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袁人第二彈:有人覺得中國科技太弱,因為全世界除了中國只有一個國家:「外國」 | 風雲之聲

2021-02-13 風雲之聲

第一集請參見:「科技袁人」元旦首發,走近中國科技工作者

《科技袁人》第二集有人覺得中國科技太弱,因為全世界除了中國只有一個國家:「外國新鮮出爐。這一集,袁老師為我們詳細介紹了中國科技現今所處的位置,中國科學水平真實的情況。

不卑不亢,不驕不餒,砥礪前行,這才是我們中國科技工作者的真實面貌。雖然科學事業往往默默無聞,但也不應被曲解,更不應被詆毀。清楚地認識自己的實力,也才對得起多少科工前輩的付出和努力!

各個國家在地球上比來比去,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人類一定要飛出地球,移民宇宙。如果說我們對中國有什麼期望,那就是在這個人類最偉大、最重要的事業中,承擔領導作用。

視頻奉上,敬請關注:

騰訊視頻

嗶哩嗶哩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7932364/

西瓜視頻https://www.ixigua.com/i6506837959554105863#mid=61976992509


知乎專欄:

http://zhuanlan.zhihu.com/fengyun

一點資訊:

http://www.yidianzixun.com/home?page=channel&id=m107089

今日頭條:

http://toutiao.com/m6256575842

相關焦點

  • 美國登月造假的說法,被黑最慘的其實是蘇聯和中國…… | 科技袁人
    正好,前段時間美國公布了一大批登月時期的老照片,各種「照片科學家」又冒出來,「登月造假論」又大行其道……註:風雲之聲內容可以通過語音播放啦!讀者們可下載訊飛有聲APP,聽公眾號,查找「風雲之聲」,即可在線收聽~那麼在今天的第一集中,袁老師和大家來聊聊一提起「美國登月」就馬上會出現的「登月造假」陰謀論,其實很久以來也有很多同學想讓袁老師談談這個話題了。
  • | 科技袁人
    | 科技袁人》 《中國取回的月壤會和哪些國家分享?美國表示,已在線等 | 科技袁人》《美國50年前就能載人登月,中國為什麼現在還不行?因為政府部門,像美國這種政府部門,他能養的人越多說明他這個部門越牛、話語權越強。所以他們摻雜了大量這樣的因素,然後還有養出來的那些國防承包商,一個個開出來的價錢都死貴死貴的,因為全世界就沒有可以跟他們競價的。你說我能造一個太空梭,還有誰能造嗎?天下只有我能做,我這是獨一份!我開多少錢你都得給。袁:後來蘇聯也能造了.
  • | 科技袁人
    一半政府單位已經用上了 | 科技袁人》第二集見《美國:中國太小搞不了載人航天 中國:專治不服 | 科技袁人》第三集見《如何觀測宇宙誕生前的宇宙或許得靠量子力學 | 科技袁人》https://www.ixigua.com/6914173192080720388林寶軍(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北鬥三號衛星總設計師):另外正好兩位科學家在我還有一個問題其實也一直困惑,我們也許帶著大家只要學過物理的人可能都知道
  • 中國首次實現全光量子中繼,這又是什麼新神通? | 科技袁人
    在二十一世紀初之前的很長時間內,量子保密通信的安全傳輸距離只有10公裡的量級。因此學術界曾經認為量子密碼術的發展已經到頭了,沒有太大前途。然而,2003至2005年期間,韓國、加拿大和中國科學家提出了「誘騙態協議」,使得安全傳輸距離可以提高到百公裡的量級。從此以後,量子密碼術蓬勃發展,而中國獲得了領先地位,大部分新紀錄都是科大的研究團隊創造的。
  • 中國風雲氣象衛星50年:綜合性能世界領先 為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表示:「風雲衛星是什麼樣的衛星?第一,它是知冷知熱的百姓星,可以看天氣預報。第二,也是自主創新的爭氣星。50年來,國家從基礎很薄弱、比較落後的一個狀態一步一步發展到今天,部分的技術實現超越,這是非常爭氣的。現在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的科技崛起、要有為,風雲衛星是代表。
  • | 科技袁人
    西瓜視頻:https://www.ixigua.com/6927099530697507332本視頻發布於2021年2月13日,播放量已超四百萬大家好,歡迎進入我們的直播,我是科技袁人袁嵐峰,西瓜視頻的傳創作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員
  • 中國風雲氣象衛星50年:綜合性能世界領先 為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觀測服務
    迄今,中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形成了極軌、靜止兩個系列化、業務化的綜合觀測星座,實現了對大氣及地球多圈層系統全球化、精細化綜合探測能力。中國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表示:「風雲衛星是什麼樣的衛星?第一,它是知冷知熱的百姓星,可以看天氣預報。第二,也是自主創新的爭氣星。
  • 外國網友:尖端科技中國不是不能生產,而是比較落後!
    近些年來,中國的發展速度一直在世界上被人們津津樂道。近幾年來,中國取得的成就實在是太多了,自從第一艘載人飛船升空之後,中國所取得的科技發展成就,一項接著一項地往外蹦。而這也讓大家開始從心底裡認為:中國已經成為一流強國,已經開始在任何方面都不輸給外國的那些老牌科技強國。
  • 《科技日報》總編輯演講與中國科技水平思考
    為了防止曲解,因為按照我的經驗,媒體轉載過程中很容易有人會篡改發言最後變成另外一個樣子,我把《科技日報》公眾號刊登的演講原文複製過來如下,我在每段後面說下我的看法。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各位同事,下午好! 2018年4月16日,中興事件的新聞在網上爆棚。
  • 中科大袁嵐峰:三個指標看中國科技哪些領域趕超越美國成世界第一
    多個指標都顯示中國的科技實力整體上僅次於美國,部分指標上達到第一,將來的歷史會記住,這是一個大趕超大進步的時代,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科技袁人》主講人袁嵐峰先生隨著5G和生物醫學時代的到來,科技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很多人都會心存疑惑:中國的科技實力如何,中國在高科技領域會不會被卡脖子,中國的研發水平到底怎麼樣。
  • 中國領先世界的科技,不僅打破國外壟斷,更能造福全人類
    在西瓜視頻創作人【科技袁人袁嵐峰】的作品【曾經我對中國很悲觀,了解這些科技成就後,我沉默了】中,我們將看到近幾年中國科技的最頂尖成果,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上西瓜視頻搜索,觀看更詳細內容。言歸正傳,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十大「黑科技」都有些什麼吧!
  • 中國十大領先世界科技:人造角膜研製成功,全球千萬失明患者得救
    在西瓜視頻創作人【科技袁人袁嵐峰】的作品【曾經我對中國很悲觀,了解這10個科技成就後,我沉默了】中,我們將看到近幾年中國科技的最頂尖成果,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上西瓜視頻搜索,觀看更詳細內容。言歸正傳,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十大「黑科技」都有些什麼吧!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離風雲四號最近的人
    一個月前,中國氣象局和國防科工局發布了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的首批圖像數據。雲圖中,廣闊的海洋、多彩的陸地、巍峨的山脈、甚至細小河流都清晰可見,圖像波段光譜特徵明晰,其中部分數據是國際氣象界迫切期望使用的,除了中國的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目前沒有任何一顆在軌衛星能夠提供。
  • 中國科技有多強?《自然》雜誌給出一個答案,令國人振奮
    中國科技到底有多強?還記得去年,全球很有名的《自然》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叫做《中國,科技如何創造強大》。這篇文章中,提到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觀點:中國近代一百年的歷史,其實是重新尋找科學力量的歷史。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中國向全世界展示了最具中國特色的「四大發明」:指南針、印刷術、造紙術和火藥。
  • 中國晶片沒有用?並不!一半政府單位已經用上了 | 科技袁人
    老是有人把龍芯當成漢芯,然後大罵一通,我必須說明一點,漢芯是另外一個東西,漢芯是上海交通大學有個人叫做陳進。所謂那打磨晶片的事情,然後我都不知道為什麼有這麼多人,龍字跟漢字分不清嗎,然後就因為帶了個芯字,他們就搞糊塗了。
  • 中國風雲氣象衛星數據惠及107個國家和地區
    這顆重173 千克的「東方紅一號」,作為中國首顆人造衛星開創了我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並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從零到一,「東方紅一號」拉開了中國空間事業的序幕。
  • 中國取回的月壤會和哪些國家分享?美國表示,已在線等
    關注風雲之聲 提升思維層次導讀美國曾經送給中國1克月壤,這次嫦娥五號探月取樣,我們又會和哪些國家分享呢?本文為嫦娥五號發射直播系列之二,系列之一見《推遲發射三年,嫦娥五號究竟經歷了什麼?一個合理的回答就是說我們要去那兒建一個永久性的基地,這才值得去。不管是你去做研究也好,還是去開一個旅店,讓大家去做這種商業的旅遊項目,總而言之是應該建一個永久性的基地,這個才是長久之計。吳:我覺得還是建個基地真的挺好的。因為我估計近地面天文觀測是別想搞了,被馬斯克的星鏈能給汙染得一塌糊塗。
  • 中國電影太弱,未來十年美國媒體都不看好?
    這部電影描述了一個相當發達的社會,貧富差距懸殊,人們的行為很荒唐。曾經看過韓國甜寵劇的你,如果是第一次接觸韓國這樣殘酷的現實題材,很容易被震撼到。《寄生蟲》在豆瓣網中獲得8.7分,超過64萬網友評分,其中五星佔比超過46%,反映出中國觀眾對《寄生蟲》的認可,同時網友也表達了對中國電影的失望。得獎的奉俊昊令人矚目。
  • 中國哪些尖端科技是以絕對優勢領先於全世界的?
    ,科技側重不同。例如我國地大物博,美國、俄羅斯也很大,但人口對比,美國只有23%,俄羅斯只有10%,因此我們需要更多的糧食,更發達的交通及基礎設施。當然,在多個高精尖領域我國也有所突破。  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國所有的鐵路都是外國鋪設的,為了往「外」運送物資。30年前,全球高鐵技術一直由日本、德國、法國、加拿大把控,然而中國密集的人口流動才是最需要高鐵剛需國。從1996年開始,我們先通過不斷引進各國高鐵技術,再到站在它們的肩膀進行自主研發,終於在2015年達到了世界一流的水平。短短二十多年,中國在裡程與標準上把曾經的巨人甩在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