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畢業的女博士當農民,種地11年收入八百萬,父母認不出她了

2020-12-05 騰訊網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朱子家訓》

人類的生存離不開糧食,從古至今有關於節約糧食的詩句非常多,就比如《朱子家訓》中一句「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憫農二首》中一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其意思都是讓人珍惜糧食,不能浪費。

中華民族文化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從古至今我國依然是一個農業大國,擁有14億人口的國家,對糧食的需求度是非常大的。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走向城裡,他們不願耕地種田,過著清貧的日子,我國的糧食產量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喜歡農村的女博士

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在農村的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學後就不再務農了,父母們更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城裡生活,遠離農村的辛苦。甚至有許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偏激,一句「讀不出書將來只能種田了」,以此表示不希望將來的孩子重操自己的舊業。

在這樣的風氣下,許多高學歷的學生基本上都不會去務農,他們有更好的去處,讓自己的生活更加輕鬆一些。但凡事都有例外,一位清華大學畢業的博士後,她畢業後選擇了自己種田務農的道路,幹出了一番自己的成績。父母看到她時,都認不出她來了,因為原本皮膚白淨的女孩,曬得黝黑,這個女孩就是石嫣,一位博士後畢業之後從事務農的人才。

石嫣出生於保定,父母都是知識性工人,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城裡人。從小成績優秀的石嫣,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博士,通過學習深造,到清華大學繼續學習,選擇了農業專業,攻讀博士後。

這樣一位在城裡長大的姑娘,為什麼對農業很感興趣呢?以至於後面的博士專業都選擇了女生普遍不會選的農業。這其中還和父母的影響比較大,小時候從父母口中聽說了農村的各種故事,逐漸對農村產生了一定的嚮往,長大後石嫣發現城市裡的生活繁忙而又枯燥,相比之下她更加嚮往農村,後來的專業選擇也因為如此。

為了更好地了解農村,石嫣在攻讀博士期間經常下鄉調研,不僅自己與農民伯伯們生活在一個地方,而且會親自下田請教有經驗的人,通過一段時間的接觸,石嫣基本上了解了農民的生活,覺得這就是她所嚮往的,為今後自己從事農業打下了一個基礎。

石嫣CSA農場創業

石嫣畢竟是一個農業學的博士後,她畢業後不可能和普通農民一樣整天幹活,不去做研究思考。畢業後的石嫣先是在國家的資助下去美國深造,去美國的現代化農村學習。在那裡石嫣看到美國農村的管理方式,他們不僅能做到自給自足,而且富有生活的儀式感,比如說農村裡有圖書館,這種農村田園生活讓石嫣非常期待。

在大半年的留學生涯中,石嫣學習美國農村的一些先進管理與建設,決心在國內也建一個這樣的農場。回國後的石嫣,拒絕了有實力的公司給她開出不錯的薪水,讓她去公司上班,但石嫣好意拒絕了,她決心自己開一家模仿美國的農場。

石嫣首先在父母的支持下,選擇了一片環境不錯的土地,引進了美國的管理模式,建立了中國第一個CSA農場。該農場不採用任何的化肥和現代科技用品,主打養殖與種植,把養豬的一些自然飼料用於種植蔬菜,養豬的飼料一般都是豬籠草或者是農家剩飯剩菜,不存在化學飼料。

一個女博士在下地種菜,自然會引起社會的關注,面對記者的採訪,石嫣說了一句比較有意思的話:

社會裡很多人都病了,包括身體和心靈,因為遠離了土地,我們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從農村走出來,如何在城市中讓自己的錢包更快地鼓起來。

由於在國內的CSA農場還不成熟,從價格,消費人群,農田位置等方面來看,目前還不適合國內發展。在國內試驗一年後,石嫣前往美國,那裡在CSA農場的發展要比國內成熟很多。此後在11年的時間裡,石嫣堅持走CSA農場這條路線,在這段時間內,她的生意越來越紅火,許多人喜歡那種天然的食品,購買力也很強,她的收入也高達800萬,成了一個女博士從農場創業的勵志案例。

結語

從女博士畢業從事石嫣農場創業的舉動來說,真為她點個讚。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才更傾向於大城市,甚至出國發展,對於農場,農村的選擇越來越少了。石嫣出於對農村的熱愛,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在農場中發揮了自己的價值,她無愧於全球青年領袖(石嫣在2016年獲得該獎)。

注釋:CSA農場通常稱為「社區支持農業」

相關焦點

  • 清華女博士放棄高薪工作,農村種地11年賺800萬,親生父母認不出
    俗話說得好:萬變不離其宗,不管時代怎麼改變,農民一直都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更是國家不可或缺的存在。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社會,每個人的身上都承受著或多或少的擔子,大家都在拼命的生活,很多人都在追求榮華富貴,但也有的人選擇歸隱山林,放棄大城市裡那種燈紅酒綠的生活。
  • 我國的一位清華女博士,畢業後選擇回歸田園,如今年入八百萬!
    人們都渴望一夜暴富,一夜成名,渴望能夠坐享其成,能夠不花費力氣便能獲得自己想要的一切。但也有另外一類人,他們從來不放棄自己的想法,即使身邊的人不斷的改變自己的初心,不斷的被世界同化,他們也堅如磐石,穩如泰山。一直按照自己的設定堅持走下去。
  • 我國清華女博士畢業後,當了11年的農民,石嫣怎麼樣了?
    今天我們要走進的這位人物很是厲害,她幾乎滿足所有為知識奔波的人的期望:清華畢業,還是一位博士。但是,她卻選擇了回歸農村搞農業。這個人就是石嫣,作為一名學者,她已經是十分優秀了,甚至可以說,她是同輩學習者中的楷模:清華博士,人美氣質佳。但是,在她畢業後,卻放棄了大把的一躍成龍鳳的機會,選擇回到農村專研農業。
  • 她是清華女博士,因五官標緻星探曾多次上門,如今嫁天才婚姻幸福
    其實還有一位清華大學的女博士可以跟劉亦菲想媲美,她就是孟小蓓。孟小蓓是清華大學的博士,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因為五官標緻,長相又十分漂亮而被星探發掘,但是多次都被孟小蓓拒絕了,當初的星探說如果孟小蓓能進入娛樂圈那麼一定會成為巨星。或許大家對於孟小蓓這個名字不是那麼的熟悉,但是大家一定會知道李健是誰吧,而孟小蓓就是李健的妻子。
  • 當年讓母校丟臉,父親也因她被免職的「清華女博士」,她現狀如何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讓母校丟臉,父親也因她被免職的清華女博士,如今現狀如何了呢? 一、高杏欣 這一位清華女博士是高杏欣,她出生的家庭非常優越,因為父親是黑龍江省公安廳常務副廳長
  • 三位女博士讓清華自豪,留學回國的顏寧成為院士,而她追隨施一公
    比如清華大學的三位女博士,顏寧、萬蕊雪和白蕊,先後師從清華大學的施一公教授,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如今已經成為知名的女科學家,取得的科研成就讓母校清華大學驕傲。在求學經歷上,顏寧是典型的清華精英,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並在本科階段開始師從施一公教授。
  • 80後清華博士夫妻,兩人協商回鄉下種地年收入800萬,現在怎麼樣
    希望通過這個途徑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大多數人都不想過那種農民生活,都想找一份既輕鬆又賺錢的工作。可石嫣卻用她的實際行動證明農民不是一份卑微的工作,她覺得每一份工作都是平等的,沒有卑劣之分,只要認真做,都能把它做好,並且有出頭的一天。她認為做農民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因為這樣的話就可以長時間陪伴家人,也可以不用向其他外出工作的人一樣讓父母擔心,可以讓家人安心的過日子。
  • 她是清華女博士,因長相太美被發掘,拒絕進圈卻嫁歌手李健為妻
    因為為人低調,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李健的妻子是誰,其實李健早就結婚了,他的妻子叫孟小蓓,也是一位清華的女博士,兩人在一起恩愛多年,十分令人豔羨。 有人說,李健和孟小蓓的愛情堪稱神仙愛情,因為他們太般配了,有著一樣契合的靈魂。
  • 清華女博士槍殺丈夫後,與屍體同居7天,畸戀堪比毒藥
    「清華女博士槍殺丈夫,還曾與屍體同住七天。」這些外人看來本不應該關聯在一起的因果,卻串聯在了一起。在2005年,這起案件就曾震驚全國。很多人想不通,一個前途一片光明的高知分子,為什麼會選擇自斷前程?不但從清華畢業,還是普渡大學的研究生。1995年,陳丹蕾以四川省高考第五名的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 2001年,考取美國普渡大學碩士研究生並獲得全額獎學金。 2003年,陳丹蕾碩士畢業留校擔任研究助理。
  • 清華女博士槍殺研究生丈夫,與屍體同睡7天,缺失安全感扭曲了愛
    清華女博士槍殺研究生丈夫,與屍體同睡7天,缺失安全感扭曲了愛如今,教育已經成為了大多數家庭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很多父母眼中,「教育」二字似乎被局限在校園內,只要孩子在校學習成績好,教育就到位了。曾經轟動一時的清華大學女博士陳丹蕾就是典型代表,這位女學霸是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出身,不僅考上了清華,還獲得留學美國的機會。然而,就是因為從小家庭教育的缺失,讓她在風華正茂的年紀走上了一條不歸路,讓人扼腕嘆息。陳丹蕾是四川人,父親是當地有名的大學教授,從小在濃鬱的書香氛圍中長大的她,學習成績在學校一直處在出類拔萃的水平。
  • 高學歷相親者的自白:能考10次清華,卻找不到一個對象
    畢業於時尚院校的蔗蔗的擇偶標準93年的蔗蔗畢業於義大利的時尚院校Istituto Marangoni,目前在上海交通大學在職班就讀。她說,時尚院校的同學一般不進行相親的操作,曾是兼職模特、身高182cm的她,卻是個例外。「我經歷了10次以上父母介紹的相親。」
  • 還記得清華最年輕博導顏寧嗎?41歲成美國院士,如今卻被謠言圍攻
    2017任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成為當時清華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2017年5月7日,接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邀請,受聘為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她的人生堪稱一部現實版「學霸」小說,看客們給這位她的學霸「人設」添了無數標籤「天才女教授」「超級女博士」,「清華女神教授」。知性而美麗的她今年還未過43歲的生日。
  • 高學歷相親者自白:能考10次清華,卻找不到對象
    她說,時尚院校的同學一般不進行相親的操作,曾是兼職模特、身高182cm的她,卻是個例外。 「我經歷了10次以上父母介紹的相親。」大學畢業前不準戀愛,畢業後問:你怎麼還不生娃?——這是許多高學歷相親者普遍面臨的來自家長的靈魂拷問。
  • 清華女博士拜師「醜書大師」,網友:人是真的美,字也是真的醜
    如今就有書法女博士蔡夢霞,師從醜書大師王鏞。清華書法女博士,書法界的清流蔡夢霞可謂是書法界的一股清流,名副其實的「書院派」,曾在中國美術學院進行專業學習,中央美院攻讀博士,清華美院攻讀博士後。按理說一路的學霸經歷,加上長期刻苦訓練,並且還是女孩子(這在書法家中可不常見),長相也十分漂亮,她的字體應該也是娟秀明麗、清新雋永。
  • 假設農民都不種地,糧食全部依賴進口,將會是什麼結果?看後大吃一驚
    假設農民都不種地,糧食全部依賴進口,將會是什麼結果?可以明確的是,我國不可能全靠糧食進口來保障十幾億國人的吃飯問題,因為糧食安全直接關係到國家的穩定。雖然糧食全部依賴進口的可能性為零,但我們應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全力做好糧食安全工作,以防患於未然。當然了,就當前農村農民的種地熱情,以及這幾年主要糧食進口所佔比例來看,不由得讓我們有些擔憂。
  • 曾是清華女博士,因太美被導演看中後拒絕,最後竟嫁給了他
    曾是清華女博士,因太美被導演看中後拒絕,最後竟嫁給了他 歌手李健知道自己的形象很好,很有才華,其實他的學歷也很高。 一位清華女博士,她是孟小蓓,因為長相清純美麗被導演發下,拒絕進入娛樂圈,最後與歌手李健結婚的。
  • 很多農民擔心養老,文化少又老實的四舅卻不愁,他怎麼就能做到
    和鄰居大姐聊天,說起她家女兒的婚事。大姐說以後女兒的公婆不能是農民,因為農村的公婆以後沒有退休金,兒女負擔太重。的確,目前農村老人的養老主要還是要依靠兒女,有的農村父母50幾歲,兒女就要給父母拿養老錢,如果是城裡,這個年齡的父母還都在為兒女奮鬥呢,這也是為什麼找對象都不願意找農村出來的,不可否認無論是在經濟條件上,還是以後養老都不樂觀。
  • 養蚯蚓女博士的大農業情懷
    在這遼闊的舞臺和職場之上,活躍著一大批專注農業、智慧超群、敢於創新又認真細緻的新型職業女農民, 她們中有「土專家」「田秀才」「技術能手」,也有回鄉創業、下鄉務農的女大學生、女碩士乃至女博士。她們,可以用同一個名字來命名:「匠心女農人」。
  • 「復旦女博士劈腿」事件背後,是你不知道的「SCI論文」!
    這段時間關於「復旦女博士」事件持續發酵,各路吃瓜群眾紛紛前來「品頭論足」,一時間網上「唾沫橫飛」。當然,大家關注的重點,不僅在於這位樣貌平平的女博士,是如何能同時周旋於4名男博士之間,她的學歷問題,學術造假等等都引起大家的關注!
  • 農民種小麥虧本的不如種這種果子,畝產4千斤,年收入上十幾萬元
    導讀:農民種小麥虧本的不如種這種果子,畝產4千斤,年收入上十幾萬元我們都知道,農村裡面的人都是靠著種地或者是養一些東西來賺錢的,這也算是我們農村人最基本的一種賺錢的方式,從很久以前都是這樣的。但是這兩年就不行了,現在這兩年市場上的價格變得特別快,像我們現在種地或者去養豬養雞之類的都賣不了多少錢。就算是質量比較好的也很難賣到好的價錢。但是有人說這個方法想不通還會有另外的方法的。在我們家那邊,人們就發現種地或者是養殖賺不了錢,他們就換了一種東西種。這個他們新種的東西就是一種果子。現在有很多人都改行來種這種果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