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風雲氣象衛星50年:綜合性能世界領先 為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
目前在軌運行的7顆風雲氣象衛星,被譽為「知冷知熱的百姓星、自主創新的爭氣星、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同時還是全球綜合觀測系統的重要成員,為全球11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觀測服務。世界氣象組織最近進行的一項針對亞太區域衛星用戶的調查顯示,風雲氣象衛星數據服務處於領先位置,超過歐、美、日的同類衛星。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年——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生產生活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成效顯著。迄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實現了對大氣及地球多圈層系統全球化、精細化綜合探測能力,氣象衛星綜合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做出了突出貢獻。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年丨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生產生活
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成效顯著。迄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實現了對大氣及地球多圈層系統全球化、精細化綜合探測能力,氣象衛星綜合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做出了突出貢獻。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年 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生產生活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發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成效顯著。迄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實現了對大氣及地球多圈層系統全球化、精細化綜合探測,氣象衛星綜合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作出了突出貢獻。
-
服務百姓冷暖!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和地區之一。「風雲衛星是知冷知熱的百姓星,自力更生的創新星,聯合協同的合作星,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這樣說。50年來,正是高懸天際的「天眼」,使我們的天氣預報更加精準,為防範抵禦氣象災害提供了有力支撐。
-
中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成就綜述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和地區之一。「風雲衛星是知冷知熱的百姓星,自力更生的創新星,聯合協同的合作星,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這樣說。50年來,正是高懸天際的「天眼」,使我們的天氣預報更加精準,為防範抵禦氣象災害提供了有力支撐。防災減災:精測風雲、服務百姓10月11日凌晨,位於南海南部海域的熱帶低壓加強為今年第15號颱風「蓮花」。
-
知冷知熱百姓星,服務全球中國星|風雲氣象衛星五十載
如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7顆在軌運行,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和地區之一,逐步具備了對大氣及地球多圈層系統全球化、精細化綜合探測能力,氣象衛星綜合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
知冷知熱百姓星,服務全球中國星|風雲氣象衛星五十載
如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7顆在軌運行,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和地區之一,逐步具備了對大氣及地球多圈層系統全球化、精細化綜合探測能力,氣象衛星綜合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它是知冷知熱的百姓星,提供天氣預報數據,服務百姓,也是自主創新的爭氣星,攻克基礎薄弱難題,從落後狀態發展到與歐美發達國家三足鼎立,實現部分技術的超越。
-
風雲氣象衛星服務一帶一路
本報北京電(記者趙貝佳)記者近日從中國氣象局了解到,經過50年的發展,中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氣象衛星。目前7顆衛星在軌運行(包括4顆靜止氣象衛星和3顆極軌氣象衛星),靜止軌道衛星形成「多星在軌、統籌運行、在軌備份、適時加密」的業務格局,極軌衛星形成上、下午星組網觀測,可對全球和區域範圍內的極端天氣、氣候和環境事件進行及時高效觀測,成為國產衛星中應用最好、定量化水平最強的衛星,被世界氣象組織納入全球業務應用氣象衛星序列,是全球綜合觀測系統的重要成員,也是空間和重大災害國際憲章機制的值班衛星。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 從零追趕部分領域已成世界獨一無二
中國天氣網訊 近日,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媒體通氣會在中國氣象局舉行,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介紹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發展歷程,同時邀請風雲四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董瑤海、風雲氣象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楊忠東、風雲氣象衛星工程副總設計師唐世浩等三位專家解答了風雲衛星在各領域的發展和應用情況。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從零追趕部分領域已成世界獨一無二
中國天氣網訊 近日,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媒體通氣會在中國氣象局舉行,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介紹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發展歷程,同時邀請風雲四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董瑤海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 從零追趕部分領域已成世界獨一無二
中國天氣網訊 近日,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媒體通氣會在中國氣象局舉行,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介紹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年發展歷程,同時邀請風雲四號衛星系統總設計師董瑤海
-
精測風雲變幻 服務百姓冷暖——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成就綜述
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和地區之一。「風雲衛星是知冷知熱的百姓星,自力更生的創新星,聯合協同的合作星,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這樣說。50年來,正是高懸天際的「天眼」,使我們的天氣預報更加精準,為防範抵禦氣象災害提供了有力支撐。
-
精測風雲變幻,服務百姓冷暖——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成就綜述
今年是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開展50周年。50年來,我國風雲氣象衛星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和地區之一。「風雲衛星是知冷知熱的百姓星,自力更生的創新星,聯合協同的合作星,服務全球的中國星。」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楊軍這樣說。50年來,正是高懸天際的「天眼」,使我們的天氣預報更加精準,為防範抵禦氣象災害提供了有力支撐。
-
50年,風雲氣象衛星事業蓬勃發展
一開始,氣象服務要求相對較低,我國制定了先發展低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一號』的規劃。之後,我們又有了高軌道的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二號』,形成低軌全球觀測和高軌局部觀測相結合的氣象衛星體系。」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院士回憶。1986年,國家正式批准了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二號」的研製任務。風雲衛星的研製道路並非一帆風順。
-
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知冷知熱的百姓星」
迄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形成了極軌、靜止兩個系列化、業務化的綜合觀測星座,實現了對大氣及地球多圈層系統全球化、精細化綜合探測能力,氣象衛星綜合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做出了突出貢獻。 風雲氣象衛星的發展歷程是什麼樣的?風雲衛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了哪些作用?藍藍天工作室帶您探訪「風雲家族」背後的故事。
-
全國政協委員包為民:中國風雲氣象衛星已為全球上百個國家和地區...
中新社北京5月23日電 (郭超凱)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目前風雲系列氣象衛星已為全球上百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戶提供衛星資料和產品。1977年11月,中國第一代極軌氣象衛星正式命名為風雲一號,從此開啟了風雲紀元。1988年、1990年和1999年,中國先後發射3顆第一代極軌氣象衛星,即風雲一號A、B、C氣象衛星。1997年和2000年,中國又先後發射了2顆靜止軌道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組成了中國氣象衛星業務監測系統。自此,中國成為繼美、俄之後世界上第3個同時擁有兩種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
-
風雲五十載,煉就爭氣中國星——寫在風雲氣象衛星事業50周年之際
如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7顆在軌運行,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氣象衛星的國家和地區之一,逐步實現了對大氣及地球多圈層系統全球化、精細化綜合探測能力,氣象衛星綜合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
風雲四號A星已投入運行 將服務於全球超70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天氣網訊 今天(2日)下午,中國氣象局召開5月新聞發布會,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張祖強表示,我國風雲四號A星已於今年5月1日正式投入業務運行,將服務於全球70多個國家地區。此外,建立了《風雲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時提供防災減災服務。發布會現場,張祖強發表講話。李響 攝經過近50年發展,中國已成功發射了16顆風雲氣象衛星,目前9顆風雲氣象衛星在軌運行,形成了「多星在軌、統籌運行、在軌備份、適時加密」的業務格局。
-
我國風雲氣象衛星數據惠及107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郵政推出了《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五十周年》郵票,郵票設計中地球背景是風雲四號氣象衛星拍攝的地球照片。據了解,氣象衛星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效益加速實現,截至目前,使用風雲氣象衛星數據的國家和地區數量已增至107個(包括75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29個國家已建成風雲氣象衛星數據直收站,28個國家已註冊成為風雲氣象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FY_ESM)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