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所有問題,自然界早已給了答案,從4種生物中學到的生存智慧

2020-10-06 邢麟傑

「人只能按照自然啟示的經驗來生活」——叔本華

人類社會只是自然界生態體系中很小的一部分,人類的智慧也都來自於大自然直接或間接的啟示。就像德國古典美學家席勒在《審美教育書簡》中所說的:「自然在它的物質創造中為我們規劃了在道德創造中所必須走的路。」

在當今世界上,任何有生命的物種,既然能在生態環境的劇烈變化和漫長歲月的洗禮中生存下來,一定有其獨特的策略。

但大多數時候,它們都是沉默的,它們從不對你說話,只是在看似平常的生存活動中,日復一日的繁衍生息中,啟示著它們的生存哲學。

一個有心的人,能夠在觀察大自然的時候,讀懂它們默默說的那些話,發現那些異常珍貴的智慧寶藏。



4種生物的生存智慧

卷柏:卑微到極致,就能強大到極致

卷柏,是生長於南美洲的一種蕨類植物,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生存,每當氣候乾旱、嚴重缺水的時候,會自己把根從土壤裡撥出來,讓整個身體蜷縮成一個圓球狀,看起來蔫蔫的,像乾死了一樣。可只要稍有一點兒風,它就能隨風在地面上滾動。一旦滾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圓球就迅速地打開,根重新又扎入到土壤裡,瞬間恢復到曾經的蔥蘢。

1959年,日本有位生物學家發現,用卷柏製成的生物標本在時隔11年之後遇水而活,使他感到十分驚奇,便對外發布了這一新聞,於是人們給它起了個形象的名字——「九死還魂草」。

人生的成敗,並不取決於某一次特定環境下所表現出來的巨大競爭力,而是在於能否在一個多變的環境下長期生存和發展。相比於外在的剛性,內在的彈性才是更優秀的素質。

人生充滿各種變數,不可能總是環境順遂,只有在不利的環境中懂得謙卑地隱藏自己,默默地忍耐與付出,才能在機會來臨時,厚積薄發,華麗逆襲。就像某冰同學講的:「我能經得住多大詆毀,就能擔得起多少讚美。」

黃山松:居安思危,不「趁喜而多事」

黃山松,是一種只在黃山生長的松樹,在黃山獨特的地貌、氣候中形成。黃山的石頭多為花崗巖,非常堅硬。黃山松的根在生長的時候,根尖部分會分泌一種有機酸,能將石頭腐蝕分解,繼而轉化成土壤,樹根才能再向下生長。

由於土壤極其稀缺,黃山松要長出極發達的根部來獲取營養,而且不會讓自己長得太快,不到一丈的黃山松往往要長上百年,雖然長得慢,卻非常結實。

自然界裡,無論是動植物、人、還是企業,都處於一個系統中,系統的唯一目的,是維持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而不是讓哪一個個體處於明顯的優勢地位。

體型越大個體,需要資源也就越多,資源越多,體型就越大。在資源充足的條件下,如果盲目放任自己,野蠻生長,一旦環境出現變化,它所需要的資源大量減少的時候,就只有死路一條。恐龍的滅絕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鯊魚:能量管理,比時間管理更重要

鯊魚,作為距今為止已經存在了超過4億年,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之一,雖然體型龐大,極其兇猛,但它在攻擊其它大型動物的時候,不會死纏爛打地撕咬,而是採取突襲的方式,先咬掉獵物的一塊肉,等獵物流血過多而死之後,再美餐一頓。由於鯊魚對血非常敏感,使它可以毫不費力地追蹤獵物。這就是鯊魚的一個很重要的行為原則——能耗最小原則。

《菜根譚》裡講過一句話:「虎行似病,鷹立如睡」,也是這個道理,老虎走路時看起來總是懶洋洋的,鷹在站立的時候總是閉著眼睛,無非就一個目的,最大限度地節省能量。自然界中最兇猛的動物,並不是時時刻刻都處於忙碌的狀態,它們只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

當我們在做個人管理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時間管理,好像把自己的日程排的滿滿的,就很有效率;卻常常忘記一個比時間和效率更重要的概念,就是效果。

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時間管理雖然能使你的時間安排看起來更合理,但它並不能保證你在規定的時間裡,時刻都處於最佳狀態。有效管理的意義,在於去掉一切不創造價值的環節,高質量的完成你的任務和目標;而不是看起很忙碌很有效率。

彼得德魯克說:「世界上最沒有效率的事情,就是以最高的效率做沒有效果的事情。」

所以,我們真正要做的,是管理能量,而不是管理時間。

狗: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態位

狗,的祖先是狼。很久以前,在狼群當中總有一些處於弱勢地位的個體,那些懷孕的、受傷的、弱小的狼,在狼群捕獵之後,是連骨頭都吃不到的,能吃到的只有人剩下的骨頭。

於是,它們逐漸離開狼群,開始追蹤人的足跡,最終,在人的聚集區附近,找到了生存的地盤,它們不和人搶食物,替人打掃吃剩的東西,幫人打獵、看家護院,因此能和人互助互利、長期共存,也就逐漸演化成了現在的狗。

隨著時間的流逝,如今的狼已經是一種頻危動物了,而狗的數量卻一直在增長。有數字統計,美國每年的狗糧費用可以養活非洲所有的難民。

那些原本處於弱勢低位的狼之所以能夠逆襲,原因就在於它們選擇了一個獨特的「生態位」,找到了一個藍海市場,並且與最強勢的物種形成了戰略聯盟。這些優勢的組合,讓它們在現如今,甚至到了無往而不利的地步。

由此可見,能讓你強大的決定性因素,並不是個人能力和努力程度,而是定位。就像蓋茨所說的:「沒有不能利用的垃圾,只有放錯位置的資源」。定位錯誤,再努力也白費;定位正確,則可以事半功倍,甚至百倍。

相關焦點

  • 第二人生考試答案是什麼 考試問題答案大全
    《第二人生》手遊中高考真的需要答題,並且考試期間的問題是倒計時的,很多時候沒辦法快速查到答案,考考滿分什麼的除了自己的智慧還需要一點點技巧啦,小編這裡給大家整理了大多數問題的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 《二把手》:夾縫中求生存的人生智慧
    夾縫中求生存的人生智慧——簡評唐達天長篇小說《二把手》※北喬作為官場小說創作領域一位個性突出的作家,唐達天的作品常有出人意料之處,並在文學質量和市場效益取得了雙贏在《二把手》的封腰上有這樣一句話:「二把手的生存之道,囊括了官場的全部智慧和謀略,放大後就是整個官場的圖景」。
  • 人類生活在地球上,生存的意義是什麼?科學家給出答案!
    當然,科學家們一直在堅持不懈的探索一個問題,那就是人類為何存在?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經過了這麼多年,人類一直憑藉著自身的高智慧去創造新的事物。這世間的萬物,對人類有著密不可分的影響。這麼多年來人類的生存,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人類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人類生活在地球上,生存的意義是什麼?科學家給出答案!
  • 【老遊評書】適者生存的人生之旅 生老病死的哲學之思
    自然界的各種植物、動物以及我們人類,只有適應其所處的環境,才能得以生存。最近有幸閱讀首都醫科大學呂國蔚教授等編著的《適應論:關乎人生與生老病死》一書,獲益匪淺。 適者生存的人生之旅 「適者生存」由英國哲學家斯賓塞率先提出,達爾文把自然界在生存的鬥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消亡的過程稱為自然選擇。他認為,自然選擇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緩慢和連續的過程,凡是能生存下來的生物,都是適應環境的。作者指出,適應是生物與環境相互磨合的過程。
  • 從人工智慧到群體智慧,人機協作之未來
    文/陳根人類很早就已認識到,群體合作集思廣益,其解決問題的成效可以大過個體各自智慧的總和。關於群體智慧的力量,在科學上有個經典的實驗:在玻璃罐中放滿糖果,然後請試驗者來猜測糖果的數量,記錄每個人的答案、答案的平均數及其與正確答案之間的關係。
  • 從獸性中看人性:「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整個自然界的不二法則
    對於如何生存這件事情,除了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奉行節儉之外,我們還應該學習動物的勇武。面對如何「生存」這樣一個難題,每一個動物,都給出了不同的答案。這些答案背後的故事,引人深思,讓人為之嘆惋,為之流連。
  • 陳根:從人工智慧到群體智慧,人機協作之未來
    文/陳根人類很早就已認識到,群體合作集思廣益,其解決問題的成效可以大過個體各自智慧的總和。關於群體智慧的力量,在科學上有個經典的實驗:在玻璃罐中放滿糖果,然後請試驗者來猜測糖果的數量,記錄每個人的答案、答案的平均數及其與正確答案之間的關係。
  • 元吾氏丨終級真相,所有問題的答案
    終極真相----所有問題的答案【元吾氏】從2008-05-29本人答疑一開始,所有問題的答案就早已給出,就是本人博客簡介的第一句話:「一個無限/不生不滅的自由意識(Freewill/神Spirit)有著無窮無盡的自發幻想,其景象就是無限多樣的宇宙和萬物及各自的規則和不規則。」
  • 自然界神奇「偷基因」生存策略:給物種帶來頑強生命力
    科學家們在尋找這一問題答案的過程中,發現了自然界一種「偷」的生存策略。一些生物可以生存於極熱、極寒、極酸、極毒的極端環境中,比如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沸騰的溫泉中的一種水藻,它的生存秘密就是從其它生命形式那裡偷來生存的必要基因,而不是從父輩那裡遺傳。這種「偷基因」的生存策略就是所謂的「水平基因轉移」。世界上最頑強的生命形式是什麼?是「不死的小強」嗎?
  • 《易經》智慧:什麼人什麼命,努力成為這4種人,好運慢慢來!
    如果我們能沿著《周易》指明的這條「貞正之道」,人生道路必然能夠元亨利貞。《周易》告訴我們,下面這4種人會擁有好的命運:一、善良寬容的人《周易》強調「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善良與厚德、厚道的內涵基本相同。《周易》說厚德載物,其實厚德載物的本質就是善良寬容。
  • 結構物理學論自然界生存律
    摘要:結構物理學創建的成果揭示出:它將是自然界生存進程的拐點。當今,人類科技至今未走出愚昧時代,其愚昧的核心是能源利用科技,非常明顯,近幾年大自然對人類的多種報復,其根源就是人類對化石能源的無節制利用造成地球溫實效應,而本文將描述結構物理學成果研究的重大突破、結構力、結構世界觀、結論。
  • 《莊子》很經典的4句話,真正的千古名言,教你用智慧滋養人生
    莊子最經典4句話,真正的千古名言,教你用智慧滋養人生每個人都希望活得悠然灑脫,無憂恣意,就像夢迷蝴蝶的莊周一般,超然脫俗於世外。「萬物云云,各復其根,各復其根而不知;渾渾沌沌,終身不離。」萬物紛雜繁多,各自回歸本性,各自回歸本性卻是出自無心,渾然無知保持本真,終身不離開大道。小編推薦莊子的四句話,帶你品讀其中的智慧。
  • NASA稱:外星人或早已來到地球,假扮人類模樣生存,有什麼證據?
    有一部電影叫《黑衣人》,外星人以人類模樣在地球生存,比如我們所看到的明星、老闆和教師,很有可能都是外星人假扮的,發布後引起了很多人爭議,甚至有超過幾百萬人同時懷疑,自己身邊的領導上司是外星人假扮。美國宇航局在近段時間發布了一項新的研究,研究表明我們不得不思考一下,外星人很有可能早已來到過地球上,並且和人類共同生存,學會了人類的情感意識,有什麼依據嗎?
  • 減肥不成功,羨慕別人的生活,這本書告訴這些無解問題的所有答案
    其實很簡單,就是要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但問題是我們總會遇到一些無解的問題:比如我想減肥,我想讓自己的小肚子消失,但是我用盡了各種方法都沒有用;再比如我想讀書,但是我一拿起書,我就犯困;我想要學習,我報了很多課,我學到了很多知識點,到最後我發現都沒有任何用處。
  • 人生的所有問題,都可以歸結為一個終極問題
    因為,人生的所有問題,從根源上來說,都可以歸結為這個終極問題。不信我們來看看大眾普遍關注的問題:1.職業問題,也稱為生存問題和發展問題。有的人不喜歡自己的職業,所以沒有熱情,每天活得渾渾噩噩。如果你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那你在職業選擇上就不會迷茫,直接選擇自己內心所愛就好了。
  • 人類的未來,純意識生存——「宇宙智慧聯盟」科學猜想!
    要擺脫這種威脅,保護第1個宇宙文明,以及後面陸續發達展起來的更多智慧文明的生存。這就會導出第1個文明唯一的選擇:建立宇宙唯一的智慧聯盟,監控和控制宇宙各處陸續發展起來的智慧文明的科技發展,對整個宇宙進行管理。 當任何後續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聯盟會允許這個文明的所有個體,以純意識的形式,全部進入到聯盟的一個系統中去,相當於超越了死亡。
  • 智慧生物思維變遷
    自然界的生物都有自己保命的手段本領,但是智慧生物卻沒有,所以在大型動物和小型群居動物的壓制下智慧生物不得不遷移。自然界以力量為尊,誰的力量大誰就能說了算,智慧生物了解這種規則,但是智慧生物卻做不到讓自己成長到非常大型來獲取這種力量,於是智慧生物就開始嘗試合作這種方式,但是人與人合作的方式真的是一加一小於二的表現,那時的智慧生物力量和速度都不佔據優勢,而且沒有豐富的戰鬥經驗,所以兩個人合力對抗大型野獸沒有任何勝算,必須要多人合力才能有些成果。
  • 適合放在包裡隨時翻閱的5本人生智慧書
    它使用了幾乎所有的中國古代格言、諺語,將一條條血淋淋的教訓擺在讀者面前,但是它卻又不是在給讀者強餵各種「雞湯」。它就像是一個巴掌把世人拍醒,將真實而又複雜的人性與殘酷的現實羅列出來。什麼是人情?「貧窮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什麼是交友?「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一條條語句雖短,但是卻能夠將世人驚醒。
  • 《易經》六句名言,「句句人生大智慧」,越早了解越好!
    《易經》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古老的經典名著,是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易經》可以說字字珠璣,句句經典,每一句話都是有很深的含義,都包括著不一樣的人生哲理,今日末學選擇其中的六句經典名句,與大家共同學習。一,天行健,君子以自立自強。
  • 《狼道》智慧之五十八: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在狼的生存中,它懂得去認真觀察和尋找目標和獵物,去適應周圍的環境,在狼的生存中也存在著這種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危機意識。狼在那個優勝劣汰的動物界中,從不守株待兔,它會主動出擊,所以,它們才能在狼族中生存,在自然界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