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學上,你只見到這樣的詞彙,叫生物性狀或生理性狀;
比如你細胞分化,你的心肌細胞,你的肝細胞,你的腎細胞,你的上皮細胞,這些性狀叫生物形狀;
生物性狀的殘化,它構成有機體,在生物性狀上,如果我們只有生物性狀,我們永遠沒有討論社會殘化結構的概念磚瓦,我們沒有;
因為生物性狀或者生理性狀,它的殘化只表達在有機體階段,因此我們必須找見有機體層面的殘化,我們得給這個有機體層面的性狀殘化再建立一個新概念,這叫「生存性狀」;
什麼意思?就是生物生理性狀在體外的集合求生行為功能表達,叫「生存性狀」,或者我再換一個表述方式,就是生物性狀或生理性狀的外顯體質殘化表達,它囊括從體質性狀到智質性狀的繼承性殘化之總體概念,這個東西叫「生存性狀」,也就是我們的求生行為性狀在我們的有機體層面上,而不是在有機體內部分化,而是在我們有機體外部層面上展現的生存行為性狀殘化叫「生存性狀」;
這是一個生造詞,但這個概念極為重要,引不出這個概念,社會殘化耦合結構就無法達成,就缺一個基礎概念;
生存性狀又可以分兩路,一路叫體質性狀,一路叫智質性狀;
體質性狀就是在有機體層面上的性狀殘化;
比如膜翅目社會,蜂王雌蜂,就是一個雌性生殖器官,它的生存性狀在體質層面上高度殘化,工蜂就是一個採蜜工具,在體質層面上性狀高度殘化,雄蜂,就是一個會飛舞的雄性生殖器,它也同樣在體質層面上高度殘化,於是它們殘化耦合,這叫膜翅目社會;
要知道,在動物中級社會社會耦合基礎就是體質殘化,由於體質殘化必須藉助於基因突變的積累,才能完成,所以體質性狀殘化過程是硬態變速,所以它相當穩定。所以中級社會相當穩定;
穩定到什麼程度?任何一個物種只有一個社會形態,因為它如果體質性狀改變了,就變成另一個物種了,所以每一個物種堅守一個社會形態,比如膜翅目社會形態,比如獅子社會形態,比如猴子社會形態,它的社會形態和它這個物種始終一致,體質層面的性狀發生任何變構,它一定導致這個物種發生漂移;
所以動物中級社會極度穩定,可是生存性狀在人類表達為智質性狀;
什麼意思?人類的一切感知能力,最終在求存系統上表達為工具系統的進化,工具是什麼?體質性狀的延伸,比如吊車是臂力的延伸,輪船、汽車、火車是足力的延伸,望遠鏡、顯微鏡——目力的延伸,電話、電報——耳力的延伸,計算機——腦力的延伸,這叫智質性狀;
由於它就是體質性狀的繼承和延伸,因此我把智質性狀再用一個詞叫類體質性狀,就是它和體質性狀其實是一個非常類似的同類的直接延展,但它卻是通過思想變革邏輯變革,智質變化,而加以塑造的,由於它是軟態塑造,因此它變型速度極高,它的分化殘化速度也就極高;
於是社會從低結構度的體質性狀社會結構,快速進入人類文明社會的高集中度、高結構度、高分化度的社會,晚級社會就這樣達成;
再注意,智質性狀,宇宙的演化,物演的進程,我們總體上可以把它劃三種狀態,一個叫理化變構,也就是整個無機界,它是粒子原子的結構變化,進行物態變化,粒子結構,原子結構,分子結構,都是理化變構,到原始生命三十八億年的生命史上,進入基因變異,這是第二個結構改變方式;
到人類文明社會,叫邏輯變革,思想觀念變革,然後你的性狀變革,你的工具變革,而工具只不過是你體質性狀的延伸,是自然結構化殘化進程的直接繼承,沒有任何飛躍,因此智質性狀,它就會取代基因變異,表達為邏輯變革,也就是由邏輯和思想代替DNA基因結構的支配作用,叫置換DNA支配作用,它完全繼承基因變異的那些特點,包括遺傳性、變異性、重組性、適應性等等;
這是它第一個特點;
第一,超越體質性狀的局限。
由於它是軟態變速,不像體質性狀,必須通過基因變異,千上百萬年間才能發生變構。它是思想模型,一旦變化,它的類體質性狀工具就發生變化,由於它是軟態變速,因此它超越體質性狀的局限;
這是它第二個特點;
第二,揚棄宇宙實體的物態形式;
就是它把宇宙中所有的物質都概念化,然後在它的概念和理性中排布外界事物,或者用理性軟性概念邏輯系統不斷地變速對外部事實的狀態,從而完成它跟外部的軟性可塑性對接,由於這些特點,它就具有了高度的可變速性;
於是人類晚級社會生存性狀或類體質性狀或智質性狀迅速的迭代轉化;
這個轉化過程是一脈延續的,它在單細胞膜上,細胞膜上的受體既解決信息採集,又解決能量採集,又解決增殖問題,如果我們把增殖視為政治的前提,如果我們把能量採集視為經濟的前提,如果我們把信息採集視為文化的前提,人類社會這三個子系統在最初圓滿的細胞膜上,其實早已開始出現建構之開端;
所以整個過程是一脈演化,但是它會造成一個巨大的區別;
用一句話總結,叫智質性狀變構;
這相當於物種變異,任何一個物種,如果它的生存性狀發生變化,它一定不是那個物種了;
比如蜜蜂如果生存性狀變化,它一定變成另一個新物種,比如爬行動物在生存性狀上變成哺乳動物了,這個時候它已經是一個另外的物種了;
可是人類作為一個物種,他的性狀竟然快速變構,所以人類就表現為從一個物種變異的過程變成人類就是一個種系遞變的進化,也就是你表面上看人類也跟所有的生物物種一樣,但是你從他的生存性狀上看,它的任何變構就是物種變構;
人類的類體質性狀不斷變構相當於什麼?
相當於人類是一個不斷變化的種系,而不是一個物種,是不是這樣?而且它是軟性變速,於是它可以把一個種系變化,物種變化,需要上百萬年到上千萬年的基因突變積累才能完成的事情。可以在幾千年、幾百年乃至今天幾十年、幾年就發生完全變構;
於是人類從一個物種變成了一個種系,變成了一個物種系列;
比如可以這樣來表述,人類作為物種變化,作為一個物種,其實是一個種系變化,最早叫猿人,然後舊石器人,然後新石器人,然後青銅器人,然後鐵器人,然後機械化人,然後電子化人乃至發展為基因工程人;
總而言之,你的性狀隨著工具的變構,你相當於物種快速變化,我們也可以另外換一個表述方式,猿人、原始採獵人、遊牧人、農業化人、工業化人、信息化人,乃至後現代化人,我說的每一個詞相當於一個新物種,由於它是智質軟態變速生存性狀,因此它相當於一個物種在極短時間內產生種系演化,這就是人類把動物遠遠地拋在遠處的原因;
其實在生理體質結構上,我們和猿尤其和類人猿基因上只有3%不到的差別,我們跟它完全對接、完全銜接,可是我們今天看猴子看所有動物,它完全跟我們不在一個平臺上,我們把它甩得老遠,憑什麼把它甩遠?智質性狀變構,相當於物種演化系列的加速軟態變型;
在中級動物體質性狀建構的社會,它的社會構型隨著物種構形而固化,因為它的生存性狀一旦變構,它就變成另一個新物種,所以每一個物種的社會形態永遠不變,穩定數百萬年、上千萬年、上億萬年,但由於人類的生存性狀智質性狀在快速變構,等於物種快速變構,它的社會也就相應快速變構,即便一個物種對應一個社會,由於它是物種的快速演化,所以晚級社會就表達為一個系統的快速變構的社會形態演進;
所以可以把人類晚級社會表達成一種快速演動式的加速度社會結構變化體系和衍化體系;
比如猿人的動物中級社會,舊石器人的親緣氏族社會,新石器人的氏族部落社會,青銅器人的部落聯盟社會以及原始奴隸社會,農業人的種族民族國家社會或曰封建專制社會,工業化人的自由資本主義社會,信息化人的民主主義社會,乃至發展到後現代化人的某種後現代社會;
也就是說它的社會形態隨著它生存性狀智質性狀的快速軟態變速,它的社會也快速變構,形成一個極快的演進系列,形成一個加速度的下垂趨勢、下墜趨勢,這就導致人類社會和生物社會和動物社會拉開巨大距離;
就像人類這個物種和猴子靈長目物種、哺乳動物、脊椎動物,我們今天覺得它離我們很遠一樣,由於這個原因,所以我們看人類社會和動物社會、單細胞社會,我們就覺得它跟我們根本不是一個同類,但其實它是連續衍化;
這就是人類社會很容易把它看作是人類自造的一個結構,這個誤解的來源;
這也就是我們很難把我們的社會構成和生物社會乃至物質原始結構很難看成一個系列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