了,帶你去了解一下
    孟子在戰國時期周遊列國,宣傳儒家的仁愛治國之道和唐虞三代德政,希望各國能採納它的主張,齊家治國平天下。但是,魏、宋、滕、齊等諸侯國都沒有接受他的遊說,最後他離開了齊國,回到了家鄉鄒國薛地(今江蘇邳縣),課徒講學,他的門徒萬章等,把他的言行主張記錄編輯成《孟子》七篇,後來的韓子說:「孟軻之書,非軻自著,其徒萬章,公孫丑相與記軻所言焉耳。」
  • 它的名字有什麼來歷
    一條條樹枝像瀑布一樣垂到了地上,看看多漂亮啊。龍爪槐是一種高大的喬木,能夠長到25米高,它的樹幹筆直,樹皮灰褐色,有縱向的裂紋。它的枝條相互盤繞,蟠曲如龍。我已經來到了樹下面,我頭頂上已被它的枝葉影得嚴嚴實實,太陽光都透不下來了,真是枝繁葉茂啊,它像一把大傘把我罩在了下面。
  • 科普|園林樹木百家姓——水
    園林百家姓 水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38位。據史籍《姓氏考略》、《姓苑》等的記載,遠古大禹治水時,他的氏族部落中有很多人當了水工(治水的工程人員)。
  • 百家姓項姓,關於它的知識你真的知道嗎?帶你去了解一下
    錢文忠教授在《百家姓講座》中也明確說,項姓應讀「hàng」(沆)。起源,項(hang)氏源的出有:源於姬姓,關於「項」的最早記載是《左傳》、《公羊傳》、《穀梁傳》,但說法見異。《左傳》記載「魯僖公十七年師滅項」,而《公羊傳》和《穀梁傳》則記為「齊恆公滅項」。
  • 浦江縣黃宅鎮第二小學播報︱書百家姓 繪香樟木
    2017-12-27 16:26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小記者 吳易臻「我們學校竟然還有姓花、姓水、姓覃的同學啊?」一位二年級的一位同學驚訝的說。這幾日一走進浦江縣黃宅鎮第二小學,一些懸掛著的香樟木特別引人矚目,仔細一瞧,原來是全校學生的120個姓氏都寫到了香樟木上,洪、鍾、吳、董、岑、曹、程、崔、鄧……這是浦江縣黃宅鎮第二小學開展了「墨香百家姓 香樟綴海棠」書法特色活動。黃宅二小一直行走在書法特色教育的道路上,本次活動通過用「書百家姓」來展示師生的書法作品。
  • 我國一面積「很大」的村子,一直與世隔絕,但無人知曉它的來歷
    我國一面積「很大」的村子,一直與世隔絕,但無人知曉它的來歷旅行不僅是為了看到錦繡山河,也是為了增加知識,感受祖國發展的動力,祖國的發展也像源泉一樣,川流不息,多次得到旅行中最真實的感覺,迎來更美好的未來。
  • 「木須肉」終於知道它名字的來歷了
    木須肉,對於北方的人來說,是一道經典的下飯菜,其實他是屬於魯菜,本該是有筍片的,傳入北京後,用黃花菜代替了筍片,也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很多人認為它是北京菜,其實根源還是魯菜。它對烹飪技術要求不高,老點,嫩點都不影響總體的味道。
  • 長著「齒輪」的鯊魚,科學家研究百年,終於知道它是哪個部位了!
    長著「齒輪」的鯊魚,科學家研究上百年,終於知道它是哪個部位了!齒輪是我們現實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裝置,比如說自行車裡面的鏈條和縫紉機裡面都有齒輪的存在。如果一個齒輪的邊角比較鋒利,那麼它們在轉動的過程當中可以切割任何一種物體。
  • 《百家姓》裡的姓氏越靠前說明這個姓氏的人越多嗎?
    今天的螞蟻莊園每日一題的問題是《百家姓》裡的姓氏越靠前說明這個姓氏的人越多嗎?這道題還是有一點難度,很多玩家都不知道螞蟻莊園8月23日的答案,為此,小編我特意整理了相關的資訊,下面就是蠶豆網小編帶來的8月23日每日一題答案了,感興趣的玩家就跟著我一起來看看吧。
  • 百家姓:趙姓的由來,原來趙姓有這麼輝煌的歷史,秦始皇也姓趙
    趙姓,宋代《百家姓》排名第一,而在2006年新百家姓排名第八位。發祥地在今山西省,曾是晉國六卿之一。周穆王時的造父是漢族趙姓之始祖,截至2014年總人口大約有2670萬,趙姓人口第一大省是河南。先後匈奴人、女真人、党項人、鮮卑人的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拓跋姓的歷史人物,被賜姓趙,如漢代有趙安稽(匈奴人),趙曳夫(「南蠻」人),五代有趙國珍(牂牁酋長的後裔)。再有蒙古族人成吉思汗三弟合赤溫後裔避亂於甘肅陝西等地,隨母姓改漢姓趙。源流四源於冒姓。
  • 特寫:印尼華人百家姓拜祖敬宗「大團圓」(組圖)
    中新網雅加達4月30日電 題:印尼華人百家姓拜祖敬宗「大團圓」  中新網記者 林永傳  30日的印尼雅加達,一個風和日麗的大好日子。近1500名華人華僑匯聚唐人街旁的太陽城,參加印尼華人百家姓拜祖敬宗盛典。  各個姓氏的旗幟首先入場,安插在典禮臺旁。臺上,是中華民族始祖黃帝的巨大影像和印尼華人各姓氏祖先的牌位。
  • 九大希臘神話中的恐怖怪物,它們的來歷與故事你知道幾個?
    同樣,在希臘神話中也有九大恐怖的怪物,不知道你們對它們了解嗎?刻耳柏洛斯外形:狗身蛇尾,長著三個狗頭,尾巴是毒蛇,又稱地獄三頭犬領地:冥界大門來歷:希臘眾妖之祖堤豐與蛇身女怪厄喀德娜所生的怪物地獄三頭犬後來成為冥王哈迪斯的看門犬
  • 2019年百家姓排名順序:哪個姓氏人口最多(表)
    【#2019年百家姓排名#你的姓排第幾?】近日,公安部發布#2019全國姓名報告#,按戶籍人口數量排名,2019百家姓與2018相比略有變化。「王」「李」「張」「劉」「陳」依舊佔據頭五把「交椅」。「萬」姓以275萬人、「歐」姓以261萬人躋身2019百家姓。「常」「湯」兩姓則排至第101、102位。「百家姓」總人數佔全國戶籍人口的85.9%。
  • 二百五的古今六大來歷,你知道幾個?
    但是,關於二百五的來歷,卻少有人知道,或知道的不全面,因為「二百五」的來歷狂多,至今無法確定究竟源於哪一個!接下來,就和大家談談二百五的六大來歷,看看你知道幾個,也順便談談你身邊的奇特二百五故事。第一個,源於齊王故事蘇秦身掛六國相印,風光無限,遭到很多人嫉恨,有內部人,也有秦國人。後來,蘇秦被刺殺,兇手逃之夭夭。
  • 你知道和尚木魚的具體來歷嗎?它可能是道教最早的產物
    佛教傳入中國的歷史帶有一些傳奇色彩,它來自於漢明帝的一個夢。漢明帝夢見一個特別高大的金人,頭頂白光,在皇宮上空飛翔。他不明白意思,問朝臣。傅易和漢明帝說,西方有一種神,和夢中的金人很像,叫"佛"。明帝於是派蔡邕、秦敬等人到天竺取經。為了傳教,僧人們帶著墨騰和竺法蘭跟隨漢朝使者來到洛陽,幫助翻譯佛經。因為這些捲軸是用白馬馱回來的,所以漢廷建了白馬寺來取墨脫,朱法蘭就死在白馬寺。
  • 四葉草項鍊到底什麼來歷,為什麼那麼多明星網紅都喜歡它
    不是很了解的朋友就忍不住發問,這四葉草項鍊到底是什麼來歷,怎麼那麼多人青睞?好,今天我們就來認識認識這個四葉草。就是圖中這樣一個四葉草項鍊,朋友們一定見過,某寶上也是隨便一搜,就出現遍地同款,其實它的正主是梵克雅寶。四葉草是梵克雅寶的經典款式,跟隨梵克雅寶從開國到如今,在珠寶首飾界裡和在梵克雅寶的歷史裡,都是不可替代的一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