冪律:自然界中的一個普遍規律

2020-12-04 量子認知

冪律,又稱冪定律、冪法則,英文:Power law,表述兩個量之間的一種函數關係,描述其中一個量的相對變化導致另一個量相對變化的關係,而與這些量的初始大小無關:一個量隨另一個量的冪而冪律變化,例如,正方形的邊長,如果長度加倍,則面積乘以四;如計算機摩爾定律的冪數增長;又如量子計算機的能力隨量子比特數呈冪數增長。

如上圖所示一個冪律的示例圖,右邊黃色形為長尾巴,體現著名的長尾理論,或稱長尾效應,指不受到重視的小量累積起來是相當可觀的量的效應。左邊綠色是佔主導地位的主幹部分,體現著名的80/20規則,又稱二八法則,常指在一組東西中,約20%的小部分,體現80%的大部分總量,譬如80%的公司利潤來自20%的重要客戶,其餘20%的利潤則來自80%的普通客戶等。如下圖預測一個國家的城市大小分布規律的齊夫定律。

在數學上,最普通的表達兩個變量之間關係的冪律形式為:

其中,a與k都是常數,o(x^k)是x的一個逼近微小函數。

尺度不變性

冪律的一個重要要屬性是其尺度不變性。給定關係f(x)=ax^(-k),擴展參數x,導致函數本身按一個比例常數c縮放,即,

也就是說,函數c^(-k)f(x)與函數f(x)直接成比例關係,按常數c^(-k)縮放。因此,具有特定縮放指數的所有冪定律在恆定因子前都是等效的,因為每個定律都是其它定律的縮放形式。當兩個都取對數時,此行為產生線性關係,對數圖上的直線即是冪律的標記。

尺度不變性,又稱標度不變性,英文:scale invariance,在物理學、數學和統計學中,體現冪律對象的一種特徵,表示如果將如長度、能量或其它變量的尺度乘以一個公因子而不會改變的性質,因此代表了普遍性。這樣一種變換的技術術語又稱為擴張(dilation),擴張又可以形成更大的共形對稱性的一部分。

維納過程的尺度不變性

如上圖所示為維納過程的尺度不變性。維納過程,英語:Wiener process,表示數學中一種連續時間隨機過程,得名於諾伯特·維納。由於與物理學中的布朗運動有密切關係,也常被稱為「布朗運動過程」或簡稱為布朗運動。維納過程是萊維過程(指左極限右連續的平穩獨立增量隨機過程)中最有名的一類,在純數學、應用數學、經濟學與物理學中都有重要應用。

在數學中,尺度不變性通常是指單個函數或曲線的不變性。密切相關的概念是自相似性,其中函數或曲線在擴張的離散子集下是不變的。隨機過程的概率分布也有可能顯示這種尺度不變性或自相似性。在經典場論中,尺度不變性通常適用於擴張條件下整個理論的不變性。這樣的理論通常描述沒有特徵長度尺度的經典物理過程。在量子場論中,尺度不變性用粒子物理學來解釋,粒子相互作用的強度不取決於所涉及粒子的能量。在統計力學中,尺度不變性是相變的特徵。關鍵觀察結果是,在相變或臨界點附近,所有長度尺度上都會出現波動,因此人們尋找一種明確的尺度不變理論來描述這種現象。這樣的理論是尺度不變的統計場論,在形式上與尺度不變的量子場論相似。尺度不變性的普遍性體現在是觀察到的相差很大的微觀系統,在相變時可以顯示相同行為。許多不同系統中的相變可通過相同的基本尺度不變理論來描述,通常無量綱的數量是尺度不變的。

冪律是自然界中的一個普遍規律,普遍應用於物理學、純數學、應用數學、經濟學、統計學、生物學、社會科學、神經科學、人工智慧等許許多多領域中,至今已經確定了成百種冪律分布。下面僅列舉一些應用實例。

天文學:克卜勒第三定律、恆星的初始質量函數、宇宙射線核的能譜、M-sigma 關係;

心理學:著名的史蒂文斯的心理物理學定律:按標準測定一定感覺大小的法則,知覺的心理強度為物理強度的指數函數;犯罪心理學中每個刑事罪犯的指控數;

物理學:初始質量函數、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和靜電學的平方反比定律、抗震阻尼器演算中的阻尼力與速度的關係、描述應力及應變的蘭貝格-奧斯古德關係、史蒂芬-波茲曼定律、電位勢和引力位、凡德瓦爾力模型、簡諧運動的力和位能、關於光的強度和電壓的伽瑪校正;

生物學:動物的新陳代謝與體形相關的一般測長的克萊伯定律、關於平均人口規模和人口的差異大小生態學的泰勒定律、神經元雪崩、淡水魚類進化枝中的物種豐富度(物種數);

氣象學:大雨粒度的大小、旋風的能量消散、地球和火星上的塵捲風暴的直徑;

普通科學:指數增長和隨機觀察、通過創新的指數增長和指數傳播所取得的進展、高度優化的公差、經驗曲線效應的擬議形式、流數定律和流長定律(描述河流系統的霍頓定律,描述城市人口的吉卜拉特定律)、書目和文本中單詞的出現頻率(齊普夫定律)、涉及暴力衝突嚴重程度的理查森法則、計算機中央處理器CPU的高速緩存大小與其遺失次數間的關係;

人工智慧:深度神經網絡權矩陣的頻譜密度、自然語言處理的齊夫定律、最新的研究中有:現場快速地制定決策技能、描述不同的動態規則和網絡體系結構、在不同的檢查分類或決策問題之間進行分類和層次創建等;

數學:分形、帕累託分布和帕累託原理、齊夫定律、Zeta離散分布、Yule–Simon離散分布、學生連續t分布、洛特卡定律、無標度網絡模型;

經濟學:一個地區或城市網絡中城市人口規模的齊夫定律、按藝術品平均價格的分配情況、市場經濟中的收入分配、銀行網絡統計中的程度分布等;

金融:對數中間價格的平均絕對變化、期貨交易中隨時間的合約規模,最大價格變動幅度,基於directional change的交易策略的平均等待時間,過衝(overshoot)的平均等待時間。

冪律的足跡四處可見、應用廣泛。也許,有一天,在你的生活與工作中,你也還可能會發現更多的冪定律法則。

#科學#

相關焦點

  • 坤鵬論:讀懂了冪律,就讀懂了成功曲線
    這一概率的發生遵從一定的分布規律。這個分布規律被稱為「冪律」,又被稱為「可預期的不均衡」。這種分布呈現出來的狀態則被稱為「冪律分布」。一、什麼是冪律和冪律分布?1.通過二八法則理解冪律和冪律分布所謂冪律,其實最好的實例就是二八法則。
  • 母基金周刊:解密資產配置邏輯——風險投資中的冪律曲線分布規律...
    VC基金回報率的冪律分布冪律分布(Power-law Curve)規律是指:滿足於某個具有分布性質的變量,其分布密布函數是冪函數,的分布規律。VC基金的回報卻不服從常見的「正態分布」規律,因此,基於正態分布規律而開發的一些解決方法和工具並不適用於VC投資。VC基金的回報具有「冪律分布(Power-Law Distribution)」的特徵。
  • ...解密資產配置邏輯——風險投資中的冪律曲線分布規律及其現實意義
    VC基金回報率的冪律分布冪律分布(Power-law Curve)規律是指:滿足於某個具有分布性質的變量,其分布密布函數是冪函數,的分布規律。不同投資機構(LP)的收益目標、風險偏好、流動性需求、投資期限、適用稅率等等因素並不一樣,對其適用的最優資產組合必然也不一樣,因此,其配置到VC類資產的資金比例和管理人的選擇標準也會不一樣。
  • 「冪律與臨界」支配神經網絡,深度學習技術要向大腦學習
    導語近年來,怎樣讓深度學習的系統借鑑大腦的編碼機製成為了一個熱點問題。最近,研究人員從大腦的視覺神經網絡中發現了令人驚訝的臨界現象和冪律,這一發現對於深度學習系統的設計和穩定性分析都有重要的啟發。因為信息可以由多個維度來刻畫描述,而不是僅僅使用「好-壞」這一個軸,所以,神經系統可以編碼更多的刺激信息。這樣做的缺點就是系統缺乏冗餘信息,大腦無法從單一的神經信息中推測出整體狀態。這會使得系統更容易被淘汰。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研究普遍顯示,神經系統傾向於低維表示。儘管自然界包含著極為豐富的信息,但是我們的大腦卻偏好於丟棄大量信息,並使用簡單的神經信號描述信息。
  • 冪律分布
    而這個二八法則,正是冪律分布最為直觀的表現。冪律分布的曲線圖十分簡單,橫坐標代表隨機變量的取值,縱坐標代表發生的概率,而冪律分布就是一條向下延伸的曲線,就好像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所以它告訴我們的就是,在隨機變量中,越小的數值,出現的概率就越大,越大的數值,出現的概率就越小。
  • [PRL]無序顆粒堆積中的非整數冪律
    ., 118,238002 (2017)]上發表了題為「Origin ofNoncubic Scaling in Disordered Granular Packing」的論文,為近來在一系列玻璃體系中發現的非整數冪律提出了新的理解途徑。(點擊閱讀原文可獲取論文連結)這項研究的出發點之一,是理解在很多金屬玻璃體系中發現的非整數冪律的現象。
  • 冪律分布擬合方法
    根據文獻一,對冪律分布的擬合主要包括:1.    假定原始數據服從冪律分布,常見的方法通過直方圖,利用公式p(x) ∝ x-α,可以得知冪律分布服ln p(x) = αln x + constant, 其在雙對數坐標的圖像上會表現為一條直線,以此來初步觀測數據是否可能服從冪律分布。2.
  • 力學所災變破壞的冪律奇異性前兆及災變預測方法研究獲進展
    非均勻脆性介質的災變破壞是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工程界的一類破壞現象,由於其突發性和不確定性,因而破壞性和危險性往往較大。許多地質及工程災害的發生,比如地震、滑坡、雪崩、巖爆等,均與其有密切的關聯。因此,探索非均勻脆性介質災變破壞的本質,並基於此建立起預測災變破壞的方法,對於減小災變破壞的危害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 比特幣價格走廊與冪律法則:走向何方?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觀察比特幣的整個價格歷史,看到比特幣的價格演變可以被理解為在一個走廊內移動,而這個走廊由兩個基於時間的冪律法則來定義。儘管使用冪律法則對比特幣的價格進行建模的想法並不新鮮,但本文對這一想法作出更多的闡述,並提供一些額外的解釋。(價格走向何方)這一模型允許我們對比特幣的未來長期價格作出更廣泛的預測。
  • 粗看長尾,細辨冪律:跨世紀的無標度網絡研究紛爭史
    這裡對冪律和無標度概念稍作解釋:所謂冪律度分布是指網絡中一個節點的度為k的概率P(k)是一個冪函數,即P(k)=Ck^-⍺,其中⍺稱為冪指數,度是指這個節點與其它節點相連的連邊數。假如你的微信中有100個好友,你在微信好友網絡中的度就是100。冪律的典型特徵就是在雙對數坐標系下為一條直線(如圖1所示)。這條直線的斜率就是-⍺。
  • 粗看長尾,細辨冪律:跨世紀的無標度網絡研究紛爭史
    這裡對冪律和無標度概念稍作解釋:所謂冪律度分布是指網絡中一個節點的度為k的概率P(k)是一個冪函數,即P(k)=Ck^-⍺,其中⍺稱為冪指數,度是指這個節點與其它節點相連的連邊數。假如你的微信中有100個好友,你在微信好友網絡中的度就是100。冪律的典型特徵就是在雙對數坐標系下為一條直線(如圖1所示)。這條直線的斜率就是-⍺。
  • 考拉茲猜想獲得完全證明:冪尾數周期律與質函數迭代律
    前者遍取所有奇數所獲對象集定與2冪數有交集,後者遍取每個奇數所獲對象集必分別與2冪數有交集,但需要一個有說服力的證明。前者用冪尾數周期律可以證明,後者則需要用互素迭代函數的性質來證明。這又是一次重合法與相鄰論成功搭檔解決難題的案例。用重合法找到了冪尾數周期律,用相鄰論找到了互異互素迭代函數,即質函數迭代律。
  • 大自然遵循正態分布 隨機佛系存在規律
    今天和大家聊下正態分布,自然界的一個普遍規律。隨機佛系我們知道生活中存在很多隨機事件,比如路邊行人的身高,拋硬幣時出現的正反面,彩票中獎等等。當下的很多年輕人,在高壓的社會環境中也逐步進化變的佛系。這種雲淡風輕超凡脫俗的心態的確可以讓自己活得輕鬆一點,但與此同時也是將自己歸於自然的隨機,芸芸眾生聽從命運安排。即然已經隨機佛系了,是不是就真的無規律可循了呢?No!
  • 因果律普遍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那麼它對生活有怎樣的影響呢
    作為指導科學探索的實用原則的因果律,就是連接不同時間的事件之規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是以因果律來指導我們的行為的,但是在具體利用因果律時,我們對其加以簡化,而不注重它的精確意義。只要保險絲沒斷,我合上開關電燈就會亮。
  • Nature揭示人類流動性之謎:層級性與冪律共存
    然而,如果我們的日常活動留下痕跡——就像螞蟻留下信息素的痕跡一樣——這些痕跡會有一個可以被感知的模式嗎?如果我們生活在另一個不同的城市或國家,這種模式還適用嗎?一個人在小容器中的特定位置之間移動,這些小容器位於中容器中,而中容器又位於大容器內。
  • 費馬猜想真有簡潔證明: 本原解化約律和冪尾數周期律
    編者按:這是一篇關於費馬猜想的簡潔證明,作者證明了兩個引理,一個是洛書定理,即冪尾數周期律,同時還證明了本原解化約律,這是一種回歸本質範疇的優化運算規則,就是把解集歸屬到更大範疇中去,找到解集成立的必要條件是冪尾數周期律。由兩個引理可直接推出費馬猜想成立。
  • 邏輯學的基本規律: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因果律
    2.排中律排中律的基本表述就是:對於任何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的判斷都要有明確的「是」或「否」,不存在中間狀態。這個規律強行規定了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必然存在一個確定的狀態,不允許既是而非的狀態。注意,這個規律沒有要求這個「是」或「否」的狀態保持不變,而是說對於某一個條件他一定存在一個明確的狀態。那我們可能會有疑問,正在變化的事物該如何判斷呢?那是不是介於「是」和「不是」之間的狀態確實存在呢?答案是:不存在一個介於「是」和「不是」之間的過程。仔細想一想,變化是誰在變化?一定是某事物在變化。
  • 中國城市人口分布的冪次現象
    世界上幾乎沒有一個地區不由各種規模的城市組成的城市網絡所覆蓋,大多數情況是:一個地區或國家,如果從大到小對城市進行分級,那麼各種等級的城市均會存在。經驗規律表明,規模最小的那一級城鎮的數量最大;等級愈高,數量愈少 (陸大道,2011)。城市是一個複雜系統 (Batty, 2008)。
  • 一個堪稱神奇的數學規律,普遍存在於自然界甚至是宇宙星系
    今天介紹一個神奇的數學現象,雖說是數學現象,但它卻涵蓋了包括整個大自然乃至宇宙的一個規律,甚至在我們人體上都普遍存在,它就是:黃金比、黃金矩形和對數螺線。黃金比身為達文西密友的義大利數學家帕西奧利,在1509年出版《神聖比例》(Divina Proportione)一書,專門探討如今廣為人知的一個數學觀念—「黃金比」。黃金比通常用符號Φ加以表示,可以在數學領域和大自然中以相當驚人的頻率不斷出現。
  • 老子《道德經》中的自然界五大規律
    老子的《道德經》通篇都是對自然界、人生和社會規律的總結。人們認識自然界和社會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掌握它們變化的規律。如果自己把自然界和社會的規律瞭然於胸,就可以面對自然界和社會的變化時從容應對,而不會慌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