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晶片沒有用?並不!一半政府單位已經用上了 | 科技袁人

2021-02-22 風雲之聲
 

本文是2020年11月29日觀視頻「答案」年終秀圓桌論壇「凝望地球——從宇宙的角度回望中國與世界」的嘉賓對話文稿。

https://www.ixigua.com/6911979614919197191?wid_try=1本視頻發布於2020年12月30日,播放量已超三百萬

袁嵐峰:剛才兩位老師聊的,讓我覺得非常感興趣,尤其是林老師提到一點,您用了龍芯,對吧,而且龍芯的總設計師胡偉武,這個讓我非常感動,因為龍芯也是我們科大的師兄。而且他這個龍芯遭到非常多人的誤解,很多人一聽到龍芯,他第一反應就是說,這是個騙子,我就知道,他們又把龍芯跟漢芯給搞混了,對吧。老是有人把龍芯當成漢芯,然後大罵一通,我必須說明一點,漢芯是另外一個東西,漢芯是上海交通大學有個人叫做陳進。

所謂那打磨晶片的事情,然後我都不知道為什麼有這麼多人,龍字跟漢字分不清嗎,然後就因為帶了個芯字,他們就搞糊塗了。

但是龍芯確實是出來之後,有很長時間都沒人用,而且到現在也老有人說,我為什麼見不到龍芯,因為實際上,龍芯已經做出了一些成品,比如說他做了一個筆記本電腦,但是那個東西不能運行windows,所以買的人還是很少是吧,但是我非常感動,聽到您說它就用在,我們這個衛星上面,而且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那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是不是因為衛星上面,主要需要的不是晶片的絕對的性能,而是它主要是抗輻射、抗高溫、低溫這種耐用性,是不是因為這個?

林寶軍(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北鬥三號衛星總設計師)實際上龍芯一方面,其實我們現在在北鬥上的東西,它是單獨的為了,空間抗輻照這個作用,它做了一些加固。另外,不光是空間的一個龍芯,而且在整個地面辦公等等,現在用的東西也發揮了很大作用。

其實不光是在宇航上,實際上現在咱們各個方面,差不多一半的這種機關等等,已經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袁嵐峰:您是說在北鬥系統的整個的機關裡面?

林寶軍:不光是北鬥系統,包括咱們的辦公系統等等。

袁嵐峰:你是說全國的政府機關?

林寶軍:全國的政府機關,確實已經發揮了很大作用。

實際上說到龍芯,大家一開始還有個誤解,說現在美國人晶片做的這麼便宜,這麼普遍,咱們自己還做,要幹嘛,實際上確確實實像你說的,胡老師他們的團隊一直在做,而且確實是跟蹤。

到現在來講,其實作為晶片有天花板,其實它是指數規律,越來越接近,其實現在可能。比如我們做的那個,當時還是0.13微米,現在已經做到28納米,做到幾納米,其實比如說十幾納米,和幾納米的性能差別,並不見得很大,但是每一步需要花費的心血很多,比如說他為了做一款晶片,200個人甚至要研究兩年,才能把晶片開發出來。

像我們龍芯我剛才說了,做了10年,很多人說,你做了10年也沒人用,你們真是浪費國家錢。

袁嵐峰:是有很多人這麼說。

林寶軍:就在承受這麼大壓力的(情況)下,沒屈服,繼續往前走,現在回過頭來大家想想,對不對?

其實一說到這我都有點感動,確實是對,其實中國。就靠這麼一批,為了國家不斷的往前拱,這些人確實是很難很難,包括我們當時做也是,包括我們當時想上中國人自主的導航信號體制,包括我們的一些晶片,很多人就反對我,其實我剛才演講的時候我也說了,很多人反對我的理由就是,你看人家的晶片遠比咱這好,咱這晶片這麼爛,為什麼還用。

但是我跟大家說,其實當時我跟大家,我們一起產生一個共識,我們像北鬥這樣,這麼樣一個重要的國之重器,我們不能把自己的大廈,建在別人的地基上,那你連話語權都沒有。像銀河號大家可能有人知道,就是因為GPS把信號關了,連往哪開都不知道了,我們那個船在海上就飄了三十幾天。所以說你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學啊,買啊,那個乞求,都是要不來的,什麼國家尊嚴,民族權益,領土權益,什麼全都沒有了。

在這時候你看真正撕破臉皮了,大家才知道,現在華為也好,中興也好,其實我們儘管當時沒想到這個局面。其實當時包括(北鬥)信號體制的時候,一幫人在那反對我,甚至是一堆大咖,我當時講了一句話,「我說咱們現在北鬥,現在用的很多體制,都是美國人,英國人的專利,現在北鬥沒成氣候了,你可以用,如果你成氣候了,你花錢別人也不讓你用怎麼辦,咱們就不就麻爪了嗎?」

這是東北話,所以說我說,咱們一定要有自己的東西。所以說儘管大家不服氣,但是其實至少有一點,大家同意我往前走了,儘管大家並沒有完全一致,所以說真正地要往前走一步,確實很難。

大家在座的多數都是年輕人,要想幹點事,特別想幹成事,想幹成一些大事,想幹成一些能夠有大突破的事,確確實實要有擔當,要有勇氣,要更多地不要想自己,更多地要想站在國家的高度。怎麼做才是真正的對的?往前走,有的時候確確實實說,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並不是一句空話,有的時候,越在這時候確實是越難。

我一直跟我的學生講,我也把這句話分享給大家,「黎明前的黑暗是最難熬的,誰能夠堅持最後一秒鐘,誰就是最後的勝利者。」所以大家在遇到難題的時候,你難他也難,誰都難,只要大家努力地往前走過去了,咱就勝利了,咱就成功了。

袁嵐峰:很棒,林老師剛才講的,關於胡偉武和龍芯的這部分,讓我想起其實我們有一個非常核心的訴求叫做自主可控,我們現在北鬥就是做到自主可控了是吧?

但是實際上對這個詞的理解,一般人想的都是說,中國希望所有事情都自主可控,很多人沒有想到這對我來說,也是非常意外的事情,就是其他國家,他也會有自主可控的訴求。

這個事情我是怎麼發現的呢,是幾個月之前有人寫了一篇文章,說他看到法國的一個技術委員會,出了一個報告,說法國不想用量子通信技術,這個量子通信技術,它特指的是量子保密通信這個技術,大家知道在量子保密通信這方面,中國是領先的,他們這個技術報告說了一堆,說他們覺得這個東西,多麼不安全多麼不好用。然後就有人拿著這個大作文章,說你看法國人說這個技術不好,然後有我們的專家真的去研究了一下那個報告,你會發現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實際上很簡單,因為法國人他也知道這個技術有好處,但是因為他自己不行,因為法國自己在量子通信這方面研究力量是很弱的,他發現量子通信這些核心技術都是掌握在中國手裡,所以他很恐懼,他希望自主可控,所以他不願意用這個技術。

所以當你站在他們的立場想一想,你就會明白,其實我們以前是經常感到,不掌握核心技術的壞處,現在我們也能夠,從這個側面我們也能感到,掌握核心技術的好處。

所以量子保密通信,實際上是使你的安全加密的能力,是更加提高的,但是法國人他之所以不能用,實際上他明知這個技術更好,但是實際上由於他自己水平不到,所以他用不了,所以實際上是處於這樣一個狀況。

剛才蔡老師是講到了,說我們是老中青結合是吧,蔡老師就是我們這兒當中的「青」了,青年人的心態跟我們這些,我自己不知道該把我放哪兒,無論如何我不是個老年人嘛,當然是要年輕多了,是吧?

蔡一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學系教授):我發表一下我的一個觀點,聽了三位老師的演講,我就是說感受特別深刻的一點就是,今天我們的中國的天文學的發展,事實上是基於一代又一代的這些積累,特別是技術的積累,才走到今天這一步的。

比如說袁老師所提到的,這種晶片製作,我們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這種技術,它也是需要一些,非常的微小的這些晶片,印刷板的這種研發才能夠去做成功。

然後再比如說,我們對於現在的衛星定位的這些技術的話,大多數也都是利用的是北鬥的技術,所以如果說沒有這幾位老師們的,這種努力,或者在前輩這些老師們的這種引領,我想也沒有今天我們這些青年學者們。應該說是,落到了這麼一個好日子的來臨,所以我非常非常地感謝前面的這幾位老師的演講,謝謝!

 擴展閱讀:

背景簡介袁嵐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會長,「科技袁人」節目主講人,安徽省科學技術協會常務委員,中國青少年新媒體協會常務理事,入選「典贊·2018科普中國」十大科學傳播人物,微博@中科大胡不歸,知乎@袁嵐峰(https://www.zhihu.com/people/yuan-lan-feng-8)。

相關焦點

  • 從宇宙誕生到現在,誤差不超過1秒,冷原子鐘是什麼神器? | 科技袁人
    本文是2020年11月29日觀視頻「答案」年終秀圓桌論壇「凝望地球——從宇宙的角度回望中國與世界」的嘉賓對話文稿系列第四集。第一集見《中國晶片沒有用?並不!一半政府單位已經用上了 | 科技袁人》第二集見《美國:中國太小搞不了載人航天 中國:專治不服 | 科技袁人》第三集見《如何觀測宇宙誕生前的宇宙
  • 中國首次實現全光量子中繼,這又是什麼新神通? | 科技袁人
    三個月以後,2016年11月,科大與清華大學、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等單位合作,又把安全傳輸距離提高到了404公裡(這真是一個很吉利的數字),而且在102公裡處的安全成碼率已經足以保證安全的語音通話。也就是說,間隔102公裡的量子保密電話已經是在技術上可行的了。
  • 美國登月造假的說法,被黑最慘的其實是蘇聯和中國…… | 科技袁人
    而事實情況正相反,蘇聯中國已經有很多科學家出來說明過美國登月的真實性,甚至中國這些年的探月成果都在反覆證明這一點,然而那些陰謀論者永遠都是:我不聽我不聽……就像袁老師說的,這就和臺灣有些九流媒體說「神舟飛船是在水裡拍攝的」還有啥區別?
  • 我們啥時候用上量子計算機?|神奇的量子科技
    中國科技大學教授朱曉波說,這背後至關重要的,就是我們現在的半導體工藝。 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在不斷提升。但不論跑多快,腳上穿的始終還是「半導體工藝」的鞋。它遵循著信息技術領域熟知的摩爾定律,即集成電路晶片上所集成的電路的數目每隔18個月就翻一番,也就是微處理器的性能每隔18個月提高一倍,而價格卻下降一半。現在我們實現了摩爾定律的15倍能級,電晶體數量500萬倍增長。
  • | 科技袁人
    | 科技袁人》 《中國取回的月壤會和哪些國家分享?美國表示,已在線等 | 科技袁人》《美國50年前就能載人登月,中國為什麼現在還不行?(為了這一天,全人類等了44年 | 石豪)石豪寫了一篇嫦娥五號的這個文章,他說嫦娥五號本來應該在2017年髮結果推遲到2020年,也就是說探測器已經儲存了3年了,然後你要保證在這3年當中它這個器件沒有變形、沒有老化,然後發出來還能用,實際上對我們的儲存技術也是一個重大的考驗。就是如果我們能夠通過一關的話,對於以後的這些項目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 我們啥時候用上量子計算機?| 神奇的量子科技②
    中國科技大學教授朱曉波說,這背後至關重要的,就是我們現在的半導體工藝。計算機的運算能力在不斷提升。但不論跑多快,腳上穿的始終還是「半導體工藝」的鞋。它遵循著信息技術領域熟知的摩爾定律,即集成電路晶片上所集成的電路的數目每隔18個月就翻一番,也就是微處理器的性能每隔18個月提高一倍,而價格卻下降一半。現在我們實現了摩爾定律的15倍能級,電晶體數量500萬倍增長。
  • 科技袁人第二彈:有人覺得中國科技太弱,因為全世界除了中國只有一個國家:「外國」 | 風雲之聲
    第一集請參見:「科技袁人」元旦首發,走近中國科技工作者《科技袁人》第二集
  • 中國領先世界的科技,不僅打破國外壟斷,更能造福全人類
    在西瓜視頻創作人【科技袁人袁嵐峰】的作品【曾經我對中國很悲觀,了解這些科技成就後,我沉默了】中,我們將看到近幾年中國科技的最頂尖成果,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上西瓜視頻搜索,觀看更詳細內容。言歸正傳,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十大「黑科技」都有些什麼吧!
  • 碳基晶片,中國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或可實現中國晶片彎道超車
    好在科學家們正在探索用新材料來替代矽製造晶片,從而衝破晶片的物理極限。在這方面,中國科學家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這也為中國晶片產業的換道超車提供了可能。464碳納米管電晶體模型圖片一直以來,晶片都是中國科技領域的短板。
  • 美國GPS:我用40nm晶片;中國北鬥:我明年用22nm晶片
    眾所周知,目前全球性的衛星導航系統只有4個,分別是美國的GPS,中國的北鬥,還有俄羅斯的格納斯,歐洲的伽利略。其中美國GPS最早,份額最高,目前還有80%+以上的份額,而中國北鬥建成最晚,7月底才正式全面完成,向全球服務,也正因為建成的時間晚,所以技術相比較為先進。
  • 中國十大領先世界科技:人造角膜研製成功,全球千萬失明患者得救
    在西瓜視頻創作人【科技袁人袁嵐峰】的作品【曾經我對中國很悲觀,了解這10個科技成就後,我沉默了】中,我們將看到近幾年中國科技的最頂尖成果,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上西瓜視頻搜索,觀看更詳細內容。言歸正傳,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十大「黑科技」都有些什麼吧!
  • 碳基晶片獲突破,性能提升千倍,我國碳基晶片能否實現借道超車?
    我國正是因為沒有光刻機才在晶片領域受到美國影響比較大。如果我國要想在半導體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就必須攻克光刻機,但這難度非常大,短時間內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雖然在矽基晶片上我們跟國際頂尖水平有很大差距,但由我國自主研發的碳基晶片最近已經取得了重要突破,並且與傳統的矽基晶片相比,功耗和成本更低、性能更強。在矽基半導體的研發逐漸進入瓶頸期之後,未來全球半導體的發展方向最可能是碳基半導體技術,而我國現在搶先在碳基半導體技術領域實現了技術突破,不僅能夠提高我國在未來半導體行業中的地位,對世界科技進步也有著重要意義。
  • 我國量子晶片迎來重大突破,將再次刷新世界紀錄,打造量子霸權
    晶片的發展,帶動了整個世界科技的發展,晶片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晶片的誕生讓設備變得越來小,集成度越來越高,計算能力也越來越強。但隨著晶片工藝日新月異的升級,傳統矽材料的晶片已經快要到達瓶頸。目前臺積電的2nm工藝也已經進入研發階段,但受到矽材料特性和設備的限制,2nm或成為矽基晶片的極限,那麼尋找一種新材料的迫在眉睫。
  • 1000億晶片項目爆雷!中國晶片史上最大的騙局
    另外,有知情人士消息稱,在中國"十四五"規劃草案中增加了一系列措施,以加強半導體行業的研究、教育和融資,計劃未來5年之內,對"第三代半導體"提供廣泛支持。決心不可謂不大,晶片正在成為中國未來5年最核心的發展戰略,直接關係到中國科技的未來。
  • 碳基晶片與量子晶片誰更強?我國量子計算迎來新進展,或超越谷歌
    那麼科學家們就開始研究一種新型的半導體,比如用碳納米管制作成碳基半導體,最後做成碳基晶片,性能比傳統晶片可提升10倍以上。碳基晶片而新型材料晶片的研發成果突破,讓大家明白了這上百年來,矽基半導體其實並不是唯一可以發展的方向,「沉迷」於矽基半導體的研究可能會成為一種束縛,俗話說「思想有多大,科技就能走多遠」,那麼一種導電性能更好的材料被應用在晶片製作中,那就是碳納米管,碳納米管擁有比矽材料更好的傳導性,自身能量的損耗就越低,那麼自然發熱和能耗就會變低
  • 中科60比特量子晶片將刷新世界紀錄,比碳基晶片更強
    那麼科學家們就開始研究一種新型的半導體,比如用碳納米管制作成碳基半導體,最後做成碳基晶片,性能比傳統晶片可提升10倍以上。而量子晶片則不一樣,量子疊加態可以同時一次性模擬出可能正確的路線圖,如果說碳基晶片的速度提升10倍的話,量子晶片的性能提升將是上萬倍的
  • 洞見|中國的晶片和發動機為啥還是沒有突破?因為人們都向錢看了?
    也就是說,可批量裝備的國產戰鬥機用渦扇發動機的性能,僅相當於美國90年代初的水平,別說與F-119、F-135這樣的頂級大推相差甚遠,就連中端F110系列的最新型號都追不上。▲英國羅·羅公司的Trent 1000系發動機研發成本為1億英鎊左右跟晶片相比已經非常便宜了較之高速換代的晶片,發動機的迭代速度要慢很多,一款設計成熟的核心機左改右改能用上幾十年,有充分的時間去追趕和消化,比如F-15、F-16和蘇-27這種主力四代機所用的發動機都是上世紀80年代的產品,再用個十幾年問題也不大。
  • | 科技袁人
    西瓜視頻:https://www.ixigua.com/6927099530697507332本視頻發布於2021年2月13日,播放量已超四百萬大家好,歡迎進入我們的直播,我是科技袁人袁嵐峰,西瓜視頻的傳創作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員
  • 還原一個真實的中國晶片製造業現狀,政府被割韭菜!
    在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領域,美國科技巨頭的反應慢了半拍,當中國的5G基站在數量、質量上全面領先時中國有70%的晶片依賴進口,每年要花2000多億美元在晶片上,為了改變這樣的局面,國內出臺了大量政策以支持國產晶片事業的發展。
  • 國產超級計算機年底將全部用上「中國芯」
    「國產超級計算機2011年年底將告別國外晶片,使用『中國芯』。」正在出席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龍芯首席設計師胡偉武昨日向記者透露,「中科院首臺完全使用國產晶片的超級計算機,將於今年夏天完成裝機。」據介紹,目前國內主要有三家單位研製超級計算機,即中科院支持的曙光系列、江南計算所的神威系列以及國防科技大學的銀河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