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學的基本規律: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因果律

2021-03-01 哲學漫步集

任何科學都是由他的基本原理組成的,任何科學的基本原理都是這門學科賴以建立的最基礎的事實。邏輯學作為一門科學,同樣有他的基本原理,但不同的是,邏輯學的基本原理不僅僅和邏輯學有關,更和所有科學有關,可以說,邏輯學時建立所有科學的基石。因為他適用於人類的任何理性的因果推理。也就是說,邏輯學的基本原理是和人類理性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1.同一律

同一律的基本表述就是: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我們可以來看,我們對某一事物進行描述的時候,都要把他作為一個客觀存在的個體來看。比如說一個蘋果,你可以說他是一個蘋果。在這的基礎上你可以添加更為詳細的描述,比如這是一個紅色的蘋果,這是一個紅色的大蘋果,這是一個紅色的大甜蘋果。但你無論怎樣描述,他都不能是一個梨。也就是說,我們對某一事物的描述與他的客觀情況相一致,不然就是錯誤的。

    

2.排中律

排中律的基本表述就是:對於任何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的判斷都要有明確的「是」或「否」,不存在中間狀態。

這個規律強行規定了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必然存在一個確定的狀態,不允許既是而非的狀態。注意,這個規律沒有要求這個「是」或「否」的狀態保持不變,而是說對於某一個條件他一定存在一個明確的狀態。

那我們可能會有疑問,正在變化的事物該如何判斷呢?那是不是介於「是」和「不是」之間的狀態確實存在呢?

答案是:不存在一個介於「是」和「不是」之間的過程。

仔細想一想,變化是誰在變化?一定是某事物在變化。因此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純粹的變化。變化的事物依舊處於事物的範圍內。比如說一盞燈在組裝的過程中是燈麼?當然不是,它只是一堆可以變成燈的零件。所以說他在變成燈的過程中還不是燈,只有組裝完成的一剎那,才開始是燈。從絕對意義上來說,沒有「正在變成」的事物。從無到有之間沒有通道。

舉個例子:王小二同學是一個辯手,他通過刻苦的學習和練習逐漸變成一個優秀的辯手。如果王小二不存在,那就不存在「一個優秀的辯手王小二」了,所以他的存在,並不是一個變化的過程,他就是確實存在的。

所以排中律肯定的是客觀存在,而變化在哪?變化在客觀存在的內部。

3.充足理由律(因果律)

充足理由律的基本表述就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

要注意的是,這個理由僅僅是他存在的理由,而不是說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他的合理性。這和「存在即合理」是同一個意思。這裡說的合理是合乎絕對理性,而不是合乎道理。

充足理由率也可以被稱為因果原理。這個規律表示宇宙萬物其存在都能找到一個充足的理由。同時這個規律按時的一點是,沒有事情可以解釋他本身,也就是規定了循環論證的不合法性。至於這個邏輯錯誤我們會在下一節再討論。

當然了,如果一個事物是他存在的原因,他就要比本身出現的更早,這顯然是非常荒謬的。

還是以王小二同學為例子。王小二的存在,是由於他父母的原因。王小二成為了一個優秀辯手,是因為讀了這本教材。當然了,這裡的充足理由不是必要理由,也不是全部理由。王小二可以通過自學成為優秀辯手,也可以在別人指導下成為優秀辯手,讀這本教材只是充足理由之一。

4.矛盾律

矛盾律的基本表述就是:某一事物在同一時刻,在同一方面不可以是既是這樣又不是這樣。

矛盾律可以看做是同一律的延伸,即當確定的X就是X時,那麼在同一時刻,他就不能是非X。

要注意的是,只有當同一時刻同一方面時,矛盾律才生效。同一時刻在不同方面既是又不是,是沒有邏輯錯誤的。比如說此刻我人在哈爾濱,我心在長春。是沒有問題的。因為一個是客觀存在的位置,一個是精神狀態的想法,並不是同一方面。但我不能說此刻我人既在哈爾濱又不在哈爾濱。你總不能同時在哈爾濱和長春吧。

所以針對矛盾律可以有這樣的演化——當兩個完全相反的命題時,只能有一個是正確的。

王小二是個男同學。

王小二不是男同學。

這兩個命題顯然不能同時成立。若一個成立,則另一個必然不成立,反之亦然。所以如果能判斷一個命題必然成立,則它的否命題必然不成立。我們在運用矛盾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的一點是,必須在同一時刻在同一方面,矛盾律才能生效,這是很容易被忽略的點。所以我們在進行判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前提條件 是不是同一時刻在同一方面。

相關焦點

  • 跟我學邏輯2:邏輯學的四個基本定律之同一律
    VRF授權,圖片來源:攝圖網任何學科都會由最最基本的規定或常識邏輯學也一樣,有其自己的賴以建立的最基礎的事實。邏輯學的基本定律有四個,分別是:同一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和矛盾律。今天就把我對同一律的學習,分享給大家。白話說,同一律就是說一個事物只能是它本身,而不會是其他別的東西。
  • 數學中的邏輯思維(二)——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
    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是對人們運用概念,命題,推理和論證經驗的科學總結,是思維邏輯的基本表現形式。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有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一.同一律同一律的內容是:在同一個思維過程中,每一思維與其自身是同一的。
  • 非常重要的生命定律:自然全息因果律!
    作者:空淨人生的來去因緣,人生的歸宿規律,生老病死的因由,命運 浮沉的根蒂,人生一切的來龍去脈,都在自然法則的全息 因果 律之中,洞徹全息 因果 律者,則容易明白人生的生死、環境、疾病、命運 、際遇的形成、展現、重複、轉換的機制和機理。立志於修真 直證聖道者,最難也最關鍵的一關,也就是徹底地在本因上清因消業。
  • 量子力學違反了因果律?還是因為量子力學不適用因果律?
    其實關於物質本身的規律是很難用因果律來形容的,特別是微觀量子世界,試圖用經典力學來解釋?還有那位打算獲知宇宙某一時刻的狀態而計算出宇宙未來的拉普拉斯則更是異想天開!一、什麼是因果律表示任何一種現象或事物都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關係,在牛頓經典力學中,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只要或者一切初始條件,那麼事物的發展規律就可以用一套公式表達出來,即使再複雜,不過是輸入參數不一樣而已,有多少選擇參數,就有多少種輸出可能!
  • 初學邏輯錄4:邏輯學的第三個基本原理——充足理由律
    我的學習主要以《簡單邏輯學》為主,只是初學,想試著提高自己的思辨,不打算靠邏輯吃飯。哈哈!做記錄也是逼著自己進步和堅持學習,藉助大家監督的力量。充足理由律,就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另一種說法是萬物皆有緣(緣由、原因),還有一種通俗的說法,存在即合理(這個不太準確),它也可以叫做因果原理。
  • 跟我學邏輯3:排中律,邏輯學的第二個基本原理
    我們先來回顧邏輯學的基本原理有四個,分別是:同一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和矛盾律。今天金算珠學習了第二個原理——排中律。排中律,白話說就是對任何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的判斷只能有一個狀態,要麼「是」,要麼「非」,不會存在中間狀態的。
  • 叔本華:世界是由因果律連接而成
    正文:在剛描述過的這類主體的客體中,充足根據律是以因果律的形式出現的,我把它稱之為生成的充足根據律。有了生成的充足根據律,就我們所說的客體狀態的出現和消失,即在時間之流中運動,形成經驗實在的複合體而言,所有在我們表象的整個範圍內呈現自身的客體就可以聯繫在一起。
  • 《簡單的邏輯學》:邏輯學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1開篇用書中原文的一句話來簡述學習邏輯學的重要性:邏輯學被認為是一門科學、一門藝術,或者是一項技能,也可以被認為是三者的綜合體。實際上邏輯學和人類理性的原理是相同的,邏輯學的涵蓋範圍更廣泛。邏輯學有四個基本原理:邏輯學是一門藝術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 愛因斯坦信仰的因果律其實本質如同託勒密的地心說
    人的意識出現,從隨機、模糊升級到意識的固化、系統,自我的主體意識到觀念化形成這個階段,必定自我假定是穩定的、有規律的、因果的。所以從歷史長河看人類觀念認知為主導的主流思想,如巫術->宗教->哲學->科學觀等,就是從絕對觀到因果律、萬物有規律的認識觀。
  • 因果律是通看三世的
    一般人懷疑因果律的可靠性,是因為僅僅站在當下一生的立足點上來看善惡報應的不公平
  • 因果律是如何不再成為科學界真理的?量子和混沌理論告訴你
    然而,上個世紀以來,量子物理學的發現,讓因果律不再嚴格遵從,在全世界引起劇烈反響。接下來我將聊聊,科學的新發現是如何讓因果律不再成為真理的。因果律表明一個事件(原因)和另一個事件(結果)之間存在一個必然聯繫。原因是結果的前驅,結果是原因的後繼,原因決定了結果。自然系統的當前狀態,很明顯是它在前一瞬間的狀態的結果。
  • 量子力學的雙縫延遲實驗違背因果律嗎
    但是,這是直觀常規的思維,如果換個角度,粒子本身就是同時以粒子和波的形式通過雙縫,只是觀測與否決定了表現形式,那麼就不存在時間上的因果關係導致的先後矛盾,也就是說,什麼樣的結果起因於有沒有觀測。這同樣是一種因果關係。這點來看,並無違背因果律。
  • 因果律普遍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那麼它對生活有怎樣的影響呢
    作為指導科學探索的實用原則的因果律,就是連接不同時間的事件之規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是以因果律來指導我們的行為的,但是在具體利用因果律時,我們對其加以簡化,而不注重它的精確意義。只要保險絲沒斷,我合上開關電燈就會亮。
  • 邏輯學入門工具書
    定位:邏輯學的入門工具書適用人群:對邏輯學感興趣的人,想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的人。閱讀形式:雖然書很薄,但信息密度大,適合反覆閱讀;核心思想比較明確,書的結構也很有層次。邏輯學的主題是清晰高效地思考。它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既然是工具書的書評,我的主要工作是串聯書中內容,儘量帶著讀者去理清作者的思想,但無法代替對這本書的閱讀。邏輯學是研究推理形式有效性的學科。它是構造形式系統、表達知識、研發智能系統的必要工具。
  • 澳洲科學家量子實驗顛覆傳統「因果律」
    【每日科技網】   IT之家訊 有因必有果,一直以來都是人類社會普遍堅信的鐵律,然而這項規律可能會讓量子理論所打破。近日,澳大利亞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即使允許因果律非局域 —— 也就是一個地方發生的事件會影響到另一個遙遠的地方 —— 也不足以解釋量子對象如何運轉。
  • 三大因果律,知否,知否?會用之,今生必受益
    我們每一個人,在生活中,往往都把精力放在眼前的工作上,為家庭、為事業、天天努力,奔波著,卻很少有人考慮,自己所做的事,是否順應事物的客觀規律。例如: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諸多不順,究其原因,大都違背了事物的因果律。順者昌逆者亡,如果掌握其規律,今生必定受益。什麼叫因果?因果又叫業因果報,又叫因果報應。
  • 休謨《人性論》:「因果律」的質疑與難能可貴的「杞人憂天」
    今天我們接著學習休謨的《人性論》,在昨天的內容中我們提到:休謨哲學的核心是「懷疑」,他的哲學思維裡試圖將我們熟悉的「因果律」給徹底打破。今天我們接著從這裡出發,來看一看休謨的哲思。假設我們與休謨生活在同一個時代,我們用如今的天文學知識與物理學知識,完完整整的告訴休謨太陽系的結構和天體運行的力學原理,將其中的因果定律完全暴露在他面前,他還會堅持自己的立場嗎?答案是:會的。
  • 因果律阻止了它的發生!
    接下來就引出了今天文章的主角——因果律因果律本身是一個很古老的定律,稱之為定律可能不太習慣,因為因果律的內容可以說是最最基本的常識也不為過,很簡單的一句:先有因後有果。在這個世界上,估計沒有人會去懷疑這一句話的正確性。然而因果律又是怎麼和超光速現象聯繫上的呢?這裡我們首先需要事件在相對論中的定義,所謂事件就是指一個時空點(由空間一點和某一時刻構成)。
  • 惠勒延遲實驗窺探到的量子奧秘,真的打破了因果律嗎?
    歡迎探討~■|啥是因果律?乍一看名詞挺高大上啊,實際就是說結果是由原因導致的,原因一定在結果之前發生。比如說,早上出門忘帶鑰匙了,這是因,導致晚上回家的時候被鎖在門外了,這是果。因果律是一條不證自明的公理,不需要證明,它就是這麼存在的,否則咱們的世界就亂套了。
  • 首先你得理清「時間線」和「因果律」這兩個概念
    當時間之實存變得如此曖昧難定,則因果律也就無比可疑──因為你總該先有個固定的次序(先有因而後有果),才好判定因果關係吧?這正是諾蘭之所以借主角之口「摧毀因果律」的原因。記得電影結局尼爾對主角的真情告白嗎?