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2020年11月29日觀視頻「答案」年終秀圓桌論壇「凝望地球——從宇宙的角度回望中國與世界」的嘉賓對話文稿。
https://www.ixigua.com/6911979614919197191?wid_try=1本視頻發布於2020年12月30日,播放量已超三百萬袁嵐峰:剛才兩位老師聊的,讓我覺得非常感興趣,尤其是林老師提到一點,您用了龍芯,對吧,而且龍芯的總設計師胡偉武,這個讓我非常感動,因為龍芯也是我們科大的師兄。而且他這個龍芯遭到非常多人的誤解,很多人一聽到龍芯,他第一反應就是說,這是個騙子,我就知道,他們又把龍芯跟漢芯給搞混了,對吧。老是有人把龍芯當成漢芯,然後大罵一通,我必須說明一點,漢芯是另外一個東西,漢芯是上海交通大學有個人叫做陳進。
所謂那打磨晶片的事情,然後我都不知道為什麼有這麼多人,龍字跟漢字分不清嗎,然後就因為帶了個芯字,他們就搞糊塗了。
但是龍芯確實是出來之後,有很長時間都沒人用,而且到現在也老有人說,我為什麼見不到龍芯,因為實際上,龍芯已經做出了一些成品,比如說他做了一個筆記本電腦,但是那個東西不能運行windows,所以買的人還是很少是吧,但是我非常感動,聽到您說它就用在,我們這個衛星上面,而且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那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是不是因為衛星上面,主要需要的不是晶片的絕對的性能,而是它主要是抗輻射、抗高溫、低溫這種耐用性,是不是因為這個?
林寶軍(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北鬥三號衛星總設計師):實際上龍芯一方面,其實我們現在在北鬥上的東西,它是單獨的為了,空間抗輻照這個作用,它做了一些加固。另外,不光是空間的一個龍芯,而且在整個地面辦公等等,現在用的東西也發揮了很大作用。
其實不光是在宇航上,實際上現在咱們各個方面,差不多一半的這種機關等等,已經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袁嵐峰:您是說在北鬥系統的整個的機關裡面?
林寶軍:不光是北鬥系統,包括咱們的辦公系統等等。
袁嵐峰:你是說全國的政府機關?
林寶軍:全國的政府機關,確實已經發揮了很大作用。
實際上說到龍芯,大家一開始還有個誤解,說現在美國人晶片做的這麼便宜,這麼普遍,咱們自己還做,要幹嘛,實際上確確實實像你說的,胡老師他們的團隊一直在做,而且確實是跟蹤。
到現在來講,其實作為晶片有天花板,其實它是指數規律,越來越接近,其實現在可能。比如我們做的那個,當時還是0.13微米,現在已經做到28納米,做到幾納米,其實比如說十幾納米,和幾納米的性能差別,並不見得很大,但是每一步需要花費的心血很多,比如說他為了做一款晶片,200個人甚至要研究兩年,才能把晶片開發出來。
像我們龍芯我剛才說了,做了10年,很多人說,你做了10年也沒人用,你們真是浪費國家錢。
袁嵐峰:是有很多人這麼說。
林寶軍:就在承受這麼大壓力的(情況)下,沒屈服,繼續往前走,現在回過頭來大家想想,對不對?
其實一說到這我都有點感動,確實是對,其實中國。就靠這麼一批,為了國家不斷的往前拱,這些人確實是很難很難,包括我們當時做也是,包括我們當時想上中國人自主的導航信號體制,包括我們的一些晶片,很多人就反對我,其實我剛才演講的時候我也說了,很多人反對我的理由就是,你看人家的晶片遠比咱這好,咱這晶片這麼爛,為什麼還用。
但是我跟大家說,其實當時我跟大家,我們一起產生一個共識,我們像北鬥這樣,這麼樣一個重要的國之重器,我們不能把自己的大廈,建在別人的地基上,那你連話語權都沒有。像銀河號大家可能有人知道,就是因為GPS把信號關了,連往哪開都不知道了,我們那個船在海上就飄了三十幾天。所以說你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學啊,買啊,那個乞求,都是要不來的,什麼國家尊嚴,民族權益,領土權益,什麼全都沒有了。
在這時候你看真正撕破臉皮了,大家才知道,現在華為也好,中興也好,其實我們儘管當時沒想到這個局面。其實當時包括(北鬥)信號體制的時候,一幫人在那反對我,甚至是一堆大咖,我當時講了一句話,「我說咱們現在北鬥,現在用的很多體制,都是美國人,英國人的專利,現在北鬥沒成氣候了,你可以用,如果你成氣候了,你花錢別人也不讓你用怎麼辦,咱們就不就麻爪了嗎?」
這是東北話,所以說我說,咱們一定要有自己的東西。所以說儘管大家不服氣,但是其實至少有一點,大家同意我往前走了,儘管大家並沒有完全一致,所以說真正地要往前走一步,確實很難。
大家在座的多數都是年輕人,要想幹點事,特別想幹成事,想幹成一些大事,想幹成一些能夠有大突破的事,確確實實要有擔當,要有勇氣,要更多地不要想自己,更多地要想站在國家的高度。怎麼做才是真正的對的?往前走,有的時候確確實實說,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並不是一句空話,有的時候,越在這時候確實是越難。
我一直跟我的學生講,我也把這句話分享給大家,「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難熬的,誰能夠堅持最後一秒鐘,誰就是最後的勝利者。」所以大家在遇到難題的時候,你難他也難,誰都難,只要大家努力地往前走過去了,咱就勝利了,咱就成功了。
袁嵐峰:很棒,林老師剛才講的,關於胡偉武和龍芯的這部分,讓我想起其實我們有一個非常核心的訴求叫做自主可控,我們現在北鬥就是做到自主可控了是吧?
但是實際上對這個詞的理解,一般人想的都是說,中國希望所有事情都自主可控,很多人沒有想到這對我來說,也是非常意外的事情,就是其他國家,他也會有自主可控的訴求。
這個事情我是怎麼發現的呢,是幾個月之前有人寫了一篇文章,說他看到法國的一個技術委員會,出了一個報告,說法國不想用量子通信技術,這個量子通信技術,它特指的是量子保密通信這個技術,大家知道在量子保密通信這方面,中國是領先的,他們這個技術報告說了一堆,說他們覺得這個東西,多麼不安全多麼不好用。然後就有人拿著這個大作文章,說你看法國人說這個技術不好,然後有我們的專家真的去研究了一下那個報告,你會發現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實際上很簡單,因為法國人他也知道這個技術有好處,但是因為他自己不行,因為法國自己在量子通信這方面研究力量是很弱的,他發現量子通信這些核心技術都是掌握在中國手裡,所以他很恐懼,他希望自主可控,所以他不願意用這個技術。
所以當你站在他們的立場想一想,你就會明白,其實我們以前是經常感到,不掌握核心技術的壞處,現在我們也能夠,從這個側面我們也能感到,掌握核心技術的好處。
所以量子保密通信,實際上是使你的安全加密的能力,是更加提高的,但是法國人他之所以不能用,實際上他明知這個技術更好,但是實際上由於他自己水平不到,所以他用不了,所以實際上是處於這樣一個狀況。
剛才蔡老師是講到了,說我們是老中青結合是吧,蔡老師就是我們這兒當中的「青」了,青年人的心態跟我們這些,我自己不知道該把我放哪兒,無論如何我不是個老年人嘛,當然是要年輕多了,是吧?
蔡一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學系教授):我發表一下我的一個觀點,聽了三位老師的演講,我就是說感受特別深刻的一點就是,今天我們的中國的天文學的發展,事實上是基於一代又一代的這些積累,特別是技術的積累,才走到今天這一步的。
比如說袁老師所提到的,這種晶片製作,我們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這種技術,它也是需要一些,非常的微小的這些晶片,印刷板的這種研發才能夠去做成功。
然後再比如說,我們對於現在的衛星定位的這些技術的話,大多數也都是利用的是北鬥的技術,所以如果說沒有這幾位老師們的,這種努力,或者在前輩這些老師們的這種引領,我想也沒有今天我們這些青年學者們。應該說是,落到了這麼一個好日子的來臨,所以我非常非常地感謝前面的這幾位老師的演講,謝謝!
擴展閱讀:
背景簡介:袁嵐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會長,「科技袁人」節目主講人,安徽省科學技術協會常務委員,中國青少年新媒體協會常務理事,入選「典贊·2018科普中國」十大科學傳播人物,微博@中科大胡不歸,知乎@袁嵐峰(https://www.zhihu.com/people/yuan-lan-feng-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