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構物理學創建的成果揭示出:它將是自然界生存進程的拐點。當今,人類科技至今未走出愚昧時代,其愚昧的核心是能源利用科技,非常明顯,近幾年大自然對人類的多種報復,其根源就是人類對化石能源的無節制利用造成地球溫實效應,而本文將描述結構物理學成果研究的重大突破、結構力、結構世界觀、結論。
關鍵詞:結構力、結構世界觀。
引 言
在近幾年大自然對人類多種自然災難特別是今年的新冠病毒報復面前,關鍵是報復的頻率愈演愈烈,而人類這個高智慧生靈則顯得極其脆弱,因為無數生命在自然災難中瞬間消失。說明人類這個高智慧生靈的自然認知觀出現了問題,因為無論是何種自然災害還是病毒災難,無非都是物質體出現異常的個案,故相對人類這個高智慧生靈群體而言,不應該是這個結果。
而看似複雜的結構物理學科技,簡言之就是創建宇宙結構體的自然認知觀,即將大至宇宙與小至分子或者粒子,都統一認定為都是一種結構體,其本質區別只是結構複雜與簡單而已。因為宇宙原本就是非線性固有結構體系統,而人類文明只限定共識了一個線性世界,並徘徊至今「無悔」。試想,認定某一物體以及分子或者粒子是一個結構體極易理解,但如果認定宇宙或者星球是一個結構體就不易理解了。因為星球和宇宙涉及有機質體和無機質體、空間、暗物質等等較多物理問題,如果認定星球和宇宙是一個結構體,那麼首先必須承認有機質體和無機質體、空間、暗物質等等都是其結構內的生存固有要素,就像人體結構的每一小結構部分都是有助其生存的必須,故其結構體生存的每一時刻都於其每一固有要素密切關聯。所以,結構體的每一微小固有要素如果出現問題,必將涉及該結構體的生存問題,例如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病毒就可輕而易舉的摧毀一個生命結構體,這就是結構物理自然認知觀。
一、結構物理學基礎理論重大突破發現
結構物理學(Structural Physics),它與傳統物理學的本質區別是:傳統物理學屬性線性基礎物理,而結構物理學屬性非線性基礎物理。但為什麼沒有定義稱為非線性物理?這是因為在非線性物理內,其物體結構是非線性的靈魂,它具有廣義與普適特性,並且可將宏觀與微觀非線性物理統一為同一個物理要素定義。因為無論是物體、物質、或基本粒子,其實質都是一種結構體,而宏觀的星球和宇宙實質也是一種結構體。例如核結構物理可稱為粒子物理,其實質也是一種結構物理。結構物理學與物質結構學的本質區別是:物質結構學的本質是;其研究目的是以物理、化學、力學為主要應用研究目標,從不追究物質結構的基礎理論問題,特別是物質結構的非線性物理問題。而結構物理學的本質是;深層次追究物質結構的基礎理論問題,特別是針對物質結構的非線性物理問題的研究為目的,並最大化服務於應用研究目標。
但重要的是:「自然界無論從微觀的粒子、分子、物質,還是宏觀的物體、星球、太陽系、宇宙,他們都可以用統一的一個物理名稱:結構體,其本質區別只是,一個是微觀簡單結構體,另一個是宏觀複雜結構體而已。它們生存的共性是:能量是結構體生存的主要素,力量是結構體生存中抵抗外界破壞和自我進化的主要素,並且由能量和力量決定結構體的簡單和複雜不同功能,即結構體具有能和力的二象性,重要的是一旦宇宙結構產生,其內所有結構體就必定遵守結構體質能守恆規律。」
顯然,力量是結構功能的執行要素,因為力量與作用效果密切關聯。能量是結構的生存要素,因為能量與功能產生和持續維持是正比關係。它們的本質區別:一個是標量,一個是矢量。而力的推拉過程的實質,並不是產生了力,而是結構功能(內涵力和能兩種要素)中的力執行了其結構功能的過程。一旦某一結構的能量被全部轉移,則該結構必然消失或者該結構功能消失,因為能量是持續維持結構存在的生存要素。例如發動機或者人體就都是一種結構力,一旦能量耗盡,則由功能喪失開始,直至結構體的消失。
二、結論:
結構物理學構建了一個全新的宇宙認知觀,將宇宙內一切自然物質體:粒子、分子、物質、物體、星球、太陽系、宇宙,都統一稱為結構體,並且揭示了結構體生存的主要素是能量,這就指明了人類科技駕馭自然的戰略方向,即能量科技是所有科技的前沿,因為無論是颱風龍捲風災害還是病毒災難,明顯只要弄清其結構體的能量源頭,就必將有能力駕馭它,但重要的是理順結構體能量與力量的關係與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